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基础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2024-09-29 来源:伴沃教育

1研究背景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占普通高校的53.2%;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22所,在校生699.42万人。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1]。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职业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程,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学时[2]。公共基础课是促进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开设及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情况备受关注,本研究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了分析研究。

2调查过程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中选取了非概率的配额抽样方法,根据我国职业院校的性质和教师人群进行配额,第一层配额为职业院校的性质,选取了6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第二层配额为教师人群,教师主要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为91.2%。研究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实施监控和抽样复核,剔除了部分不合格问卷。整理审核后的有效问卷经数据整理形成调查数据库,采用SPSS22.0版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对象的分布特征见表1。

3调查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的认知、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教学资源与效果和教学手段与不足四个维度对公共基础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调查。3.1人文素质教育认知。3.1.1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关注情况。从统计数据看,调查对象选择“非常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占总人数的57.4%;选择“比较关注”的占31.6%,选择关注度为“一般”的比例为11.0%,调查对象中没有人“不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可见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3.1.2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度评价。调查对象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程度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总人数的42.6%;选择“不满意”“很不满意”的占总人数的23.2%;选择“感觉一般”的占总人数的34.2%。可见,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度偏低。3.1.3对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态度从调查对象的视角看,认为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都很重要、都应该重视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71%;认为二者有主次之分,专业教育最重要的比例占17.4%,选择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比例占总人数的11.6%。可见,教师重视专业教育的倾向较为明显。3.2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3.2.1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开设必要性。调查对象中有151人选择了“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在职业院校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程,占参与调查的总人数的97.4%;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的占总人数的2.6%。可见,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职业院校应该开设此类课程。3.2.2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开设现状调查对象认为本校没有按要求开齐的人数最多,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36.1%;选择“不清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6.5%;选择“开齐了课程但课时不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2.6%;认为“按要求开齐所有课程”的比例仅为14.8%。可见,职业院校按要求开齐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院校相对较少。3.2.3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调查对象认为本校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教学效果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9.7%;认为本校组织过实践教学活动、效果一般的人数占41.9%;认为组织过实践教学活动、效果不好的人数占5.2%;3.2%的教师选择了“不关注”。3.2.4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从对本校公共基础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情况的满意度统计数据看,调查对象对人文素质教育不满意、很不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4.5%;选择感觉一般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6.8%;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的人数占38.7%。由此可见,当前教师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偏低。3.3教学资源与效果。3.3.1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对象选择本校公共基础课使用“学堂在线”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2.7%;使用“爱课程”“超星平台”等平台的人数占73.5%;选择“没有使用”教学资源平台的占3.8%。可见,公共基础课教师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种类较多,使用平台的教师人数也比较多。3.3.2信息化课堂教学管理平台使用情况。调查对象使用“蓝墨云班课”的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6.1%,处于第一位;选择“雨课堂”“智慧课堂”的人数占57.5%;没有使用平台的教师人数占6.4%。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3.3.3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对象认为本校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的人数占41.9%;认为本校教师能满足开课要求的占总人数的21.9%;认为师资不足无法按要求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人数占20.1%;而选择“各类公共基础课均组建了充足的优秀师资队伍”的人数最少,所占比例仅为总人数的16.1%。可见公共基础课师资不足、队伍不稳定现象较为显著。3.3.4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师教学态度方面,调查对象选择教师教学态度“非常认真”和“认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7.7%;选择教师教学态度“一般”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2.3%。其次,从教师教学效果来看,认为教学效果“很好”“较好”的人数占79.4%;选择“一般”“不好”“很不好”的比例为20.6%。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见表2,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0(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态度越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将可能取得越好的教学效果。3.4教学手段与不足。3.4.1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对最适合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手段进行选择的统计数据显示,调查对象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的人数占参加调查的教师总人数的35.9%,排在第一位;选择多媒体教学的人数位列第二,占30.6%;认为慕课等在线教学手段最适合的人数占16.9%,选择传统和其他教学手段的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4.0%,2.6%。由此可见,大部分认为应该在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3.4.2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和重视不够的人数所占比例排在第一位,占调查对象20.8%;认为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9%;选择“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课程种类不丰富,课时安排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7.5%,16.4%;选择其他原因的部分调查对象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特色不突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不够等不足。

4启示与建议

4.1提高站位。准确把握正确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3]。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和重视不够、教师重视专业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评价偏低。“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职业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职业院校需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自觉与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对标对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以行动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形成全员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全程、全方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2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教学在职业院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三年制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三年制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不低于625学时),并且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本研究对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占比97.4%)认为职业院校应该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课程;认为本校能按要求开齐的教师人数仅占14.8%;对公共基础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偏低,仅有38.7%的被试教师感到比较满意。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有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好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关系,重视公共基础课在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保证学时数量;同时还需要丰富符合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等实践场所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效果。4.3挖掘信息技术。推进“三教”改革调查发现,96.2%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使用“爱课程”“学堂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93.6%的教师借助“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课堂教学管理平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及慕课等网络在线教学手段被众多的教师认为是最适合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手段。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4]。因此,在公共基础课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较为显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应大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推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服务广大教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教育示范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线上线下精品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精品示范课程建设和使用成功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推动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

作者:肖毅 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