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素描创作中艺术语言的运用

2024-09-29 来源:伴沃教育

摘要:在绘画中,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自身蕴含着单纯的美感。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物象基本形态的最简便的一种方法。传统素描起源于早期西方,它以客观再现为准则,强调明暗光影,重视所描绘物体的体积与质感。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素描中会更多的融入现代“”的表达,用多元的媒介、肌理的处理和高科技的手段来丰富绘画面的表现形式,使之产生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素描创作中艺术语言的浅析,来扩展素描艺术本体语言与自身价值,促进素描创作者思维的发散,为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前进的动力。

关键词:素描创作;艺术语言;表现形式

一、浅论素描艺术在教学中的发展

素描作为一种古老而常青的美术造型技法与训练方式,在人类艺术史的发展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字面意义上说,素描就是采取单纯、直接的单一色彩、真实、质朴的表达方式描绘想要表达事物的形态特征与情感内涵。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某些绘画中,就出现了古典学派素描的影子,所以西方早期的艺术积淀与营养也孕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如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一批素描大师,创作出了大量经典的素描作品,同时也形成了很多指导后人、流传甚广的素描造型理论、法则与绘画规律。十六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学院派素描的萌芽,它一开始是采用一种师徒沿袭制教学方式,并具有保守的特征。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渐渐地出现了主张系统传授多门学科的学院,这别于传统素描师徒式授课方式,使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具有体系。直到十七、八世纪的欧洲学院派素描依然反对改革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有效的保护了传统但同时使素描表现形式变得单一、缺少特点。十九世纪,学院派的主体风格与程式化的道路依然延续,但慢慢开始有了一些风格上的差异,例如印象派绘画产生后,出现的素描作品更能感受到创作者自身的艺术激情与个人情感。素描艺术中突出的“感性”与“自我”,加深了素描作品的魅力与深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素描基础教学一直是以前苏联学院派的素描教学体系为蓝本而展开的。当时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建立在唯物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很符合我国艺美术界所提倡的发展道路,所以一直被采用。它以艺术科学为原则,强调结构与光影的重现,尊重客观事实的还原,十分重视素描能力的培养。素描能力包括造型能力,画面黑白色块的安排、整体虚实、空间、质感的处理等等,同时在素描中,材料工具的使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材料工具的多样性会使画面产生不一样的艺术美感。在学院派素描教学体系之下,艺术家们经常使用干湿两种素描材料作画。其中比较传统的干性材料有用石磨制成的铅笔、铅棒,用各种矿物色制成的色粉棒、粉笔、彩色铅笔以及木炭等,湿性材料包括水彩、各种墨水以及可溶于水的各色色粉。与此同时各种工具被大量运用,如毛笔、海绵擦、海绵滚子、刀片、橡皮等等。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画在自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厚薄的、不同质地的各种纸张上,能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效果,拓宽了素描的表现空间。

二、素描创作艺术语言的浅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素描作品中艺术语言这一概念。它指的是采用一系列的素描材料、工具、技法等符号元素用特定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思想情感与艺术内涵的综合体。在具体素描创作中,艺术语言能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传统的“艺术语言”,它采用传统的造型样式、具有美感的肌理堆砌、富有组织的画面内容和缜密思考的黑白安排,等等这些元素构成了素描创作的语言表现形式。在西方国家中,传统素描被认为是正式作品的草图,所以人们更关注素描在绘画创作方面的实用性功能,而不重视它自身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与美感。在传统素描中,个人艺术语言的独特性也是古代大师和许多艺术家们共同追求不变准则。每一个伟大的、知名的艺术家都有自己成熟的艺术语言风格,它的必须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素描能力,这是我们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是最容易忽略的,如果我们去翻看艺术家的素描作品时会发现,他们的画面都有十分完整的个人艺术语言暗含其中。例如梵高,他的素描作品与延续着他油画作品的风格,有着像火焰般扭曲炙热的线条,传达出他独特的艺术世界,这种狂放的笔触中可以感觉到梵高的作画方式是一种几近神经质式的癫狂,好像情感在短时间内的瞬间爆炸,他那种不能自抑的兴奋和颤抖,宣泄与凝固在伟大作品之中。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荷尔拜因的素描,他的作品中常以一种高度凝练的线条与调子,深入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十分的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同时具有高度的理性与严谨。安格尔的素描则是另外一种独特的个人艺术语言,他的素描以线造型为主,在描绘对象的过程中舍去了明暗效果,直接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粗线、细线、曲线、实线、虚线。以线条来表现空间感在安格尔的素描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为后人在研究他的线条时才知道他所说的“线条就是一切”的道理。他的人物造型生动且不失优雅,把所描绘的人物气质与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伟大的画家,他们的素描语言都是和他们自己创作的延续性是非常一致的。其实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和平时的素描训练的时候,他们已经有意识地探索了自己的素描手法和独特风格。他们甩掉了丰富的色彩,在一种黑白关系里更单纯的提炼了他们自己的绘画语言,这种训练经历将成为他们日后创作中十分珍贵的一笔财富。第二种为现代的“素描语言”。在十九世纪后期,各种现代主义思想流派不断出现,把素描当成正式作品前期的创作小稿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对素描本身的定位,他们希望将素描当成自己独立的艺术品来进行绘制,从头至尾将自己的思想与主观意图融入画中,使创作的素描作品相比于传统的素描画作更加具有想象力与可读性,同时表达出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深度。所以画家们开始思考如何突破素描中传统艺术语言的限定,在素描中进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现代的素描语言相比传统的素描语言主要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相对于传统语言的模式性与单一性特点,现代的素描语言更加注重艺术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深度与观念的表达,使作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底蕴与寓意。它有可能还沿用着传统素描所使用的材料与工具,如铅笔、炭笔、橡皮等等,但它从“草图”概念转变为“作品”,从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转变为意识的升华与提炼,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审美取向,并带有完整、独立的素描审美价值。例如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她的素描区别于同一时期其他女性画家多表现柔美、抒情、清新的艺术风格作品,虽是采用非常常规的素描材料,但在“黑白世界”里描绘自己身边劳苦大众的贫穷与压抑,无奈与彷徨,每幅画中也都凝聚与展现着人物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真实且带有温情,使观者一看见画中的人物就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感同身受并达到心灵上的互通。第二个方面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素描的观念随之转变,传统的素描领域中融入了更多新的媒介、材料与形式语言。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属性与呈现方式,混合使用也能呈现出特殊美感,增加素描创作视觉效果的多样性,并由此丰富了素描的艺术语言的传达。而且好多其他技艺形式也融入到现在的素描创作中来,如腐蚀、拼贴、晕染、烟熏、拓印、影像等等,这种相互的融合拓宽了素描创作发展的道路,使我们更有理由坚信素描作品不仅仅只是许多人看来为油画等大型创作服务之前的草稿,而是独立存在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当然,现代素描艺术语言的体现还会涉及到一些非艺术活动生产出来的成品及自然物质与素描作品的结合,包括使用玻璃钢、铁丝、石油、泥土等等,这些材料的运用,大大加强了艺术语言的实验性与前瞻性,这对于日后素描创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素描创作是伴随着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事情,本文通过作者对素描创作中艺术语言应用的一些思考,来有意识的开阔素描创作者的思路,在艺术实践中去找寻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不断探索、实验、创新,真正打破固有的艺术创作思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光明艺术之路。

作者:司康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