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分析范文1
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厕所与粪便处理及垃圾、污水处理措施等直接反映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农村地区存在的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辽宁省2014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中心于2014年11月份在金州新区和庄河市开展了该项目监测工作,调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监测范围与对象
大连市确定金州新区和庄河市2个区市县作为监测县。每个监测县随机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4个行政村,共4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5户家庭,共200户作为监测户。监测县、乡镇、监测点(行政村)、监测户的选择,严格遵循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1.2监测内容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垃圾情况、污水情况、病媒生物情况。
鼠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GB/T23798 -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1.3统计分析
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一编号,录入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厕所与粪便处理
本次调查结果中,金州新区户厕总数17427个,其中92.5%为非卫生户厕,7.5%为卫生户厕。100户监测户中89.0%户厕设置在院内,98.0%的户厕室内清洁,仅有17.0%的农户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庄河市户厕总数22555个,其中65.6%为非卫生户厕,34.4%为卫生户厕。100个监测户中85.0%的户厕设置在院内,53.0%的户厕内清洁,43.0%的农户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2垃圾、污水处理
2.2.1垃圾处理方式
本次调查中,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95%的监测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95%进行填埋处理。有企业20个,50%处理方式为填埋,35%为再利用。100个监测户中71%的家庭垃圾丢弃进垃圾箱/池;庄河市20个监测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定点堆放的方式,90%的处理方式为填埋。有企业64个,垃圾处理方式全部为填埋。100个监测户中50%的家庭垃圾丢进垃圾箱/池,42%丢在房子周围固定点。
2.2.2污水排放方式
本次调查中,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50%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为暗沟,排放于河流和坑塘。20个企业中,85%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100户监测户的生活污水46%由暗沟排放,25%由明沟排放,21%由管道排放,65%排入坑塘;庄河市20个监测村中,95%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5%排入河流。64个企业中,96.9%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100户监测户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57%为随意排放。
2.3环境卫生管理状况
本次调查中,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100%有环境卫生经费投入,85%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80%做过专门的规划,85%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60%有专职保洁员,75%有兼职保洁员;庄河市20个监测村中100%有环境卫生经费投入、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做过专门的规划、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65%有兼职保洁员,70%有专职保洁员。
2.4农药使用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农户使用农药并有防护措施,农药存放在杂屋内或现用现买。金州新区农户有62.3%从供销社购买;庄河市农户主要从供销社和个体购买农药。绝大部分农户将废弃的农药包装弃在田边或垃圾堆。
2.5病媒生物
2.5.1监测户房屋周围病媒生物滋生地情况
本次监测户房屋周围病媒生物滋生地情况调查中,金州新区100个监测户中,病媒生物滋生场所主要为柴草垛(67.0%)和水厕/旱厕(58.0%),其次是鸡/鸭/鹅圈(38.0%)(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4页)和猪圈(46.0%);庄河市100个监测户中,病媒生物滋生场所最多的为水厕/旱厕(99.0%)和柴草垛(90.0%),其次为鸡/鸭/鹅圈(70.0%)和猪圈(57.0%)。
2.5.2病媒生物控制活动开展情况
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开展灭鼠活动的为100%,开展灭蝇活动的30%,开展灭蚊和灭蟑螂的分别占5%;庄河市20个监测村中,100%进行了灭鼠活动,未进行灭蝇、灭蚊或灭蟑螂活动。
2.5.3监测村病媒生物控制活动开展频次情况见表1。
3讨论
环境卫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连市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投入力度比较大,尽管如此,实际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卫生分析范文2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监测
