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高考复习回归课本

2024-09-27 来源:伴沃教育

  ☆抓住基础知识

  “从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最基础的东西。”李清霞老师说,最基本的知识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最基本的知识没掌握而失分的情况。例如,今天高考选择题第一题,就是有关错别字的,着重考查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其中“娇健”应为“矫健”,“拾人牙惠”的“惠”应改为“慧”,“磬竹难书”中的“磬”应为“罄”。第二道选择题则考查成语方面的知识,“蠢蠢欲动”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

  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1、多音字和字形。字音中,注重复习多音字,但没必要在声调上继续花费精力;字形中,侧重形似字、同音字的复习。

  2、常见虚词。如“不管”“尽管”“即使”“虽然”“抑或”“无论”等连词、介词要特别重视。

  3、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在进行文学常识复习的时候,须注意:连线复习,分块掌握;理清文学史(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非入选课文的重要作家作品应加以重视。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这种类型的知识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不要撒网式的盲目背诵,而要选择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诗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学们平时应多动手把易错字写写。

  ☆注意传统题型

  “今年的第18题考查便条如何写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题,比如,公文如何写,便条怎么写等,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全部考过,今年再考就说明是一种题型的回归。”李老师说,语文应用、表述题是各地命题人的“试验田”。这类题花样虽多,变化虽大,但主轴不外乎贴近现实、灵活运用,同学们应在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和随机应变上多下些工夫。平时,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复习以课本为主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以课本为主,力求把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好。在高考中要求默写的内容,一般都不会超出课本范围。另外,对文言文的备考,不易追求过难,只要同学们把课本上的史传类作品读懂读精即可。”

  李老师说,名句名篇默写不宜花太多工夫。做大量的应对练习费时费力,并不一定奏效。要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中这一部分的试题,对课文中那些能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句,要重点复习记诵,务必会背会默写。总之,一般首选的应是中国古代、现代名篇佳作中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内容健康向上,涵义深刻的句子。对于古典诗歌鉴赏复习,李老师认为,选材要典型,诗句要简易。同学们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赏析诗歌。如对于诗歌的语言,从宏观上要能判断出其语言风格,即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从微观方面,能了解诗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设问等。鉴赏诗歌之后作答要规范全面。

  至于文言文的复习,首先立足课本,通过对课内史传类课文的复习,掌握史传类阅读材料的行文特点和常规思路。其次,要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常见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偏难用法不宜复习太多。再次,要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和词义的古今变化。

  ☆阅读要培养能力

  “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阅读方面,一般来说考

  散文的几率比较高。高考阅读题选择的散文,大体都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能提供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名家名作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李老师说,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学们平时阅读的材料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平时,同学们可选择《中学生阅读》、《语文周报》、《语文报》等报刊杂志进行阅读训练。

  ☆作文要多练习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是一个材料题,要求学生从一张漫画中提取主题进行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思维不能太活跃,否则很容易跑题。”在平时,除了老师指导外,同学们要多动手练笔,可以写片段作文,对不同体裁的文体进行驾御,这样在高考时才不至于写成“四不像”。

  另外,在作文中,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长期以来,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过多强调“内容”的作用,往往忽视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力。其实,在快速、紧张的高考阅卷中,作文的外在形式非常重要。具体而言,“文题”应自拟,尽量不要使用材料所给的“话题”做题目,这也是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题目力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形象有力,能“抓”住读者的目光。作文开头应开门见山,语言准确有力,结尾应干净利索,余味无穷。当然,任何重视都有个度,这是在作文有“内容”的前提下重视“形式”。在高考阅卷快速、紧张的形势下,考生一定不要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重视则事半功倍。(记者:吕海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