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与管理之道散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看完这则故事后会觉得这和管理之道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今社会,很多大中型企业的老板、集团公司的领导人竟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凭都不到,但是他们却不断创造着商界的奇迹,企业业绩也在稳步增长;也有很多系统的学习过《管理学》的管理者,他们对管理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所接手的集团、公司、甚至是一个小小的部门,却是业绩逐步下滑,管理制度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内部上下猜忌、人心惶惶,最终以惨败告终。
究其原因何在?无非就是因为这些人空有满腹的管理知识,却根本就不知道怎样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日常中如何有效的得以发挥,平时只注重形式化、表面化,却忽视了本土化的存在。或者说他们的管理根本就有违于天时、地利、人和,想法是好的、做法是错的、结果是坏的。
以食为天,古人种田是靠天吃饭,哪种粮食该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完全依靠天时,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祈求着风调雨顺的年景,希望能有个好的收成。因此始终是对天顶礼膜拜、心存敬畏。其实做事也是一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掌握运用时机,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可要是在不对的时机做事,即便事情是对的,出来的结果那也是错的。
《易经》第一卦乾卦的象辞“潜龙勿用”说明: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就是条龙那也要耐心潜下来等待时机。现在的很多管理者就忽视了这一重要因素,他们做事只讲进程,进程越短越好、效率越快越好,虽然在短时间内看起来是事倍功半,但到头来却是事半功倍、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要在不间断的学习中力求上进,小到个人、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都应如此,“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这句话的确是真理中的真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陆续学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管理学模式、管理知识,使得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可如何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变得国有化、民族化、本土化、人性化,却成了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他们有着从西方搬来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但他们忽视了企业中的员工层都是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好比说中药和西药,为什么西药在西方占据着重要地位,可到了中国它就治标不治本了呢?我很佩服中成药这项研究成果,中西结合治标的同时又治本。
单纯的“拿来主义”是不管用的,牛是食草动物、老虎是食肉动物,如果让牛去吃肉老虎去吃草,最终又会怎样呢?可见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与地域之间它们都存有差异。管理者在顺应了天时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了地利的重要性。
老子《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不断壮大。
在这里就讲到了一个用人之道:记得在几年以前我在华山高尔夫做事的时候,我的部门经理在一次培训中说——用人讲求德才兼备,退而求其次是德,最后是才。有德无才的人可以考虑录用,因为只要拿出时间他可以慢慢学习锻炼;有才无德的人虽可解一时之需,但是不能委以重用;至于无德又无才的人,那是万万不能用的。这段话我觉得非常有深度、有道理,几年过去了这段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诸葛亮的《出师表》慷慨陈词,让后人为之动容,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管理者在用人方面要想用对人就必须掌握所用之人的脾气、性格、乃至嗜好,这样方可“不出帷幄,决胜千里”控制好全局。用对人还必须要会用人,古语说得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短短的八个字就把用人之道的规则诠释的再全面不过了。前面分别介绍了天时、地利,这里讲的正是人和。
如赵括,纸上谈兵的下场终究是功亏一篑、身败名裂,管理者只有把自己的管理模式、技术架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如期的目的;只有理论结合了实践才能真正拥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智慧、魄力、和能力!
【“纸上谈兵”与管理之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