为了解和掌握碧江区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持。2013年12月按照中"贵州省2013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碧江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贵州省2013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碧江区分别在东西南北中方位各抽取一个乡镇(灯塔、桐木坪、和平、川硐、河西5个乡镇)为监测乡镇。每个监测乡镇根据当地各村经济状况,按较好、好、一般、差四类进行分层,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行政村),原则上在不同的村民组随机选择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
1.2监测内容与方法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垃圾与污水处理、病媒生物、土壤卫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
1.3数据处理和分析 监测信息由碧江区疾控中心统一录入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Excle进行统计分析。
1.4蛔虫卵测定 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进行。
1.5铅、镉的测定 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方法测定。
2结果
2.1全区概况 碧江区面积1012平方公里,共辖13个乡(镇、办事处),9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0.2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11.16万人;全区总户数为9.76万户、其中农村户数为3.34万户。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杂粮及其它经济作物,全区上年度GDP为96.95亿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6310元。全区有垃圾处理厂1个,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设计处理能力210吨/d,实际处理垃圾400吨/d,覆盖人口23.04万。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工艺为二级处理,设计处理污水50000吨/d,实际处理污水50000吨/d,覆盖人口23.04万,见表1。
2.2监测点基本情况 。
2.3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 20个监测点中,设立公厕1个,卫生厕所、非卫生厕所、无厕所户分别占26.18%、73.56%、0.26%。卫生厕所中,完整下水道式占71.20%,沼气池式占73,三格式占0.54%,绝大部分厕所无化粪池,粪水直接排入沟渠、农田、河流,见表2。
2.4垃圾与污水处理 我区农村主要以生活垃圾为主,40%的生活垃圾是随意堆放,60%监测点进行定点堆放,91.67%垃圾堆放点有臭味、66.67%有成蝇,70%垃圾进行了焚烧处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养殖业污水分别占污水总量的92.53%、5.78%、1.69%,排放方式除工业污水(100%),部分生活污水(4.22%)经过处理后排放外,大部分生活污水(95.78%)以及全部养殖业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至农田、道路、坑塘、河流,见表3。
2.5病媒生物 调查显示,20个村寨仅有1个监测点开展过灭鼠工作,所有监测点均未开展灭蝇、灭蚊、灭蟑工作。
2.6土壤检测结果 20份土壤样品中18份检出蛔虫卵;铅、镉检测结果在容许范围内。
3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显示:近年来碧江区在"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项目促进下,农村地区某些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如63.67%监测点以集中式供水为主,90%监测村道路硬化或部分硬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仅有1个村开展过灭鼠工作,其余村寨均未开展灭鼠、灭蝇、灭蚊工作,40%的生活垃圾是随意堆放,60%监测点进行定点堆放,堆放在房屋周围或随意丢弃,91.67%垃圾堆放点有臭味、成为病媒滋生地,病媒生物密度较高。卫生厕所户仅占26.18%,大部分村没有卫生保洁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没有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没有固定垃圾池,只停留在村民自觉的行为上。这说明我们的村镇整体规划、环境卫生综合设施、宣传教育工作效果等工作的力度不够明显,仍然欠缺,虽然农村群众对良好的环境卫生的愿望迫切,但是长期遗留的硬件设施的不足和卫生陋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综上所述,碧江区农村经济仍然薄弱,农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区、乡财政的支持力度有限, 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入[1-2]。由于经费短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在设施设备配置、业务范围拓展、管理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农村卫生环境长期处在无人治理的状态下[3-5]。为缩短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间的差距,就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经费和科研投入,把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当作一项长期的、经常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来抓,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罗勇,张科,陈志,等.2011年安县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11):975-978.
[2]颜小平,徐健,李赐科,等.2012年夹江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2013,29(1):157-158.
[3]张杰,祝刚,张丁,等.2012年河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6):431-433.
[4]游光富,苏勤,范颂,等.泸州市2011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9):3555-3558.
