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秋拜月节的学生讲话稿

来源:伴沃教育

篇1:中秋拜月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拓展阅读:

拜月仪式有什么流程【2】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庆祝方式

中秋节在新加坡是相当热闹的。节日降临前的一个月,月饼灯笼就开始上市了。月饼,不仅满足人们的口福也用来祭祖拜月,更是亲戚朋友互相馈赠的节日佳品。除了月饼,中秋节的另一种节日佳品是“柚”。

对年轻人而言,令他们感到兴趣的是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灯笼,他们也趁着节日的机会,展露制作灯笼的才华,大人们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会上尽情娱乐。

新加坡人也可以参加由民众联络所或会馆主办的中秋晚会。一家人一起赏月也是一件美事,在家中摆上瓜果、月饼,再添上孩子们的灯笼,就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中秋夜。

为了使中秋佳节的气氛更浓,庆祝活动更普遍,我们建议在公共场所张挂灯笼,同时主办猜灯谜等活动。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篇2:中秋拜月作文

我看了一下日历,原来今天是中秋节,我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了,一大早,我就和奶奶去玩了馄饨皮了,下午就有包,我忙着去和奶奶去买了东西,然后,去买了水,下午,我帮奶奶包馄饨,我兴奋的不得了,我开始包了,可是,我包的好难看,我都忍不不住看了都,因为,我把馄饨包成了饺子了,真是的呀!

奶奶,开始把馄饨放到锅子里了,还放了还有蛋还有怱什么的了呀!然后,吃饭了,我拿起手里的杯子了呀!对妈妈说:"干杯"吃完了饭,我就去外面赏月了,今年的勺中秋节可真好呀!我看着那大大圆圆的月亮了,这是都么的好呀!这一个中秋可真是太美好了呀!

篇3:中秋拜月作文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饭后,我们全家欢聚一堂。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中。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金盘,披着金黄金黄的外衣,闪着灿烂的光芒。

这美好的景象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是《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提瑶台镜,飞在白云端。当我回过神来,妈妈已经切好了月饼。我吃着香甜的月饼,觉得这月亮像个咸蛋黄,真想咬一口。

夜深了,我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看见月亮撒着皎洁的月光,心想这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

篇4:中秋拜月作文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马上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篇5:中秋拜月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既叫“仲秋”也叫“团圆节”。

在中秋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其中有一样就是拜月神,我们家也不例外,晚上当月亮慢慢升起来时,妈妈和我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摆上小供桌,放上苹果,月瓶等,我虔诚地在香炉中插上三枝点燃的檀香,在袅袅檀香中,我们一家人品茶、赏月,只见又大又圆的月亮象银盘一样挂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远镜,对着明月观赏起来,月亮中还真有棵桂花树呢?这时妈妈跟我讲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来:相传在古代齐国,丑女无盐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赏月,被月光笼罩着的无盐,美丽出众被天子封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后,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

啊!真是难忘的一天。

篇6:中秋拜月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相传为月神太阴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动之一,道教尊月神为太阴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

中秋节的来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表示合家团圆。

篇7:中秋拜月作文

中秋拜月是潮汕人的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现在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潮州人过中秋节的经历。美好的中秋节来了。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大家在门前空旷的地方架起月娘的龙袍、龙帽、鞋子,摆好香案,在桌子上放好我们的祭品。祭品有:水果、月饼、月糕等等,我们小孩子则喜欢摆上作业本和笔,寓意让月娘保佑读书聪明哦。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放潮剧,人们点香祭拜。

我拿起三根细得像筷子一样的香,点了点火,直到三根香上有火苗了才停下来。我拿着香来到香案的正面,双膝跪在垫子上,手拿香举到头上,弯腰祭拜。如此祭拜三次,在祭拜过程中,可以边拜边许愿哦。至于我许什么愿,就保密了,呵呵。最后,我把香插在香案上,礼毕。

拜月娘的时间是自由分配的。我们拜到十点多就准备结束了。在结束前,我们要献上之前准备好的花篮啊,纸钱等。我和妹妹一起献上了花篮,寓意越来越美丽。

结束了,我们烧掉之前准备的龙袍、龙帽、鞋子、花篮、纸钱等。火好大好高好旺,像火山爆发一样。我看了有点怕!

我喜欢中秋节,比过年还好玩!

篇8:中秋习俗-赏月拜月

中秋节又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从唐代中叶开始,中秋赏月之风日盛,成为时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妇孺成诵。他的《把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了人生的感悟。

明清时期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注入更多月神的神性意义和现实社会的伦理意义。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秋天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明清时期,祭月、拜月成为全国通行的习俗。清代俗谚有:“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清代有特制的祭月月饼,这种月饼较其他月饼为“圆而且大”,“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场上买一种特制的“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月光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旁边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捣药。这种月光菩萨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长,画像金碧辉煌,非常精致。当时,家家设月光菩萨神位,供圆形的果、饼与西瓜,西瓜要切成莲花状。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来的供品。

明清以后,北京中秋节新添了一个节令物件――彩兔,清人昵称玉兔为“兔儿爷”。人们用黄沙土做玉兔,装饰以五彩颜色。兔儿爷的制作工艺精美,造型千奇百状、滑稽有趣,京城人“齐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儿爷给市井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20世纪初,民间索性将祭月称为“供兔儿爷”。名称的变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高悬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里已俗化为可触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虽然人们依旧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圣的品性,成为一种世俗观念的表达。

[中秋习俗-赏月拜月]

篇9:中秋拜月优美散文

中秋拜月优美散文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中秋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溽暑已消,而寒气未到,月正圆,桂正香,蟹肥菊黄,天高气爽,真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各种水果已然上市,田野间棉花吐银,稻浪烁金,场院里到处晾晒着大豆花生玉米芝麻,在秋阳的温情爱抚与蟋蟀的舒缓歌声里,时不时就会爆发出一声欢笑,那是种子对阳光的谢忱,对农人的感恩啊。

