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在不断的探究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初中英语教学要能够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通过学案导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突出,要认真践行新课改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一、解读学案导学概念及设计原则
学案导学,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制作教学学案,通过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相对应的是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要能够依据学生的客观情况,在研究学生知识水平,经验能力的前提下,为了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学案,这样才能保证学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学案要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要能够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案导学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是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二,指导性原则,学案要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效果;第三,基础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第四、层次性原则,要有针对性,呈现出知识内容分布的梯度。
二、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过程实施,学生才能有效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学生的英语素养才能在过程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学生备课
学生备课是学案导学实施过程的第一步,只有学生备好课,才能有效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研究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上好课,在备课环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备课的效率。为了强化学生备课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检查和学生互查、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督促,促进学生养成备课的习惯。
2、教师导入
在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导入教学,教师要通过导入教学对学生起到一种示范带头作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使学生能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成功导入,对学生进行学案学习是很重要的。
例如,学习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有关内容时,笔者先问几个学生这样几个问题:
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at school?
Do you like math English or music?
然后,转化话题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Who is your P・E.teacher?
Why do you like P・E.teacher?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这样,较为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中来。
3、学生独立自学
学生可以根据学案有关内容进行独立自学,结合学习方法指导,独立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并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我探究能力。比如,在快速阅读学习中,学生要能够根据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第一,集中精力,不必识记细节,可以忽视个别生词和难懂词句,第二,留心反复出现的单词,和文章的首末段和每段的首句和尾句,以把握文章中心……学生通过学案中提供的有效方式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自学的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自主记忆单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形象记忆法记忆单词,借助简笔画记忆单词,比如smile、Laugh,tired,fat,thin等单词的记忆,再例如用body language来记忆生词eye,nose,face,arm等,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阶段,需要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四个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学的成果,包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之间要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参与讨论过程,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在讨论中得到发展。比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这两个问题:
1)What problems might she have while working in the forest?
2)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Give examples to support what you think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5、交流展示。这个环节,需要小组代表能轮流到黑板前把本小组的学习成功展示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点评,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当场解决。。
如学习what does he look like? 描述人的外貌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heaviest in our class? 这个学生回答说:Zhang Pe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张鹏是我们出了名的小胖子。这一问之后,学生情绪高昂,个个争着举手,争着描写其他同学的外貌。
6.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是为了强化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补充教学,巩固要能够限定时间,限定题量,力求做到当堂巩固练习,当堂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够有效掌握。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有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世军,雷新菊.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2] 邢双艳.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09(06)
出师表教案范文2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信息技术备好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多媒体网络相连的地点备课,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查询和收集存放在图书馆等地的资料,调阅资料库中的多媒体材料、视听素材,然后在计算机中进行组织和规划,制定教学策略、编写教案、设计教学版面。由于教师收集信息速度的提高,使得教师不断地更新许多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面,始终站在教材、教法研究的前沿,避免了一本教案教多年而毫无改变的尴尬境地,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网络与同行交流意见,商榷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运用给教师备课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2.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及学习兴趣,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如我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采用了刘欢的《大河向东流》MTV片子,让同学们在高亢、激越的乐声中,在充满豪情、豪迈的情景中细细地体会像鲁提辖那样的英雄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浩然正气。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
