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摘要】:小学进入高年级阶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持续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不仅会读课外书,更要智慧地阅读课外书,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会读慧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要有150万字的阅读量。小学进入高年级阶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持续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不仅会读课外书,更要智慧地阅读课外书,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这方面潜心研究,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从习惯入手,让学生“会”读课外书
1、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良好的读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阅读成为一种内在需求与习惯。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微型图书室,教室的书架、窗台上都摆满了书籍,并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实现课外书籍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之中,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阅读习惯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在阅读中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领略书籍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课文引趣法
就阅读而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从来都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篇目,如教学《丑小鸭》时,笔者在课堂上出示了《丑小鸭》的原版开头:“乡下真是美。到了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通过优美的文章将学生引至《安徒生童话》,并将之后的一个月定为“童话月”,从一篇童话到一本童话,再拓展至各类童话书,让学生在童话的海洋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再如学习《盘古开天地》时,让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又把学生引入了古希腊的神话世界。就这样,通过“童话月”“神话周”“名著月”“诗歌月”等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阅读海洋”。
(2)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首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讲述名人读书成材的故事,如向学生介绍毛泽东、老舍、叶圣陶、冰心等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的思想动力。其次,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及时表扬班上喜爱阅读、写作进步大的学生,评选出“读书之星”“写作之星”,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鲜活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无穷动力,更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3)交流展示法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以比赛的形式说出来;每学期可以不定期地搞一两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段摘记,读书心得交流等。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在思维交流的基础上,阅读之风气自然越来越浓厚。
二、从方法入手,让学生“慧”读课外书
1、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1)挑选课外读物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发展、能巩固课堂效果或者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类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可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文学作品。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
(2)做好
好的书籍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享受和体验,更是一种灵魂的洗礼和情感的熏陶。学生光读书不思考,是无法真正走进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的,而教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课外阅读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后,让学生把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书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带给自己的启发,可以写自己对书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想法。学生刚开始时可能只是只言片语,渐渐地,随着阅读篇目的增加,阅读体验的充实和丰富,他们的读书笔记将越来越有深度和见地,他们从课外读物中所获得的收益将越来越丰厚,越来越明显。
(3) 学会熟读成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曾说“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代语文是十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新课标也将朗读和背诵作为培养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朗读和背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书面语变为口头语,而且也是一种创造,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而正确的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要多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获得量上的积累,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怎样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呢?首先,让学生努力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往往会容易得多。其次,要让学生选择文学色彩比较浓郁的段落,或者是发人深省处进行背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学的熏陶,又可以受到深刻的启迪。让学生多积累背诵名段名篇,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一定会越来越强。
2、传授阅读方法,形成阅读品质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实施阅读实践,培养读写能力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让我们语文老师抛弃功利和浮躁,用一颗真诚的心,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文学殿堂,智慧地选择合适的读物,智慧地阅读,享受阅读的幸福,拥有诗意的人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