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近年来我盟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分析并查找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使全盟今后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做到人尽其才。。
一、基本情况
(一)全盟人口情况。。其中:城镇人口55.47万人,占总人口的54.01%(城镇化率);农村牧区人口47. 24万人,占总人口的45.99%。男性人口52.57万人,女性人口50.14万人,性别比104.85:100。
与200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加8.74万人,增长9.3%。其中:城镇人口增加13.52万人,增长32.23%(城镇化率由2003年的44.64%增长为54.01%,提高9.39个百分点),农牧区人口减少4.78万人,减少9.19%。
全盟人口情况(表一) 单位:万人、% | ||||||||
2003 | 2008 | 2008比2003年 | 备注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增减量 | 增减率 | |||
人口总数 | 93.97 | 102.71 | 8.74 | 9.3 | ||||
其中 | 城 镇 | 41.95 | 44.64 | 55.47 | 54.01 | 13.52 | 32.23 | |
农牧区 | 52.02 | 55.36 | 47.24 | 45.99 | -4.78 | -9.19 |
(二)全盟人力资源情况
[注:本文的人力资源泛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统计口径为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包括从业人员、暂未从业人员,待业人员、就学人员等]
2008年,全盟人力资源总量61.11万人(其中:城镇人力资源29.59万人,农村牧区人力资源31.52万人),占总人口的59.5%。从业人员47.91万人(其中:城镇26.89万人,农村牧区21.02万人),占人力资源的78.4%;未从业人员13.2万人(其中:城镇2.7万人,农村牧区10.5万人),占人力资源的21.6%。
与2003年相比,人力资源总量增加2.9万人,增长5%,其中:城镇人力资源增加8.34万人,增长39.25%;农牧区人力资源减少5.44万人,减少14.72%。从业人员增加3.37万人,增长7.57%,占人力资源的比重由76.5%提高到78.4%,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增加7.92万人,增长41.75%;农牧区从业人员减少4.55万人,减少17.79%。
全盟人力资源统计表(表二) 单位:万人、%
类 别 | 全盟合计 | 城镇 | 农牧区 | ||||||
2003年 | 2008年 | 2003年 | 2008年 | 2003年 | 2008年 | ||||
总量 | 比重 | 总量 | 比重 | 总量 | 总量 | 总量 | 总量 | ||
人力资源 | 58.21 | 61.11 | 21.25 | 29.59 | 36.96 | 31.52 | |||
其中 | 1从业人员 | 44.54 | 76.5 | 47.91 | 78.4 | 18.97 | 26.89 | 25.57 | 21.02 |
2未从业人员 | 13.67 | 23.5 | 13.2 | 21.6 | 2.28 | 2.7 | 11.39 | 10.5 |
(三)全盟人力资源组成及产业分布情况
1、按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情况
(1)人才资源。按照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人才标准统计:全盟现有人才资源50539人,占总人口的5.07%,占人力资源的8.09%。具体构成为:党政人才12132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3575人,专业技术人才23669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982人,占人才总量的3.92%),技能人才8847人,实用人才2316人。
与2003年相比,人才资源总量增加14772人,增长39.64%,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高层次人才增加1288人,年均增长率14%。
全盟人才资源统计表(表三) 单位:万人、%
分项 | 2003年 | 2008年 | 2008比2003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占总人口比重 | 占人力资源比重 | 占人才总量比重 | 增加量 | 增长率 | |
合 计 | 37267 | 100 | 50539 | 4.92 | 7.86 | 100 | 13272 | 35.61 |
一、党政人才 | 10154 | 27.25 | 12132 | 1.18 | 1.89 | 24.01 | 1978 | 19.48 |
二、经营管理人员 | 1376 | 3.69 | 3575 | 0.35 | 0.56 | 7.07 | 2199 | 159.81 |
三、专业技术人员 | 18458 | 49.53 | 23669 | 2.30 | 3.68 | 46.83 | 5211 | 28.23 |
其中:高层次人才 | 694 | 1.86 | 1982 | 0.19 | 0.31 | 3.92 | 1288 | 185.59 |
四、技能人员 | 5600 | 15.03 | 8847 | 0.86 | 1.38 | 17.51 | 3247 | 57.98 |
五、实用人员 | 1679 | 4.51 | 2316 | 0.23 | 0.36 | 4.58 | 637 | 37.94 |
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分布(表四) 单位:人、%
全盟 | 盟直 | 旗县市 | 乡镇 | |||||
人数 | 比重 | 人数 | 比重 | 人数 | 比重 | 人数 | 比重 | |
总 计 | 23130 | 100.0 | 3024 | 16513 | 3593 | |||
农牧林水渔业 | 3360 | 14.5 | 378 | 12.5 | 2210 | 13.4 | 772 | 21.5 |
教 育 | 12824 | 55.5 | 1167 | 38.6 | 9739 | 59.0 | 1918 | 53.4 |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 4467 | 19.3 | 886 | 29.3 | 2872 | 17.4 | 709 | 19.7 |
文体娱乐业 | 1091 | 4.7 | 230 | 7.6 | 829 | 5.0 | 32 | 0.9 |
电力 | 374 | 1.6 | 271 | 9.0 | 103 | 0.6 |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 | 55 | 0.2 | 37 | 1.2 | 18 | 0.1 | ||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 619 | 2.7 | 49 | 1.6 | 455 | 2.8 | 115 | 3.2 |
其 他 | 340 | 1.5 | 6 | 0.2 | 287 | 1.7 | 47 | 1.3 |
(2)劳动力资源。2008年,全盟劳动力资源56.06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资源24.54万人,占人力资源总量的40.16%,从业人员21.84万人,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农牧区劳动力资源31.52人,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1.58%,从业劳动力21.02万人,富余劳动力10.5万人。
。
农牧区劳动力资源统计表(表五)
类 别 | 合计 | 性别构成 | 年龄构成 | 文化程度 | |||||||||
男 | 女 |
| 21-30岁 | 31-40岁 | 41-50岁 | 50岁以上 | 文盲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专及以上 | ||
数量(万人) | 31.52 | 16.53 | 14.99 | 3.55 | 6.86 | 7.79 | 6.91 | 6.41 | 2.2 | 11.97 | 13.87 | 3.11 | 0.37 |
比重(%) | 52.44 | 47.56 | 11.26 | 21.76 | 24.72 | 21.92 | 20.34 | 6.98 | 37.98 | 44.00 | 9.87 | 1.17 |
