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1
今天,我学习了王主任推荐的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我感想颇多。
首先,我认为虽然事后教师的态度很感人,但事情已经发生,伤害已经形成,再多的后悔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所以冲动是魔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实在应该深刻反思,加强自身修养。
其次,我认识到了体罚对学生的伤害。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法律。
最后,我非常赞同文中的一个观点,即体罚学生是教师教育手段贫乏的表现。那么,不体罚怎么办?
1、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
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去细细地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虽然,现在学生的情况千变万化,但只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育学生就容易多了。
2、善于表扬,巧妙批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激起其它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所以要抓住契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采取不同方式鼓励上进。当然,对多次教育仍然不改的学生,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那就是无论批评多么严厉,都不能打击孩子,蔑视孩子,不能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第二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3、多理解学生,以法代替体罚。
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对这些行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不要动辄发怒。
总之,学了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人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2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要求作为教师的要有耐心去帮助、教育每个学生,从而完成教育教学所赋予的育人使命。然而,年复一年,一期接一期的考试与评比,已经把教育引向了应付考试的“战场”——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为了考试,为了出成果,教师也为了突出和展示自己的成绩,往往会要求自己的工作有“立竿见影”、“吹糠见米”之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少了许多应有的耐心和循循善诱,更莫说“小之以礼,动之以情”了。不少教师甚至在教学上搞“步步为营”,一个单元一过关;搞“堂堂清”,一堂课,一个检查。这样一来,作教师的往往忘记了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忘记了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对待表现欠佳,成绩又不好的学生,更是不择手毕业论文段地严“管”、严“卡”、严“压”。更不可理解的是,这种做法的教师一旦出了成绩,往往会得到即时的赞赏。可以说,这种考试与评价的简单结合助长了教师对待教学的急于求成,也使学生随之受到了不应有的,有时甚至是莫明其妙的不礼待遇。辟如,课堂上,学生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学生免不了还要被教师指责或打一顿,这个现象,不正说明教师急于求成,学生欲速不达而遭了殃吗?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一次次地受到道德的遣责,其教师也因此一次次地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却禁而不止,原因何在?是那些为人师者的道德水平低下?是他们不懂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或者是他们缺乏人性,不懂怜爱?不,应是这些教师不能正视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是他们不能正确区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己教学工作的关系,是他们急于求成心理的集中体现。
1、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由天真活泼且具有思维力和创造力的人构成的集合。
这个集合的形成与每个元素(即学生)的年龄或生活区域有关,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日常行为习惯等,都各有所别。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深入到这样的集合中去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并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力争使不同志趣、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几十个人,通过你几十分钟的教学后各有所获,肯定有其工作的难度,也正是有这样的难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们才被社会公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正是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之类的词汇才成了教师工作特点的代名词。如果,我们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儿,一厢情愿地认为:我给学生以同样的辅导与讲解,就一定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同样的回报。有了这种忽视学生差异的观点,当班上出现了怠慢学习或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这样的'教师会觉得学生的表现不可理解。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将会如何?肯定没有好的举动,所以,我认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是他道德水平低下所致,而是他不能正视教育效果因学生有差异而存在差异的必然结果。
2、诚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教学和耐心辅导,其成绩也不例外地需要教师的付出。
那是因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也是学生认真完成学业的督促者。但,教师必竟不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代理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无论有多大,他都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学生自己。我们作为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把学生的成绩视为自己教学的必然,其结果,往往在为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对差生的态度则常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或埋怨再三。尤其是当这些差生有不良表现时,教师那本应有的宽容和理智,怜爱和耐心便很容易被自己对优生的过分的爱而冲淡,不恭之举往往面对了差生——我们作为教师不把学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归功于自己,更不去为之作为居功的本钱,你说,你作为一位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动不动就唾口大骂或大打出手吗?故,正确区分学生成绩与自己工作的关系,是教师避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之行为的又一突破口。
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教师的晋级、调资、评优、考核的最重要砝码;说别的,就是为了生存,自己不去关注学生的这个成绩行吗?可见,正确区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工作的关系,仅教师自身去正确对待是不行的。我们相信,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层层深入,正确、全面地评价教育及教师的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一定会有新的举措。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3
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学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法律规定这样清楚,但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防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体罚现象,还有时发生,个别还相当严重。先请看一组镜头:
[镜头一]、“你真是个木头疙瘩,教这么多遍还不会做。”边骂边对学生揪脸蛋、拧胳膊,抓头发,或向学生扔粉笔头,用书砸学生的头,用木棒、扫帚打学生的手、脚、屁股等。
[镜头二]、差生理解得慢,老师就不耐烦地说:“怎么这么笨,你的脑袋瓜是花岗岩做的啊?”或者说:“你是个笨蛋!”“你去死吧!”“如果我是你,我就跳楼!”“你有没有教养”或者说:“你是人还是猪?”“你是不是吃饭长大的?”
