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

2024-09-29 来源:伴沃教育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三产企业;发展

一、序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自动化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如何安排富裕分流人员,拉大产业链条,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所有国有企业必须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难题,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可以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及体制问题,提高职工的可支配收入,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能够拉大企业产业链条,使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然而,在三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选准的突破口,才能促进三产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三产企业发展分析

1 理清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发展方向

理清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发展方向是国有企业三产企业发展的基础。思想决定行动,成熟的发展思想往往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成功的果实,随心所欲的发展思想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失败的恶果,国有企业三产企业发展也是如此。因此,要想明确企业三产企业的发展方向,就必须用冷静的头脑理清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发展方向。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有企业大力发展三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国有企业三产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谋求三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国有企业三产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在这样的机遇面前,三产企业切不可头脑发热,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敢干,盲目地以撒胡椒面的方式大上项目,而是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的内、外部优势和劣势,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既要考虑到思想观念的惯性思维,又要照顾到历史遗留给企业的发展难题,选准三产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哪些是要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哪些是要后备发展的第三产业,哪些是本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盲区,分层次地制定好企业发展的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大胆实践、稳妥推进,走出一条开拓创新之路,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国有企业三产企业的迅速发展。

2 充分依托国有企业,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

充分依托国有企业,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是国有企业三产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国有企业开办的第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充分依托国有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选准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关系,要保持既亲密接触,又独立发展的模式,摈弃小而全的发展方向,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于国有企业的餐饮、住宿、娱乐、旅游等行业,在经营方式上,要摆脱向国有企业等、靠、要的思想,立足于国有企业,积极向外谋求发展,集中资金优势,打造精品企业,闯出自己的品牌,只有逐步摆脱对国有企业的依赖,独立发展,才能将三产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发展第三产业

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发展第三产业是国有企业三产企业发展方向的航标。国有企业在发展三产企业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坚持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方针,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以资产为纽带,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为模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实用市场需求的基础性作用,力求避免对国有企业的过分依赖,把改革创新、思想解放同市场经济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三产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举措,加快国有企业三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各个政策相互独立,毫不协调;二是政府对煤炭产业过强干预,在市场方面的配置机制较弱,导致煤炭产业长期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同时,不重视资源勘探、勘探相对滞后,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储量管理体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态不平衡。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正规管理,某些煤企为了追求煤炭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惜对煤炭进行大量开采,超量生产。而在产煤过程中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首先是开采方面,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塌陷所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生态失衡。其次是煤炭资源利用方面,我国约有85%的煤炭是直接用作燃烧,,煤炭因燃烧而排放出大量的SO2,导致我国成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大国,目前已造成我国大约30%的国土面积受酸雨的影响。

再者,煤炭企业本身做造成的污染也极为严重,煤炭企业的污染品主要是矸石、污水和甲烷气,矸石,这些如染品都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他的堆放不但浪费了大片土地,在声场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更是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导致植被破坏。煤矿在生产过程每年排放出的甲烷达80~100亿立方米,在污染了空气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环境。甲烷更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有限的煤炭资源决定了煤炭产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属于能源匮乏的国家,虽然我国现在探明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大概有一万亿吨,但是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对有限的一次能源主体的煤炭,无限的人类需求,必须实行能源合理,高效利用,避免能源的不足成为我国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

(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煤炭产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这发展的背后靠的是巨额投资的推动,巨额的投入并不明显获得经济效益。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中呈现明显的只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低质量的粗放型特征。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综合利用,使资源达到最高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经济效益迅猛增长。

(三)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其中因煤炭而导致的河流湖泊,城市河段,城市附近海域的污染程度极为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就必须从本质上扭转生态恶化的局势,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四)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战略决择。

。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开展对污染严重治疗无望的产业实行关闭,停业,并购,转行等相关措施进行防止环境被进一步污染,循环经济发展的势头是显而易见的。

(五)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污染物有效的控制从而使企业提高资源和能利用效率。

目前,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导致生态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大量堆积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而煤炭资源的单一模式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因此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可以利用其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特征弥补煤炭资源单一模式的不足,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减低污染物的产量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循环经济可以用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代价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一个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相协调的和谐局面,可以尽量做到资源的低投入,高收益,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六)能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煤炭产业在实行循环经济发展后,如果能让生产区内的废水基本做到“零排放”。那么产区内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就可以复用。构建循环经济区,投入一定的资金,使之达到保护环境与获取利益双赢的一个效果。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企业 工商管理 发展方向

