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防控第一课(4篇)

2024-09-27 来源:伴沃教育

防控第一课篇1

如何打造一堂优质微课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指为特定的教学目的录制的、短小精干、符合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特征的一种教学课件。它可以用于开展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知识点解读、考点归纳等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那么怎样才算是优质的微课呢?

一是时间短。学生主要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微课学习,微课时间过长,不便于学生随时观看。同时,8—10分钟的微课时长,符合人类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二是微课目标指向明确。微课时间不长,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录制微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教学需求设计好微课录制脚本。录制时按照脚本执行,提高录制效率的同时,可保证微课录制切合主题,更具紧凑性与连贯性。

三是保证微课视觉效果,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录制微课时参考:

1、图文并茂

界面全是文字或全是图片都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抓不住重点。根据教学内容,图版率可在50%--80%左右,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关注微课中的知识点。

2、色彩搭配协调

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区分讲解内容,但颜色不宜过多,一般来讲最多搭配三种颜色。同时,书写笔迹、图片、录制背景应协调。

四是讲解过程中应考虑如下因素:

1、提示学生重点关注知识点。使用摄像机录制时可直接用手势进行提示;使用录屏软件或其他微课录制软件可用鼠标或软件提供的工具对知识点进行提示。

2、在讲解时,教师应模拟学生就在面前的场景、以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讲述。不要照本宣科,语调应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使用摄像机的教师还应适当看镜头,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

最后提醒大家,使用摄像机录制微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摄像头清洁,远离强光刺激,不背光的同时适当打光,确保光线充足;摄像头距离要确保至少能看到整个头部,并且对授课内容无遮挡。

录制微课的方式有很多,除了之前提到的摄像机录制外,还可使用专门的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webex recorder等)在电脑上录制后发布到视频网站,另外也有不少专门用于微课录制的应用(如闻道微课、show me等),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共同探索微课教学应用之道。

·闻道微课录制界面·

防控第一课篇2

一堂优质民防教育课

——参加区民防知识教育现场会的几点感受

经学校安排,2014年3月10日下午参加了区人防和区教育局联合组织的民防知识教育现场会。其中南苑学校管老师的民防知识《火灾预防与自救》展示课给我感触颇深,随后经区教育局黄副局长的点评及教研室李部长的总结让我对一节优质民防教育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了一节优质民防教育课必须具备的几个关键点。

一、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导火线。

民防知识课重在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与互动至关重要。因此学情的了解、与学生的接触很关键。只有对学生了解了,我们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得到加强。

传统教法能让学生掌握固定的理论、概念,而现代教学手段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例如管梅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两部电话模拟拨打“119”报警的现场对话,规范了学生的报警语言。另,管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火灾场景,加深了学生对火灾危害的认识及其预防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救的能力。

三、民防教育课应充满智慧。

无论是防风警报,还是疏散演练,都需要精心策划。在民防知识的传授中是不存在个体差异的,民防教育重在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一种有利于生活的习惯。可见,智慧教学是民防知识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得好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坚信,只要充分准备了,定会能上出精彩的学生易接受的民防知识教育课。

整理 2016.4.3

防控第一课篇4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课文分析准确深入; 教师讲解清晰、有条理; 师生互动活跃; 学生积极回答、踊跃表现; 课中的启发点多; 课堂秩序活跃而不凌乱;等等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防控第一课篇5

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课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职称晋升)、课堂诊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教师的工作中。值得一提的,近年来我们学校老师执教的课有机会在全省甚至全国获奖,有不少是借助于教学录像课这个平台。否则,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想要参加全省或全国的教学现场赛,机会是少之又少。

采取评录像课的方法在全国比比皆是。即有关学校将所要参评的课拍摄制作成一部实况录像片,报送评比部门,评委们则根据录像片给参评的课打分,评出奖次。这种评课方法的好处不少:一则降低了评课组织工作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和开支;二则参加评课的教师、学生、各种教学器材以及评委和参加观摩的教师无需在特定的时间集中于特定地点,避免了以往评课活动中所必须考虑的交通、食宿、组织安排等各项繁琐的工作和所要承担的各种开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三则参评获奖的课可以通过现场制成的优质课光盘(或录像带的复制)在学校间进行交流,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观摩到这些好课。但也有人对录像课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录像课可以做假,不真实,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水平。事实上,教学录像课的确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的的现场教学课。一般来说,参评的录像课是经过了美化、包装的,一些实际的现场赛课中教师可能会犯的错误,如:超时、时间不足、写错字、说错话、遗漏教学环节、多媒体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障碍等等都可以得到避免,再有片头、片尾、中间的过渡等,也可以通过编辑人员后期的润饰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课的质量的目的。但无论怎样,教学的基本面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基本功,如:语言、板书、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等等,这些判定一节课是优是劣的主要内容和方面是做不了假的。因此,可以说教学录像评比课达到了评课的基本目的。因此,一堂录像课能否获奖,所得奖次是高是低,不仅给摄像师拍好录像课提出了要求(因为在一堂教学录像课中,即使拍摄质量在评课中不作要求,但它对评委的主观印象也会有很大影响,更何况大多数录像评课把拍摄质量也纳入了评分的要求,并且占了较大的权重。),同时,还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组织管理的水平、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鉴赏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执教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还要密切注意与摄像师的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录制一堂成功的课的目的。因为,课堂教学录像课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但它又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现场直观。课堂教学的现场直观可以同时看到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可以随意把眼光转到课堂的任意一角落。而课堂教学录像课则不同,它的观摩者只能看到镜头可显示的画面,观摩者的眼光和思维只能随着镜头走。下面,本人就谈谈作为一名录像课的执教教师,在录像课上应如何与摄像师配合,需要注意什么,提几条建议,供老师们借鉴。

