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灭火原文赏析和翻译
本文出自刘义庆的《宣验记》,为宗教故事。据《宣念记》改写。这则寓言赞扬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体现了鹦鹉注重友情,写出鹦鹉看到朋友受难,虽然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朋友的美好品质。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注释
1、集:栖息
2、念:想
3、沾:沾湿
4、辄:都
5、去:离开
6、濡:浸
7、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
8、然:但是
9、侨:寄居
10、区区:小,细微
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3、虽:即使
14、是:这
15、善:好的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
21、相爱:喜欢它
22、尝:曾经
23、为(即为灭火):替
24、重:双重
25、遥:远
26、足:值得
注释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启示与借鉴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的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
4、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5、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寓意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而且帮助不在于大小!、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文言知识
天神嘉其意,即为之灭火
嘉。“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上文“天神嘉其意”,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鹦鹉想: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
好几个月后,山中起大火,鹦鹉远远地看见,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
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
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注释
1。集:栖息,停留。
2。念:想。
3。濡:沾湿。
4。皆:都。
5。去:离开。
6。然何足道也:但是怎么能够灭火呢?
7。足:能够。
8。然:但是,然而。
9。侨居:寄居,寄住。
10。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1。见:看见。
12。虽:即使。
13。是:这。
14。善:好的。
15。尝:曾经。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
20。相:互相。
21。相爱:喜欢它。
22。遥:远远地。
23。足:值得。
24。汝:你。
25。嘉:赞美,嘉奖。
26。为:给……做事。
赏析:
启示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2。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的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
4。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5。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6。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亲人,善待友人,善待路人……你会收获更多。
7动物也有灵性,它们就像人一样,也是通感情的,所以我一向都尊重每一个生命。总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它们的眼下,而它们对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一次又一次的忍让。其实它们才是自然中最伟大的,而并非人类最伟大。
8有时候人会被感官所迷惑,但动物却很少出现这中情况。因为它们真正的用上了心去感受世界,用真心去爱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所以“神”才会被它们所感动,所以大自然报复的往往也只是不爱护它的'人类...... 9。对待朋友要真心真意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究竟是对是错,是过错还是真的让大自然觉得幸福......
10。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
原文:
鹦鹉灭火
南北朝: 刘义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 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 鹦鹉想: 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 就离开了。好几个月后, 山中起大火, 鹦鹉远远地看见, 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 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 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注释:
有鹦(yīng)鹉(wǔ)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zhé)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集:栖息 ,停留。念:想。皆:都。去:离开 。然何足道也:但是怎么能够灭火呢?足:能够。然:但是,然而。侨居:寄居,寄住。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见:看见 。
天神言:“汝(rǔ)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qiáo)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虽:即使 。是:这 。善:好的。尝:曾经。皆:都 。对:答。即:就。他山:别的山头。相:互相。相爱:喜欢它。遥:远远地。足:值得 。汝:你。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嘉:赞美,嘉奖。为:给……做事。
赏析: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2.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
4.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5.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6.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亲人,善待友人,善待路人……你会收获更多。
7动物也有灵性,它们就像人一样,也是通感情的,所以我一向都尊重每一个生命.总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它们的眼下,而它们对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一次又一次的忍让.其实它们才是自然中最伟大的,而并非人类最伟大.
8 有时候人会被感官所迷惑,但动物却很少出现这中情况.因为它们真正的用上了心去感受世界,用真心去爱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所以“神”才会被它们所感动,所以大自然报复的往往也只是不爱护它的人类...
9.对待朋友要真心真意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究竟是对是错,是过错还是真的让大自然觉得幸福...
10.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
鹦鹉灭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翻译: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鹦鹉想: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
好几个月后,山中起大火,鹦鹉远远地看见,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
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
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赏析:
1、集:栖息,停留。
2、念:想。
3、濡:沾湿。
4、皆:都。
5、去:离开。
6、然何足道也:但是怎么能够灭火呢?