企业工商管理即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时代化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领导层的必修课,包含着对企业形象的营造、帮扶着企业各项制度、理念的改进,塑造着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等,在企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企业工商管理是对企业组织活动的日常工作、人力资源、财务筹资、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获得经济效益,帮助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1、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1.1、企业管理定位不清

当前随着国际大环境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企业不仅仅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及对员工的人性责任。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要转粗放型为集约型,要把创新及以人为本放在重要位置,以人的功效及创新思想、创新方法来提高企业效率。就针对集团煤矿产业的当前形势,定位就是现在我们煤矿企业的最好延续方法。

1.2、企业管理制度缺乏

好的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能使企业政令通畅、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并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条件。缺乏有效的企业制度能让企业陷入瘫痪、造成信息封闭、人员懒散,难以做到对市场、销售、产品的有效配合。

1.3、企业管理应用落后

由于我国当前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企业管理者素质及管理理念不高,致使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贡献有限。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发挥出巨大功效,也就停留在人员工资及社保福利等管理工作方面,真正起到人力挖掘及如何提升人的效率方面成效显微。

1.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只有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才能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但当前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形虚设,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理解片面,难以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导向、推动作用。

总之,要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5、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很多企业只管生产,不关心市场调查研究,不把市场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做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产品销售不出;。

1.6、企业管理脱节环境

目前的经济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性市场概念正在慢慢淡化,资金与产品流动性加强,国家与城市的界限已经逐步模糊,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产品系列化、资本运作国际化、技术更新和人力资源可持续性化等等,可现如今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没能通过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来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作用、资本运用等方面效用没能最大化,阻碍企业更好的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2.1、大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条件,只有企业诚信才能让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才能建立正常、规范化的经济秩序,才能形成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及社会氛围。因此,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必须要积极创建企业的信用体系,以诚信生产商品、以诚信销售、以诚信售后。

2.2、重视对人的管理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如因为今天的人才地位大大地提升了。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不缺少自己的位置。如果老板舍不得在人力资源方面投资,那么你就招不到优秀的人才。

2.3、走国际化道路

企业要做大做强,要以核心竞争力冲破阻碍,要让企业持续发展,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于那些竞争激烈产业尤其如此。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多数产业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要留守国内市场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而且利润还微乎其微,只有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才能继续壮大发展,只有走国际化道路,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才能让企业走得更加深远。

2.4、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及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实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能有优化资源配置,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标,以面向产业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软件评测体系为保证,产学研用相结合,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核心技术是企业独有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属性,因此企业应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分析现状,立足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改革,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的企业工商管理需要立足时代背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并通过技术创新及理念创新,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文化才能占据市场,才能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解读,结合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做到经久不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木.浅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1.

篇4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现状;认识与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分析对应管理思想、工程技术等基础之上,成为了企业管理管理的必修课程。那么什么是企业工商管理呢?企业工商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实际情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以及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备全局眼光,具有长远的目标,在战略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管理内容,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管理模式粗放

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粗放的现象,粗放管理模式现象的出现与企业工商管理息息相关,与企业管理者的工商管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关知识与理论,使得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按照经验进行管理,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由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知识的匮乏,导致企业管理制度难以健全,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者在在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时,不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状来制定,导致企业风险增加。

(二)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文化是每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的特色,存在竞争优势。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信仰,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动力和信心的增加,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企业文化是必然的。就目前现状来看,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很重视,最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者没有企业文化意识,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导致企业文化无法形成。

(三)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企业失去了人才,就如马车失去了马一样,将无法再向前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也一样,需要管理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以及有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就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较多,但是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较少,特别是掌握了工商管理技巧的人才更少,工商管理人才缺少与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关。由于工商管理人才较少,因此企业应当留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关心,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和福利,进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健全的管理流程

由于企业管理人才的缺少和管理知识的缺少,使得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而企业各项工作是按照企业管理流程来执行的,如果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将影响企业执行力。由于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使得企业各个工作环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工作比较随意,这种情况最终结果是影响企业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制定。

(五)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较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转型,企业所面对的来自市场的压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对于生产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对市场进行适时调查,没有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市场的情况和需求并不是很了解,使得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盲目。产品没有创新,使得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产品销售不出去,出现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由于产品的积压,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影响企业后期战略目标的制定。

(六)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确

企业内部权责是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当明晰企业内部权责。企业内部权责有经营权和所有权以及监督权,只有明晰了企业内部权责,才能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才能够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倡导推行权责制度,但是国内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企业内部权责仍然不明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这种债权不明晰更加严重。