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需要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信息技术在视、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形象性、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语文课堂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选用不应该是固定、刻板、单一的模式,我们要深入分析各种类型的课文、各种知识和技巧的教学特点,恰当选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导。
。也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时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由优等生给潜能生辅导,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运用信息技术注意的问题
1.要实现现代教学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统一,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找准最佳切入点。
现代信息技术无论多发达,毕竟只是辅助教学,只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不是教学的根本内容。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还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滥用信息技术,更不能完全否认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找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佳切入点,一定要考虑教材内容,考虑学生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哗众取宠,不注重实效。
2.听、说、读、写能力要均衡发展。
要留有相当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践、思考、消化、吸收,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上进行通盘考虑,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均衡训练与提高,不要一节课只去围绕一、两个问题比较来比较去,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什么也没学到。
3.注意发挥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有知识点的传授、反馈,更有师生间感情的传达与交流。。
出师表教案范文3
年年初三,岁岁班主任,在与每届学生的风雨兼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班主任要管好班级,必须给力于“三多”。
多用智。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如何使学生亲,使学生信?是暴力征服?还是爱心滋润?是大声呵斥?还是个性魅力?多年的摸爬滚打,只有用“智”,只有教师的个性“魅力”,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进而为班级管理增色。所以,每接一班,我都精心准备“亮相”,以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之后,更重要的是要精心打造自己的语文课堂,将自己“修炼”成最精彩的语文老师,将语文演绎成语文大餐。课堂上,放下课本,抛开教案,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给力拓宽加深,让每一学生皆有所得,享受语文课堂。如教授《出师表》一文的导课,我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背诵切入,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而止时,教室掌声四起。之后学生背诵,竟然课间、课外、活动口中念念有词。这样曾为课间休息的不雅而伤脑的日子,在我的“智”的影响中自然雅了。当然,班会,班训也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话需形象才动人,或以幽默诙谐言之,或以富有哲理掷地,或以文雅谈吐出之——这些不经意的经营,无形中会增加班主任的魅力,使学生仰慕,进而亲,进而信。智慧,是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良好基石。
多用情。欲感人者莫乎于情。所以,管理班级要倾注真情,这比大声的呵斥、指责更有效果。面对班级学习成绩的滑坡,一种责任一种真情,使我夜不能眠,夜深人静之时,我盯着成绩单一遍一遍地看,辗转反侧,爬于枕边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于成绩单之端以安慰。记得我强忍着感情,将这些说给全班时,学生低下了头,几个尖子生竟泪水涟涟。最后学生共谋——打时间仗,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提高成绩。这出乎我的意料,又是我所期盼的。运动会上,看到学生跑完3000米,一个软的像面条被同学搀扶着,一个脸红得像关公摇摇晃晃,我感动着学生的坚强,咀嚼着比赛的残酷,于是泪洒操场,这时一旁的学生也哭了,师生的感情在运动场上碰撞出火花。运动会结束了,可我与学生的感情碰撞在延续,学生学习更努力了,纪律表现更优秀了。实施了课间营养餐,学生喝开水成了难题,十分钟要用水杯打到水不易。于是我在未下课时,用自己的水壶、铝壶打满水,待下课给五十多个水杯一一注满开水。没想到我不经意间的举手之劳赢得了学生的真情,被他们传为佳话。在中考进步学生的发言中,学生王某说,当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当自己自习脑子开小差时,班主任给我们倒水的情景就出现在眼前,于是自己就思考就努力,一定要为班级争光。真情,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上台阶的无声催化剂。
多用仁。教育是滋润,不是征服。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襟,面对犯错的学生,一定要“仁”。学生薛某是全校有名的 “网虫”,在我耐心的教育下他已经进步多了。可是,就在学校突击网吧检查中他榜上有名,且扣班级量化五十分。我得知后,欲哭无泪,生气得要炸。但“憎而知其善”,“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的话语又回响在耳畔,于是,我管住了自己的脾气,管住了自己的暴怒,我知道,发脾气是人的本性,而将脾气压下去那才叫能力。。漫漫一年路,他终于向网吧说“再见”了。学生任某是迟到“将军”,两周已经迟到第三次了,我真的生气之至,怒火一触即发。可宽容使我眼前映现着铲除冰雪时他放下铁锨又捞镢头的样子,眼前又晃动着他低头低语“老师,脸盆是我不小心打碎的”的诚实相。于是,我忽略了他的迟到,告诉他睡觉时将闹钟置于枕边,将音量调至最大。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一定要坚持。迟到的次数竟真少了,最后竟走出了迟到的怪圈。是啊,数其十过不如奖其一长,这样学生是在表扬声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长大。学生犯纪,班主任应该纠,可怎样纠?仁,是一个药到病除的良方。
班级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班主任面对的是学生,做的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那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智以情以仁足矣!于是我想起了卢梭《爱弥儿》中的一句话,且将它与我的同行们共勉:教育必须从了解人心着手,只有了解了人,才能教育人,这是真理,是实践的总结。
出师表教案范文4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通过口头语言所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往来。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了一些说话的规矩:面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要怎样说,不能怎样说;对怎样身份的人要用怎样的称呼;对哪些人要用什么方式对他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的说是礼貌的,合乎礼仪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的频繁,恰当、得体、机敏地与人交流,可以有效地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肯定,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我。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语文素质,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
王荣生博士在《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一文中,区分了口语交际作为课程内容的三种分类:“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书面语的有声表达”。我们在王志凯与王荣生编著的《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一书中,看到很有创新设计的各种口语说话训练的案例,很遗憾的是,设计者并没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事例进行设计,脱离课本教材的教学设计总会给学生悬浮不踏实的感觉。人的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淀,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口语交际的例子可供我们借鉴学习。
