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步骤范例6篇

2024-09-29 来源:伴沃教育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步骤范文1

【关键词】钢琴;教育;幼儿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许多钢琴老师和琴童家长对钢琴教育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他们以孩子是否会弹奏钢琴作品为主要评判标准,却不知钢琴教育的目的其实是审美。弹钢琴不仅需要把乐谱上的音符弹下来,而且要在这个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感情。但昭义说:“钢琴自身就像一所音乐学校,通过它可以学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通过钢琴进入到更为广阔的音乐视野。”[1]建立好的审美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一是听老师说话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常使用这样的方法:在讲重要问题前会让孩子担任教师角色,角色互换使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紧张度降低,增加课堂的活跃度。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孩子、家长的配合程度,提升孩子的学琴兴趣。二是对比聆听自己和老师演奏的声音。对钢琴演奏产生审美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耳朵,让孩子在入门阶段就要学会聆听自己的演奏,教师要示范正确的声音以及孩子弹错的声音。笔者举一个平时教学时的例子:许多孩子初学连奏时由于手指力量不够,喜欢用压手腕帮助演奏,声音晃动不平滑。这时,教师不要急着做示范,笔者在课堂上会进行如下对话后再做出正确的示范。教师:“你在爸爸车上吃饭,他开车总晃悠,你的饭洒在了身上,你觉得这样舒服吗?”孩子:“当然不舒服啦。”随后,教师再模仿孩子压手腕演奏的声音,问他这像不像爸爸开车时摇晃的感觉呢?。在做示范前一定要向孩子强调用耳朵听,告知耳朵的重要性,让他说哪种演奏是更舒服的声音。概念是慢慢建立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繁琐,当孩子再去弹奏时已经忍受不了难听的、错误的声音了,在弹错时会自动改正为相对正确的声音,因为他的耳朵在这个声音上已经建立正确的审美了。总之,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在实践运用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的,孩子对正确声音审美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幼儿启蒙教学阶段教师要向他们灌输这个概念,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领悟音乐的真谛。

二、视奏过程中建立感的重要性

评判孩子是否会弹琴的标准并不单单只是他的手指技巧有多么的娴熟,还需考虑孩子能否在脱离老师后同样也能完成一首作品的演奏。应诗真说:“一个钢琴主科教师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要具有这种能力,绝不只是对音乐学院的学生或对中等音乐学校高年级学生而言。我认为只要开始学习钢琴,哪怕他们还是幼儿或少年,就必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2]笔者发现许多孩子在看到新曲子时,永远都等待着老师教,这种现象令人堪忧。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孩子建立拿到新谱后的学习步骤,这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其练琴的成就感和享受感。当孩子看到新曲子呆滞的等待老师教时,教师不可直接灌输,而需用启发式教学,告知孩子学习步骤,使其主动思考。第一步要看两个手的高低音谱号,虽然两个谱号的识谱原则是一样的,但是相对应位置上的音都是不同的,这个道理在一开始就要告诉学生;第二步看看调号和拍号,比如三四拍子,让孩子在凳子上打拍子,边打边数“一、二、三;一、二、三…”第三步是边打拍子边唱谱子,孩子刚开始学习四分音符转八分音符时普遍转换很慢,要让他们先打拍子唱正确,这样在他们的听力系统中就建立了正确的节奏感觉;第四步才是弹,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慢速弹,以便对谱子上的指法、节奏、音符等有相对充足的反应时间,降低错误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孩子弹错时不要直接告知答案,只需提醒注意某些问题即可,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手指支撑的重要性

教师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手指支撑训练离不开对手指解剖学知识的了解。拇指虽然是最有力量的手指,但是灵活性较差,只有两块指骨构成。约瑟夫迦特在书中提到“拇指的基底关节就是掌腕关节,而在其余诸指则是指掌关节。”[3]良好的手型很重要,手腕与琴键要基本保持同样的高度,指掌关节凸起,呈拱形,最主要是的靠大拇指和五指指关节的站立,但是这两个手指都位于手掌的外侧,幼儿初学钢琴时这两个手指容易侧躺触键,因此笔者建议初学时均用断奏①的方式,练习拇指时可以和较容易站立的二指和三指一起,即形成1-3和1-2指共同触键的双音练习,也可以1-5指共同站立(五指同样的道理,形成1-5、2-5、3-5共同站立的双音)。形成正确的关节分工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手指最灵活的关节就是靠近指甲的第一关节,它的站立和坚硬程度直接决定了音的扎实程度。虽然手型是为音色服务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幼儿在初学阶段进行专门的手指站立能力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后来形成良好的手指技能打下基础。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手指站立训练需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发育情况,四到五岁和五到六岁的以及同年龄段各个儿童的手指软硬程度都不尽相同,教师切忌不可太较真。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步骤范文2