(七)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经营管理将处在市场环境当中,在市场这种自然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要优化管理模式,要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优化管理流程。此外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才有利于各项决策的实施,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正常的进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如果企业缺乏管理精英人才,将会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模式等产生影响,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企业领导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管理人才培养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以工商管理为导向,要以战略发展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各项管理流程的执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要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进行各个部门的协调,从而促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二)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随着企业发展,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企业自身就会出现一些高素质管理人才。但是企业不断地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地更新,这些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管理知识逐渐老化,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基于此企业应当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适当地让管理者到相关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并在自己已有的管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实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能够融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市场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企业财务情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决策,此外企业还与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注重财务管理。为了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应当构建一支管理能力较强的队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才能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才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信意识,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够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建立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健康积极发展的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和企业运营过程中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

企业在具备高素质人才的时候,还应当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个岗位权利与职责,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顺利地展开。通过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能够对日常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企业通过制度约束管理人员时,还需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管理人员的生活加以关心,各项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要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样员工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工作,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六)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环境

根据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一个和谐有效的管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高效率的管理环境,有利于各项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能够保证企业工作各个环节,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高效的管理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七)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加大企业管理的建设力度

法人管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实行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适合企业的发展。法人管理模式具有科学、高效的特点,主要结构有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达到效率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潜能的激发,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是很有必要。此外企业职业经理的引入,使得企业管理精英人才得到补充,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企业进入更好的发展阶段。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想要使得企业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发展,就必须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注重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诚信意识的建立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镇生.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7).

[2]黄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9.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渠道模式;企业

1前言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大多采用渠道营销作为主要营销模式。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其营销策略。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来不断调整渠道模式,以使企业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营销渠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作为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营销渠道是:厂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市场渠道存在严重缺陷,其厂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包含的中间销售机构的层次较多,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为了改变其模式,使厂家与消费者更直接、更便捷地交流沟通,采用“零级渠道”、“一级渠道”模式,从而使厂商的业务及市场开拓面较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更好把握整体渠道市场格局和动态。。

(1)直接营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加强。随着现代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包括专业性、技术含量等各方面,由于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中间商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例如:产品安装、操作指导等,只能厂商与客户直接交涉沟通,这就要求使用直接营销渠道;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希望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市场信息,把握产品策略,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及推广。而中间商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很难针对某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推荐宣传,客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所以有些企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承担起了产品分销的工作。

(2)加强营销渠道的整合。传统营销渠道系统中,渠道成员之间都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独立完成各自的职能。其存在的关系只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很少重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想适应其发展,使渠道能够高效运作,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促进垂直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在这种新型整合的营销渠道下,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就要联合成一体,由以前的“你、我”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以前的交易型活动方式转变成伙伴型活动方式。这样大家都以渠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合在一起营销,将会提高其经济效益,提升行业地位,也是今后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

(3)加强直接零售的短渠道营销模式。目前,厂商为了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打入并深入拓宽市场,积极创造营销条件,也希望能够掌握更丰富的市场信息,以便厂商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厂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产品多样化的厂商来说,其客户群体很多,如果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营销不切实际,因此,企业就采取减少渠道营销环节,缩短渠道,绕过批发商直接供应零售商,既可以让零售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直销的好处。随着中间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分工界限的淡化,缩短渠道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批发商来说,地位逐渐下降,其经营方式与零售商趋近相似。

(4)零售终端实力增强,大型零售企业积极争夺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购买力的增强促使零售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其竞争实力也逐渐提高。零售商绕过批发商,享受厂商的优惠价格销售产品,同时也将与厂商进行价格战,来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价值,还能够利用其企业实力及声望拓宽市场,与厂商争夺市场支配地位。

(5)电子营销渠道成为渠道营销的创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电子营销渠道成为主流渠道,其主要是指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子通信方式使厂家与商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与传统渠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也能够使营销市场无限化,营销方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极大的优惠手段,其空间开放性又打破传统营销手段的局限性,从而使企业的渠道营销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现代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随着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从形式上向“短化”和“宽化”发展,使渠道成员的关系趋于整合,其功能趋于丰富,管理水平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1)渠道成员关系战略化——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的构建。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是实现专业化管理和集中控制的网络构造,其中有一个渠道成员拥有其他成员的所有权,大多数是生产者占主导地位。事先规定好要实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生产者和经销者一体化经营,消除各渠道成员为追求各自的利益而造成冲突。这样,通过协同合作,生产者与中间商双方共同提高市场营销网络的运作效率,减少其中的复杂运作环节,获得更大的利润。

(2)营销渠道多极化——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的模式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指的是企业建立两条或者更多的分销渠道来获取更多消费者市场信息,而传统的生产者只通过一条渠道来销售产品,营销渠道属于单极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一些企业采取了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这样对生产者来说,提高了市场覆盖率,降低了渠道成本,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价值,何乐而不为?

