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小常识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
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老人游泳健康小常识
老人能游泳吗?
游泳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游泳不分年龄,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几个月的婴儿。而相对于老人来说,游泳的好处则更多。
有关研究指出,游泳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加骨密度,还特别有益于人们养成良好的姿势,减少关节疼痛。这样一种既强身又安全的运动,可以成为一生的健身项目。
学习游泳一段日子后,你会发现爬几层楼原来很简单。更重要的是,游泳还能够让人身心愉悦。置身于游泳池中,蓝色的水和舒适的环境会使人得到释放。
参加水中锻炼的老年人,并不一定是游泳高手,在水中行走或带着救生圈活动都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因身体过胖在陆上活动不便的老人在水中可以借助浮力进行运动,达到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心血管功能,提高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灵活性的目的,同时,水中运动对老人慢性病的治疗和身体的恢复都有好处。
水中健身时,水的温度、压力、阻力以及水流和波浪的拍打都可以刺激皮肤,改善体表的血液循环,使皮肤保持润泽和弹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此外,游泳也有别于力量训练,水压的低冲击性意味着它并不会过度牵拉肌肉和关节。在泳池中运动出汗可强化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老年人游泳有下列作用:
1、有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在水中皮肤受冷,血管急剧收缩,使大量外周血液进入心脏和人体深部组织,使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从水中上岸时,皮肤血管又随之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到表皮来,这一张一缩,就是血管操,它能增强血管弹性,又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游泳还能使血液里脂肪酶增加,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管管壁沉积物的积存,对防止或减轻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游泳时心脏负担加大,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生。
2、可以增加呼吸深度并加强呼吸器官机能。由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800多倍,人在游泳时要承受很大压力。呼吸肌因此要克服水的压力,使呼吸加紧,肺活量加大,从而增强对外来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延缓呼吸器官机能的减退,有助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人进入50岁以后,由于缺少运动,容易产生骨质疏松;老年人一半以上有骨关节病,尤其是骨关节炎、腰椎劳损等。而游泳可以使全身骨骼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促进血液中的钙进入骨头,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游泳还能促进关节腔分泌润滑液,减少活动时骨头之间的摩擦;润滑液又能给软骨提供营养,减缓其衰老。游泳可以让骨骼肌更加有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骨头,降低老年人骨折的风险。
4、有助于慢性病的防治。人到中年后容易患某些疾病,如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胆固醇症、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支气管炎和肿瘤等等。这些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常年坚持游泳或冷水游泳(冬泳)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良方之一。近些年来,医学界把游泳作为一种医治慢性病的手段,用来治疗肺气肿、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有着显着成效。
在游泳时要格外注意:
1、老人游泳事前一定要进行体格检查,询问医生是否适合游泳。
2、老人因心肺功能都衰退,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速度也不宜过快,每次游30分钟左右即可。
3、游泳也要分场合,对于水深处,尽量不要去游泳,以免发生事故。
4、游泳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拉伸肌肉,活动关节,这样能有效防止抽筋。
5、过饥、过饱者不宜游泳。饥饿游泳易发生低血糖;过饱游泳不仅影响胃肠供血,且可因腹压增高发生急腹症。
6、如有严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则不宜游泳。
游泳负荷强度比较低,是适合老年娱乐健身的方法!
夏日游泳小贴士:健康和安全必不可少
1、什么人不适宜游泳
(1)部分疾病患者不适宜游泳。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精神病、癫痫病的人不适宜游泳,因为这些人难以承受大运动量,容易在水中发生意外。
(2)传染性疾病患者不适宜游泳。凡有传染性皮肤病、严重的沙眼、细菌性痢疾的患者,在未愈前,也不应到公共游泳场所游泳,以免传染给他人。
(3)体质或身体状态较差者不适宜游泳。凡患病或病后初愈的人,由于身体抵抗力差,如下水游泳易产生不良反应,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什么时候不适宜游泳
(1) 饭后。饭后不宜立即游泳。因入水后胃部受到水的压力及冷刺激,容易引起痉挛、腹痛。一般饭后40分钟方可游泳。
(2) 酒后。喝酒以后,不要马上游泳,因为酒精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此时身体机能低下,游泳易发生意外。
3、游泳前务必做准备活动
游泳入水前的准备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加快,但活动量不宜太大,入水前还需要用冷水擦身,以使人体适应冷水的刺激,准备活动的内容及运动量要根据游泳姿势的不同而选择,基本原则是把参与活动的所有肌肉、关节充分活动开,防止抽搐溺水。
4、水中抽筋的处理
一旦发生抽筋现象,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千万不要惊惶失措,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对抽筋的部位进行按摩,同时要注意保暖。
小腿抽筋:如小腿抽筋,可深吸一口气,仰浮水面,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紧,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协助小腿伸直,还可以用拇指用力捏抽筋下肢的小腿肚子中央,慢慢游回岸边。
大腿抽筋:如果是大腿抽筋,在深吸一口气后,仰浮水面,弯曲抽筋的大腿与上体成直角,使膝关节弯曲,然后用两手抱住大腿,用力使上体贴在大腿上,并加振动,之后立即向前伸直,慢慢游回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