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声乐演唱中音准不好的原因分析

2024-09-27 来源:伴沃教育

  一、心理素质与音准问题

  有些演唱者在台下或者课堂上演唱都没有问题,能够正常的发挥应有的水平,唯独上台后,演唱水准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音不准的现象,严重影响舞台上的演出效果,究其原因,还是与心理素质有关。心理学上说,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一般来说,前两者为外向型,后两者属于内向型。外向型的人开朗、活泼,不容易怯场,内向型的人缺乏自信,容易羞怯。”当演唱者在舞台上胆怯时,没自信不敢唱,此时,音准就会受到影响,可能音会偏低,因为,由于畏首畏尾的演唱状态不够积极,达不到应有发声的状态,音高就会差那么一点,很容易就唱到琴缝里,就是我们说的“琴缝音”,而不在准确的音位上。所以,演唱者在上台之前应调整好本身的心态,坚持一种平和的演唱状态,让本身的情绪稳定,尽量想怎样更好的表达作品,让本身投入进去,剔除杂念,以减轻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事实上,紧张不仅会使演唱者怯场、不敢唱,从而导致音准偏低,有时紧张还会使演唱者过度兴奋,从而导致音准偏高也是有的。演唱者由于紧张,而导致过度兴奋,在演唱中,尤其遇到高音部分,加上情绪的激动,很容易把音唱高。对于此种情况,演唱者依然是要稳定本身的演唱状态,调整本身的情绪,在张嘴演唱之前认真的将本身演唱的作品在心里过一遍,整理好演唱思路,确保刚张嘴时平稳的进入演唱状态,接下来,就会越唱越顺。总之,对本身整体的演唱状态进行维稳是很重要的,它将决定着演唱的质量,也能规避演唱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如音准问题。

  二、专业基础的不扎实是造成音准问题的实质原因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其实不管是歌唱家还是普通的声乐演唱者,上台演唱都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只是对应的态度不一样。紧张会使演唱的水平大打折扣,但也不是绝对的,适度的紧张也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的对待演唱,它会使演唱者在演唱时更加的集中精力去关注本身的演唱,从而慢慢的进入到作品中去,越唱越好。一个专业技术过硬、舞台实践丰富、对专业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声乐演唱者,即使先天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在台上也应该不会出现音准问题。因为他(她)们已经从专业的技术性层面走出来了,他(她)们对演唱的要求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摆脱演唱技巧的束缚,带给人们声乐本有的艺术性、审美性,从而使人们更加的喜欢声乐这门艺术,但是声乐演唱者像拥有这种成就及情怀的人当然是不多的。大部分的演唱者依然为演唱技巧所累,远达不到在舞台上对演唱过程进行游刃有余的驾驭,演唱技巧有局限,声音就会有局限,表现出来的不足其中一项就会有音不准。

  演唱过程中气息不足可能会导致音不准,具体表现在音高会偏低。“呼吸因素造成的音准问题也屡见不鲜。不当的呼吸方式会导致声音不稳定,憋气、漏气、屏气等错误的呼吸方式更容易引起音准的变化。”。呼吸是声乐演唱的灵魂,良好的呼吸可以很好的支撑声音,使声音悠扬有穿透力,而不当的呼吸除了可能会引起音不准外,还会引起声音干涩,使声音听起来不够悦耳,难免会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咬字吐字也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因素,咬字吐字位置的不准确或者演唱时不能够很好的控制住咬字吐字的位置(由于技术上的欠缺,演唱时,咬字吐字易变动,位置乱换等),也会引起音高的不准确。声乐演唱技巧的提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它要求演唱者除了有天赋的条件之外,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的练习,才能在舞台上达到演唱时从心所欲、游刃有余。如果是因为声乐技术问题而引起的音准问题,自然在提高声乐技巧之后,音准问题就迎刃而解。笔者以为,在声乐技术的问题解决后,声乐水平就进入了表现音乐、诠释作品的层面,即使演唱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欠佳,在舞台上演唱时,由于有前期的有大量的实践、锻炼、学习,形下的问题都解决了,此时的演唱者应该会很自信的去表现本身音乐,就不太可能会出现音准这样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音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先天的“五音不全”以外,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原因,它们相互交叉、彼此制约,总之科学的发声方法加上勤奋的练习和大量的舞台实践,并针对本身在演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进行思考、实践、钻研,相信音准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声乐水平也会因之大有长进。

