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事物散文随笔
时光往往会让人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暗自思忖:我们生在了好年代,怎能浑浑噩噩蹉跎光阴?怎能等到时光老去的时候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观察事物散文随笔一
常听老人说,这人呐,年龄见长,眼睫毛都成空的以后,心也就变得垂垂老矣。少年时代的梦想,青年时期的理想,壮年之躯的志向,都成了老人们三三两两,成堆成聚,落在一块唏嘘不已的碎碎念念。你一嘴,我一句,过往时光的画卷便在面前徐徐铺展开来。
从记忆初起,我的外公与妈妈的兄弟姊妹们便构成了我对于“长辈”这个凝聚亲情,温暖人心的词汇的全部印象。
外公是一个人将妈妈及其他三个兄弟姊妹一起拉扯大的。我的外婆去世的早,在妈妈年仅11岁的时候便因常年劳累以致身体透支而撒手人寰,留下了外公和四个孩子。
我喜欢去外公家。记忆里,外公总是拉着我的手,被风尘与砂砾磨得粗粝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我的手掌。口中轻轻呼唤我的昵称,因年纪过长松落了的牙齿让嘴巴开合时探出一片黑落落的空洞。有许多次,我应过他的呼唤,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来到他的面前。待外公如往常般拉起的我手掌,他定定地看住我,神情黜然变得捉摸不定。眼神由温柔变得深远,又从深远转回到了欣慰。有时,我会发现外公从鸟巢般的乱发之间忧伤地凝视着我,看着我的眼神,好像想起什么似的。
什么呢,那时候的外公,到底想起了什么?那时的我,年纪小,尚不经事。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拥有那般揉杂了许多情绪在里边的神情。到了现在,当我依稀神游到那时的画面,我无数次回味过外公的眼神。
后来听妈妈说,外公是一个刚毅、坚强、智慧的人。外公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困,兄弟姐妹8人,就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更别提念书了,在农村扫盲运动期间只念过一年夜校。尽管外公没有多少文化,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奋斗的意志。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外公紧抓时机,在家乡建起了砖瓦厂,沙发厂,开了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门市,还有一个缝纫厂。在那个人人想干事,却人人观望徘徊的时期,外公高瞻远瞩,胸有成竹,他相信党,相信党的政策,不顾外婆的反对,也不顾亲戚朋友劝阻,义无反顾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终因资金不足周转不灵而放弃了沙发厂和缝纫厂。剩下的砖瓦厂和门市经过外公的苦心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因此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公一家也成了当地较为富裕的人。可后来因毫无经验又莽撞冲动的小外公(外公的弟弟)的参与,厂子倒闭,外公的一腔热血和汗水全付之东流。
于此, 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目光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情。那是一种落寞,追忆及怀念的神色。也许那时的外公看着我,正是在我身上嗅到了过往的气味,那种年轻的,无畏无惧的,无所忧虑的年龄所拥有的状态。这让他感到迷失,感到错愕,感到恍惚。也许正是那时,外公所有过往的回忆如一片洪流席卷了他的全身,裹挟着他的回忆在时光隧道中横冲直撞。
人老了,都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想要在言辞,在举止里重新找到那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之态,那股“欲与天公试比高”永不服输的精气神。可往往换来的,只是在记忆长河里的一次泅泳,永无止境,也永不抵岸。可我也分明从外公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对我的期望和鼓励。
时光往往会让人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回想起外公的眼神,我暗自思忖:我们生在了好年代,怎能浑浑噩噩蹉跎光阴?怎能等到时光老去的时候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观察事物散文随笔二
我的家乡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区区数十公里就有四条大河。儿时的我行走于乡间小路之际,一抬眼,总能望见一叶叶远征的风帆。对于当年的我而言,远方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我时常望着风帆发呆,那里承载着我对远方的向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随大人近观离家不远的渡口。那个渡口,样子已经有些斑驳的老旧。两边的渡头,分别用一块块斧凿的方石砌成,砌成一个停泊的方台,数米见宽。有时,船靠岸时,浪花会拍打着渡头,溅起一粒粒的水珠。
上大学时,我有一段关于长江客船的记忆。当年,我在长江南面的武昌读书,对岸就是繁华的汉口。那时,两地交通早就实现了公交化。不过,也许是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那份对渡口的憧憬,我便时常乘坐汽渡过江。渡船缓缓启动,驶离南岸。江风送爽,烟波浩渺,两岸青山楚天阔。行船当中,远处还有不少其它船只,船长相互间便以一声汽笛致意。一路风景如画,缓缓行驶玩味,这种悠闲的风格,让人到宁静舒适。
后来,我爱上了旅行。我曾经如古人般从渡口出发,寻梦四方。在我看来,渡口,从来就是个诗意的名词,许多跨越千年的故事由此发生。在泾县渡口,李白乘舟将要出发,一路踏歌的汪伦来了,他送上美好的祝福;在江州渡口,白居易送别友人之际,琵琶声起,一段关乎音乐的尘缘即将开启;在汴水渡口,柳永和情人依依惜别,完全无惧艄公的无情催发。渡口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记下了他们的相会。
除却这些平常的离愁别绪,渡口还有着许多或喜或悲的传说。汉江附近有个千年渡口,名曰“上津”。上津地处鄂西北边陲,长安城距此仅百余公里。据传,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后,纷纷抵达上津渡口。上岸休息期间,许多深谙宫廷权斗之残酷的女子选择逃离,躲入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得上津渡口以及附近区域出现了一种奇观,那就是这里一代一代的女子都天生丽质。
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古代一个披着头发的疯癫人提着葫芦奔走,眼看那人就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在后面呼喊着不让其渡河,却已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这便是连梁启超先生也闻之悲切的《箜篌引》了。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渡口,隐于人生的初始,藏在徘徊的彼岸。我们为此彷徨过,连先贤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也曾被高人指点迷津。因此,在人生的渡口,你必须为今后的道路做出正确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渡船和渡口,连同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就要成为写不进书的历史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吟咏诗句,那些回忆的尘屑又纷纷在阳光下飞起,轻盈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