一、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的教学意义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开发智力

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课程,它主要是教师利用日常收集的可利用教学资源或幼儿园置办的创作素材,指导幼儿通过观察学习,再自主创作的过程。手工活动注重学生创造过程的体会,同时创作结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欲望。在进行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大脑和双手都参与到了制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开发了智力。幼儿园的课程都是以快乐教学为指导的,幼儿教师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充满活力的作品展现给幼儿,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动手实践让幼儿的双手灵活度不断提升。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

手工活动对幼儿来说相对复杂,幼儿除了要观察教师的操作方式,还要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手工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应用到一定的工具,如画笔、剪刀、小木棍等,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设计理念完成作品,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认真态度,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打好了基础。

二、幼儿手工活动教学策略

(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手工活动课程安排要按照学生的身心规律进行安排,由于幼儿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健全,因此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手工活动课。根据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可知,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有了发展,但仍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且思维呈现不可逆行,因此在安排手工活动时要科学设计,以便发挥手工课的作用。例如,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安排手工课时就不能太复杂,利用的工具也不能多,要简单且具备趣味性,这样便于激发幼儿兴趣,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折纸是中班手工课经常实施的活动,如《制作钢琴》课,教师先拿出一个小小的钢琴做道具,引发幼儿的注意,并提出问题,这个是什么呢?有些幼儿知道是钢琴,接下来教师再在班级的电视上放出一段弹钢琴的动画,幼儿很感兴趣,从而让幼儿知道,钢琴可以弹出音乐。接下来,老师便指导和幼儿一起制作钢琴。从课程导入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慢慢引导,循序渐进,使幼儿保持高度的兴趣,从而积极进行手工制作。接下来,教师拿出裁剪好的纸张,让幼儿根据线条给键盘涂上颜色。。在幼儿创作时,教师还要对一些不会操作的幼儿进行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锻炼。

(二)合理开发手工活动资源

手工活动是一种创作性较高的课程,给了幼儿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使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有效地展开教学。手工活动课的形式不应当是某种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开发手工活动课程,从而让手工活动课程更加丰富多彩。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对金钱的认识,教师想到了制作一个班级商店让学生通过参与买与卖的活动,了解金钱的简单意义。由于商店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收集一些材料,如饮料瓶、纸盒、糖果包装等,再结合班级现有资源,最后与学生一起制作商店。这种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要更适合在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进行。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同时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启发,引导创作

手工课对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进行手工操作时,幼儿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启发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创造。传统的手工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最终的作品都带有老师作品的影子。为了使手工活动教学更具创新特色,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也能让学生在快乐操作中获得进步。例如,母亲节就要到了,为了给妈妈送一个礼物,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教师也可以组织一堂手工活动课。首先老师要让幼儿对母亲节有一定的认识,再让幼儿表达出相对妈妈说的话,想给妈妈送上什么礼物,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创作了。在进行手工主题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尽量准备多一点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制造出属于学生的作品。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步骤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歌弹唱 教学 智力

我们在日常的课堂上较重视在校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内容的培养。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所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儿歌弹唱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儿童歌曲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演唱的,并且对于小孩儿的智力发育有极大的益处。从幼儿到慢慢长大,由无意识的感知到愉快的模仿,到最后尽兴行的表演儿童歌谣,更为值得一提是能从歌唱中获得快乐,提升幼儿的歌唱兴致和审美能力,促进智力的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技能要求就更为严格,不仅要会唱儿歌,还要求老师能够弹唱儿歌,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好的教会幼儿儿歌。因为儿歌内容朗朗上口,简单易学,节奏明快,很易于被小朋友喜爱,或手舞足蹈的表演,或声情并茂的歌唱,都表明了学前教育的课堂上,儿歌弹唱知识技能的必要性。

