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

2024-09-27 来源:伴沃教育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1

在我们池州有一种独特的小吃名为“粑”,虽然长相平平无奇,吃起来却会让你的味蕾“心花怒放”。池州有句民谚叫“三月三,鬼下山。”那里的人们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吃粑,以求把魂“粑”住,和已逝的亲人“团聚”。

每年寒假回老家时,外婆总会做一盘香喷喷的粑为我们“接风洗尘”。而且在早饭时,粑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外婆做粑。外婆的手法刚劲有力,揉出来的面团都弹性十足,为口感增添了许多分数。每次外婆做粑时都喜欢用萝卜和肉丁做馅料,而这样做出来的粑口味也是我最喜欢的。当一块块的粑下锅时,那“滋啦滋啦”的声音总让我感到非常享受,当我看到那一块块煎好的金黄的粑时,我总是在垂涎欲滴时也为外婆感到自豪——外婆的粑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最好吃的。

每年春节,你总能在我们的饭桌上看见一盘一盘的粑。这粑总是饭桌上最炙手可热的小食。不仅小孩抢,大人也跟着抢。吃粑时,你每每都能听见人们对这粑止不住的赞美。不仅大人说,小孩也随着说。总有那么几个小孩“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吃完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这时,外婆就会开始第二轮的工作,为所有人再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粑,满足所有人流着口水的嘴巴。吃粑,就是我们饭桌上最其乐融融的场景了。

现在在上海,我不能常常吃到外婆做的粑,就只能在吃早饭时对着那一盘盘的包子做“思想斗争”。每次回想起那美味的池州小粑,我也会打心底里怀念我最爱的家乡。小粑凝聚了外婆的汗水和对我们的爱意,承载了我在家乡点点滴滴的回忆,这家乡的风俗,我永生难以忘记。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2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淳安也不例外,此刻就由我来跟你们讲讲淳安的风俗吧。

就在千岛湖一旁的金峰乡朱家村,在每年的阴历正月初六,他们的宗祠内就会摆满101个猪头,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可大有来头呢,据说宋代大文学家朱熹是宋家村人民的祖先,还听说,“赛猪头祭祖先”这个习俗就是朱熹的重孙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一习俗,在当地已经有8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拿着自家的猪头一同摆到宗祠内一较大小,并比赛谁家的猪头最有创意,村里头最有威望的老人会对猪头进行评议,最后选出最好的发红包,发年画以示激励。

就在去年的正月初六,我和爸爸也去了一趟金峰乡朱家村,来看了一场热闹又隆重的“猪头大赛”。

我们到了那儿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此时祠堂外面的空地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舞狮们踩着节拍辗转腾挪,甚至还叠起了罗汉,神采奕奕,出色非凡,为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精气神”惹来了阵阵叫好声。

我和爸爸好不简单才从这人流中挤进祠堂,只见100多个大猪头,整整洁齐的摆在桌案上的提篮里,一个个都精心的“美颜”和“点缀”过。还配以万年青,天竺叶,鲜花,水果,不少还贴着福字,喜气洋洋,馋的我直流口水,要是此刻可以吃的话,我真想上去咬两口。

舞狮之后就是由村民演出的竹马表演,浓妆艳抹的村民腰间系上竹马,一手拎着马脖,一手舞着马鞭,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最后,“猪头大赛”经过逐一比拼称重,决出了一二三名,掌声和欢呼声响彻了整个祠堂。

那天晚间,朱家村还举行了猪肉宴席宴请所有远道而来的宾客。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3

我的家乡在里商乡洞坑口村,那儿十分优美,山美,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不同的舞姿,人们也是十分热情好客。

在我们老家,到端午节就十分热闹,每家每户都早早起了床,忙了起来。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准备好了糯米、粽叶,粽绳与馅儿。依次摆好,我迫不及待想包了,奶奶看了我那着急劲儿说:“甜,别着急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奶奶的话像定心丸我的心一下就平静了下来,我拿了两片粽叶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可看似简单却怎么包也包不好,无奈之下我只得向奶妈求助了。

奶奶看了看我的粽子,有不对的地方,她马上给我指出。在困难的尝试中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突然我心中有了个疑问:“为什么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包粽子?”于是我问了下奶奶,奶奶对我说:“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这天,屈原投泪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这样年复一年,九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奶奶一边说,手中一直都没有停下过,总之就都包好了,我十分吃惊对奶奶竖起了大拇指。包好的粽子立马被放到水中,泡了一个桑拿不一会儿就好了,一股清香在鼻子中不停回味着。

我喜欢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还包含着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喜欢里商的端午节。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4

