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赋予教与学一种主导精神力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既要抓专业基础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学生人文内涵的提高,进而使学生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平衡发展,促进人才质量的有效。对当前中职学校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扬剧专业为例,分析了加强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文素养;人才质量
一、当前中等艺术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为了探索中等艺术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我校几位研究人员组建成立课题组,面向江苏全省十余所艺术学校进行了调研。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职业技能训练,轻视甚至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把有关课程从思想上当作副科来对待,更缺少在各门主干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另外,学生人文知识普遍严重缺失,显示人文素质普遍较低。80%以上的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不足,甚至有的学生对一些人文常识表示毫无了解;有9%的学生表示对学校是否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无所谓。在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中,只有60%多一点的学生学习有目标;有14%左右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多少概念,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深刻认知;有21%的学生知道要考虑未来的职业,却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因而导致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处于得过且过、混日子的迷茫状态,这种状况势必严重影响艺术人才队伍培养的质量,令人担忧。学校教育如果只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将使综合素质水平无法提高,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我校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多届扬剧表演专业学员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紧紧围绕校团合作的培养目标,提供多种渠道狠抓戏曲基本功训练,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纯化了精神,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戏剧表演艺术的更高追求,达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结合校团合作专业设置的要求,完善人文素养课程配置。我校的扬剧表演专业一直采用的是校团合作模式,在结合团方需求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方案咬准培养总目标,单独开设艺术概论、戏曲史、文学与艺术、剧本研读、舞台美术、戏曲心理、职业规划、戏曲演员修养等课程和讲座。利用校团资源,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制教学大纲、选编校本教材,使之得以切合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得知识性与趣味性同时具备,真正能为学员消化接收。(二)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人文素养培养途径的多样化。如经常性地组织校内比赛和演出;利用“三下乡”的机会组织扬剧专业学生送戏到农村;参加各级各类校外比赛和演出等;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观摩本剧种和其他剧种的演出和比赛;专门邀请国内多个剧种知名演员来校授课,如昆曲、京剧;经常邀请顶级名家、专家和艺术名流来校讲学、开设人文公开讲座;放映一些经典影片、参观各种人文艺术展览等;开设扬剧爱好者社团,让其他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扬剧,同时他们互相交流专业知识,把传统戏剧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给扬剧注入了新的跨门类元素,增强了学生人文素养的交流融合。
三、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可以有效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
实践说明,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是必要和可行的。首先,通过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深度融入是提高成才质量的核心力量。人文素养的培养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不仅能促进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加其后发优势。让丰富的人文常识、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融入血液里,就算不能各个都成名家,却也能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在舞台上专业的展现,使职业和人生更加丰满,更能有人生价值的实现感,职业生涯将不断得到升华。其次,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目标一致,即在主旨意义上就是要培养有合格岗位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者。毕业学员有对本职业岗位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发挥,这样将大大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他(她)的使用,降低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突破传统职教模式、强化职业意识、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中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尚缺乏大师级、创新型的领军人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适时地加强对中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崛起,中国制造要迈向中国创造,作为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得到普遍提高,才可能进一步推动创新创造,这也将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助燃剂。
作者:周雪峰 单位:扬州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