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游记作文
今天,学校夏令营组织大家去郴州游玩,大家都十分高兴。
奔驰的汽车驶出了车马喧嚣的城市,行驶在青山绿野之间。我和同学们坐在车上,愉快的心情早就飞到了日思夜想的郴州苏仙岭风景区。
“到了!到了!”不知是谁首先叫了起来,随即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车门刚刚打开,同学们便蜂拥而下,只见一块高大的牌坊上清晰地呈现出“天下第十八福地”几个大字。
老师买好门票,我们便进入了景区。
一路上只见两旁古木参天,绿树红花互相掩映。不一会儿,我们看到了仙境般的白鹿洞。洞口雕有一对互相依偎,彼此对视的白鹿母子,前面的水池中心,“仙鹤”、“乌龟”也雕刻得栩栩如生。我们顾不得旅途的疲劳,兴高采烈地继续向上攀登。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景星观,有不少同学还在那儿抽签算命玩呢!
终于爬上山顶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极目远眺,郴州市的全貌尽收眼底。啊!对于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孩子来说,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林花草,甚至这里的泥土中都蕴藏着无穷的魅力。此时已是九点多了,而郴州市仿佛还是个熟睡的孩子,安详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身上披着一层薄雾的轻纱。看着,看着,我们便给我们讲起了这座秀峰的神奇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姓苏的凡人在这山上潜心修炼,感动了上天。一天,两个天神受玉黄大帝之命,下凡前往这个山岭,对他进行点化,使苏某幡然悟道,在一块巨石上羽化成仙。那块石头上至今还留着他当时升天的脚印呢。就这样,这座山起名为苏仙岭,那块石头叫做了“升仙石”。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进了最高处的.屈将室。这是伟大的抗日英雄张学良将军当年被囚禁时住过的房子,正中央的墙上挂着他年轻时的照片。从陈列的资料中我们了解了那段历史故事。
该下山了,我回首仰望苏仙岭的雄姿,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来。
苏仙岭位于湖南郴州市城东,距郴州市中心1.5公里,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被列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清晨,微风扑面,细雨沾衣,我们乘车来到苏仙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天下第十八福地”七个大字,走进大门,一个瀑布展现在眼前,我跳下车来向四周望去,发现瀑布后面有个洞,于是,我好奇地走了进去,朝外面一看,瀑布像细沙一样倾泻而下,外面的景色若隐若现,有一种朦胧美。一路往上走,可以看见路边的小草随风飘荡,两旁树木葱葱,绿树成荫,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迹”各具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参观了郴州旅舍,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秦少游曾经住过的地方,著名的“三绝碑”就是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
随后,我们来到了屈将室,此地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地之一,张学良将军在此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从这段历史,我知道了张学良将军是一位爱国将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苏仙岭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人文历史丰富,是值得我们来看的地方,听了这些你是不是也想来看看?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苏仙岭是郴州一处有名的风景区,去年暑假姑姑带我去游玩过。
傍晚的时候,我们出发了,虽然天有点黑,但有路灯为我们照明。我们来到了苏仙岭的山脚下,只见树木茂盛,草地葱茏,美丽的花儿竞相绽放。很多游客坐在树下乘凉,或者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我也想试一试,看是什么感觉,就立刻躺到了草地上,仰着头,四肢放松。看着天上的月亮,我竟想到了香甜的月饼;看到忽闪忽闪的星星我竟想到了闪亮的钻石。我慢慢地闭上眼睛,感觉全身都很舒服,好像睡在一张飞毯上,在空中飘呀飘,仿佛进入了梦乡。一片树叶落到了我的脸上,痒痒的,我就醒了,还以为是姑姑在抓我呢。
我们继续往上走,看到很多的游乐设施。这里有儿童玩的游乐园,有学习科学知识的科技馆,有锻炼身体的健身馆。我们去参观了科技馆,看到那里有很多小发明在拍卖。比如一款便捷书包,就设计得非常好,不但可以放很多书,还能在下雨天的时候把伞固定在书包上。
再往上走,我有点走不动了,感到双脚有点痛,身上也出了很多的汗。我多么渴望这时能来一杯甘泉啊!想什么来什么,前面果真出现了一口井。这是一口老井,很多人在排队取水。我排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打到一杯水。在灯光的照射下,井水清流透明如水晶。喝一口,感到无比的清凉和爽口。这是真正的大自然的水。
到山顶了,一下子感到舒服极了。风轻轻地吹着我的发丝,凉爽爽的;小草和树叶在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放眼望去,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出现在我的眼前,是那么的漂亮和壮观。如果每一盏灯火代表着一个愿望,那我希望每一个愿望都能成真。
在草丛中,我居然看到了我最喜欢的萤火虫,真是不虚此行啊!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着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着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着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现在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对比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着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浏览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着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拜访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马上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说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此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根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诉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后来苏仙的母亲果然用此方治好了乡亲们,从此,所有的药行都用“橘井泉香”来作为宣传招牌了。