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体制的落后、缺少核心技术作支撑、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等。因此,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首先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培养和引进技术型人才,以使我国经济朝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科技创新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制定好相关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如期、顺利的进行。
一、经济发展方式现状及成因分析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为主,使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由以往的主要依靠生产和物质要素投入转向科技要素的投入,以便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历经30多年的变化与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2011年以后,我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兴国家的经济体中最具影响力,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例如肉、蛋、棉花等等,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耐用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大国,例如电脑、电话、彩电、冰箱和汽车等等,成为世界主要的货物出口国和进口国,我国已经有3万亿多的美元外汇储备,粮食生产的总产量在不断提高,由2亿多吨逐渐增加到4亿吨,解决了世界上将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够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然而,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依靠物质资源,依赖土地、劳动力等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单位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4倍,是美国的4.2倍、德国6.6倍、日本10.2倍,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5%,比世界平均生产水平低15%―20%。其次,我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做支撑,没有品牌做后盾,产品的附加值低,是日本的3.12%、美国的4.37%、德国的5.6%。最后,从国际形势看,在此阶段,既是机遇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世界的发展进程来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的国家很多,但是能够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没有合理、客观的分析经济发展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要想稳固的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加效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加大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二、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1.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与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其各种弊端都表现出来,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出口难度大,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却极易出口,这足以表明,经济危机时期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不得不改变政策,市场、资源之间矛盾重重,气候的不断变化、能源的安全问题和粮食的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形式保护主义逐渐走入市场,在国际形式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历史发展证明,我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力地位,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不断发展与进步,应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大主要机遇,以使我国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方面形成强大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发展。
2.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看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会提高生产力、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发展。现阶段,世界能源资源严重稀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科技创新与革命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现了低碳经济,部分科学家预计,在以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将会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主要特征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科技革命作为主要切入点,能够从长远的眼光去预测未来,在一些主要领域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以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很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没有居于主要的位置,缺少企业自主核心技术,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原因。
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创新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创新型国家的概念主要是指:应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走符合中国发展的自主创新型道路,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为主转化为以创新为主,通过创新带动经济的稳固发展,即把创新落实到建设现代化的每一步。通过自主创新,逐渐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尽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抵御风险的主要因素,逐渐建立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速度有所提升,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为建立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科技创新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会带动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
三、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应依靠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创新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学习他国的发展模式到进行自主创新的转变,我国经济的稳固发展,应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这就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不断加强教育的改革。科技创新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应始终坚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不断的突破核心技术的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科技成果逐渐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进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使科学研究与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稳固基础性建设的同时,不断进行前沿性建设,科学、合理的配置科技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的注入创新要素,逐渐的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与体系。国家应增设大部分科技研究院,在高等院校里,也应建立科研基地,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行投资研发,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引领企业家进入科技创新的行列。第三,国家应重点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第四,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发挥人才的优势,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建设一批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团队,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外来人才,以使彼此进行交流与学习,更好的为建设现代化服务。
2.不断的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综合国立和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以能源、信息和生物为主的革命正在逐渐的兴起,每个国家都在向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工业发展规模大,但是实力不够强大,资源污染高的行业比例较大,服务业发展缓慢,要想从经济大国转化为经济强国,制造大国转化为制造强国,我国必须朝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重点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以把握重点突破难题,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现代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确保事物安全的同时,还要缓解能源问题带来的各种危机,满足不同需求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和其它相关产业,能够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安全,使农产品实现优质、营养和功能化,引领农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使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不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开发应始终坚持节能优先、创新为主、低碳环保的原则,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资源体系可持续的发展,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第三,建立健全信息化机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发展更离不开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广泛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属于我国自身的互联网系统,加大保护力度确保重要信息不泄漏,使我国社会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是核心,对于在科研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员,国家和政府应给予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荣誉,充分的体现国家和政府尊重知识、人才和劳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还能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资源,不断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现阶段,我国部分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评价和考核科研人员水平主要是通过接受多少课题、经费、文章发表的次数、专利获得的情况等等,不够重视成果对于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部分地方在评价和考核科研成果时,即使是通过论文、课题等形式进行评估,但是只是一种形式,却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使某些科研人员的成果被他人窃取,没有发挥科研成果的主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我们能够明显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例如,缺少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健全的网络系统等等。所以,现阶段,为了尽快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合作,国家和政府应加大技术和资金扶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有力基础,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合理、优化的配置资源,不断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的引进人才和技术,以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我国经济朝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树青,苏多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J].2012,5(4):44-46.
[2]黄苇町,赵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J].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6(4):55-57.
[3]李志国,白树震.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4]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