儿童歌曲深受小朋友热爱的原因在于,它在一定范围内是通过儿童游戏的方法才得到体现的,所以,儿歌的作品本身要适于口语化,要求曲调也简单明快化,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与儿童游戏的过程表现得相得益彰,且具有非常明快的节奏感。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儿童歌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不间断的进行弹唱教学的渗透,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讲台当做舞台,使我们的学生早早就意识到不会进行儿歌弹唱,就不能够很好的胜任学期的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歌曲的弹唱在相当程度上是本专业音乐课程很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歌曲的弹唱,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唱与弹得结合。同时呢,它融入了声乐知识、键盘的技巧、以及即兴伴奏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同步协调,是提高儿歌弹唱知识技能的必要步骤。

完美歌唱、准确弹奏。幼儿教师一定要掌握一种乐器的基本弹奏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弹奏知识,更加准确的去教授音乐知识。才能够把音乐的美好,更加完美的表达出来,教会给学前儿童。使得他们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渴望,为以后学生学习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教师要能够演唱作品,只有教师做了示范,才能够激发学前儿童对于学习该首作品的爱好兴趣。在范唱的同时,要有一种乐器作为伴奏,就更加曾强了演唱和教授的准确性。孩子们在教师的示范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感,熟悉音乐,并喜欢所要教的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了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有甜美的嗓音和完美准确的演奏能力。

其次,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弹唱技能的环节,主要是即兴伴奏环节。伴奏的重要内容是儿童歌谣的伴奏和教师歌唱时的伴奏。。这样的方法,不仅仅能够很好地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把学生错误的弹法纠正过来,特别直接的加深了学生对于弹唱的认识。提高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有被动变为主动。

通过儿歌的旋律和弹唱,增加唱和动的美感。富于动感,且节奏感明快儿童歌曲的词可以激发小朋友的愉悦感,调动并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儿童歌谣也是提升情感教育的一种方式。小小的幼儿从动听的歌声里体会到美的享受。像现代流行元素里的玖月奇迹,可以边弹边唱,充分热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愉悦和享受。

举例说明:儿童歌谣——《布娃娃》中:“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在简明的歌词中,小朋友立刻就想象出自己在吃饭时的状态,增强了幼儿对生活中的模仿能力。同时,孩子们在歌唱这首歌曲时,也能感觉到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是一个号娃娃的想法。有的儿歌节奏活泼,歌词朗朗上口。比如儿歌《拔萝卜》,他是一首特别有律动感的小儿歌。很适合两周到三周的幼儿演唱。再如《好妈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妈妈辛苦了,/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这首歌曲抒发了儿童对妈妈的依恋,同时,表达了对妈妈上班劳动的心疼,给妈妈倒一杯茶。期盼妈妈早点回家的情感,妈妈回家听见后一定高兴万分,从而加深了母子的情感交流,增进了母子的感情。

由于本专业旨在培养的就是儿童的教师,所以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上,多增加适合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生熟悉了儿童歌谣,所以,让学前教育的学生走近幼儿,感受幼儿,培养他们对于幼儿的亲近感,对于以后的工作岗位又很大的帮助。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步骤范文4

关键词:古典吉他;教学;体会

吉他作为西洋乐器引进国内几十年了,真正普及开来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吉他在舞台的活跃程度大幅提升,吉他作为弹拨乐器以它的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容易操作等等,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然而在真正的学习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本人就教学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一下,以便帮助那些在学习吉他的朋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给以参考。

在广大学习吉他的爱好者中,青少年已经成为主体,而且有像年龄小的儿童蔓延趋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从小培养,像学习钢琴一样系统的学习和深造。然而,在真正的学习和训练中能够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严格科学的练习方法而坚持下来的却很少。这其中不乏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不能继续学习的,但是本人认为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学有所成半途而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对吉他这种乐器重视的程度不够,没有真正了解吉他的魅力所在,认为吉他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乐器,没有像钢琴一样可以在大型舞台上演出的机会,更不会在交响音乐会上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吉他乐曲欣赏讲解,多多介绍世界级的吉他演奏家,例如中国的青年演奏家杨雪菲就是个榜样,使学生对吉他的表现力加深了解,听懂吉他演奏的乐曲。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重技巧轻表情的讲解。要使学生在弹奏练习曲和简单乐曲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第二个造成学生不能继续坚持深入学习的原因就是国内还没有比较有系统,有标准的教材,市场上的教材大多不适合系统的长期渐进式学习,这与钢琴教学的教材相差甚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系统,在众多的古典吉他的教材中找到了一本适合青少年儿童从启蒙开始渐进式教材,那就是姜宏义编著的《古典吉他渐进教程》。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风格各异的古典吉他教材。;二是内容繁琐,最求教程内容的大而全,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讲解复杂且多是一家之言,严重缺乏器乐教程的客观共性的内容;三是教程内容缺乏实践检验,环节设置,内容安排脱离学习者的能力范围,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