这一天,所有的活动都与月亮与团圆与时令与祝福有关,早晨吃的是象征团圆的糯米圆子,中午、晚上,自是少不了壳突红脂螯封嫩玉的团脐蟹,少不了那让京城里的张翰顿起莼鲈之思的`一盘清炒菰菜,而到了晚上,在一阵一阵的桂花香里,在一阵一阵的秋风之中,在一轮明月初上东山之时,家家户户已经摆出了“拜月”的小圆桌,桌上是笑咧了唇的团圆美满多子多福的大石榴,是刚出锅的清香怡人的煮老菱,是原生态的带着藕枪藕尖的子孙藕,是青翠可人的莲蓬,当然少不了时令水果葡萄、苹果、酥梨、柿子,讲究的还会摆一束稻穗,一盘花生,那多是农家的仪式了。在这些供品之中,最重要的还是圆圆的月饼。一切就绪,女主人才会斟一杯清茶,烧两枝红烛,燃一炷清香,面对一轮圆月款款下拜。这时自有调皮的孩子“噼里啪啦”点起一串响鞭,在如水的月光下在清幽的天井里,顿起节日的热闹之感。记得童年时,每每见女主人敬月光时,总会有小淘气们去人家的小院里偷食供品,主人看到了断不会打骂的,此为吾乡习俗。于是,孩子们呼朋引伴,其乐融融地去人家院里偷食供果、月饼,一大乐事也。

而今年的中秋,我只能抓几只煮得沙香糯软的麻雀菱,在月光下轻轻地咀嚼,回忆那一去不返的美好童年。当我举头凝望那玉盘一般的清朗圆月,我止不住又要想起与我天各一方的亲人,他们一定也会想我吧?这是我离家二十多年后又一次回家过中秋,但已不在稻谷飘香的乡下而是在水乡小城了,我又忆起了那些仍在军营不能回家团圆的战友。

这一夜,我不知有多少游子不能回家,他们在品尝月饼的时候,定然会有秋思与祝福裹着故乡的风声以及谷物与民谣的芬芳,爬上心尖吧?

中秋的月亮,就是故乡,就是情人,就是深深的不倦的思念,中秋的月光泼洒出来会打湿流浪者的眼睛,中秋的月光一如游子的心情会统一地向故乡流淌,中秋的月光会清寒得让母亲从梦中起身,念叨着将秋衣披在游子的心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10:中秋拜月优秀作文

中秋拜月优秀作文

今天是中秋节,黄昏的脚步刚刚来到,我就爬上房顶赏月,中秋拜月。好大一会儿,月亮才从树影间探出头来,好像刚从被窝里钻出来,还眨巴着朦胧的睡眼。这时,它又大又红,像关老爷的脸;后来,越升越高,越缩越小,颜色也变成了橘黄,像个刚出炉的烤面包;又过了约半个小时,月亮升到了半空,变成了李白的“白玉盘”,它银光四射,把周围的云朵都照亮了。这时候,天更蓝了,树影更浓了。我想:小时候,奶奶说月亮上住着嫦娥和玉兔,吴刚在砍桂树。我当真了,每次看月亮都伸脖瞪眼仔细瞅,结果脖子硬了,也没找到神仙。现在我才不白忙活呢,我要找月亮里的环形山、大峡谷,小学四年级作文《中秋拜月》。

我正看得入迷,奶奶喊:“拜月亮了!”我赶紧爬下房。院子里放了一张方桌,上面摆着月饼、苹果、梨、石榴,还有几盘热气腾腾的炒菜。奶奶点了三炷香,烧了一些金银纸,然后一边磕头一边嘴里念念叨叨。我跑过去捣乱,也磕头,奶奶急忙喊:“神三鬼四,三个!”

拜完月亮,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聊天。妈妈告诉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在四大美女中各有所指,其中闭月指的是貂蝉,她拜月时把月亮都羞走了。听到这话,我偷偷的`点了三个香头,躲到一个角落里拜月,那样子绝对滑稽。一会儿,月亮真躲到云彩里一半,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爸爸看到后说:“月亮不是被你的美所遮住的,而是不想见你的丑样儿才躲了起来。”我不高兴了,背着他说“这也算歪打正着嘛!”

拜月太有意思了,中秋节太有意思了。

篇11:中秋拜月小学作文

中秋,是令人快乐的节日,中秋,是花好月圆的日子。

中秋这天的傍晚,皎洁的圆月升起,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在飘荡着,风儿轻轻的吹着,月光下的是树显得朦朦胧胧,,这样的景是那么有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看那天上的月亮,我大叫:“看!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也说:“看!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朝我们笑笑,我嘟囔着嘴说:“真的升起来了嘛!”

我没管他们笑什么,继续看月亮,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就像一面镜子,也像一个圆盘,正在升起来。

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人们全家在一起团圆的好日子,我们一家也正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我真的很开心。

夜色已经很深了,妈妈催着我们去睡了,我和弟弟怀着不舍的心情进屋了。真希望下个中秋还能看到这样皎洁的月亮。

篇12:中秋拜月小学作文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

篇13:中秋拜月小学作文

中秋夜,一轮明月升起来了。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沐浴在月光下,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那美丽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轻柔的银纱;她像一个稚气顽皮的娃娃,时而躲进轻烟似的云层,时而又在树梢上跳动,是那样可爱;她又像一个大月饼,金黄金黄的,让人馋得就想马上咬它一口。

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那么大,那么圆呢?”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听完妈妈的话,我不禁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

今年的`中秋之夜,真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夜晚啊!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