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当我们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是毫无目的地阅读,那么我们有时会感到茫然,而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阅读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积极、努力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前都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把文章读一遍,让学生对文章所叙述的内容大致有个了解,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多了,说不定就可以与作者心意相同,可以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那分或悲或喜的情绪。很多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不够理解,这并不是说明文章有多么的晦涩难懂,而是学生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当学生对于通篇文章有了大体的把握后,我们就要让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精雕细琢地分析,细致到对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此处有什么独特意味,以此达到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把文章分析得细致入微,不差丝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讲授一篇课文前,老师可以事先针对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自己自主地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针对“讲读”模式的流弊,提醒我们:阅读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来加深其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感爱好,人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个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三、注重学生的思考提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寻就涉及到思考、提问,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而不能纯粹地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散思维,教师在这里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首先是对重点词句或者优美语段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遇到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的语段,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叹,然后暗自神伤,接下来一步很重要,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把它抄下来,经常翻看,进而试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方面主要是就阅读的实用性而言的。就阅读教学而言,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重要语句、优美段落的理解或质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转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语文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老师缺乏人文意识以及审美意识,那么其教学就会缺乏激情,就不能深刻理解教材,教学就会枯燥无味。比如说,在听莫泊桑《项链》(苏教版高一)这节阅读时,这位新老师为了减少出错,大多数时间是在自己分析课文,告诉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只是少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分组讨论。尽管使用了一定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学生的学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只总结出来玛蒂尔德的虚荣和她的坚毅与果敢,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但老师并没有进行深一步的引导,没有引导出更为深层的当时社会根源,也没有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审美体验,也没有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影响,才智枯竭、思维钝滞,也就更提不到发展和创新了。虽然该讲的确实都讲了,但是学生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再加上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一味地讲,不去了解学生的看法,又只注重技巧的讲解,不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的情感世界又怎么会丰富起来呢?
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让他们扬起兴趣的翅膀,翱翔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