究其症结产生的原因,概因我国古典吉他教学还停留在非专业状态阶段,古典吉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与教学方式远远落后其他器乐教学的现状。很多古典吉他教学者缺乏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这些情况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古典吉他教学事业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容忽视。

《古典吉他渐进教程》在策划,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器乐教学渐进性,规范性的指导思想,从学习者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讲求客观性和器乐学习的共性,一改古典吉他教程编写“个性教案化;的弊病,从循序渐进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严禁,系统地安排教学进度。综上所述,在以《古典吉他渐进教程》为主,再配以其他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出现问题的练习曲和手指操(类似哈农钢琴指法练习),这样学生的琴艺进展就会快速而扎实。进而也能促进学员在学习吉他的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存在感知和认知的不足等特点。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首先,左手出现的问题是最多的,A当左手握琴的时候大拇指不要超出指板,只是在琴颈后面做好支撑就好了。琴颈更不能落入左手的虎口。这样会导致四个手指伸展不开,不能灵活的按弦。B手指的第一关节瘪塌横倒的现象,影响邻弦的正常发音。这也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造成的,可以暂时用创可贴把第一关节缠上,等指力增强后,塌瘪的问题就可以解决。C当食指或中指按琴弦时无名指和小指垂直弯曲在指板下面,并且很僵硬,没有用指的准备。一定要自然弯曲且放松,做好用指的准备。D手指尽量用指尖按在琴品的后面,按在琴品上和太靠后都会出杂音。E随着手指从一琴弦到六线的弹奏一定要逐渐把手臂和腕部送出去以达到指尖站立的效果。

其次,右手也容易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A没有用小臂在琴箱侧面找好支点,很多学员用小臂加紧琴箱导致右手手指僵硬,正确的姿势是小臂找好支点右手自然放松呈半握状,并且腕部要隆起高于手背,手指下垂的方向与琴弦大约垂直。B右手触弦过于深入和用力,导致发音滞后,影响音色。C手指勾弦时过于向外,有种弹棉花的味道。勾指应该平行琴面的方向并且放松。D拇指的放在手心里,没有做好用指准备。应该伸直放松,做好用指准备。E拇指触弦的位置应该是拇指肚的外侧,挥力的方向应该是食指的第一关节最为恰当。且不能弯曲大拇指第一关节。

右手弹奏有三种流派,即索尔派的索尔奏法,阿瓜多派的阿瓜多奏法和塞戈维亚派的塞戈维亚奏法。

索尔奏法是用右手指尖的肉垫(指头)弹奏,即把指甲剪得很短,这样,在弹奏的时候指甲就完全碰不到琴弦了。这种奏法可以表现出柔润的音色,最适宜演奏优美典雅风格的维也纳古典音乐。

阿瓜多奏法则是全部用指甲来弹奏的。一般指甲留得长些,弹奏的时候肉的部分不要碰到琴弦上。这种奏法可以弹奏出明亮而活泼的音调,与索尔奏法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塞戈维亚奏法是将指甲和指头同时应用,但不使指甲在弹奏时发出噪音。一般只要把指甲稍微养长一点,在从右手心看过去时,略微看见一点点指甲露出就可以了。

