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就像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可用一般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考察,从中来看它如何适应儿童学习的总体学习计划。从学习领域来说一个便利的音乐学习的方法可从三个领域考察发展,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所谓认知领域就是涉及知识和事实的世界以及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认知学习可用语言的阐述,它是明显的和可测量的。而技能领域涉及行动技能的世界,是身体和精神的结合。对情感领域的了解和困难颇多。涉及到感情、敏锐、态度和价值判断。总体来说,这些对于儿童了解生活是很重要的。在发展全面的音乐能力的时候,也要强调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能力。音乐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发展人们的全部三个领域,但把它强调情感的发展作为首要作用。
如今艺术得到了普遍的注意和研究,它不仅对人们有益,而且它们引进学校课程后还改善了阅读、科学等“基础教学”学科。在学校中,艺术教学计划的新发展也使得艺术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第三章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了解到布鲁纳关于认知理论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可以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可能利用的机会,那确实是会出馊主意的。由此布鲁纳提出来三个系统或模式,人们也通过这个三个系统,从内心展示了他们对世界的体验。这三个系统是表演系统、图像或意象系统,以及符号系统。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
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到象征式再现表象。布鲁纳也指出,这三个再现表象期之间是怎样过渡的,“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尚难解答的问题。”在他看来,没有教学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是元的放矢,忽视儿童认识发展的教学理论也将是一无所得。
布鲁纳关于动机思想对音乐学习的另一个方面也具有意义,他提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理论。布鲁纳强调,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这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异常重要因素。他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好奇心”、“竞争力”、“认同”、 “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充分注意促进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它们比“奖赏”、“竞争”等外在动机更重要。因为内在动机促使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
儿童的智力、身体与情感发育的一般特点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师要善于对儿童的能力做出判断,按个别情况和参考社会的预测标准来估计儿童的需要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也随之增加,我们要把这种好奇心引导到积极的学习中去,一边是学习达到满意的程度。儿童加入集体后,开始对其他文化感兴趣,也容易选择成年人做样板,这就意味着我们也是需要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钻研精神,起带头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的表演与批评,给予支持与关爱。同时要注意儿童在音乐方面生理成长特征。
音乐读书笔记: 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现今课程改革正在大范围的展开。在改革的这几年里,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发生着质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是展示学生风采的课堂;如今的老师也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如今的学生也自然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作为一名笔者、音乐教师,我也看到了做为新事物产生的课改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尴尬。
1、过分注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忽视音乐的内在实质。
课堂的表现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演等等。而这些形式泛泛用之只会给人们造成错觉,认为音乐课就是越热闹越好。这种随之而产生的教学评价能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获得什么呢?在实际的教学中做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的“面面俱到”,应该认真研读音乐教材,筛选适合这首歌的活动方式,让它始终服务于我们的音乐目标,扎扎实实地上一堂好课,做到动静相宜。另一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易放难收”,所以也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我们的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才不会在课堂上出现你一言我一语毫无秩序的尴尬场面。因此我们老师还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不一样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堂,老师们还将多媒体这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变为了今天主要的教学手段。当然,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我们很简单的去了解一首歌曲的文化以及思想,而这种过渡依赖也导致我们的老师还有孩子们放弃了实际的演练和独自的思考与寻找的机会。在音乐课的欣赏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尝试用多媒体聆听,我们还可以让老师范唱,让老师用乐器演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我想这样的教学更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更能够让他们产生对老师、对音乐的崇拜,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百利而不害的。在教唱课堂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者聆听,同样学生最喜欢的应该还是老师能够在现场进行范唱。所以正确运用好这些新的手段和方式,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真正意义上快乐。
2、教学目标的偏离
现在的音乐课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在课改的环境下,俨然成了一门综合课。这时候的音乐课堂将能够与音乐搭上边的学科知识贯穿其中。这样的课堂拉近了
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随时给你惊喜,善于发现的老师能够很好的捕捉到孩子们的进步与闪光点,这是一个优质的开放课堂给我们带来的真切感受。但是如果把音乐课与辅助课程的教学比列握不当,只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它所带来的课堂偏离往往会将音乐课上成一个大容器的杂课。学科综合离不开音乐的本体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一堂音乐课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围绕这个中心去开展活动,去进行学科的融会贯通,做到课堂的有效和有趣性,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能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做到统筹考虑和课程的完整设计,避免学科偏离的现象发生,。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刻意回避学科知识的链接,还应该充分予以重视,在扎实音乐知识的同时拓展其它知识来帮助我们的音乐记忆与理解。将知识渗入我们的课堂,让孩子们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去感受整个人文和精神的社会。
实施新课改,我们需要热情,更要有理性思考。因为我们需要改革的不只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还有我们老师自己。只要我们能够对新课程标准全面的理解和运用,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新课改定会步入到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