《智子疑邻》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邻人之父与富人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向他人提出建议,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看法,故事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出经验教训:应当谦虚听取别人的正确建议;提建议的时候要明晰自己与听建议人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关系;不要凭感性冲动无端地猜疑他人;遇事要冷静、理智地分析对待,切忌凭感情做出判断等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友人结伴出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富有智慧而又友好幽默的口语交际情形。以逻辑思辨见长的惠子对于感性十足个性超脱的庄子所说的“鱼之乐”产生疑问,刨根究底以探明原因,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像煞了生活中一些使劲叫真的人:休息时也不放松论辩的专业喜好。人家庄子出游纯属休闲,只是钓钓鱼乐一乐,随心所欲地说说话,表达一下自己的心理感受,惠子就是不管那许多,休闲也工作,一场愉快的休闲活动眼看就要不愉快了,但,最终机敏的庄子以诡辩的方式,偷换了概念,结束了游戏式的争辩,在两位大师交锋争辩的过程中,我们也品味到了一股浓浓的友谊之香,学到了化解不愉快气氛的技巧。学得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技巧,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劝说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说”技能,是需要一定的组织技巧的。《孙权劝学》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孙权最为领导的良好修养和非凡的劝说能力。面对一个只知舞刀弄棒的吴下阿蒙,孙权作为长辈和领导对吕蒙既是关心和寄以厚望,又是对下属的严格要求,第一劝,从吕蒙的小领导身份对其提出要求:当权掌管事务,应当有更高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学习!结果,吕蒙借故推脱。第二劝,孙权没有对其的不听劝诫表现出责备和不悦,而是表示对吕蒙处境的理解,并以自己读书的情况做现身说法,指出并鼓励吕蒙要是想学习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从孙权说话的两个语气词“邪”“耳”和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我们可以看出他那语重心长、殷殷希望和关怀备至之心,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不学习的责备。因此,吕蒙无可推托了,欣然接受了孙权的建议。
《公输》一文中,表现了墨子高超的劝说技巧:①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墨子根据公输意在辅助楚王打仗的工程设计师身份,采用“巧设陷阱,请君入瓮”的策略,激怒公输,义正词严地指出公输的“义”的实质所在,令其难以招架,无可辩驳。根据楚王是大国的王者身份,采用“巧妙设比,迂回包抄”的委婉战术,极力夸饰楚国的富有和幅员辽阔,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在取悦对方的同时巧妙地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道义与实力上都呈现优势的情形下,能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绝不退让,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②劝说的逻辑性强。在劝说楚王的过程中,墨子采用了类比、对比、类推等方法,使楚王陷入自相矛盾中无法辩驳而理屈词穷。③先发制人,积极主动。
出师表教案范文5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须善于捕捉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善于调整和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正如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的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这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动态的、生成的,而不是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历史与社会课应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新特点。
在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的倾向:过分偏重知识、记忆,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和经典知识,以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主,学生是被动的,人为地加大了学习难度,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成了枯燥、痛苦的代名词。学生心目中优秀的历史与社会课是:课堂活跃,师生合作好,内容充实吸引人,讨论性强。本文旨在对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生成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1)动态生成所谓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展开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碰撞的课堂教学,及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这里的“新问题、新情况”就是“资源”。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2)教学预设通俗的讲,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什么是预设?“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展开之前的预先设计。设计的基础至少有两个:一是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能、情、意);二是课程标准(教师自身对标准的解读和内化)。
三、研究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性特征是指课堂教育总是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从初级的兴趣到高级的兴趣,从不稳定的兴趣到稳定的兴趣,从短暂的兴趣到长久的兴趣,直至终身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
(2)成功性原则。成功性特征是指历史与社会课堂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虽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可以因循守旧,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有效教学与合理安排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4)合作性原则。动态生成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合作还应包括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历史与社会的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1.充分预设保生成
一堂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应该是课前“精心预设”和课中“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的课。课前预设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诸因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它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预设是生成的“奠基石”,而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超越。。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问题,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