(3)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的新选择——中间商为主导的渠道模式构建。垂直型渠道和多极型渠道的建设,都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营销渠道,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实力和完善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金以及高质量的产品系列,才能保证渠道营销正常运转。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较单一,资金基础薄弱,对于渠道经营资金成本占用比重大的产品无法有效、较好地营销,如果企业把营销渠道的主导地位转移给中间商,产品营销的主要任务交给实力较强、信誉度较高的中间商负责,可以通过其实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也可以将重心转移到产品的质量和新技术的研发上来,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从而使企业从自身提高经济实力。这样,生产商和中间商就可以分工合作,各行其责,达到双赢的效果。

(4)营销渠道的革命——电子商务的兴起。虽然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受物流配送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等因素的制约,但是企业已经在最大限度缩短新产品的由销售到形成现金流的时间,减少了各个组织层次的运作,同时全方位通过信息传递产品本身及售后服务内容等,便捷、有效地完成商品的营销过程。

总之,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构建处于一个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好其可操作性,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受到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要在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使其建设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型,企业也由以前较为封闭的状态,开始融入开放性的市场竞争之中,重视管理运行和内部控制,注重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工商管理学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模式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并包含对企业文化等各种软性建设的规划研究。而工商管理则是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相关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作出及时、合理的决策或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对自身经营发展的组织和控制中,也同样体现在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督和对企业的规范上。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形势更加多变,企业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在这一形势下,工商管理的观念及其相关知识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实践和锻炼,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也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稳定、市场繁荣的有力保障。然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落实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系列较为普遍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1 管理能力不足

与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多数企业仍存在着生产活动闭塞、与市场部门沟通不畅等管理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弹性、组织结构过于僵化。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管理水平的落后直接导致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2.2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忽略了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使产品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此外,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成为了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物流环节认识的改变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亟待问题之一。

2.3 自身定位失准

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财务报表中效益的增长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还不能充分协调好遵守相关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参加社会福利、杜绝盲目扩张等环节的关系,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4 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的贡献有限,其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以及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度或作用大小。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依然没有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仍停留在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没有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洞察力,无法与企业结合起来。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5 其他问题

目前企业还面临着诸如产品的系列化、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技术的更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市场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资金和产品突破了国家与城市的界限,而在各地区之间迅速流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上述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使企业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也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此外,一些企业正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致力于通过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客户的满意度,也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3 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市场环境的激励与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企业从整体水平上来讲,正沿着正确的方向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正视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发挥工商管理的决策支持功能,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3.1 不断健全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上,而工商管理将企业制度视为责、权、利的综合体,并作为奖惩机制的依据,形成企业内部调控的基本工具。一方面,制度的设立具有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方法又能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调动其工作热情。制度的制定应从员工的角度及其权益出发,并在落实中强调严格、公正,做到恩威并施、令人信服。如一些员工出于对企业利益的考虑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此时刻板的惩罚会使其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与热情,只有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使其充满人性关怀,才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2 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择,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并使计划符合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要求。新一代的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并通过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方面的重点培训,使之成为集全面性与专业性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人才的均衡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此外,管理人才还应具备灵活的创新意识和反应能力,能够通过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升级,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能在最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带领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断解决企业内部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新生问题。。

4 结语

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间仍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有赖于企业管理者树立现代化的企业观念,利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积极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在重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静. 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2] 史慧恩, 张群, 李群霞. 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09).

[3] 张伟奇. 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6).