  三、综合因素分析音准问题

  此外,音准问题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与音乐的基本知识有关,它包含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视唱练耳、钢琴演奏和乐理知识等。学音乐的人都知道视唱练耳对音准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视唱练耳好的演唱者,在演唱时出现音不准的可能性很小。视唱练耳,顾名思义,它包含视唱和练耳,在课堂上还有听记节奏这一项,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耳朵的敏感度和对音乐的记忆力。在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对视唱练耳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国内一些顶尖音乐学院的附中,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在附中有的专业的学生练耳已经听到了转调、离调,一般的音程、和弦、旋律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演唱专业的学生练耳的训练达到此种程度,那么,在演唱中出现音不准的情况几乎就不太可能,即便训练达不到转调离调的程度,正常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水平较好者,音准也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耳朵好的同学,对音高有绝对的敏感度,张嘴唱时不会犹豫就会在正确的音高上,即便由于声乐技术上的原因,偶尔导致音准会偏低或偏高,本身也会立刻觉察到,做到音准上即时的调整或调整本身演唱的状态。那么对于耳朵不够灵敏的同学,在视唱练耳课堂上学习的不够好的同学,对音高的固定感不强、含糊,当其在演唱中出现音准问题时,可能本身会听不出来,即便能听出来,也不能够立即回到正确的音高上去,只是觉得音高不对,只会从演唱状态中去找原因,自我调整的能力相较于耳朵对音高灵敏的同学还是差许多的。此外,钢琴的演奏水平也是提高音准来源的关键。钢琴是十二平均律,是西方的大小调体系,演唱者在演唱中离不开钢琴伴奏,如今声乐作品也大多是大小调体系,尤其是新近的创作型歌曲(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很多民族调式的歌曲),那么,如果演唱者钢琴水平足够好的话,固定的音高概念就应该也不错,再加上可以自弹自唱,将本身演唱的作品用正谱弹出来,平时多跟着钢琴练习,无论是对声音的修养,还是对声音音准的修饰与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其他问题

  造成演唱者音不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主观因素之外,还有客观因素,笔者以为,主观因素占的比重更大一些。演唱者在出现音准问题之后要刻苦训练,若是因为声乐技巧的原因导致的音准问题,则要刻苦练习,多下工夫去揣摩、观摩,以便在再一次的演唱中避免掉音不准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心理素质问题,怯场之类的原因而导致音不准,则要多上台去锻炼、去实践,以克服掉本身怯场的不良情绪,此外,还要从自身的专业水平上下工夫,还是“艺高人胆大”,如果一个演唱水平公认的好的演唱者,即便天生的有些内向,在台上也不至于会发挥失常到音不准的程度。

  拓展:

  1、 听不准所以模仿不准唱不准。

  多出现在接触音乐少,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弱,对音乐音准没有概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耐心,要进行准确的音阶和模唱练习,建立一定的音准概念,前期一定要通过简单平缓的歌曲作为练习的重点以达到把握音的准确度。或者通过手势、身体律动等视觉感官来作为辅助。

  2、气息不稳所以音不准

  其实更形象的说法是“音不稳”音乐中常常遇到长音,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气息做依托声音很容易在后面就偏低了,或者气息过猛导致得偏高……那么平时应该多注意长音、跳音的练习以加强控制音的稳定和准确的把握气与声力度。

  3、音域不够宽

  这种情况应该归于声乐技术上的问题,也可以写在第二条原因里。首先应该通过发声练习开阔音域,通过三个腔体的结合练习稳固歌唱中的技术。

  4、天生得五音不全

  那么就像是我们手缺失了某个手指一样,嗓子里缺少了某块“音”的肌肉……不过这种状况比彩票中奖的几率还要小千万分之一。

  除了第四点原因不能靠单纯的学习来解决外其他的音准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声乐发声练习方法来解决,所以唱出好听的歌曲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所以不要再说“唱歌不适合我”这样的托词了!她就简单美好的存在在你的周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