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苏仙观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雄,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宇径5厘米×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一间“屈将室”。1936年,着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忧愤名句。他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也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厢房开辟为爱圉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则被命名为“少帅亭”。现在逆人屈将室,去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
站在“少帅亭”上面,可以远眺四处风光。苏仙传说的“奇”、松荫古道的“幽”、壮丽河山的Ⅱ雄”、山水胜景的“奇”,齐入胸怀,美不胜收。
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城区(郴州沿江商住区区北),大门位于苏仙南路,岭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迹,自然山水风光久负盛名。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苏仙岭的岩壁上,史称“三绝碑”。陶铸1965年来郴州视察,写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幽禁于此,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苏仙岭又投资600多万元兴建了一条旅游架空索道。坐上索道,放眼眺望,郴州城区、武广客运专线郴州段全部尽收眼底。
苏仙岭从山麓到山顶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绝碑、景雄、八字铭、沉香石、苏仙观等观赏游览处。桃花居是游客登山的起点,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别致。
白鹿洞在桃花居上方。洞内宽敞,洞顶一般来说岩突,怪石狰狞,洞外藤葛披拂,丛林繁茂。传说白鹿、白鹤在此为苏耽哺乳、御寒。现洞口塑有大小二只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鹤,姿态各异,趣味天成。
从白鹿洞拾级而上,约100米,有一圆柱绿瓦,翘角飞檐的护碑亭,亭内有一块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块摩崖石碑,这就是“三绝碑”。所谓“三绝”:即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大文学家苏轼为该词写的跋和米芾的书法。苏仙观立于苏仙岭绝顶,这是一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庙宇,雕梁画栋,绿瓦朱栏,宏伟肃穆,是苏仙岭的主要景点。整个建筑有正殿三间,分上、中、下三个,两边有偏殿,东北角两小间为爱国名将张学良幽禁处,现称“屈将室”。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这山虽然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并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古朴的院落啊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原本呢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但是因为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当年被贬官流放至此的秦观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郴州旅舍也从此声名鹊起。但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呢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三绝碑指的三绝分别是:秦观的词、苏轼的跋和米芾的字。苏轼酷爱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在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他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这块岩壁上,形成了52厘米长、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三绝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这尊秦观的铜像。中国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大家眼前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它始建于西汉年间,后来遭到火焚。到了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大家看到苏仙观呈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碑,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至今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这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表达了他忧愤的心情。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这间厢房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现在让我们在这间屈将室一起来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外婆的家,
七仙岭游记作文
。外婆的家在海南七仙岭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七仙岭上的槟榔树十分高大,就像一个个高大威猛的士兵。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着,就像在跟路人问好,就像在展示着自己那美丽的颜容,就像在对着蓝天微笑…
一座座高大的山峰穿过云间,一眼望去,好像没有顶端。山的景色真秀丽,一座座山笔直的耸立着,不时从山间飞出一只只、一对对、漂亮的、叫声好听的小鸟,又给七仙岭增添了几分秀丽,
傍晚,夕阳给七仙岭静静地罩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刹那间染红了西边的天空。金灿灿的晚霞照在七位仙女的身上。不一会儿天空、山峰、大地,就连我都变成了红彤彤的。啊!七仙岭的傍晚可真美呀!
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洒下皎洁的月光,七仙岭旁边的湖面上像披了一层薄薄的银
[1] [2] 下一页
我对七仙岭早有耳闻,快到七仙岭时,还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声惊叹:七座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坚硬花岗岩,伫立在高高的峰上,好似七位仙女在搔首弄姿,真不愧是七仙岭啊!