7、足:能够。
8、然:但是,然而。
9、侨居:寄居,寄住。
10、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1、见:看见。
12、虽:即使。
13、是:这。
14、善:好的。
15、尝:曾经。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
20、相:互相。
21、相爱:喜欢它。
22、遥:远远地。
23、足:值得。
24、汝:你。
25、嘉:赞美,嘉奖。
26、为:给……做事。
鹦鹉灭火原文参考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注释 1.集:栖息 2.念:想 3.沾:沾湿 4.辄:都 5.去:离开 6.濡:浸 7.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 8.然:但是 9.侨:寄居 10.区区:小,细微 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3.虽:即使 14.是:这 15.善:好的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 21.相爱:喜欢它 22.尝:曾经 23.为(即为灭火):替 24.重:双重 25.遥:远 26.足:值得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启示与借鉴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 4.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 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 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5.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寓意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而且帮助不在于大小!.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文言知识 天神嘉其意,即为之灭火 嘉。“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上文“天神嘉其意”,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鹦鹉灭火原文和译文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注释】
1.集:栖息
2.念:想
3.沾:沾湿
4.辄:都
5.去:离开
6.濡:浸
7.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
8.然:但是
9.侨:寄居
10.区区:小,细微
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3.虽:即使
14.是:这
15.善:好的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
21.相爱:喜欢它
22.尝:曾经
23.为(即为灭火):替
24.重:双重
25.遥:远
26.足:值得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古诗简介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翻译/译文
落羽的凤凰不如鸡,离开了金銮殿,只好扇动锦衣孤寂哀鸣。
枪打出头鸟,谁叫你那么喜欢提意见?那么会说话?那么会作诗?让笨嘴鸟儿妒忌,现如今只好飞回陇西的故林了。
注释
⑴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题一作《敕放归山,留别陆髓御不遇,咏鹦鹉》。金门,汉代宫门名,又名金马门;侍御,侍御史.官名,唐为御史台成员。王侍御、陆侍御,名字不详;鹦鹉,鸟名。种类甚多,羽毛色彩美丽。舌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舀的声音。
⑵落羽,羽毛脱落。金殿,金銮殿。唐宫殿名。
⑶绣衣,御的代称。《汉书》:“王贺为武帝绣衣御史。”
⑷陇西,古地区名。菠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张华《禽经注》:鹦鹉,出陇西,能言鸟也。李白祖籍也在陇西。西:一作山。
赏析/鉴赏
这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而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为什么来到此地?因为这鹦鹉有两大问题,一是败羽了,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不就是那败羽而多言的鹦鹉吗?
李白在京城长安时,一度颇得唐玄宗的赏识,供奉翰林,掌管机密诏命的起草。但是,他的浪漫性格和正义主张,终于使他遭受到权臣贵族们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仅三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变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勃赐归山”。这首诗就作于他离开长安之前,即“初出金门”时,去寻访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碱的鹦鹉,便借咏画,抒写自己遭受谗言,而被迫离开京城的苦闷和怨愤心情。
四旬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前两句说,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后两句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西出生之地,实际上也是在说,冉己敢于陈述意见,终究见弃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题画与言情,两相啮合,取譬精巧,可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人用鹦鹉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华,既然自己不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回归故里了。古时陇西盛产鹦鹉,而陇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诗人对鹦鹉有同病相怜之感。诗中以“陇西”与“金殿”对举,其失落之感尤为强烈。而这只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败羽,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终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就是那只败羽而多言的鹦鹉。
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朝代:唐朝
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常寻金殿里,每话玉阶前。
贾谊才方达,扬雄老未迁。能言既有地,何惜为闻天。
注释
1、鸾[luán]1。传说凤凰一类的鸟:~凤。~飘凤泊(喻夫妻离散或才士失意)。~翔凤翥(形容书法笔势飞动)。~翔凤集(喻人才会聚)。2。古同“銮”。2、鸾皇:luán huáng ㄌㄨㄢˊ ㄏㄨㄤˊ(鸾皇)亦作“鸾凰”。 1。鸾与凤。皆瑞鸟名。常用以比喻贤士淑女。
赏析:
。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咏鹦鹉原文,翻译,赏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