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复述课文。
4、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本课教学的读书指导应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读通、读懂、读好也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标。
1、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分步出示课题。先板书“小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调动学生前期经验,奠定学习本课的知识前提和情感前提;再板书“栽树”,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激发阅读兴趣。
2、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反复练读。
(2)学生合作读课文: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师生合作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轻声伴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点字的正音和长句子的停顿。如“栽”、“所”是平舌音,“施”是翘舌音;“擂”是后鼻音,声母是l而不是n;“樱”是后鼻音,“耐”的声母是n而不是l。文中的“兄弟”的“弟”读轻声。如长句子“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他/到处吹嘘/自己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出大桃子”要读好停顿,防止把完整的意义单元读破。)
3、读懂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照例子填空。
小山羊 杏树 四年 栽树 杏
小黄牛
小白马
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真的是“一无所得”吗?
(2)完成课后讨论题和揭题时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对课文的解读不是惟一的,关于本课的寓意,学生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或关键词句说出小猴子大吹大擂、盲目看样、急于求成、朝三暮四,急功近利等意思都应给予肯定;当有学生对小猴为美好愿望而努力、不断追求更好办法提出肯定时,教师也应认可。能否形成一致的认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多角度看问题思维方式的培养。)
4、读好课文。
(1)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
(2)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通过语气变化体会“大吹大擂”、“吹嘘”、“不耐烦”等词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全文或给课文的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不是简单地轮读课文,而是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心比心地体验,诉诸情感地表达。可按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设置故事情境――把握角色特点――形成角色感――分角色朗读――朗读评价。
5、复述课文。
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复述课文与背诵课文的区别。(如复述课文第一节:春天到了,正是栽树的好时节。小猴子在山坡上栽下了一排梨树,累得满头大汗。他看着自己刚栽下的梨树,就觉得马上会结梨子了,于是大吹大擂起来:“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子啦!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子啦!”)
二、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果树名:
动物名:
(先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再写出课外积累的。)
完成课后的“自选词语”练习。
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结果 施肥 栽树 开花
。
三、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除其他方法外,可以连生字成句,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巩固生字。如:
兄弟栽树,浇水施肥。秋天刚到,果实遍野。
小猴拔树,一无所得。要问原因,请你回答。
2、指导书写10个生字。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的字型特点,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写独体字笔画要舒展,重心要稳定;写合体字要注意部件的比例和位置,特别是独体字做偏旁后一些笔画的变化。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让学生在配套用书《写字》中练写。
易写错的字:“野”,在写“予”时不要少点、多撇;
不易写好的字:“坡”、“改”、“种”,注意左边偏旁同独体字“土”、“已”、“禾”在书写上的变化。
四、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
(1)“招聘”小演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成“小猴子”演员组、“小山羊”演员组、“小黄牛”演员组、“小白马”演员组。
(2)排练:背诵对话,设计动作,练习表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表演最好的同学。
(3)表演课本剧。全班评议。
(依据课文中的角色特点和关键词句进行评议。)
2、到了第二年,小猴子会怎样做?请以《又是一年植树时》为题,拓展教材,展开想像,续说课文。也可以编排成课本剧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复述课文。
4、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本课教学的读书指导应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读通、读懂、读好也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标。
1、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分步出示课题。先板书“小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调动学生前期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要求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 阅读 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他是会呀?(出示短片)。谁来说一说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活泼、可爱等)这样一只聪明又可爱的小猴子如果去栽果树,结果会怎样呢?(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两个句子检查)
2、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的同学要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猴栽了许多种果树,希望秋天能收获累累果实,但结果却一无所得。)
三、细读课文