听说七仙岭的第二峰峰顶上,有一段铁索攀岩道,稍有不慎就会坠崖,想到这,我心中热血沸腾,恨不得长一双翅膀直接飞到山顶。
到达目的地,检完票,我立马像头发狂的犀牛,飞也似的开始登山。一进雨林,目力所及都是绿色,是静静地,柔柔地,纯纯的绿色。墨绿,宝石绿,翡翠绿,祖母绿,湖绿……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绿色世界!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巨龙”,原来是猛龙过江啊!这种植物长得像条龙,而且神龙见不见首尾,真是奇怪!咦,那是什么?一个巨物矗立在郁郁葱葱的林间,浑身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与这绿色的海洋互相映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巨物被人们称为“守望石”。是两千多年前就有的,上面的岩层还有生物的化石呢。
一级一级的台阶在我的脚下不断延长,汗水模糊了双眼,腿脚已经发抖,呼吸声沉重而急促,感觉自己登的不是山,而是人生。在即将累倒时,一道光照下来,马上到顶了!我欣喜若狂,一步三阶,向着山顶前进,终于爬完了云山天阶。
更大的挑战来临了:几乎垂直的岩壁上,挂着两条锁链,两边有护栏。虽然体力已达到极限,但我还是一手抓着一条锁链,胆战心惊的爬了上去。正爬着,一阵风吹来,我差点支撑不住,但是我又一个坚定的信念:征服七仙岭。想到这儿,我又有了力量,一鼓作气登上了峰顶。此时心中感慨万千,我终于在七仙岭顶端,一步登天了!随后,山顶爆出了一声呼喊:“啊——”!
这次七仙岭之旅,不仅饱览了美景,也使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登苏仙岭小学生作文
这里有个飞升亭,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传说是苏仙升仙时留下的.脚印,再看看山下,哗!好高啊!就像踩着云朵看风景 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湖南郴州市城东的苏仙岭。我们一进门就摸到了好多个“福”字,导游小姐说这就是“万福山”。我们往前走,这时候,导游小姐问我们是否要坐缆车上山,大家都说要登山。我们走啊走,来到一个很黑的洞前,我觉得很害怕,就拉着爸爸的手不敢去看。导游小姐说这就是“白鹿洞”了。然后我们继续上台阶。这时候我们都气喘嘘嘘了,衣服也湿了,我和姐姐休息了一会儿,回头看看爸爸、妈妈还在后面呢,就和姐姐一起喊 :“爸爸、妈妈要加油啊。”我们又往上爬,到了一个小卖部,好多人在这里休息,我们以为这就是山顶,但是是我们抬头一看,前面的路还远着呢。这时候,爸爸、妈妈们都赶上来了,我们喝了几口水,坐在石凳上,看看山下的风景,到处是绿油油的大树,我还听见了“吱吱吱”的叫声,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在叫,妈妈说这也许是知了吧。我和姐又冲到了前面,我们走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有个飞升亭,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传说是苏仙升仙时留下的脚印,再看看山下,哗!好高啊!就像踩着云朵看风景。
下山了,我们买到了缆车票,排着队坐车下山。坐着缆车往下看,我很害怕,我拉着妈妈的手,闭着眼睛。妈妈告诉我不要往下看,看看远处,风景可美啦。我慢慢睁开眼睛,看见远处是美丽的郴州市,脚下就是神奇的苏仙岭。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这就是家族人赶年的习俗和由此产生的一种地方特色火锅三下锅,至今,无论是山村还是市区只要是家族人,他们都是提前一天的晚上过年。时至今日,湘西还流传着这样的诗句“八月里是中秋,堂前点兵下苏州。右手举起刀一把,左手提起倭人头。”在土家风情园内,也有明朝皇帝题写匾额“东南第一功”悬挂于城内。
游客们,在牌坊对面,我们看到的那白墙红顶的大照壁,是一幅汉白玉雕刻的“玉帝巡天回銮图”宽九米,高五米,描绘了玉皇大帝巡天回来,驾着九龙“云车”,看他的表情好象有些遗憾,可能是和淹没“三阳城”有关,太白金星已奉旨将“三阳城”沦为太湖,由于金口已开,没办法改变而感到惋惜吧。影壁左上方有二枚印章,“昊天无尽”和“六道有藏”意思说:“广浩天宇无尽止,道家精义有经藏?在影壁的左面东面的路通往“会仙桥”,右面通往“花果山”、“洞天福地”。
各位游客: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进入园内,我们首先看到这南门后的庭园中置立着一块玉立多姿的太湖石,这就是仙人峰。此处前有落地漏窗作框景,从暗窥明,恰似一幅山水条幅画卷,用以作为人口的对景和障景,十分恰当。仙人峰是瞻园名石的代表,瞻园的奇石还有缔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珍品,有些还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anquye com,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K’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湖南苏仙岭导游词范文介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先生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现在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对比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浏览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著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拜访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马上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说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此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根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诉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后来苏仙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苏仙观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雄,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宇径5厘米×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一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忧愤名句。他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也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厢房开辟为爱圉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则被命名为“少帅亭”。