一、教师制作课件(幻灯片)需要注意什么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一个好的幻灯片、演示课件对于上好一节课举足轻重,教师制作幻灯片、课件时要想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必须注意以下4个方面。

1、使用清晰的字体,如:黑体、幼圆和楷书等;避免使用行书、隶书、美术字等。

实践证明,宋体和黑体是人们最容易分辨的字体,所以在印刷书籍,书写宣传标语时,几乎全部用这两种字体,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清内容,最快理解知识内容,应该首选宋体字。标题和重点词可以加粗或用黑体字(如图1所示)。如果想让演示内容更活泼,幼圆和楷书也是可选字体。除了特殊需要的标题、课题,最好不要在正文中出现美术字体,更不能加空心、阴影等特效,那样会加重学生阅读负担,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确实需要特殊的字体,那事先就要在自己上课使用的电脑上安装好特殊的字体,避免上课时出现意外情况。

2、幻灯片宜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白色、浅黄、浅绿等对比突出的亮色。

现在我们教室里用的大部分为正投影设备,银幕直接受到全部光线的照射,没有投影机的照射时,它已经是反射亮度最高的物体,如果我们用白色做幻灯片背景,投影幕与周边物体,如黑板板书、教师授课等反差太大,摄像机选取的构图画面如果同时显示屏幕与授课教师(或板书),会出现屏幕过亮,看不清图像与文字;如以屏幕为标准,摄像机光圈缩小,教师或黑板板书的亮度又不够,会成为一个黑色的阴影,看不清教师面目,图像效果差。幻灯片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亮色时,尽管仍与黑板背景有亮度差异,但效果好得多,能够正常观看。

3、文字格式要统一。

标题、小标题、正文内容、注释等,前后字号、字体要一致,相同等级的标题在不同的幻灯片中位置要一致。同一张幻灯片使用字体不要超过3种,同一句话字体不超过两种,重点、难点词汇最好用同一种字体的加粗功能。有的教师喜欢在幻灯片中使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文本内容,播放时,花花绿绿的颜色强烈刺激学生的视神经,学生的兴奋点错位,反而对知识点淡化或忽略,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同一张幻灯片文字色彩原则上不应超过3种,坚决杜绝一句话中出现3种色彩的文字。

4、在文本或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要把大尺寸的图片用工具缩减到合适的尺寸。

一般不能大于1024×768,因投影机的分辨率就是1024×768,即时使用了高清晰的图片,也不会有更清晰的效果,反而白白占用了计算机资源,严重影响速度,使计算机运行不流畅。

5、做好的课件要压缩打包,然后再解压到自己上课用的电脑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入径的不同而链接不上。

二、教师要及时与摄制组成员沟通,互通信息

在正式拍摄之前,执教教师要实时向摄制组成员详细介绍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内容、重要教学情节以及自己对拍摄、后期剪辑等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课件、参评要求等相关资料,让有他们拍摄时心中有数,后期剪辑时有目标、有重点。

三、教师上课的形象与教态需要注意什么

1、执教教师上课应穿大方舒展、颜色搭配合适的职业装,女教师化淡妆,男教师头发整齐,不留胡须。尽量避免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像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执教教师身着白色服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会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还要避免穿窄条纹或细方格服装,这样的服装会造成边缘不清,画面闪烁,俗称爬行的效果,影响观看。

2、教师讲课应该尽量站在讲台中央。教师的知识讲解是通过语言、姿势、表情等传递给学生的,只有站在讲台中部位置,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看到,有完整的交流。有的教师喜欢讲课时在讲台上左右行走,还有的教师喜欢站在讲台侧面或者走到学生中间讲课,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左右行走给学生一个不稳定的形象,摄像机来回跟踪教师,也会使画面不稳定;站在侧面,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教师的表情,走到学生中间更会使大部分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简洁明了。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同时要努力克服平时上课中不好的,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口头禅。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不要随意。可能的话,可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好自己的上课语言。