1、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小动物们是怎样载树的?出示表格(师讲解第一行):
小山羊 杏树 四年 栽树 杏
小黄牛
小白马
小猴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仿照例子完成表格。学生先自己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再和同桌交流。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小山羊在栽树,小黄牛正在给果树施肥,小白马在给樱桃树浇水。他们都在辛勤的劳作着,那么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为什么会一无所得呢?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语气不够)那什么是“大吹大擂”呢?那怎么读才能读出“大吹大擂”的语气呢?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这句话。读到位,师引导:小猴子刚栽上梨树就大吹大擂,他是怎么想的呢?(指名发言)
(2)这只没性急又没耐心的小猴子在碰到了辛勤劳作的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几只小动物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2――6自然段,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4)正在栽树的小山羊听了他的话,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小山羊和小猴子的对话内容)练习读一读,指名读。指导多种形式的读。那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小猴子听了小山羊的话,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这时,他又吹开了。
(5)(出示小黄牛和小猴子的对话)自由读再练读,说一说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6)小猴子改栽上了桃树之后又到处吹嘘,小白马听了很不耐烦,小白马说了什么呢?(出示小白马说的话)指名读(从只要体会时间短)
(7)小猴子一听只要两年就能结果了,他的心又动了。(出示:小猴子一听,心又动了……)接下来小猴子又会怎样想,怎么做呢?(指名答)(生:小猴子又连夜拔掉杏树,栽上了樱桃树。)同学们,小猴子栽上樱桃树,为什么还是没有收获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他没劳动,错过了播种的季节;二是,他可能又遇到了谁,谁告诉他还有一年结果的果树。)这时教师出示: 正在 ,他 地对小猴子说:“ ”,小猴子一听, 。)想一想,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8)(配图)几年后,满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小猴子他错在哪儿了呢?和你同桌讨论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因为小猴子没有主见,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所以才会一无所得)
3、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学生发言)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就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像小猴子那样急于求成,见异思迁。否则到头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小猴栽树》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小猴栽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小猴在栽果树时,为了尽快收获果实,见异思迁,栽了拔,拔了又栽,结果却一无所得。课文故事性强,对小猴子及其他动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尤其通过语言和行动对小猴子性格特征的揭示,更是真实传神。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理解、感悟,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读中激起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感悟,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也不要急于求成,否则至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小猴栽树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1、(课件:小猴在山坡上栽树)在活泼的动画与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动情地讲述:春天马上就要来了,草快要绿了,鲜花也快开了,枝条变柔软了的小树在风中舞蹈呢!呦,动物们都在忙着做什么呢?你看见谁了?这大汗淋漓的是谁?啊!是小猴子在种树哇!
2、板书课题,相机认识“栽”。
3、指名读课题。
二、范读引路,初步感知。
你觉得这是一保怎样的小猴子?
三、自主阅读,初步感受。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轻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口头完成填空练习。
①小猴子栽过( )、( )、( )和( )结果( )。
②几年后,小山羊得到杏子,( )得到了( ),( )得到了( )。
四、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1、小猴子最后“一无所得”,他错在哪儿呢?聪明的你一定能从课文的第1到第6自然段中找到原因。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小猴子栽树的句子。
2、自主感悟:小猴怎样栽树的.?(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1:春天,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就大吹大擂:“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啦!”
(1)齐读。
(2)朗读体会。
怎样是“大吹大擂”?谁来学学小猴子“大吹大擂”?全班教学小猴子一起来“大吹大擂”。听到小猴子这么大吹大擂,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句子2:小猴子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又吹开了:“我栽的杏树,四年就能结甜杏儿!”
句子3:小猴子又连夜拔掉杏树,栽上了桃树。然后,他到处吹嘘自己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出大桃子。
(1)指名读句子2、3。
(2)在句子2、3中删去“连夜”,朗读体会“连夜”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小猴子连夜拔了梨树种杏树,又拔杏树种桃树?
(2)小山羊、小黄牛是怎样对猴子说的,让我们赶快进入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第4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4、刚种上桃树的小猴子听到小白马说樱桃树只要两年就能结果,心又动了,猜猜看,它又会怎么做?
5、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在小猴子大吹大擂时,他们在干什么?找出句子读读。
6、为什么几年后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都收获了果实,小猴却两手空空呢?聪明的你帮小猴子找到答案了吗?