清明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个文化传统节日,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为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到了清明节,扫墓的人们都会去先人的墓前鸣放鞭炮。听家人说放鞭炮,是为了叫醒在坟墓中的魂灵,让他们从睡梦中起来收好后辈们供奉的钱材。而现在随着绿色扫墓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家也开始提倡在墓前放几束花,磕几个头,以敬哀思就可以了。

每年四月五日起床后,我们一家就会搭上爸爸的汽车,启程前往白沙,给死去的亲人扫墓。

我们手提祭品,心情沉重地往山上走着。亲人墓前的草已长得很高了,外公把墓前的草清理干净后,我们便将火点起来,把纸钱一张一张的分开后,一点一点地放进火里,烧给在坟墓中居住着的亲人的灵魂,再虔诚地插上香,在坟墓前磕几个头许下自己的心愿后,最后将花束摆放在坟前,我们才会离开了。

清明扫墓,既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怀念他们的音容笑貌;又是一种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许下愿,鼓励让自己在新的一年多多努力。我想,这就是清明扫墓经久不衰的缘由吧。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6

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挂花灯。

终于到元宵节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节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汤圆,就问:“我们为什么要做汤圆?”爸爸回答:“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汤圆,也叫元宵。”我又问:“为什么要吃元宵呢?”爸爸接着说:“在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接着,爸爸又说:“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而成。它们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汤圆。”

不知什么时候,汤圆已经做好了,我们吃了汤圆就去挂花灯,这时,弟弟问:“为什么要挂花灯呢?”这个问题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挂完灯以后,我去上网查询,这才知道,原来挂花灯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是这样的:古时有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听后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这一消息。人们就决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下凡时,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才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便会挂花灯,还真是有趣啊!

红红火火的元宵节过去,中国人的新年也就过完了,多么难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远记下这美好的夜晚。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7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由上古时期的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那天的早上起床后,简单的吃了早饭,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备做月饼啦,外婆先把做月饼的材料按照对应的比例和好,爸爸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并擀成面饼,妈妈把馅料包入面饼当中,负责用月饼的模具把面团压成月饼的样子,最后妈妈把月饼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两片之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儿,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即可!真叫馋人,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藕饼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饭过后,爸爸和外公把一个长桌搬到了露台,我负责把一个用来放贡品敬菩萨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妈妈拿着贡品和实物!

看似简单的事我们却忙了很久。等我们忙完都到晚上了!我们边休息边闲聊,等待赏月,一会儿,月亮就出来了,我可爱的老妹儿是第一个看到月亮的,她雀跃鞋手指着月亮说:“月亮月亮,你们看!”我抬头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别的亮又特别的圆!可是为什么又亮又圆呢?其实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发亮的,发亮是因为太阳的光通过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月亮才最圆最大最亮!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月饼,谈笑风生,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空中的那轮明月,说不出的舒服!

命题作文家乡的风俗篇8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盼来了。

除夕那天,妈妈拎着我上街,陪她买菜,街上人山人海。物品各式各样,什么都有。我走在大街上四处张望,桥街边一个卖鞭炮的老人正在大喊: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鞭炮大减价。一群人闻声赶来把那边买。卖鞭炮的小摊被堵得水泄不通。

看右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和一位店主砍价,这位老奶奶平时说话磕磕巴巴,没想到在砍价时说得滔滔不绝。此时的店主崩溃了,算了,大过年的,按她出的价格卖给她吧。老奶奶拿着东西满载而归。

妈妈买来蔬菜水果肉等就拉着我回家了。

到了晚上,妈妈、奶奶、婶婶一齐拥在厨房包饺子,爸爸、爷爷、叔叔在家高谈阔论,我弟弟表妹躲在一个地方玩儿游戏。我们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于是趴在窗户上看夜景。月亮已经挂在了天空中,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芒。下面是我住的小区,已经红通通的一大片,我又来到了厨房,看着妈妈她们包饺子,她们先用手托着皮,用另一只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块肉,放在皮的中间,再将皮的两端合起来,折成百褶裙的花边,好美呀!

妈妈看我如此出神,便招呼我一起包。我坐在桌子旁边,也学着她们的样子包了起来,没一会儿,一个饺子包成。我托着饺子。满是得意,可是下一秒,馅儿就破皮儿而出,扑在了我的手上。我连忙在拿了一张皮,在外面包了一层,没想到,又漏了,我气急败坏,一口气包了三层,这个饺子在其他饺子中算是个大王。

饺子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着说着笑着,好不热闹。窗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的欢笑声也响成一片,在预示着新的一年来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