2、按从业人员产业分布。2008年,全盟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4.34万人、实现产值47.09亿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27万人、实现产值250.52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30万人、实现产值96.54亿元。
全盟地区生产总值与从业人员结构表(表六) 单位:亿元、万人、%
2003年 | 2008年 | |||||||
产值 | 比重 | 从业人员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从业人员 | 比重 | |
合计 | 100.67 | 100 | 44.54 | 100 | 394.15 | 100 | 47.91 | 100 |
第一产业 | 28.54 | 28.4 | 25.09 | 56.3 | 47.09 | 11.9 | 24.34 | 50.8 |
第二产业 | 42.48 | 42.2 | 3.84 | 8.6 | 250.52 | 63.6 | 5.27 | 11.0 |
第三产业 | 29.65 | 29.4 | 15.61 | 35.1 | 96.54 | 24.5 | 18.30 | 38.2 |
三次产业比 | 28.4:42.2:29.4 | 56.3:8.6:35.1 | 11.9:63.6:24.5 | 50.8:11:38.2 |
(三)全盟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情况
1.人力资源教育情况。全盟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5所,其中:高等院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普通中学46所,小学、幼儿园13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7607人。近五年(指2003-2008年,下同),全盟中高等教育机构累计培养人才4.6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培养5549人,中等教育培养40484人)。我盟培养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人数多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数),2008年达到11332人,年均增长16.8%。盟内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数较为稳定,每年在800人左右。
盟内院校数及在校生人数(表七) | |||||||
年 份 | 合 计 | 高等院校 | 中等职业学校 | 普通中学 | 小学、特殊教育 | 备注 | |
院校 (所) | 2003年 | 290 | 1 | 25 | 51 | 213 | |
2008年 | 195 | 1 | 15 | 46 | 133 | ||
在校生(人) | 2003年 | 146480 | 2002 | 12688 | 61632 | 70158 | |
2008年 | 147607 | 5058 | 10149 | 51453 | 80947 |
2.人力资源培训就业情况
2008年,全盟共培训城镇各类人员1.44万人,培训后就业1.18万人,就业率81.7%;开展农牧民培训3.6万人,培训后就业3.02万人,就业率83.8%。
近五年,全盟共举办各类培训1939期,培训各类人员12.858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9.71万人,就业率75.52%,累计支出培训资金3976.64万元,人均培训费309.27元。其中,举办城镇各类培训884期,培训人员5.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2.6万人,新生劳动力2.4万人,其他人员2911人),培训后实现就业4.11万人,就业率77.55%,支出培训资金1835.64万元,人均培训费346.35元。举办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991期,培训人员7.43万人(技能培训3.06万人,引导性培训4.37万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5.48万人,就业率73.76%,支出培训资金2141万元,人均培训费288.16元。组织城乡创业培训64期,培训1280人,实现成功创业1200人,带动4000多人实现就业再就业。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2万人(初级工9396人,中级工3699人,高级工1567人,技师2378人,高级技师811人)。
(四)全盟高校毕业生情况
1.入学与回流情况。2003―2005年我盟考取盟外高等院校就学、应在2006-2008年毕业学生为15098人(大学本科3389人,专科11709人),回流6181人(大学本科1858人,专科4323人),回流率40.9%。。
[毕业生回流:指盟内考入盟外高校学习,毕业后返回盟内报到和就业情况]
2.报到与就业情况。近五年,全盟共报到高校毕业生8400人(研究生37人,大学本科2734人,大学专科5629人),实现就业5096人(包括考录公务员80人、企事业单位聘用4029人、自主创业987人),占报到人数的60.7%。目前已报到登记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3300多人。
全盟高等院校毕业生报到与就业情况统计表(表八) 单位:人、% | ||||||||||||
毕业时间 | 报到人数 | 就业人数 | ||||||||||
合计 | 按学历分 | 合计 | 就业去向 | |||||||||
研究生 | 大学 | 大专 | 考录公务员 | 机关事业单位聘用 | 企业聘用 | 自主创业 | ||||||
合计 | 比重 | 合计 | 比重 | 合计 | 比重 | |||||||
合计 | 8400 | 37 | 0.44 | 2734 | 32.55 | 5629 | 67.01 | 5096 | 80 | 2601 | 1428 | 987 |
2004 | 545 | 136 | 24.95 | 409 | 75.05 | 464 | 3 | 203 | 166 | 92 | ||
2005 | 911 | 199 | 21.84 | 712 | 78.16 | 493 | 9 | 255 | 139 | 90 | ||
2006 | 1822 | 2 | 0.11 | 541 | 29.69 | 1279 | 70.20 | 1156 | 4 | 750 | 231 | 171 |
2007 | 2102 | 5 | 0.24 | 791 | 37.63 | 1306 | 62.13 | 1157 | 32 | 525 | 332 | 268 |
2008 | 3020 | 30 | 0.99 | 1067 | 35.33 | 1923 | 63.68 | 1826 | 32 | 868 | 560 | 366 |
二、数据分析
。
(一)全盟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增速均低于同期人口增速。表一、表二数据显示:2003年到2008年,全盟人口总量增加了8.74万人,增长9.3%;同期人力资源增加了2.9万人,但增率仅为5%,低于同期人口增速4.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增长率也低于人口增速1.73个百分点。人力资源增速、从业人员增速均低于同期的人口增速。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全盟老龄人口增长过快,2008年底,全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0.67万人,占总人口的10.8%,我盟整体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数据同时显示:城镇的人口增速(32.23%)、人力资源增速(39.25%)、从业人员增速(41.75%)均高于同期全盟水平(9.3%、5%、7.57%),农村牧区相应指标(-9.19%、-14.72%、-17.79%)都为负增长,说明近年来我盟实施的“围封转移”“两转双赢”等工作,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从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看,人才资源仅占全盟人力资源的8.09%,不足十分之一,91.91%的为劳动力资源,低层次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较高层次的人才资源数量偏少,人力资源结构层次不合理。