7、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五、小结。
《小猴找朋友》小学数字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4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小动物及跳房子用的图,让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如果说不上来老师就告诉小朋友这些小动物在跳房子。
。
3、让幼儿观看说出跳的结果(跳几间房子就用数字几表示出来)。
4、给小动物发奖品(跳几间房子就得几朵小红花)
5、比较跳房子的多少和得小红花的多少。
6、启发幼儿说出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3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4比前面的3多1,比后面的5少1。
7、小结:1和3是比2多1和少1的数,它们紧挨着,像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
8、让幼儿来找:2、3、4的相邻数。
9、游戏:《找朋友》发给幼儿数字卡片,然后说:“小猴小猴转一圈,小猴小猴瞧一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见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快告诉我。
10、活动结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家长,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语文综合素养。
3、理解文中结尾的含义,体会叙利奥家庭成员之间深深的爱。
4、用亲情感染学生的心灵,以确立学生正确、将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讨论交流,鼓励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有了浅层次的感知)
三、细读感悟叙利奥对父亲的爱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父亲责怪叙利奥而叙利奥总是忍着的情形,体会叙利奥的内心变化。
2、交流,师引读,生接读,更深入地了解叙利奥的精神境界
3、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夜晚又起来。)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
(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父亲很爱叙利奥,假如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4.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协助父亲工作的?
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昼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誊写。工作很辛苦,父亲经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四、体会父亲对叙利奥的慈爱
父亲对叙利奥一次比一次严厉,是不是不爱他呢?讨论交流。
(教学中,一、,以问题引路、让学生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从人物言行里初步感知美。
思考题:课文中叙述了父亲责怪叙利奥,而叙利奥总是忍受着的情形,一共叙述了几次,每次是怎样详细叙述的?学生按思考题默读、轻声读,边读边画,边读边想,也可小组交流研究。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有了浅层次的感知,尤其是父与子的矛盾冲突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从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中,能看出父爱子、子爱父的感情主线已被学生初步感知到了。
二、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子之爱呢?还要靠老师去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反复诵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 我引导学生紧抠两条线:
叙利奥行动的线索:请求抄——瞒着抄——继续抄——含泪抄——被发现;
父亲感情变化的线索:不答应——责备——冷淡——不爱——懊悔、慈爱。
点拨:从叙利奥的行动看出什么?父亲的感情变化说明什么?这两条线索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围绕这两条线索读、议后发现:这两条线索是对应的。儿子的行动告诉我们,他情愿忍受父亲严厉的责骂和渐渐的冷淡,一次又一次地帮父亲抄写,他对父亲的爱多深啊!而父亲的感情变化,正是说明了他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占用儿子的学习时间,对子之爱多深沉啊!这是一对多么令人敬佩的父子啊,他们是那样执着地爱着对方,他们的心灵是那样美好而崇高,学生从中探寻到了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原因(叙利奥意为父亲抄写);接着紧紧围绕“叙利奥共有几次受到父亲的责备,心里感受和心里活动如何”这个问题进行剖析,读中领悟人物之间情感,体会叙利奥的品质,及其坚持、执着背后是叙利奥对父亲的体谅,对家庭的责任,从而认同叙利奥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最后理顺总结文章叙述的情感线索。)
五、请认真读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六、总结,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叙利奥为了协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协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身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七、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可能也受到过父母的误解,这个时候你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最终误解又是怎样消除的呢?请说给大家听听。
(此环节与现实接轨,孩子们从中明白:当我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时,我们应该像叙利奥一样用一颗爱心化解周围的误解、矛盾,这才是人间最美的东西。)
《小抄写员》课后反思
《小抄写员》是以“冲突”为主题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围绕父与子之间矛盾的一次次冲突,表达出深切的、令读者难以忘怀的父子之爱。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
现在的儿童大多数从小受到溺爱,体恤父母、老人的意识较差,叙利奥的故事使他们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这节课中依然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例如:课堂的时间把握不够到位,造成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教学任务,致使拖堂现象发生。今后在备课中,还应更加积极地了解学情,更深入的钻研教材,争取做到精讲精练。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文章主人公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2.通过学习了解叙利奥的内心变化,体会叙利奥家庭成员之间深深的爱。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叙利奥内心的痛苦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叙利奥是怎样的孩子?他的家庭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叙利奥为家庭做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四段。
五、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叙利奥痛苦的内心活动的?