环境卫生分析范文3
【关键词】 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 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下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通过定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能够及时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该院2014年1~6月对各重点部门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择该院2014年1~6月全院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为研究对象。
1. 2 方法 由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一起, 对包括手术室、各重症监护室、中心内镜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方法和监测结果判定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至临床科室, 要求其在限期内整改, 同时将整改结果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 结果
2. 1 2014年1~6月共采集标本175 份, 合格167份, 总合格率为95.4%, 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其中空气采集30份, 29份合格, 合格率96.7%;医务人员手采集40份, 38份合格, 合格率95.0%;物体表面采集40份, 36份合格, 合格率90.0%;消毒内镜采集28份, 27份合格, 合格率96.4%;使用中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和无菌用品分别采集20份、6份、6份、5份, 合格率均为100.0%。
2. 2 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分布 空气(1份):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2份):感染性疾病科医生1名、新生儿科护士1名;物体表面(4份):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显示屏表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床头柜和病历夹表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表面;内镜(1份):中心内镜室消毒后胃镜。
3 讨论
3. 1 该院2014年1~6月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5.4%, 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 略高于国内一些同级别医院的水平[2, 3], 但仍有不可小觑的薄弱环节。
3. 2 本次监测不合格的标本分布及原因分析
3. 2. 1 空气不合格的标本发生在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 原因与其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该部门为非洁净环境, 加上医生进入前不注意更换隔离衣、更鞋等防护措施, 导致环境不洁净, 影响了空气消毒的效果[4]。指导该部门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通风, 正确应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 并督促医生注意隔离措施, 是改善该室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3. 2. 2 医务人员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 未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洗手的五个时机, 工作量大导致洗手时间不足、依从性低、正确率低。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并增加手卫生抽查次数, 通过监督考核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使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避免因手部不洁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
3. 2. 3 本次监测物体表面不合格的标本较多, 主要分布在病区一些常被忽视的区域, 不注意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容易使微生物寄居。医护人员手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环境表面, 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 就可能将病原菌传染给患者, 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今后应加强对病区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尤其是那些易被忽视的区域, 从细微环节抓起, 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 2. 4 消毒后胃镜不合格主要是由各诊室的内镜由使用科室的人员清洗消毒操作及流程欠规范, 消毒后内镜储存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应将内镜集中化管理, 由经过培训的内镜室专职人员进行清洗消毒, 并存放在专门的镜柜内, 使用前合理运送, 从而有效提高内镜的使用效率、降低内镜不清洁的风险。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后, 对以上不合格的标本重新采样, 结果均合格。加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的监测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搞好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增加环境卫生学采样的频率和数量, 确保医院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 最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慧, 白丽霞.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1):78-79.
[2] 王秀英, 王福才, 张秋芬. 2007-2010年某市部分医院环境卫生学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28(5):406-408.
[3] 蒋月平.妇幼保健院环境监测结果.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6):766-767.
环境卫生分析范文4
关键词:围填海 生态环境 变化趋势 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5-02
围填海是人类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向海洋寻求生存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张和人口增长压力的增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通过围填海为沿海地区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供求矛盾,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了解填海工程施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根据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2011年至2012年天津临港工业区二期工程填海施工期间,对工程附近海域海洋环境进行多次跟踪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各污染物变化趋势,为研究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样品采集与分析
1.1 样品采集