看了以上一组镜头,笔者不由陷入了沉思。无论是“镜头一”中所表现以直接伤害学生身体为主的体罚,还是“镜头二”中所表现以侮辱学生人格为主的体罚,带来的危害甚大,不可低估。它不但摧残学生的身体,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而且严重的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心,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消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造成师生间思想感情的隔阂和对立,破坏学校中正常的的师生关系。因此,自1952年教育部发布有关废止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指示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多次发文严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尤其是1985年以来,更以立法的形式在《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禁止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法律规定这样清楚,为什么教师体罚学生的事还是屡见不鲜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三是“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有些中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甚热爱,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诚心和耐心,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包括差生)。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待它,努力去做,我们会找到无穷的`乐趣,我们的生活会很充实、很快乐。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所见所闻,使我深切地感到:为师之道贵在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带着爱心、诚心、耐心去教育学生,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爱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上课时我总是面带微笑,声情并茂;学生失败时我给予真心抚慰;学生苦恼时悉心倾听;学生迷茫时及时指点迷津。人非草木,面对老师无微不至的爱,学生心灵得到抚慰的同时将其内化为前进的动力,又哪有不成功之理?我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对他们倾注爱心,在班级集体里精心营造和谐氛围,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较之优秀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此,一旦他们犯错,作为教师应做到以诚相见,以诚相待,切忌当众批评、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必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失去他们的信任。如我班以前有个令众老师头痛女学生叫李某,她不爱学习,上课总是“闲”不住搞捣乱。任课老师多次找她谈话,她要么百般抵赖,要么爱理不理,老师们对她感到无可奈何。对于这样的学生该如何进行教育呢?我采取了真诚疏导的方法,与其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经过多次真诚谈心感化,该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地提高。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
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宽容和忍耐,应多进行心理换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如我班有一男生叫王某,学习成绩很差,纪律也自由散漫。经过一个阶段观察,发现王某篮球打得好且很会表现自己。在校篮球赛中王某表现特别出色,我借机将他大大表扬了一番,还让他当体育委员,使他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鼓励他德、智、体各方面都要有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王某的纪律意识加强了,学习成绩也在逐渐提高。当然,学生的进步要有一个过程,作为教师须有足够的耐心,反复抓,抓反复,公正地评价学生,为成功转化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教书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润物细无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这些“活生生”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只有以爱心、诚心、耐心相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心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4
作为一名教师,体罚学生是不可接受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还会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而不是惩罚他们。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发现有学生存在不良行为或错误观念,应该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如与学生进行沟通、提供心理辅导等,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更好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5
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无疑是对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的严重违背。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更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对此问题的反思和警惕至关重要。
首先,体罚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品格,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体罚作为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恐惧和厌恶,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体罚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在遭受体罚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绝望,这种情绪长期积累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体罚还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抗和报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体罚还会破坏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效果。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体罚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疏远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无法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还可能让学生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体罚行为,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用更加文明、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课堂和引导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实现自我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总之,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一问题,坚决摒弃体罚等不当教育方式,用更加文明、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6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又一次上演。不可否认,这样的体罚对学生,对老师,对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学生们。小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够成熟。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到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如上面的案例,必将会使这些孩子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件事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自暴自弃,荒废一生。他们还可能因为这件事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什么都不敢做,导致本应有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最终难以融入社会。而那些受罚的学生,有的开始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有的一直受人唾弃,有的陷入永久的自卑。体罚对学生的危害之大,它不仅造成学生身体伤害,还压抑学生的聪明才智,伤害学生自尊心,影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体罚对教师也不是没有危害的。体罚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的.声誉,教师必将会为他这一糟粕的行为付出代价。教师体罚学生还充分体现着教师的无能。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明白“严师出高徒”的可取之处在于治学求知态度的严谨,他们会用说教代替体罚。所以,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会体罚学生,而是用笑容和爱感化那些荒漠的心灵。
优秀的职业道德风范,良好的工作态度,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对老师是相当有利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都起着不小的作用。而这些优秀因素的形成是与教育理念分不开的。所以在教育中,体罚这种主观的行为,是不宜提倡、必须反对的。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7
教师体罚学生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的现象,它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这种行为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也损害了教育的公信力和教师的形象。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这一问题,寻找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教师体罚学生违背了教育的核心价值。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惩罚来压制和约束学生。体罚不仅无法真正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对教育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出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侵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用温和、理性的方式引导他们成长。体罚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身体,更会让他们感到被侮辱和歧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伤害。
此外,教师体罚学生还会破坏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效果。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而体罚则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疏远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无法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还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明确体罚的危害性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教育行为。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严重违背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这一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教师对学生不好的反思 8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敏感话题,一直是公众热议和教育界深度反思的重点。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灌输,而转向了培养具备良好品德、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人教育。然而,体罚行为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一目标的背离,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是对教育伦理的严重违反。教育应该以尊重和爱护为核心,任何对学生肉体或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均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通过理性说服、情感交流和榜样示范来培养学生,而非依靠强制和惩罚。另一方面,体罚现象也揭示了部分教师在应对学生问题时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在面对学生的过错或顽劣行为时,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智慧和耐心,采用正面激励、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进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再者,体罚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我国教育体制在教师教育和管理上的不足。我们亟需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益,提倡以爱心、耐心和包容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遵循教育法规,正确行使教育权力。
综上所述,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们应当痛定思痛,将其视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动力。我们呼吁广大教师回归教育初心,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目标,摒弃陈旧的惩罚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并实践符合时代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新型教育方法。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通过制度保障和人文关怀,从根本上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