从人才资源统计表(表三)中看出:占人才资源第一位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占46.83%),第二位的是党政人才(占24.01%),分布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人才资源总量的70.84%,是人才资源的主体;而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员和实用人员只占人才资源总量的29.16%。我盟的人才资源主要从事了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从事生产、经营型的人才资源不足三分之一。表四数据显示:全盟97.7%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国有事业单位,71.4%的人员集中在旗县市(区)。从行业构成分析:教育占到一半以上(占55.5%),卫生及社会福利保障占到近五分之一(占19.3%),农牧林水渔占到近六分之一(14.5%),从事文体娱乐、电力交通、技术服务、公共管理等行业为十分之一强(10.7%)。我盟专业技术人员比较集中于教育、卫生和农牧业,其它行业领域人数较少,人才分布存在结构性问题,除教育、卫生、农牧业外,其它行业领域的人才保障和支撑能力相对较弱。。
从占人力资源91.91%的劳动力资源情况分析,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占全部劳动力资源的59.07%,城镇劳动力资源占全部劳动力资源的35.74%。。
(三)人力资源从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均衡。表六数据显示:2008年,我盟三次产业结构为11.9:63.6:24.5,而从业人员结构为50.8:11:38.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4.34万人,占从业人员的50.8%,实现的产值只有47.09亿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2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1.0%,实现产值250.52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3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8.2%,实现的产值为96.54亿元。三次产业人均实现产值分别为:1.94、47.54和5.28万元。说明我盟农牧民(特别是牧民)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严重,大多数人员(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仍在第一产业实现就业,且收入水平较低。二产从业人员较少(仅占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强),有盟内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近年来入驻我盟的大型项目、企业多数不在当地招工,普遍倾向于招收劳动力更加低廉且又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关系的盟外流入的务工人员。三产从业人员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主要原因是从业门槛较低,且人均实现产值是一产从业人员的近三倍,盟内转移就业培训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实施,拉动了人员的就业。
(四)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实用性不强、层次较低。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全盟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情况同时也反映出:教育方面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的普通高中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员较少,教育多元化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提升人力资源劳动技能的重要作用,全盟的15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53个专业,学校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形不成办学规模和地区特色。在培训方面,虽然每年培训的人力资源数量较多,但培训时间短,层次低,人均培训费用少(人均仅309.27元),效果较差,接受培训的人员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大多数人员在低层次、基础性的行业实现就业,就业不够稳定。
(五)全盟高校毕业生外流现象严重,回流人员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盟内高校毕业生的回流和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我盟今后的人才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盟是严重的人才流出地区。近五年回流的高校毕业生只有60.7%的人员实现就业,仍有近40%的人员没有实现就业,人才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三、发展预测
今后一个时期,我盟将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重点,以保护环境、广泛就业、增收富民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绿色畜产品加工基地、草原特色旅游胜地、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及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防线。
第一产业将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坚持走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之路,大力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培育优势农牧业品种,提高农牧业个体产值和总体效益。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各类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努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第二产业将继续以能源、化工、金属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尽快确立在全区乃至全国经济格局的优势地位。加快发展能源工业,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褐煤干燥和外运,重点围绕胜利、白音华、五间房煤田开发,打造亿吨级煤炭基地;加快电源点建设,全力打造面向华北、东北特别是京津、山东地区以及华东地区安全供电的北通道,打造煤电基地。积极推进在建煤化工项目及其下游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加快发展盐碱化工、氟化工。加快在建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有实力的冶炼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高新科技企业,搞精深加工和产业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农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在精深加工、提高档次、培育品牌和实现优质优价上下功夫。支持以水泥、石材、木材加工为重点的建材业加快发展。在提升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层次的基础上,加快锗、多晶硅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的横向配套和纵向延伸,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格局。顺应锡盟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煤炭机械、矿山机械及风电设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