二、学习第3段课文中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内容。
1.想一想,叙利奥心理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2.找出第3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叙利奥的内心活动?画在书上。
3.心理活动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想一想,当叙利奥被父亲误会时,想到些什么?
(3)爸爸在叙利奥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6)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导读13、14自然段。
(1)叙利奥是怎样被爸爸发现的?
(2)爸爸发现自己误会了叙利奥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叙利奥这种快乐的心情?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叙利奥偷偷给父亲抄签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叙利奥善良的心理。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3段“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心理活动”,并思考: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其中哪一次写得体?
(2)默读。
2.在爸爸不理睬时,叙利奥为什么难过?
(1)默读。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叙利奥的心理实际上是痛苦的,可是为什么叙利奥还要继续写签条?
3.学习第4段课文,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叙利奥做了什么梦?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同步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小抄写员》有感。
板书设计:
23小抄写员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教学难点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当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时,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就悄悄地穿好衣服,轻轻地走进父亲写字的房间,把煤油灯点着,偷偷地帮父亲抄写邮签。虽然父亲因为误会而责骂他冷淡他,但是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他连续工作了四个月。这个小男孩是谁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被叙利奥深深地感动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叙利奥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美好品质。(板书课题)
。。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4.浏览全文,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三、抓重点句段,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2.交流 :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叙述了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二、继续品读体验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叙利奥不仅要帮助父亲抄写签条挣钱养家,还要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与责怪。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叙利奥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1导入新课
教师由题目入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了解课文的内容,设置问题,更加准确地指导梳理课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
2初读课文
学生通过手中的资料自学生字新词,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较为薄弱字词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
3学习课文
两种方式:一是逐段精读课文,朗读和分析相结合,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对每一段落进行详略得当的字词句的分析和段落大意的把握。二是从课文的主旨段落开始讲解,详细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在对课文的细节把握之后再按照文章的顺序进行梳理。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第一种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事情的了解;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第二种方式,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概括理解。
4领悟道理
对于神话故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神话人物,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神话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神话的本质。。;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独特思想,不应当要求学生完全一致的认识,主要是“求同存异”,体味寓言中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
5总结课文
帮助学生,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清晰的讲述,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诗歌教学
对于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笔者根据教材上出现的不同体裁,将其详细地分为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和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这两类。
1古代诗歌
2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出诗歌的主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3初读指导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之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并对有问题的地方随机指导。
4学习诗句
运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释诗题”,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并理解课题的意思;;“明诗意”,让学生互相提出难以理解的词语,交流解释,之后对诗句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诗句的大意;“悟诗情”,在总结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用图画、语言等方式创设美妙的诗句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5体会写法
帮助学生品味诗人的“炼字”(即诗句中语言的凝练),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指导学生对诗句的描写方式进行梳理,比如写景的诗句,描写的顺序(先后顺序)、描写的远近、描写的动静等等;写情的诗句,描写的手法、描写的深浅(一眼可见还是渐入佳境)、描写的表现(是扬还是抑)等等。
1指导背诵
2现代诗歌
3导入新课
。
4初读指导
首先学生自学课文,自由地朗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会写会认,之后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纠正字音以及指导书写。
5理清脉络
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找出每段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描写的方式,总结课文的写作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6学习课文
教师将课文按照段落指导朗读,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自读时找出答案并有感情地朗读,随后,用优美、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
7总结课文
在对全文的把握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读出自己的独特韵味。当然,对于好的诗歌应当要求学生背诵精彩之处。一般情况下,还要将这一思想感情放入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种是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来划分的,主要是指记叙文教学和说明文教学。具体教学设计模式归纳如下:
1由题导入,整体感知
记叙文分为记人和记事两种(记人的,着重通过人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来认识所写之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格;记事的,要抓住事件的发生、发展及过程,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从具体的人物、事件的记叙中,领悟事件的本质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了解所要学习的课文的类型。从课文的题目中引申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布局,在这一基础上研究文章怎样开头、结尾,如何伏笔、过渡、照应等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学习课文,借鉴写法围绕课文所写的事件,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对于文章之中的描写部分(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要着重讲解,让学生能在整篇文章之中抓到可圈可点之处,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主旨。
