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一、乏力,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前面讲过,肝脏是人体内的大化工厂,而人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均离不开肝脏的参与。一旦得了肝炎,肝脏的功能受损,上述物质的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能量供给不足,机体容易感到乏力。
2、得了肝炎期间常常伴有食欲减退,饮食摄入不足,也加重了人体能量缺乏。
3、因糖类代谢障碍,人体肌肉活动后产生的乳酸不能被及时转化,蓄积在体内,也容易造成乏力。
4、肝损伤后,体内某些酶类物质的代谢障碍,也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感到乏力。
5、肝炎如果发展到肝硬化期,机体常会发生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也都会造成疲劳乏力。
二、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个消化器官,大多数肝炎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厌油等症状,在急性期尤为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这是因为肝脏作为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许多重要的消化功能。人患肝炎后,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减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引起食欲降低的同时,肝细胞受损使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内毒素刺激肠道,导致消化不良。同样由于肝细胞受损后,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积聚过多,也会使人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上肝炎患者胃肠道也常伴有炎症发生,使食物不易消化,停留在肠道发酵、产气,以致腹胀。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因有中毒性鼓肠和腹水,腹胀可能更为严重和持久。
三、发热: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常有发热,或者称作类流感样症状,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发病的初期体温多在38℃左右,3~5天后发热可自行消退;有的患者出现高热,并伴有畏寒,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常表现为低热,这主要是因为病毒进入体内引起病毒血症,刺激机体发热。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以及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也可出现低热,以午后或夜间发热较明显,可反复出现,或迁延日久,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肝炎引起的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到损害,肝脏解毒功能降低,促使人体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且代谢物不能及时被清除,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已经进展为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差,如果出现持续发热或高热更应引起重视,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并发感染,如腹膜炎、败血症以及泌尿、肠道、呼吸道感染等,有时这些感染可能是致命的。肝硬化伴有发热,还有可能是因为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肝周围炎症等。有时还可能伴发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另外,肝硬化导致或伴发肝癌引起的肿瘤性发热也不应忽视。
四、肝区不适或疼痛:
肝炎患者常常感到肝区不适甚至疼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程度不一,有的仅是感觉不舒服,有的出现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且无明显规律性。其实,肝脏本身并无神经,是不可能有感觉的,之所以出现肝区不适,其原因:一是由于肝脏发炎后引起肝脏肿大,使肝的包膜张力增大,而肝包膜上是有神经的;有时肝脏炎症可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组织;另外患肝炎时病变也常常累及胆囊及胆道系统,引起胆囊、胆道及其周围的炎症。也有患者在患病初期无肝区痛,一旦确诊肝炎后,常常诉说肝区不适及肝区痛,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关系。另外,肝癌也是引起肝区不适或疼痛的一大原因,但是早期的小肝癌往往无任何不适,一旦出现癌痛时,很有可能是肿瘤已经长到了一定的体积,意味着已经到了病情的中晚期。
五、眼黄、身黄、尿黄等黄疸症状:
前文已经详细介绍了肝炎产生黄疸的机制,这里不再赘述。只强调一点,出现黄疸,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得了肝炎,而肝炎也不一定必须要出现黄疸。还有就是伴随着黄疸的肝炎往往意味着肝脏损伤较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重型肝炎,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时往往还会存在顽固腹胀、少尿甚至无尿、下肢水肿、出血倾向、意识障碍等,提示病情危重,预后差。
肝炎是肝损伤的表现,按照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嗜肝性病毒感染如常见的甲、乙、丙、丁、戊等肝炎,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可萨奇病毒等。除此外,有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除此外,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铜代谢异常的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等代谢性肝病。临床常见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及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也较常见,其它肝病相对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