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绩效基础公司绩效考核方法
第一, 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目标。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这个团队有没有能力,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评估能力。本身就没有这个能力,一定要让他做做不到的事情,其实是不合理的。比如,你让他把星星摘下来,能力再高的人也是做不到的。
第二, 做好沟通。现在团队最缺乏的就是沟通,要学会沟通的方法和办法,管理者必须能把公司的目标、目的,很好地沟通给他的团队,同时团队要在第一时间沟通反馈给管理者这个目标我们能不能做。
创业公司绩效考核方法
初创型公司的考核以工作计划管理为主,即考核初期确定考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人,完成的预期结果,期限;考核期末,对照初期的工作任务,衡量工作任务完成的实际结果,时间。综合评价考核责任人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计划为公司的各项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它能促使公司的各项工作在更为规范化的模式下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计划管理,由部门工作计划分解到员工工作计划,明确部门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优先把重点工作作为考核的重点。
工作计划管理,是指按照根据工作计划和预期的结果,对照工作实际达成的效果进行评估的方式。通过工作计划管理的方式对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岗位工作质量、效率、效果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和评价,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保证重点计划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供基础支持。
绩效考核的误区
误区之一:过分扩大绩效考核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核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很多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作用进行了无限的放大,把绩效考核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去对待,把绩效考核当做企业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更把这个绩效看成不仅仅是个人绩效,还看成部门绩效、企业绩效。其实,如果企业的绩效能靠考核来实现,那做企业也就太简单了。
误区之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淆
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很多的企业,搞不清楚何为绩效考核,何为绩效管理,把二者混为一谈。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考核手段,目的是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与奖惩挂钩。绩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执行上的混乱。
误区之三:设置过高的绩效考核指标
设置考核指标不能拍脑袋,过低的指标不合适,过高的指标同样也是不合适的。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参照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综合考核企业内外部的其他因素,进行系统考虑、科学设置。设置指标过高,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因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指标,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
误区之四:把考核责任推给人力资源部
企业的绩效考核,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完成的一项工作,一般应成立企业绩效考核委员会,或者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如果仅仅把绩效考核推给人力资源部门,这项工作肯定做不好。对绩效考核的各项内容,应该按照专业管理的分工,由各相关专业部门提出考核意见。
误区之五:把考核结果用于员工评价
不少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对员工个人的'评价,这是绩效考核走进死胡同的主要问题。对绩效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事”的考核评价,而不是对“人”的考核评价。企业中的很多“事”,有的可以用财务数据来衡量,有的不能用财务数据来衡量。譬如新拓展的业务领域,譬如推进管理的规范,这些工作就不能简单地用绩效进行评价,更不能用绩效来评价个人。如果用绩效来评价个人,绩效指标也仅仅是员工评价一个方面。绩效考核是对“组织”行为的考核,而不是对“员工”行为的考核。
误区之六:绩效考核的周期过长
有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周期确定为一个季度,有的确定为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如果这样的话,这样的绩效考核肯定不能到位。考核周期过长,就没法和月度的工资奖金挂钩,就起不到及时激励约束的作用。年度的整体绩效是由每个月的绩效为基础的,如果不能关注每个月的绩效状况,年度的绩效考核还有什么意义?绩效考核最好以月度为单位进行,可以及时地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及时整改。
误区之七:绩效考核的指标过滥
有的企业认为,绩效考核是个筐,什么考核都可以往里装,这是对绩效考核认识上的误区。绩效考核,一定是只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考核,也是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绝对不是对企业方方面面的考核,尤其是不能把员工行为方面的表现,也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考核指标过多过滥,就会让员工看不清楚哪些东西是最应该关注的,哪些东西是自己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