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案例范文1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11-02
幼儿人际交往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分为两个子领域,其中一个子领域就是人际交往,并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知,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会与家庭、幼儿园、社会中的成员交往,而且对幼儿的自我认知以及今后的人际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的条件和机会,进而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分析其原因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利用真实情境引导幼儿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
幼儿交往的主体是家长、教师、同伴与其他社会成员,在生活、游戏与学习等各种活动中,幼儿有大量的机会与家长、同伴、教师交往,而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幼儿园开展的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利用角色游戏、学习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如医生、护士、警察等,认识这些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并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可是,有的教师忽视了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幼儿如何与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交往。比如,某个大班的老师针对幼儿害怕医生、护士的现象,开展了人际交往教学活动《美丽的白衣天使》,设置的教学目标是:①幼儿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②幼儿能够与医生、护士进行交往。;二是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医院看病的经历,并讨论“自己见到医生、护士有什么感受”;三是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虽然这位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预设了幼儿应该能与医生、护士大胆地进行交往,但并未给幼儿提供与医生、护士进行真实往的条件,导致第二个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二)忽视在生活中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在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期待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通过一次教学活动便得到快速的提高,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影响了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形成。?并请幼儿想一想:这些伤员、病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其次,教师请幼儿讨论: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伤员或病人应该怎么做?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们积极发言,有的幼儿说扶他们上楼,有的幼儿说给他们让座。最后,教师请幼儿给伤员或病人说一些祝福或安慰的话,结束活动。几天后,班上的生活老师在提水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走路不太方便,幼儿们看见了哈哈大笑,而老师只是简单地阻止了幼儿嘲笑他人的行为。。虽然幼儿在观念上有了收获,但是在行动上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
(三)忽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对待人、事、物的态度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然而,在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示范作用。。”李老师走后,班上的幼儿们说:“王老师,我们现在没有用剪刀,可以让隔壁班先用。”王老师却说:“我们等会儿就要用,如果他们不按时还回来,我们就没法开展活动了。”幼儿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二、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对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认识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为幼儿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人际交往态度,引导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教育活动。在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心态,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教师之所以在组织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特点。;二是突出“交往”的性质,在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时,要体现“交往”的性质,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因为对幼儿园开展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性质认识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人际交往技巧上,而忽视了幼儿对交往技能的应用,没有引导幼儿与社会人员进行交往。
(二)教师缺乏对幼儿人际交往学习特点的认识
首先,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生活实践是幼儿人际交往学习的重要契机;二是指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离不开在生活中的实践。其次,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幼儿的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教师、家长)的交往行为而获得。最后,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即幼儿的人际交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反复的学习过程中获得。
教师对幼儿人际交往学习的特点把握不到位,导致其在开展活动时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也忽视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行为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三、开展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为幼儿创设“亲历”人际交往的机会
幼儿学习人际交往是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进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告知幼儿可以怎么做,然后让幼儿看、听、说、交往,这样幼儿才能真切地体验到交往的成功与失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使外在的交往准则得以内化,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上文提到的《美丽的白衣天使》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了解全班幼儿家长的职业情况,把从事医生或护士职业的家长请到课堂上,并让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再让幼儿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找机会带幼儿去医院参观,看医生、护士的工作情况,实现真实的人际交往。
(二)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展开。因此,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学习,是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精神相吻合的,教师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在上文提到的《关爱你我他》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念上形成了如何关心生病或受伤的人,如果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延伸至生活,那么幼儿能够将如何关心他人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老师受伤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对生活老师说一些安慰的话,帮助生活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师做好榜样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