4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重点的描写部分进行情感分析,并作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品出自己的感受,做到融情于文之中。除此之外,帮助学生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魅力,加深对文章的解释。
5总结课文
教师理清课文的发展脉络,和学生一道总结课文的思想情感,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积累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和扩展生动的语言。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与写作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小学语文阶段的习作主要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布局(包括文章线索的安排和结构的类型)进行把握,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尽快理清思路,做好文章写作的布局谋篇这一步;要求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常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指导学生对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品味、解读,使学生体会领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并在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借鉴与运用。
说明文教学
1由题激趣
一般来说,说明文在内容上可分为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这两大类。但是,大部分说明文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都是科学小品文。。
2初读指导
。教师帮助学生在全文阅读后,把握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的主体特征,从而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3理清层次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按照所介绍的不同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处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方便学习。
4分段学习
教师按照分段的各个部分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说一说本段讲述了那些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较为重点的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语言的特点(三个特点:一是正确严密,二是简明清晰,三是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读懂课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类不同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课文的有感情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指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感情并且读出自己的情感。
5扩展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去丰富课文的内容:对于课文中的事物,还有哪些是文章没有讲到但是你知道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所学的事物更加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注意课后的巩固和复习。
一、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都好奇的阶段,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能让他们很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其中,悬念导入就是一种有效导入方法。悬念能激发学生急切探究未知领域的心理,能激发小学生探索、追求的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悬念,以疑促学,激发学生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向大树道歉》这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在做的每一位学生应该都有犯错的经历,当我们犯错了,要主动向别人赔礼道歉,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如果当着众多媒体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向一棵大树道歉,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媒体记者的脚步到现场一探究竟。学生们这个时候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也异常活跃。有的学生充当大树接受主人公的道歉,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连班级中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都想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二、直接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新课讲解之前,开门见山地导入,也是教学时常采用的导入方式。直接导入的最大好处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与要求,简洁明了地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例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水上飞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主要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种类与广泛的用途。学习本文需要认识掌握1个生字,还要会写10个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这种直接导入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地了解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为接下来的新探究做好准备。
三、游戏导入法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活动,游戏也是最能带动孩子兴趣的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一些小游戏导入,能快速带动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些比较常用的游戏包括击鼓传花、丢手绢等,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短暂的时间来缓解学生烦闷的学习心理,而且还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便于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状态。果。在游戏环节中,对取胜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也要为那些没有取胜的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能独立完成的,因为小学生的争强好胜精神是很强的,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分析《小守门员》一文时,就可以带领小学生们到操场开始一场和文章内容一样的简易足球赛,可以借用书包和帽子搭建球门,让孩子们自己也做一回小守门员和小运动员。实践证明,很多小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到其中来,既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四、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主要是以感性认知为主,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的认知阶段,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伊始,结合课文内容,借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些实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等。例如,在学习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笔者就事先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上和诗中的描写极像,而且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孩子们都很好奇,伸着脖子看。通过实物演示,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教学时,教师也不用再费口舌讲解,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极其深刻。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恰当的实物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假如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小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会非常困难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脑海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多,因此,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也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实物导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总而言之,“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这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导入要灵活运用,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在导入的引导下,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之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导入的引导下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和求知欲走进文本,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以生为本”