第三产业将紧紧抓住“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关键环节,以“加快发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依托,加快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酒店、文体娱乐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等产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在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第一产业需求具有现代化种养殖知识和技能,实行科学种养殖、集约化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牧民。第二产业重点需求围绕能源、化工、金属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及其配套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第三产业需求商贸流通、餐饮酒店、文体娱乐和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方面专业化的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
一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调整优化从业人员产业配置。坚定不移地加大“两转双赢”工作步伐,减少一产从业人员,加快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就业。高度重视二产的就业工作,二产从业人员人均实现产值远远高于一、三产业(分别为一、三产业的24.5倍和9倍),二产对人力资源的吸纳潜力很大。因此,建议今后在与盟外企业集团签署项目协议时,应加入刚性的就业培训等条款内容(如:企业所需工人至少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要从当地招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职工培养等)。同时,继续加大对三产的扶持保护力度,通过继续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推动三产的快速发展,实现更多人员的就业。总之,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最终实现从业人员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基本均衡。
二要加大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目前,我盟虽然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高,但多数都是以工作资历排队“轮”上去的,并不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国家、自治区级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备各自学科领域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极度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全盟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年青的后续人才稀缺。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培养鼓励人才的相关政策,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盟外的各学科行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我盟从事研究服务工作,带动相关行业系统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年青人才的扶持力度,确保全盟人才资源的有续衔接和可扶持发展。
三要提高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在进一步抓好中等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继续发挥好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整合、有效利用各旗县市(区)的职业教育资源,按照区域布局,集中资金、师资、设备等资源,分区域建立水平较高、功能齐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打造一批面向社会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技能实训培训基地,开展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在劳动力资源培训方面,整合劳动就业、农牧业、扶贫等部门现有的培训项目、资金等,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有效的培训合力,围绕能源、化工、金属采选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适应盟内大企业、大项目的用工需求,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以短期培训为辅、中长期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培训和实训深度,切实提高接受培训的农牧民素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衔接,确保培训一个,成材一个,实现稳定就业一个。
四要切实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更是十分现实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回流和就业问题,事关我盟今后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但这同时也是以较低成本广泛吸纳、储备各类人才难得的时机。建议全盟制定扶持高校毕业生回流和就业的优惠政策,安排一定的人才补贴资金,对回流盟内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到基层就业、从事“三支一扶”“志愿服务”等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规定的待遇外,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同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各类大中型企业尽最大可能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要在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贷款、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鼓励政策,以一切可能的措施办法,尽可能多地流住和凝聚高校毕业生主,并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特长,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五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毋庸置疑,我盟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必须要认真面对并积极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化养老问题越发凸显,多层次、多样性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今后我盟亟待加快建设集老年人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及临时托管等服务于一体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