现在逆人屈将室,去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现在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对比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浏览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著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拜访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马上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说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此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根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诉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后来苏仙的母亲果然用此方治好了乡亲们,从此,所有的药行都用“橘井泉香”来作为宣传招牌了。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苏仙观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雄,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宇径5厘米×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一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忧愤名句。他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也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厢房开辟为爱圉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则被命名为“少帅亭”。现在逆人屈将室,去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
站在“少帅亭”上面,可以远眺四处风光。苏仙传说的“奇”、松荫古道的“幽”、壮丽河山的Ⅱ雄”、山水胜景的“奇”,齐入胸怀,美不胜收。
七仙岭游记500字作文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外婆的家。
外婆的家在海南七仙岭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七仙岭上的槟榔树十分高大,就像一个个高大威猛的士兵。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着,就像在跟路人问好,就像在展示着自己那美丽的颜容,就像在对着蓝天微笑…
一座座高大的山峰穿过云间,一眼望去,好像没有顶端。山的景色真秀丽,一座座山笔直的耸立着,不时从山间飞出一只只、一对对、漂亮的、叫声好听的小鸟,又给七仙岭增添了几分秀丽。山的姿态各异,有的像老态龙钟的老爷爷;有的像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山上大多数是苍劲的大树,从远处看,一棵挨一棵,中间没有多大空袭,这山峰好像一个大绿绒毡,真是美极了。
傍晚,夕阳给七仙岭静静地罩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刹那间染红了西边的天空。金灿灿的晚霞照在七位仙女的身上。不一会儿天空、山峰、大地,就连我都变成了红彤彤的。啊!七仙岭的傍晚可真美呀!
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洒下皎洁的月光,七仙岭旁边的湖面上像披了一层薄薄的银纱,一群小鱼好奇地向玉盘游去,水面一阵晃动,“玉盘”碎了!月光把湖边的柳树和屋顶照得雪亮,像铺了一层白霜。
在归途中,我还沉浸在那犹如仙境一般的七仙岭。
苏仙岭秦观词异文之谜
上世纪60年代,父亲患重病在湖南郴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我作为患者的陪护人,有机会游览了湘南胜地苏仙岭。苏仙岭原名牛脾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郊,传说古时有位叫苏耽的孝子在此升仙而名。
山下有个白鹿洞,是苏耽出生的地方。距白鹿洞不远,有座天然大石壁,石壁上刻有秦观词、苏轼跋和米芾的书法,这就是著名的“三绝碑”。秦观字少游,是北宋著名词人。绍圣三年,秦观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打击,被削官职,流放郴州。次年春,他游览苏仙岭,触景生情,在客舍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是秦观的代表作之一,词风婉约,声律低沉,意境凄凉,十分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当时的遭遇和心情。元符三年,秦观在悲愤中辞世。苏轼于感伤之中,洒泪挥毫,为这首词写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
著名书法家米芾,一向钦佩秦观和苏轼的旷世才华,十分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于是将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以兹纪念。到了南宋咸淳二年,郴州知军邹恭对三位大家的手笔备感珍惜,命工匠镌刻于白鹿洞的石壁,使得“三绝碑”保存至今。
我在三绝碑前驻足良久,仔细吟哦秦词,不禁谔然发觉摩崖上所刻秦词,竟然与《淮海居士长短句》、《碎金词谱》,乃至今人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的《宋词选》等各种版本的文字有所不同。第三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中的“无寻处”,碑文是“知何处”;第五句“杜鹃声里斜阳暮”中的“斜阳暮”,碑文是“残阳树”;第九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中的“幸自”,碑文是“本自”。为什么一首短短的《踏莎行》词,会有三处异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返回家乡后,我认真查阅有关资料,一无所获。一次,我从宋人胡仔《苕溪鱼隐丛话》中,偶然发现其中的一段记载与三绝碑异文有关。该书“前集卷五十”诗眼云:
后诵淮海小词云“杜鹃声里斜阳暮”公(山谷)曰:“此词高绝。但既云“斜阳”,又云“暮”,则重出也。欲改“斜阳”作“帘栊”。”
余曰:“既言“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
公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有亦无害。”
余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
先生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然余因此晓句法不当重叠。
由此可见,秦观这首词在当时曾引起黄山谷等人的争议,认为其中有些字眼还值得商榷,如“斜阳暮”就嫌其重复累赘,建议秦观加以修改。“三绝碑”上的文字,当是秦观后来的改笔,的确胜过原稿。把“无寻处”改作“知何处”,成为问句,语气加重了,也就更好地体现词人彷徨歧路、不知所从的“牢落”心情。
特别把“斜阳暮”改成“残阳树”,从前者单纯一个天已黄昏的概念,进而描绘出黄昏时残阳挂在树上的动人景象,传达了词人孤零零地困守在郴州旅舍的苦闷心情。就是“郴江本自绕郴山”的“本”字,也比原来的“幸”字更为有情致,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读到这段文字后,我如获至宝。在1963年初,我把在郴州发现秦词异文和愚见,分别致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上海师范学院教授胡云翼、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承焘三位先生。
