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与别于传统媒介的语言形式。它起源于网络,传播于网络,有拼音或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组成,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迅速流传起来。
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除了“杯具”,还有“GG”、“MM”、“BT”等。通观学生作文中使用的网络语言,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数字或字母的简称,比如“7456”代表“气死我了”,“886”代表“拜拜咯”,“+U”意为“加油”;比喻,如“腹黑”是指表里不一的人;谐音,“喜欢”叫做“稀饭”;还有一些流行新语,“打酱油”的意思是“不关我的事,不予评价”。在前不久的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某省赛区的150万篇参赛作品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使用了诸如“努力ing”等网络语。
网络语言受到如此的青睐,究竟它魅力何在呢?一般认为网络语言的流行主要有四大原因:
1. 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网络语言将数字、符号、拼音、汉字和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比传统的语言要简单易用,也减少了打字时间,节约了上网费用。
2. 蔑视传统,崇尚创新。许多网民不仅主动使用网络语言,而且还积极地创作网络语言,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来来替代传统的语言形式。
3. 张扬个性。中国网民在18至24岁之间的人群是第一大网民群体,他们正处于渴望张扬个性,引起他人注目的年龄阶段。
4. 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对于网络语言是否应该被广泛使用,人们的态度褒贬不一。
日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专业的三名在校大学生对北京10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数字符号和粗俗语言的态度
非常赞成 | 比较赞成 | 非常反对 | 比较反对 | 说不清 | |
错别字 | 3.4% | 11.7% | 23.8% | 57.1% | 4% |
数字符号 | 7.9% | 59.2% | 23.4% | 7% | 2.5% |
粗俗语言 | 2.3% | 4.7% | 9.5% | 80% | 3.5% |
大学生看待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
非常赞成 | 比较赞成 | 非常反对 | 比较反对 | 说不清 |
15.2% | 53.1% | 3.4% | 17.2% | 11.1% |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把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的应用分得很清楚,网络语言对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一些语文专家确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甚至有的老师直呼“拯救作文”,他们认为有的青少年习惯了使用网络语言,是语言变得贫乏、单调、粗俗,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活力和朝气,必须积极引导青少年认识网络语言的危害,自觉加以抵制,集中精力学好母语,提高母语的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准备好语言条件,同时网络语言不符合汉语的使用规范,应该遏制其发展,限制其使用。
当然,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新科技革命下的产物。大量生动活泼的新鲜词语颇受网民的喜爱。网络语言的使用有待于网上作者更进一步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自我突破,促进网络文学成为真正的只属于网络的文学。他们还认为这将是白话文运动之后的又一场文学革命,侃称为“网话文运动”,因此应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