4、教师在授课时,要沉着冷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教师上课时讲了错话,或遗漏了某个教学环节(板书),不要慌张,可以把讲错的话重讲一遍,遗漏的环节自己毫无声息地补上,课后再与编辑人员交流,便于他进行裁剪、润饰弥补。

5、学生活动与发言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具体体现,要准确把握。

上课前,教师应该根据拍摄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现在,我们拍的重要的录像课都是采用双机录制。因而,教师要把发言好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学生机最佳的拍摄位置。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特别是科学之类的课)安排在学生机(主要拍摄学生活动画面的摄像机;以下同)或教师机摄像机(主要拍摄教师活动画面的摄像机;以下同)附近,便于摄像师即时捕捉精彩的学生活动画面。教师千万不要在学生发言时走到学生面前,与摄像机成为三点一线,使摄像师无法捕捉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画面。学生发言时,教师的位置可以稍作调整,相对摄像机机位,站在发言同学左边或右边。要提问某位同学,要事先摄像师做好准备,当然不能用语言,要用动作,如,教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手举起,一是给学生个启发,会的要举手,同时也给摄像师一个提醒,我要提问了。你可以慢慢地向想要提问的同学的方向移动,或是你站在中教室间不移动,那么你要提问右边的学生,你就举右手,你要提问左边的学生你就举左手,摄像师自然就知道,你下面的镜头要向哪个方向移动。反之,你向右边走或是举起了右手,最后却提问了一个左边的同学,抑或东问一个,西问一个,前排的问一个,后排的问一个,摄像师就不知道镜头该怎么转,更不用说跟得上。在过去的录像课中,经常出现学生机的镜头刚跟上,学生已经坐了下来,这时画面里只有学生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画面,就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

6、学生活动、做作业时,教师要有目的、有目标地巡视。

如查看几个重点学生,并进行指导交流,不要无目的地转悠一圈就走回讲台。如果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活动时,教师与学生要尽量正面朝向摄像机,摄像时才能保障画面主体突出,可看性强。

四、教师上课该如何把握课堂进度,恰当地运用教学技能

1、合理地安排讲课时间,把每一个环节精确到分钟,可以顺利完成教学进度,保障教学效果。可能的话,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当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上课时,恰当使用讨论、课堂练习、学生演示等教学环节来平衡时间是一个好方法,当时间充裕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演示人次,或者适度增加讨论、课堂练习的时间。当时间紧张时,减少学生演示人次,或者适度减少讨论、课堂练习的时间。

3、对于时间的掌握,教师不要一味看时钟,以免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或学生上课的表现。

有个方法不妨一试:就是在讲台上放一块手表,固定好时间,如上课前把时间定点在10点,上课后把手表启动,这样只要时间到了10点40,就是说明你上课的时间到了。同时,到讲台前,看一眼手表,谁也不知道你是在看时间。

4、切实控制好学生的讨论时间。

学生每次讨论的时间长短要适度,超过3分钟的讨论,学生激情会急剧减弱,表现疲沓,观众也会视觉疲劳,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较好。

5、在教学课件的选用上,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能用实验、演示、表演等教学手段时,就不用计算机教学课件。

一堂课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演示了几十张幻灯片,其它教学技能却没有机会很好地展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的视频教学课件要精确编辑,内容选择准确,时间恰当,播放时无停滞、无断码,把与授课内容无关紧要的内容提前删除。

五、教师使用教学设备与进行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用得好,锦上添花,还能为教师教学环节加分,使用不好,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教师形象。

1、实物展示台的使用。

实物展台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平面的文字图画,也可以展示立体试验,还能即时地展示学生作业,使用极为便捷方便。使用时要注意规范,不要用手指点图像,如果没有专用工具,随手用的笔也可以使用;注意展台摄像头的位置,不要让摄像机、展台摄像头、教师头部成一条直线,那样会遮挡住教师,影响形象。教师可以站在稍侧的位置,以不影响操作为准。如果实物展台放在桌面上,展台摄像头会遮挡住授课教师及黑板,影响学生视线,长时间不使用,应该把展台摄像头放倒,使用时再抬起。

2、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在上课之前应做好测试,尤其是音视频。

检测视频是否可以正常播出,音量大小是否合适。所用课件最好放在d盘或e盘的盘符下,发送到桌面上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删除,也能避免占用c盘空间,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如果需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应该把投影屏幕黑屏,使用幻灯片时,只要按一下键盘上相关的键即可。

3、演示与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做到步骤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操作准确。一定要让实验与演示面向学生与摄像机,注意不要让手遮挡住实验过程,在观察反应变化时,如果不再需要操作,授课教师应稍稍离开仪器,使拍摄的主体更加突出。以上是本人就“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谈的个人的一些体会。在这些体会中,有的是本人在长时间的录像课拍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有的是从他人的优质录像课(电视、电影画面)中悟出的,有的则是借助他人的一些经验而谈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