他们都在百忙中给我作了回复。他们十分重视秦词异文的发现,龙榆生、胡云翼拟将异文补充到他们的著作中去,夏承焘、龙榆生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碑拓。可惜当时我在农村生产队忙于农活,无暇再往郴州去获取拓本,辜负了诸位老师们的一片好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老师们都先后离世。这几封信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了最为珍贵的史料。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现在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对比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浏览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著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拜访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马上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说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此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根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诉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后来苏仙的母亲果然用此方治好了乡亲们,从此,所有的药行都用“橘井泉香”来作为宣传招牌了。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苏仙观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雄,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宇径5厘米×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一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忧愤名句。他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也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厢房开辟为爱圉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则被命名为“少帅亭”。现在逆人屈将室,去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
站在“少帅亭”上面,可以远眺四处风光。苏仙传说的“奇”、松荫古道的“幽”、壮丽河山的Ⅱ雄”、山水胜景的“奇”,齐入胸怀,美不胜收。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这山虽然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并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古朴的院落啊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原本呢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但是因为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当年被贬官流放至此的秦观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郴州旅舍也从此声名鹊起。但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呢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三绝碑指的三绝分别是:秦观的词、苏轼的跋和米芾的字。苏轼酷爱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在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他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这块岩壁上,形成了52厘米长、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三绝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这尊秦观的铜像。中国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大家眼前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它始建于西汉年间,后来遭到火焚。到了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大家看到苏仙观呈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碑,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至今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这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表达了他忧愤的心情。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这间厢房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现在让我们在这间屈将室一起来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205篇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今日登郴州之苏仙岭,微微的南来之风从松林间透出,拂面气爽。至山腰处,忽地几滴雨珠骤下,不待地面淋湿就嘎然而止。立夏之后,路旁灌木丛生,草木葱笼苍翠,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子,已然不见初春时百花繁簇。一人独自在山路上攀行,不觉有些落寞。伊人在远山之外,她是否也行走在林间,或许,正对着画板,比着山恋,勾着画线!微风轻轻地拂起她飘逸的缕缕青丝……
无边的遐想,思绪还飘荡在远方,不觉已至山顶,佛墙暗红,琉璃绿瓦,一座千年古庙呈现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苏仙飞天之处。檀香隐隐地透过庙门散去,香烟袅袅。庙前几付零摊,却不见叫卖的小贩,是否是几滴小雨驱走了他们?我本也想去庙内上一柱香,祈祷有情人终成眷属,祈求苏仙恩泽于伊人。忽地看到旁边有几间禅房,两个穿着圆口布鞋的小僧正在里面清扫,这里曾经是张家小六子和赵四的囚禁之处。苏仙尚无力体恤这百年之缘,我又为何点燃这三支香烛,她也许只是邻家心善的小妹,百姓寄予她的希望,载重太多,既使成仙,也会很累。
我站在庙廊里,望着山下福城,天空阴沉沉的,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之中,朦朦胧胧。一只小鸟从眼前掠过,在庙旁的古槐间盘旋,我凝视着它,本以为会栖身于槐树,它却忽然从枝叶间窜出,直落山涧,远远的消失在山林中。它是否为伊人圆屏上的那只小鸟,化作的精灵呢?它从百里之外飞来,沐浴了一份仙气又飞回伊处。可是,我笨重的身躯再也无法化作一只小鸟随它而去!苏仙也难成就我的心愿。
山涧的风沾着湿气,渐渐地我感到一丝丝凉意,此刻,是我归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