(1)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或重组。例如:在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PRED问题时,教材是按“世界人口――世界资源――世界环境――中国人口――中国资源――中国环境――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么个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顺序由于跨度大,学生往往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顺序。我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编排顺序,按照“世界人口――中国人口――计划生育;世界资源――中国资源――节约资源;世界环境――中国环境――保护环境”这么个顺序进行重组,这样使得知识条理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学生总体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研究学情。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例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这课时,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反映中国存在的环境问题的表现。黄河断流、海河污染、北方沙尘暴这些现象对我们的学生来讲都离得比较远,没有具体生活体验。上课时我可以用农民焚烧秸秆、河道污染、农田大鹏薄膜污染等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材料来替代,这样既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预测“可能”。教师应对预案设想得细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些,使预设具有强烈的预测性和应变性。例如:讲抗美援朝这一知识,对于战争结果的讨论,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美国没有投降,只是签署停战协定,就说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课前没做主功课的话,估计很多老师会被学生当场难住了。反之老师能准备充分,学生还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
2.营造氛围促生成
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能够生成动态资源的课堂氛围也必然是和谐、宽松的。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思考、探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教师也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至高点,促成课堂教学资源不断生成。
我们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遇见了一个我们预设之外的问题。一些教师会认为这个问题不适宜回答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往往会以“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谈”答复。那么,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后被真正地答复了呢?结果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那么学生的主动思维和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如果真的在课堂内没有办法实践的,那就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参与解决,不能不了了之。当老师真的做到这些时,会使学生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老师是重视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不断地被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智慧的不断交汇。
例如:在讲三国鼎立原因的时候,课堂上有学生把原因归结为诸葛亮的杰出贡献。“隆中对、出师表、草船借箭、空城计”都被学生搬到了课堂上,如果在这些问题上讨论时间过多,那就偏离了教学目标了。当时我对学生说,既然同学们对诸葛亮这么有兴趣,那下节课我们专门来讨论这个历史人物,同学们先去查询下资料做足功课。第二节课我就让学生专门对诸葛亮这一人物进行了讨论,同时让学生观看了易中天品三国。学生终于明白了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以及民间形象的区别。既调动了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也增长了阅历。
3.有效选用引生成
课堂经过充分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动态生成创造了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适时捕捉住这些生成的资源,并通过对这些资源的适度选择和有效利用,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高效率完成或新的更高价值的目标的生成。同时,新课程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恰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从而有效地运用生成性资源。
(1)灵活地选择。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价值高的,也有价值低的。对于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教师要鼓励运用;对于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教师要采取机智的方法,让思维归队,回到预设中来,要使生成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亮点,而不是导致散乱的盲目活跃。
例如:在讲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时,有的学生讲到了民族通婚的时候用了“民族杂交、杂种”这些词汇。我首先耐心的和同学们讲“我听过袁隆平研制成功了杂交水稻,马和驴能杂交出骡子。“杂交,杂种”这些词汇用在形容我们人身上大家看是否合适?”。学生开始意识到用词不当了,然后我再让学生寻找更贴切的词汇来替代,最终引导学生往民族融合的角度思考。
(2)有效地利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会生成许多亮点资源和问题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做出教学调整,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力发展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对原有技能的深化、突破和理解,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实行总统制后政体仍是共和制?”我就反问道:“为什么实行总统制就不能是共和政体呢?”他回答说:“总统就是国家首领,无所不管,与封建君主没多大差别,所以就不可能是共和制。”显然,他把资本主义国家总统和封建国家的君主混在一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教学资源,于是就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体形式,并把总统和封建君主作了比较。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
五、体验与反思
1.懂得尊重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的学生差异性
尊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采用适宜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2.善于寻找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的最佳结合点
为了上好一节历史与社会课,我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感觉到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依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预设,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在预设中寻找、发现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这样的教学才充满活力。
3.注重把握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协调性
预设是课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两者互补,是相辅相成的。在上课时,有时按部就班地按照预设来进行,丝毫不变动,这样不利于产生好的生成,使整堂课失去了活力。有时由于在执行教学过程时遇到一点阻力,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马上改变教学内容,使原来的预设成为一张空纸,偏离了教学目标。因而我们的教学预设不应是单维的、封闭的、主观的、静态的固定教案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教案设计,创设生成预计空间,创设教学情景及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丽英.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动态系统的分析[J].中国学校历史与社会,2007,(9).
[2]赵超君.预设还是生成[J].中国学校历史与社会,2007,(8).
[3]杨银付.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彭丽富.让“意外”促进课堂生成[J].中国学校历史与社会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