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教育的课程生态系统是民办开展的基础。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民办高校应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构建基于企业与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方案设想,对其实施保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系统;民办高校
始于1997年的国内创业教育,历经20多年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却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与发达国家还存有较大差距。其中,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又明显低于公立院校,其已成为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短板,且与之相关研究也较少。因此,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民办高校发展创业教育必须突破的瓶颈。
1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1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其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值得借鉴。黄兆信等(2015)认为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十分完善,包括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等4类课程,涉及从理论教学到创业实践的所有领域。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中百森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及斯坦福大学最具代表性。百森商学院是全球最早推出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其本科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4年完成,一、二年级主要是必修课程,三、四年级主要开设选修课程,前者课程主要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等,后者主要包括《创业企业营销》《创业投资财务》《创业领域专题学习和研究》等。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的课程学制为两年,主要面向MBA学生,由哈佛商学院开设,前一年包括《市场营销学》《财务报表与控制》等11门必修课程,后一年包括10大类100多门选修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商学院课程与非商学院课程,前者包括《投资管理与创业财政》《私人证券投资》等21门课程,后者包括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各类讲座。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实操技能等方面,美国高校主要是通过举办各种创业大赛、设立企业孵化器等方式进行。1.2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相较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而言,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都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等方面。黄兆信等(2015)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企业家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旨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商业道德,增进创业知识与创业素质;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企业运营和管理》《新创企业融资》及《市场预测与企业风险管理》等课程;实践课程主要有实地考察、创业大赛、创业体验和拓展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操能力及抗压能力。刘鹏等(2016)认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各高校普遍缺乏配套的实践类课程。李婷等(2016)通过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的培养不足,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设为必修的创业课程偏少且与专业课程相分离。总体来讲,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与专业课程融合程度不够,实践类课程建设相对较弱。
2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与途径
近年来,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一些学者也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徐萍平等(2005)认为创业教育应以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知识、技能培养相统一为目标,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实践等3个部分,涵盖创业管理学等12门课程。赵金华等(2012)认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最佳模式是跨学科教育,而理工院校具有这方面的相对优势。郑瑞伦等(2012)认为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多样化,应突出实践、创业、教学做合一。李慧清(2015)认为目前主流的基于企业与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而对创业环境约束的关注则有利于创业的实现。马永斌等(2016)对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融合的角度,突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打造一个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综合以上研究,考虑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状况、师资队伍及创业教育的资源可得性等多方面因素,本文认为民办高校应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构建基于企业与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案设想与实施保障
3.1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案设想。目前,国内民办高校鲜有开设创业类专业,这里仅探讨非创业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3个课程群:创业精神与商业伦理课程群、创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创业实践课程群。创业精神与商业伦理课程群面向全校学生,所有专业均需修读,其目标主要是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商业伦理,使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企业家精神、创业学基础、商业伦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创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群面向全校学生,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专业必修的课程有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创业法律实务、财务会计基础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意向选修的课程包括专业类创业子课程群、创业领导力、创业融资、创业企业营销、家族企业管理、成长型企业管理、高新技术创业、谈判技巧、中国创业概览等课程。其中,专业类创业子课程群主要由商学院以外的各学院专业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学生就业行业情况及创业环境与趋势等背景进行设置,这类课程要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侧重于实验与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实质性融合。创业实践课程群主要面向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主要包括企业家创业感悟、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训、创业实践等课程,均为选修课程。企业家创业感悟课程通过创业企业家讲座、创业案例分析、创业企业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感性认知。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训是一门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性实训课程,由不同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全面模拟竞争性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动,要求学生在课程中综合运用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财务会计、金融学等知识,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企业经营的管理规律,培养学生的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创业实践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的真实过程中去,即所谓“干中学”,一是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创业比赛,生发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自主性得到发挥;二是构建企业创业实习平台,让学生到正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里去实习,参与到真实的企业创业实践中去,实现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三是可以仿效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做法,在实际运作一家企业的过程中学习。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学校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实际运作一家创业型企业,并在实践期限结束后进行清算,将企业经营所得回馈给学校或捐赠给“创业基金”,通过这种在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历练,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3.2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实施保障。(1)民办高校应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正本清源,为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提供思想保障。比如,一些民办高校不能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过于功利性,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兴办企业挣钱,是大学毕业以后的事情,与大学阶段的教育没有太大关系。显然,这些认知上的偏差若无法得到及时矫正,势必会给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造成了莫大的阻碍。(2)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民办高校立身发展的突破口。创业教育为民办高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期,民办高校要从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具体资源条件及自身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发展策略,在创业教育上加大资源投入,积极作为以充分利用创业教育这个机会窗口来奠定学校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3)制订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引导和激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难点在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瓶颈在于有效师资力量的缺乏。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公立院校相比本来就较差,如果再在发展机会、薪资待遇等方面不能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专业教师队伍是难以热心于创业教育的。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潜心研究专业教师的自身需求,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专业类创业子课程群的建设乃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实质性融合扫清障碍。
4结语
本文对国内外高校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内民办高校应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构建基于企业与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根据目前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方案设想,对其实施保障进行了探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民办高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在正确的构建思路和原则下,结合所在地区社会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顺势而为,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少走弯路,将可能出现的沉没成本降至最低。
作者:王任军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