2011年至2012年,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天津临港工业区二期围填海工程共进行了7次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样品采集、贮存、运输均严格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4-2007)的要求进行。
1.2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为pH、DO、COD、悬浮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氨盐、活性磷酸盐、盐度、油类、铅、铜、锌、镉、汞,共15项;沉积物监测项目为有机质、铜、铅、锌、镉、汞、石油类、硫化物,共8项;海洋生物监测项目为叶绿素a、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共4项。以上项目均采用《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中仲裁方法进行实验室分析,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3 评价方法
1.3.1 超标率统计和污染状况分析
利用国标《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海洋沉积物标准》(18668-2002),对监测海域海水中各项污染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统计各指标污染程度、根据各站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所获样品的生物密度,分别对样品的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丰度、优势度(Margalef计算公式)等进行统计学评价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监测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2 结果与讨论
2.1 各项监测因子变化趋势图
海水中主要污染物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沉积物中各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2.2 海洋生物监测结果
(1)叶绿素a(见表1所示)。
(2)浮游植物(见表2所示)。
(3)浮游动物(见表3所示)。
(4)底栖生物(见表4所示)。
2.3 监测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2.3.1 水质各项监测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监测期间pH的污染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基本在“允许”范围内,无站位超标;油类的污染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污染指数在“允许”“影响”范围内,无站位超标;COD的污染指数变化较大,污染指数基本在“影响”范围内。pH、COD、油类在几次监测数值波动较大,但整体平稳,无明显升高或降低趋势;磷酸盐的污染指数变化较大,污染指数在“允许”和“重污染”范围内,整体呈降低趋势。无机氮污染指数较高,监测期间污染指数几乎全部超标,污染严重,2012年3月污染指数高达3.24,在“重污染”状态,整个监测过程中出现两次较大波动,最终趋于平稳;除铅外重金属污染指数都在“允许”和“影响”状态内,2011年12月、2012年3月、10月监测时发现该海域海水中铅浓度较高,污染指数在“重污染”状态。汞污染指数略呈升高趋势。
2.3.2 沉积物各项监测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石油类标准指数呈略微上升的变化趋势,有机碳的标准指数呈略微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余各个监测项目的标准指数基本无变化。除铜外,各项目的监测值均处在“允许”范围内,该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符合相应的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2.3.3 海洋生物变化趋势分析
(1)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
监测期间工程附近海域各个站位之间的叶绿素a含量差别不是很大。说明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在各个站位之间分布比较均衡。但2012年3月份该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较2011年同期有所升高,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2012年10月份基本恢复“贫营养”状态。
(2)浮游植物。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近海广温、广盐种为主;多样性指数、丰富度较低,均匀度较高,且种类数较少,群落优势不明显;优势种随时间的变化变化较大。浮游植物的密度随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高低而呈正比变化。
(3)浮游动物。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偏低;种类数偏少;优势种基本为桡足类。种类组成的生态特点是以广温、广盐性的种类为主,符合天津近岸的一般规律。
(4)底栖生物。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较少,多样性指数偏低,且生物量分布十分不均匀。该海域生物量主要以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组成。
3 结语
对天津临港工业区二期填海工程跟踪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海水中重金属汞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铅含量上下波动明显,整体看来略有上升趋势;其余监测因子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整体处于波动型稳定状态。
(2)沉积物中石油类标准指数呈略微上升趋势,有机碳标准指数呈略微下降趋势,其余监测因子均处于稳定状态。
(3)海域营养状态基本在“中营养”和“贫营养”状态间波动,浮游植物密度随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高低而成正比变化;浮游动物分布符合天津近岸的一般规律;底栖生物各项评价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处于稳定状态。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局.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环境卫生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医院食堂;监测;分析;对策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的同时,还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食品,餐饮等后勤保障[2],医院食堂区别于普通的食堂饭店,服务的对象特殊,各种标准要求不同,医院内与食堂相关的经食物传播疾病主要波及患者、患者家属,也可波及工作人员,不仅可发生初次暴发,也可造成继发传播[3],医院感染控制科针对医院食堂这一特殊部门,调整思路,制定目标,从2009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医院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方法
对医院食堂工作人员所有可能接触和使用的物体的表面、各类工作人员(厨师、配菜师、服务员、卫生员等)的手进行抽样监测。采样方法:对案板、操作台面等规则物品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对不规则物体表面如盘子、勺子、刀、柜子把手、碗及工作人员的手可直接用棉试子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后,棉试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有力振打至少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置于37℃左右温箱培养48 h,计数细菌总数,判定标准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细菌总数≤10 cfu/cm2,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
2 结果