关于手指的触弦的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勾弦弹奏,另一种是靠弦弹奏。由于吉他是和声乐器,在独奏曲时经常是主旋律和伴奏同时出现,交织在一起,因此像单一地用一种弹发是不妥的。要想使乐曲层次分明,主题清晰分明,是必要同时使用勾弦奏法和靠弦奏法,用靠弦法演奏主旋律,突出主旋律,用勾弦法弹奏和声伴奏,烘托气氛。这样才能使乐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与左手相比较,右手的运动性会更难些,因为左手的技巧要通过右手来配合表现出来,并且要求音色优美饱满清晰。所以在右手弹奏时要时刻保持其动作的灵活自如,张弛有度,运指得当。要时刻根据乐曲需要和音色需要进行力度调整,动作既不夸张也不扭捏。除了弹奏的手指外,其余手指应该自然保持在琴弦上方。只有弹琴的手指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视音的强弱而定)弹奏后,手指必须马上放松,并回到原处。手腕,指关节要张弛适度,不要紧张的连成一体。弹奏时,前臂,手腕,手臂不要乱动,因为它们通常不是主动运动,要以手指的运动为主,运用指部的力量,有弹性的弹奏。这种协调的运动要多加练习才能成为习惯。

关于吉他演奏技巧这里不做赘述,相应的教材写得也很详细。只要多加练习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要想学好吉他,短时期的培训是远远达不到的,只有系统的按着教学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演奏。

以上就是我在多年吉他教学中,学员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了一些归纳性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吉他爱好者给以帮助。

参考文献:

[1] 姜宏义.古典吉他渐进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步骤范文5

一、奥尔夫教学法及其节奏练习的内容

1.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发明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通过节奏训练、律动、歌唱、语言节奏、乐器合奏和即兴创作等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开发潜在音乐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它与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结果的做法不同,它更注重的是教学过程,这样的教育观念确定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

;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2.奥尔夫节奏的定义

元素性音乐的基本原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所谓元素性就是使用最原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即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节奏,节奏运动中采用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通过有意义的趣味节奏训练进行音乐教育。比如乐器演奏可以采用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敲击乐器和人体乐器;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看作音乐的容器。

二、普通小学音乐课堂与奥尔夫音乐课堂的对比

1.普通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目前普通小学音乐课堂大多以教唱为主,不注重音乐各个要素的学习。学生学习节奏时是从抽象到抽象: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未能激发学生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普通小学音乐课堂枯燥乏味,音乐活动种类开设单调。本质上都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和真正的热爱音乐。

2.奥尔夫音乐课堂节奏的创新

(1)音乐抽象化变具体化,音乐节奏复杂化变简单化。一提到音乐,很多人认为音乐既优雅又复杂,因为抽象似乎遥不可及。音乐是最普通的传递,音乐的骨骼是节奏,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学习节奏,奥尔夫音乐课堂恰恰最能展现节奏的具体化,化繁为简,变枯燥为乐趣。

(2)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小学生的注意分为三种,一是有意注意,二是无意注意,三是有意后注意。奥尔夫音乐节奏善于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最后发展为有意后注意。小学生很容易被无意注意吸引,教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特别简单,教师自己做节奏操,学生立马会被吸引。教师做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注意节奏步骤就变成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随后进行模仿,练习,从兴趣出发,每次做都能熟练变成了有意后注意。利用三种注意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合理地进行引导教学,从游戏中体验节奏,产生愉悦的情绪,同时收获知识,良性循环,积极性越来越高,良好的习惯便由此形成。

3.将奥尔夫节奏理念融入普通音乐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这些每个教师都能熟练地背诵出来,然而生活和课堂并不全是教育理论,不能死搬硬套。在新课改的大背景前提下,奥尔夫节奏理念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应把奥尔夫理念融入普通音乐教学,教学内容与理念相互渗透相互指导,共同为音乐启蒙和音乐教育事业做铺垫。

三、奥尔夫节奏练习对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1.增强了教师的组织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程度较差,奥尔夫节奏则能恰好帮助教师组织课堂,音乐课问好方式除了用音阶之外,还可以运用拍手打节奏作为上课师生问好。这种问好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迅速组织在一起,方便了师生相互协作,增强了教师的组织性。

2.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古筝等乐器培训课,孩子却不愿意学习更不愿意练琴,奥尔夫节奏练习帮助学生在活动游戏里快乐地学会许多基本节奏,对练琴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节奏掌握好即解决了整首乐曲的骨架,乐曲由难变易并掌握了主动权,孩子的自信和兴趣随之提升,学习音乐的动力增加。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