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设计理念应当是“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今天的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努力使“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学生的参与创造留下空间。举个例子,北师大版六年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助车夫”一段中有个词“饱经风霜”,在教学时,教师往往会抓住这个词语来展开教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课前预习,查词典,课堂上谈到这段话时,老师就问:有谁知道“饱经风霜”的意思,一个学生就站起来很流利地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老师就让其他学生跟着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都能脱口而出才继续往下讲。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讲到这个词时,先问:在生活当中,有谁见过饱经风霜的脸的请举手,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的这张脸,要求是不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但要把意思说出来;第三步,让学生说说从这张脸上看出什么来;第四、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最后引到一个问题上:“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这个车夫的?”比较一下,这就是理念的不同。第一个老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以书本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第二个老师则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体验、猜测、想像、感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的策略——“简约有效”
1、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其础上进行,并且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效性,学生能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或是简单的问题就不宜采用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要用到点上,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有效地设计问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就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进行有效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只有设计的问题带有启发性,问在“刀刃”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效。还是以课文《七色花》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最快乐”这个主题,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片花瓣?为什么?”教师的设计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回答“青花瓣”(因为青色花瓣让小男孩维佳的脚好了起来),可是在教学时,学生却不是这样回答的,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嘛!他们有的喜欢红花瓣,有的.喜欢蓝花瓣,有的喜欢……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些花瓣实现的愿望也是很有趣的。结果到下课了,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后来在第二次备课时,那位教师就换掉那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经过读文思考就回答出“青花瓣”(前一篇课文才学过“意义”这个词,所以孩子们能理解)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帮助别人最快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以上的教学设计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要有效,教师的提问“简约而有效”至关重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想一想,读一读,再读一读。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教学设计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特点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准确地捕捉到工具与人文的精妙结合点,充分地利用文本的资源,努力地设计贴近儿童的教学环节,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就可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以上文两位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对“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设计为例,第一位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学生都掌握了词语的意思,但是,这种工具性是僵化的,静态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受到人文的教育,而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则把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让情感的体验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总之,一个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应该有“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一、虚实相存,重在双基
无论实施怎样教学过程,课堂设计必不可少。然而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五花八门的设计方案可谓纷纷而至。但在实际设计方案中还是脱离不了一真正的“实”字。实,即实实在在地利用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能力,重在抓双基训练。如人教版七年级下《济南的冬天》里有这么一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学生在朗读时能体会到这是一幅温馨、和睦而又惬意的画面,然而具体体现在哪里却无法用语言表过出来。这时我们就要引导他们分析文章具体词语“暖和、安适、唤醒”等,从词语的基础知识进行品味,品味之后又干什么呢?无非是进行下一个环节。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学生明白语句的好,可是却不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它们。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语言贫乏,可是不教会学生自己运用语言又怎会不贫乏呢?我觉得在此环节上如果加上一个用所学的词语造句或仿写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因为这样训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运用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两全齐美何乐不为呢?同时,一堂丰富多彩的课堂也离不开一个“虚”字,虚,即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除课本基础知识的强化以外,也应该设计一些课外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精简得当,思路清晰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并没有必要一一详细对学生进行讲解,应让学生有所取舍,突出一个“精”字。精,即精选教学内容,没有精读训练就没有能力训练,突出课文教学的重点。。然而这篇课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时间上感到比较紧,内容上学生也会感到繁。因此,内容精简是很必要的。简,即教程简明,思路明晰,简中求动,简中求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满堂说道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才是现代教育教学的真正目标。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动脑的时间,在思维中求得知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总结性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三、动静结合,灵活多变