2009~2011年共计采样物表340份,手35份,2009年采样78份,合格35份,合格率为44.87%;2010年采样180份,合格154份,合格率为85.55%;2011年采样117份,合格109份,合格率为93.16%,平均合格率连续三年逐年上升。(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1 食堂管理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2009年由太原,第二医院感染控制科
于医院就餐人员多,食堂少,患者、患者家属、工作人员、实习生、职工等挤在一起进餐的现象严重;进入食堂没有严格规定,临床工作人员穿白衣、患者穿病号服打饭的现象时有发生却没人制止,食堂管理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3.1.2 食堂布局不合理,卫生状况较差 餐厅内两个消毒柜没有全部投入使用,停一个用一个,餐盘、碗堆放太满,空隙小,影响消毒效果;清洗间混乱、无序、无流程;生、熟食操作间没有分开,刀具、案板生、熟食共用,清洗简单,没有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措施;凉菜制作间有生肉在准备加工,刀、案板没有上架,无空气消毒设备。
3.1.3 食堂人员饮食卫生安全意识较差 由于多数工作人员为聘用人员,缺乏饮食卫生及手卫生的相关知识,炊管人员没有岗前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概念更是一问三不知;人员的体检和年检不能有效落实。
3.2 对策 ①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善食堂饮食卫生 医院领导于2010年初下决心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投入大量资金,先后新建、扩建、改建的员工食堂和病区休养灶投入使用,在更好的就餐环境中,把患者、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分开,分流就餐人员,改善膳食质量,生食、熟食、主食分区操作,刀具、案板上架并有明显标志,每个食堂的两个消毒柜按实际就餐人数投放盘、碗进行消毒,保证物品之间的空隙达到消毒效果;安装紫外线灯管进行定时空气消毒;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工作裤进入食堂就餐,严禁患者穿病号服打饭就餐,通过这些措施,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发出警报,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的目的[4]。②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随时征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各方面的意见 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食堂的饭菜不允许有隔夜菜,未卖完的饭菜一定要冷藏处理,每餐后,都要对食堂的厨房设施、地面、用具以及餐厅桌面、地面、洗刷池及时清理,注意灭鼠、灭蝇工作,确保饮食和环境卫生,要求工作人员自觉搞好个人卫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用流水洗手,防止洗手后再污染[5],不得穿工作服随意外出、上厕所等,由于严格管理,措施得当,医院食堂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故,就餐的患者、陪护人员及本院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了医院食堂的收益。③医院感染控制科积极参预食堂工作,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的操作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健康体检与年检工作,确认无传染病方可参加工作;二是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包括对餐饮具消毒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餐具的各种消毒方法,能主动、认真的作好餐具的消毒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餐饮具使用前的清洁、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6];三是有计划地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经常督查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的正常使用情况,对餐具监测采样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四是积极和院务部门沟通,对食堂卫生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给予纠正,做到对医院食堂卫生状况心中有数,确保在这一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效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医院食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堂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能自觉执行医院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医院食堂的各项监测合格率连续上升,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了患者的康复及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提高了医院的质量和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李六亿,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2] 吴昊,李乐,朱新辉.医院食堂熟肉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9,21(9):2316—2319.
[3] 张三云,何美云.医院食堂环境卫生状况监测.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11,28(4):496.
[4] 王友水,蒋小平,张铁坤.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量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1,1,18(1):90—92.
环境卫生分析范文6
(1.石家庄经济学院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石家庄经济学院 华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并不是简单的拾位而坐,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成.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访谈等不仅分析了大学生座位选择的内在的主观因素,如性格、性别、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还分析了一些客观的外在因素,如教师、课程性质、教室物理环境等,旨在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善高校教学质量提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50-02
1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常见模式
自17世纪初班级授课制施行以来,“秧田型”的座位编排方式便成为教室布局的一个特点.这种传统的座位编排模式便于教师观察课堂,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相对于中小学课堂座位编排由教师指定而言,我国大学生一般为自由选择座位,这充分体现了大学课堂环境的宽松性和对大学生渴望自由的满足性.通过笔者多次观察,大学生自由选择座位时并不是简单的随机而坐,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众所周知,大学教室一般都有前后两个大门,大多数学生喜欢从后面进入教室,且多数倾向于从教室后排开始选择座位,选择结果呈梯形结构,最后排是底;反之,如果课堂吸引力极强,则呈现倒梯形的形状.探测大学生心理不难发现:从教室后门进入即便迟到也不易被老师发现,同时也方便上课途中偷偷离开.这些现象足以映射出大学生自由选择座位时一定的心理过程.如恋人易选择教室角落,可能是想更好的享受他们独立的空间.被迫上课的同学(害怕老师点名,影响考试成绩)通常选择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可“自由”游离于课堂与外界之间.
