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小编为你搜集了关于“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的相关信息,一篇优秀的作品名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我们不仅被其剧情吸引,更是会产生自己的看法。 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观后感的优劣,我们从观后感中得到提升得到学习,欢迎您赏味本文!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1】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这是方志敏在狱中昏暗的灯光下写到的。如今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对祖国也爱的深沉、深入骨髓。
看到《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看到当时祖国的种种苦难、看到方志敏对未来新中国的憧憬,一位革命者、一位爱国者、一位时代见证者的形象赫然浮现在眼前。“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绝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一切如今都实现了,您是一位预言家,为未来新中国的成长勾画蓝图;您是一位最可爱的儿子,为保护母亲奋不顾身。
联想到疫情防控,海内外中华儿女也为祖国打着一场攻坚保卫战,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缺物资时,全球华人收购物资,急需品从世界各地涌来;举国上下医疗资源保障自己的同时支援武汉。无数党员、团员坚守在工作前线,无数民众服从命令听从安排。为呵护最可爱的祖国母亲,儿女们义不容辞。祖国母亲也张开爱的怀抱,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并细心呵护着。祖国母亲忍着将好的病痛,与世界各国携手,帮助其他慈爱的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
您的愿望已经实现,光明已在不远处,而如今我们的民族已傲立于世界面前。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2】
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以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向我们传递着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不怕苦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自省。组工干部作为离党最近的集体,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对如何将信仰化成实际行动,我们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心怀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关口,是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带领人民迈上了一个个成功的台阶。组工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主动增强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高度关注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各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个人素养的知识,打开房门走出去,努力让自己眼界、思路、胸襟更加宽阔。
二是要开拓创新。“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历史传承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指导我们继续前行。但是,新的形势、新的情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组工干部要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维桎梏,敢于改变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学会用不断发展的眼光谋划组织工作,培养优良的作风;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拓宽思路,投入精力让创新成果跟上新形势的发展。
三是要服务群众。“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拉真事、诉真情;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3】
6月24日-25日,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深感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
《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50分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人物故事阐述理论观点,用观点统领故事,将历史、人物、理论融为一体。二是典型感人,代表性强。新老典型结合、个体群体结合、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合,兼顾各个层面、各条战线,主要选取一线典型,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三是细节真实,鲜活生动。注重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用细节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四是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追求纪实感、现场感和亲切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回溯90年的光辉岁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现代语境和通俗语言解读党的历史。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壮丽身影,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地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信仰》虽然只有短短三集,却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用信仰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时刻准备用生命去I卫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要让这面旗帜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4】
我想作为一个大学青年,理论纪录片《信仰》是肯定要看的!观看之前我想,由此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党、了解党的精神,那也是十分值得的一件事!于是就在当晚我收看了此片,感受的确颇多。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斗争,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那么,近一个世纪后,那些曾经令人兴奋的信仰故事变得平淡无奇了吗?是不是已经无法令你我热血沸腾?
更何况,曾经闪耀的信仰的真谛,将如何成为我们坚守的精神家园?片中将会一一讲述,当然,我想更珍贵的应是观看后脑海中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迹!
故事的开始,在1919年冬天,一位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在自己简陋的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于漫漫长夜里翻译《共产党宣言》。终于,在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中国共产党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结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仍然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外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法规,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时有被征服的危险。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然而,它始终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来自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彭湃也陷入了一个深深的困惑:如何找到一种方法带领中国人走出犹豫?1917年,祖父同意让21岁的彭湃出国留学,并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在他炽热的心中,还有另一种激情。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维体系。彭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他感觉自己找寻到了救中国的真正良方。
1921年,彭湃学成回国,此时他心里装着的是沉甸甸的信仰和理想。受压迫被剥削的工农群众必须翻身,这是不容怀疑的真理,问题在于什么人和用怎样的方法,把人们团结起来。彭湃用最直接的方式,在万多名农民面前,在大榕树下焚烧了一箱土地契约!
