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双惟”实验班简介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始创于2006年,得名于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动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力)、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其中,“惟学”是指乐学、善学、勤学,乐思、善思、勤思,乐行、善行、勤行;“惟人”是指诚信、包容、奉献、敬业、自律、乐观。“双惟”教育理念是对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医药大学管理和教育理念的最直观描述。“双惟”实践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把握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努力培养思想素质高、心理素质好、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突出、具备终生奋斗良好习惯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双惟”实践班的培养和运行模式逐渐成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体现出十分明显的“生态课堂”属性。
1.2“双惟”实验班的“生态性”教育生态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规律,研究重点就是对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的重要领域,关注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所形成的网络,并对此进行剖析与理解,关注课堂内部的行为特征以及课堂外部社会因素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这种课堂“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共同成长、激发师生潜力、分享教学过程中的幸福快乐,营造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活力。“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和谐发展。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学习不仅仅获得的是知识,还能体会到生命的动态平衡性、生成性和可持续性。课堂环境中不只是物质环境,还有人际关系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生态课堂追求课堂整体的“平衡”发展,构建生态课堂,就是要形成开放多样的生态课程类型,确立民主平等的生态师生关系,建立动态发展的生态评价机制,创设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环境。故而,“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用生态学的原理去审视课堂,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释复杂的课堂教学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生态课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课堂伦理的崭新认识以及对课堂生态系统中各种相关因素的认识。其核心是对个性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课堂特征和课堂维度所组成的特定环境的重视,强调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生态的”视角而言,课堂应该具备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ity)、同时性(sim玻酰欤簦幔睿澹椋簦)、即时性(immediacy)、不可预知性(unpre玻洌椋悖簦幔猓椋欤椋簦)、公开性(publicness)和历史性(history)等六方面的特征。所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所建构的环境给参与课堂活动的每一个成员(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同时,“生态课堂”强调多种关系的辩证统一,认为课堂是整体相关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双惟”实验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重视课堂内外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教学活动积极推广“主动式”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老师教与学生学有机地结合,突出主动特色。强调师生交流和同伴互助,共同进步;重视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开学到放假,“双惟”实践班学生每天坚持晨练、晨读,从不间断,磨练出“双惟”学子坚韧的毅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书香之家”读书活动,围绕“充实文化素养、强化中医信念、夯实经典理论、提高中医技能”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发展、延伸学生的专业技能。诸多“生态性”的努力唤醒了学生的力量,培养了其自我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双惟”实验班的素质教育目标
2.1素质教育指引素质教育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仅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朱小蔓等认为,素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素质教育的追求贯穿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及遵循多样化、民主化、科学化、终身化、国际化等现代教育理念。由于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性质、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以及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等因素,决定了大学素质教育具有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要求的特点。表现为大学素质教育强调人文教育,强调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和个体反思促进教育影响的内化,从而使得教育效果评价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大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内化性、全面性、和谐性、创新性、文化自觉性。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主要内容是既要教“做人”又要教“做事”,并使人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复杂而多维,既要突显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人的身心(包括知、情、意),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也要在素质教育的同时处理好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双惟”实验班把“四自一养成”作为主要的培养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自愿参加“双惟”实践训练的学生将经过一年的晨练、晨读淘汰考验,坚持不下来的则自我淘汰,能坚持晨练、晨读的一年后进入专项训练阶段,不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同样会被自我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能力逐步增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进入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阶段,达到教学相长的成效。与此同时,“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设计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四自一养成”和“主动式”课堂相结合便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双惟生”现象开办“双惟”实践班以来,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教学体制结合中医药大学的实际,跳出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普遍认可的“双惟生现象”。“双惟”实践班培养具备坚韧毅力和成功基本素质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够在社会中脱颖而出的创新型、实践型、创业型人才。这样的目标契合了时代的需要,充分反映了大学精神。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适应了教育现代性的挑战。“双惟生”们开朗、豁达,坚毅、成熟,成为校园中各项活动的主力军和佼佼者。他们的形象影响了更多的学生,推动学校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进入社会后“双惟生”很快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反过来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双惟”实践班,形成良性循环。“双惟”实践班学生学习获得奖学金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全校平均水平,该班学生奖学金的获取比例为35%,高于全校各教学院(部)学生奖学金20%的获取率;临床医学院参加“双惟”实践班的学生获取奖学金的比例高达48%。“双惟”实践班学生读书风气浓厚,人年均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130本左右。2010年首届“双惟”实验班学生毕业时全球500强企业辉瑞公司就表示,希望更多的“双惟”学子能够进入该公司工作,但“双惟生”们大都还是选择了进一步深造,考研上线率达到84%。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内涵特征,显示出与“生态课堂”理念的高度契合。成功的素质教育方法体现了全面的“生态课堂”属性;“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也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双惟”实验班的成功,以及由此带来的“双惟生现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医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可行方案。“双惟”实验班是“生态课堂”最佳的实验平台,展示了课堂“生态性”所遵从的绿色、统一、平衡、和谐的特点,展现了极具中医药大学特色的大学生素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