2 影响大学生座位选择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2.1 心理因素
2.1.1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学习态度、成绩的相关
许多年来,教育者和教育心理学家一直对座位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1921年,格里菲思(C. R. Griffith)对学生的分数和座位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探讨.经过研究得出了座位与分数之间的一条变化曲线.也就是说,在教室居中位置的学生倾向得高分,随着座位离中心位置的远离,学生的分数也逐渐下降,所以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倾斜曲线.[1]对大学生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离教师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分数相对越高.通过了解,大多数成绩好者比稍差者更乐意选择教室前排及中间位置.因为他们渴望与教师有更多交流和互动,对教师和课堂教学呈现出较大的兴趣.Farnsworth, P. R.(1933)发现:男女生在教室座位选择上有显著不同,较男生来说,更多女生喜欢坐在前排.而教室的座位偏好于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偏爱后排的学生相比,喜欢坐前排的学生成绩更好.[2]
2.1.2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性别关系
观察中发现女生多是两两结伴,关系密切者往往坐到一起,她们往往更愿意选择前排或中间位置,以获得较好视野并认真听讲,而男生多是四五成群或单独一一入座.从落座情况来看,女生似乎有意与男生群隔开一定的空间.吴建平等考察大学生教室座位的物理性偏好问卷表明:男女生在异性熟悉且关系要好的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男女差异.当女生面对与自己较为熟悉且关系较为要好的男生时仍会很在意对方与自己的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而选择坐得稍远一些.对于男生,这种顾虑相对少.这一点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男女生对于异性与自己座位距离的不同偏好相吻合.[3]
大学生座位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空间关系的本质.霍尔(1966)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四种距离,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与霍尔互动距离研究有密切关系的是个人空间概念.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环绕一个人身体四周的区域,当他人侵入时便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L. A. Hayduk, 1983).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指个人身体周围存在着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贾云希等,1993),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会引起焦虑和不安.[4]费希尔和伯恩(J. D. Fisher & D. Byrne, 1975)选择在图书馆学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女性对侧面的空间受侵感到困扰.因此,女性更可能防卫两边的空间,并会采取一些姿态,如双手交叉于胸前.毫无疑问,这与女生偏好并排就坐的方式有关.
2.1.3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性格因素
2.1.4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人际关系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受欢迎程度和活动参与性等方面自我评价高的学生趋向于选择教室的中前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把控全局,乐意与教师互动、渴望与周边的同学有言语或情感上的交流.而这种有利于其身心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其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
2.2 外在因素
2.2.1 与课程性质关系
调查表明,专业课上选择中前排座位的学生明显多于公共课和选修课.因为更多同学认为专业课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绝大多数同学都要靠所学专业安身立命,而公共课和选修课只要应付过眼前的考试似乎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所以,专业课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要明显高于后两者.
2..2.2 与教师关系
实践表明,知识渊博并具有独特的教育思维和教学个性的老师,其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风趣幽默,表达能力好的老师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多倾向于选择接近教师的座位.另外尊重学生,平易近人等人格魅力也是学生愿意主动接近老师的重要因素.
2.2.3 与教室物理环境关系
3 对策与建议
3.1 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全面素质
3.2 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改善教学方式
教师教课风格、个人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授课方式相结合;及时发现课堂问题,如发现前排座位长期闲置等情况时要及时找学生了解原因,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3.3 改善教室的物理环境
从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室物理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大班额的教学条件下.因此建议学校对教室座位进行科学化布局,尽量保持前后排座位与黑板的适当距离,合理安排座位数量;定期检查教室的照明和多媒体设备;定期组织学生打扫教室,营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Farnsworth P. R., “Seat Preference in the Classroom” [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