目前很多教学过程,过于的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举手越多,讨论越多,很多人认为课堂就活跃,学生训练就到位。然而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接收变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上的“动”,只能说是一种教法上的灵活,不拘泥,不呆板;内容上的灵活,学生活动充分而已。一个缺乏安静的课堂,就没有对学生知识的集体训练,没有基础支撑的知识,则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设置动静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四、趣美双收,学有所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一个“趣”字,即教学上角度细腻,手法生动,能激发兴趣,能形成活力。但应该防止走入趣味的误区,反对为盲目追求趣味性而“耍花枪”。要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孔乙己》设置教学时,可以设置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让学生进行课文主人翁孔乙己 “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的表演,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学生在趣味下获得知识之余,还应该教会学生在课文中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如在设置《孔乙己》教学时,应突出事物、景象、场面、事态、环境等。。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的来说,一堂课的优劣在于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的优劣在于教师,我们唯有终身学习,丰富自我,设计好一堂课,从而上好一堂课,才能取得美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
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B自我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ぴ诮萄е校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さ比唬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标准和要求:学生学得实在,学有所获,能够不断进步。学生“学有所获”,教师的“教”才有水平。
4、“教学时间”上,我赞同一个课时写一个教案,不连堂写。这样便于老师操作。编写教案中,“教具、学具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有助于指导“教”与“学”,达到优化。
5、“教学过程”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为四个步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延伸;师生交流、小结。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活动,做到“有目标引路;有重点、难点的凸现;有知识点的归纳小结”,力促目标的达成。
6、“作业设计”不是布置作业。争取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实践等来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纵观本“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书写模板”,我觉得过程清楚、明白,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流程,方便“教”,利于“学”。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扁鹊。)同学们,知道扁鹊是谁吗?生答。(预设:是我国古代的名医,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被人们成为神医。)
2、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扁鹊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他的弟子路过虢(guò)国,虢国的太子正好生了大病,人们都以为他要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只是休克,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板书:治病)
。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这个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同学们这篇课文里人物的语言特别多,和你的学习小伙伴一起,把这篇再读读。
3、出示词语,这课里出现了一些生字词语,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扁鹊、蔡桓(huán)公、理睬、肠胃、汤药、几剂敷(fū)烫、骨髓(suǐ)。
4、(指导写字:蔡)
5、请几位同学把这这则寓言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拿出铅笔把他们读得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做出标记,等读完后告诉他们。
6、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则寓言讲了什么吗?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7、读了刚才这则寓言,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潜心阅读,品读明意。
1、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们讨论?
预设:
1、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
2、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
3、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4、扁鹊明明是名医,他在蔡桓公的国家里,蔡桓公居然死了。
2、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看这个问题。扁鹊明明是名医,他在蔡桓公的国家里,蔡桓公居然死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再来读读这则寓言想一想原因是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和学习小伙伴讨论讨论。
一起来看一看他说的四次话吧。PPT出示: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想想扁鹊对蔡桓公说话的态度是怎样的?谁来读读他说的第一次话?指名读。第二次他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三次呢?指名读。一次比一次严重,再来看最后一次,谁来读?指名读。
从这四段话中,你感受到扁鹊是一位怎样的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为病人着想,诚恳耐心)再读体会。
3、面对名医的劝说,蔡桓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
A、当蔡桓公第一次听扁鹊说,他(觉得扁鹊是在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B、当蔡桓公第二次听扁鹊说(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他(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会想些什么?
C、当蔡桓公第三次听扁鹊说,他(),他会做什么动作?生答。看来他是真的生气了。
D、当蔡桓公看到扁鹊老远就掉头跑了,他()。左右的人会怎样转述扁鹊的话呢?
(多媒体显示蔡桓公对扁鹊3次劝告不屑一顾的表情。)
4、请看第三、四、五、六段的开头,自己读一读,看看发现了什么?时间。一个多月。是啊,这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蔡桓公的病就由轻到重,最后甚至是无药可救。
5、课上到这里,大家对课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蔡桓公这个人吗?(理解讳疾忌医:,讳就是忌讳的意思,疾是指疾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蔡桓公就是这样的人。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6、现在我们把扁鹊说的话以及蔡桓公的回应对应起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的态度不断变化“对左右人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请扁鹊”。
面对这样的大王扁鹊深知怎么规劝都没有用了,所以他赶快逃跑了。
四、揭示寓意,总结。
1、同学们,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呢?
(在错误或者还是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及时的制止这叫做防微杜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定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关键在于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遇到的各种情况,否则小事变成大事。)
2、同学们知道吗?。在他的书中还有《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寓言故事,同学们下来以后可以选这本书来读一读,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二)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学习3、4节
?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四、板书设计: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