我想,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狭窄的房间里成立。此时,与各行各业的政治力量相比,它似乎是如此的孤立。它的成员只有50多人。然而,在它的手中,它拥有最强大的精神武器;在它的心中,它拥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信仰的坚守也是来之不易的。1927年10月,在湖南省酃县水口街叶家祠阁楼上,秘密举行了六人入党仪式。“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主持这场入党宣誓的是毛泽东。正是他,在新党员的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党”4个字。这四个坚守信仰的人物,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生命换来的。
在入党仪式前半年,4月12日发生的反革命政变震惊了上海全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共有31万多人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有些人在血泊和死亡面前胆怯,在金钱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但是,更多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信仰!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370万著名烈士。
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发现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为了实践和坚守自己的信仰,做出了如此巨大而悲剧性的牺牲。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是陈毅在广东和江西边界的梅岭被敌人围困20多天后,奋笔写下的“绝笔”诗。死后也要召集那些此前牺牲的旧部,在阴间革阎王爷这个统治者的命!革命和写诗都到了不要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
1938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无数年轻人去延安。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是西安八路军办公室的接待室。1937年4月至8月,共有2288人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注册号前往延安。其中,既有农家子弟、青年学生和工人,也有富裕家庭的少爷少妇、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华侨和富商。
张思德是1933年参加红军的老同志,他曾经赢过敌人的两把机枪,多次负伤。经历三过草地的长征到达延安后,他的职务还只是一个班长。1942年部队整编,他又到中央警卫团当普通战士。
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打扫卫生、铺石垫路。1944年,他主动报名到安塞县农场烧木炭。一天,煤窑在雨中倒塌了。危急关头,他把小白推出了窑外,但他却被埋在土里死了。
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唯一留下的这张照片,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却像一个四五十岁的普通农民。然而,他却拥有充满幸福感的开心笑容。这个笑容让人动情,让人看到了普通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旨。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人的宗旨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并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比刘胡兰大3岁的白天广老人,当时就站在周围的乡亲们中间。
人们在为刘胡兰惋惜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个15岁的小姑娘,是否真的明白,她毅然放弃生命要坚守的,要获取的,到底是什么?1947年,刘胡兰的家乡山西省云周西村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当时已经是预备党员的刘胡兰在县长顾永田的领导下参加了这次土改工作。
农民得到了土地,让刘胡兰亲眼见到,共产党给她的穷乡亲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共产党“为穷人办事”,这是刘胡兰对信仰宗旨最直接的理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土地,是她以命相搏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战士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新中国”就是共产党员战士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最后的最后,感受实在良多!看了这么多,我想对于我这么一个大学青年,要做到的是,牢记革命的艰辛,成功的来之不易,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难得!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学校院系的工作以及活动,积极热忱地努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以及磨砺当中来。
我相信如果我的心中始终坚守如革命党人那般坚如磐石的信仰,有目标,有追求,塌实肯干,成功的到来还会远吗?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5】
在我看来,信仰比理想更神圣,比信念更有震慑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信仰就是生命”。中华民族时刻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为了信仰,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雷锋有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处处想着人民。他时刻践行着“如果你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就要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就要哺育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就要永远守在自己生活的岗位。”他只愿做人民的公仆,自己的主人。
于丹说:“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因为人们有共同的信仰,所以我们国家人民能不畏惧别国的侵略,因为人民有共同的信仰,我们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从“东亚病夫”发展到一个发展中大国,因为我们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信仰,我们早晚都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不管是几十年,几百年,只要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确立正确的科学信仰,理想就会成为现实。
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说“是烈士创造了信仰”,抗日战争时有多少人死于战场,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参军,远离自己的亲友。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派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去支持朝鲜,刚新婚的毛岸英久别新婚妻子和故土,来到了朝鲜,并将朝鲜的大地染成红色。无数的烈士创就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用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为我们的现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伟大,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信仰,他们平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有信仰。
我认为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有信仰,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水平。把理想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共产党人坚定自己的信仰,能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我们也可以。没有信仰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会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他们自己也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追求信仰,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6】
近一个时期,中央新闻频道连续开播《信仰》专题教育片。虽然采集的典型在时间、空间是断续的,人物是杂散的,没有电视剧那种系统而完整的剧情,但这些似为散星流雨却无不实实在在砸向我的心灵,激起强烈的震撼,并引发深层次思考,不但坚定人生的坐标,更感到今天生活的幸福。
甘祖昌,一位1927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解放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当他离职时,不进干休所享颐养天年的功劳之福,而是提出回江西老家的生产队务农,不但如此,还要把国家发给的离休工资捐给生产队,到去世为止,共捐出85000元,这还不算,每年都亲手饲养四口肥猪,全部交给国家,而自家连个年猪都舍不得杀,由此引来兄弟姐妹们的不满,感到不但没借着这个“当大官挣大钱”亲属的光,而且跟着他“简直就是吃亏受罪”。因此,都提出分家另过。但甘祖昌一如既往,行不走样地走到生命的尽头。
甘祖昌说:“我是党的人,一生都要为党工作。”这就是甘祖昌的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更是他无私无畏行为的根基。
党的信仰缺失,一个政党就要垮掉;共产党员的信仰缺失,会从垮掉自己开始,以垮掉党而告终,现今社会曾经有过这方面惨痛的教训。
我作为一名党员,无论经济大潮如何汹涌地冲击着信仰的堤坝,都不能溃堤啊!无论金钱多么有魔力地侵蚀着灵魂,但做党的人和为党干净做事的宗旨不能锈蚀,无论谁如同鸦雀鼓噪,什么“这个制度好,那个主义好”,但坚定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能动摇,因为我不想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在动乱和不安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