篇7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愈加发达,我国经济市场生机盎然。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也愈加增大,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此时凸显出来。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若想取得久远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管理工作严格要求,以此优化内部结构,推动企业完成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然而,我国多数小型企业并不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许多大型企业也尚未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在此背景下,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长久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十分低下

企业和企业之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不断竞争,它们的竞争力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企业竞争力中,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用市场经济的同时,市场的活力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这就让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不过市场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仍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整个市场中企业深入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工商管理模式的应用还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国情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因此就导致了工商管理水平并不高,并没有办法发挥出其具有的实际价值。此外现阶段还有很多管理人员在企业实际经营的时候,严重缺乏协调的意识,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不能被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中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互动和沟通的途径,另外造成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因也和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有直接关系。很多企业现阶段都引进了国外十分先进的工商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其核心理念却出现严重偏离,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被严重忽视,导致整个工商管理机制并没有实际作用。。

(二)管理目标混乱

现阶段,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完善工商管理工作系统。但是多数企业在开展工作时期未设立明确目标,使得管理工作无法取得实际效果。究其原因,多数企业只在乎眼前生产经营带来的短暂经济效应,却忽视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建设,并未对企业未来进行展望。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若想取得长久发展,此种做法只会让企业愈加走向崩塌。

(三)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

目前,在对我国企业类型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国内加工生产型企业数量较多,并且,许多企业经营都是靠接取外贸加工订单来获取利润,但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体现出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型难度。可以说,加工生产型企业往往是产业链中的最底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也加大了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单纯地加工生产型企业不适合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如果不能尽快地进行转型,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就很容易随着经济发展被淘汰。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工商管理需要有人来完成,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不能保证管理人员的良好综合素质,就会影响企业工商管理的开展效果。因此,如果企业想要提升工商管理水平,就需要先从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着手,企业应该根据各部门的管理需求,做好管理人员的更换,引入管理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提升工商管理的综合化管理能力。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人才储备有很大关系,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才这个重要的基础,只有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训,提升人才储备,才能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接受培训,转变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确保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的正确认识。另外,企业还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为高校内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入专业管理人才,也能让高校生提前积累实践经验。

(二)优化管理制度,注重培训考核

开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以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从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同时,企业应建立一个考核机制,企业要注重工商管理培训考核,在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工商培训的同时,对其进行系统化考核,最大化提高考核结果准确率。

(三)构建科学管理模式

企业形成完整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建于其上,并根据市场形态及时进行转换。借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外展开大量合作之力,借鉴西方工商管理模式,构建一套科学性的工商管理模式。此外,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愈加完善,我国相应法律法规也逐渐趋于完善。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化、良性化竞争,保障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通过企业工商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为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思嘉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J].经营管理者,2019(11):52.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渠道模式企业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大多采用渠道营销作为主要营销模式。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其营销策略。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来不断调整渠道模式,以使企业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营销渠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作为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营销渠道是:厂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市场渠道存在严重缺陷,其厂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包含的中间销售机构的层次较多,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为了改变其模式,使厂家与消费者更直接、更便捷地交流沟通,采用“零级渠道”、“一级渠道”模式,从而使厂商的业务及市场开拓面较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更好把握整体渠道市场格局和动态。。

(1)直接营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加强。随着现代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包括专业性、技术含量等各方面,由于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中间商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例如:产品安装、操作指导等,只能厂商与客户直接交涉沟通,这就要求使用直接营销渠道;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希望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市场信息,把握产品策略,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及推广。而中间商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很难针对某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推荐宣传,客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所以有些企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承担起了产品分销的工作。

(2)加强营销渠道的整合。传统营销渠道系统中,渠道成员之间都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独立完成各自的职能。其存在的关系只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很少重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想适应其发展,使渠道能够高效运作,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促进垂直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在这种新型整合的营销渠道下,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就要联合成一体,由以前的“你、我”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以前的交易型活动方式转变成伙伴型活动方式。这样大家都以渠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合在一起营销,将会提高其经济效益,提升行业地位,也是今后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

(3)加强直接零售的短渠道营销模式。目前,厂商为了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打入并深入拓宽市场,积极创造营销条件,也希望能够掌握更丰富的市场信息,以便厂商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厂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产品多样化的厂商来说,其客户群体很多,如果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营销不切实际,因此,企业就采取减少渠道营销环节,缩短渠道,绕过批发商直接供应零售商,既可以让零售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直销的好处。随着中间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分工界限的淡化,缩短渠道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批发商来说,地位逐渐下降,其经营方式与零售商趋近相似。

(4)零售终端实力增强,大型零售企业积极争夺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购买力的增强促使零售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其竞争实力也逐渐提高。零售商绕过批发商,享受厂商的优惠价格销售产品,同时也将与厂商进行价格战,来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价值,还能够利用其企业实力及声望拓宽市场,与厂商争夺市场支配地位。

(5)电子营销渠道成为渠道营销的创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电子营销渠道成为主流渠道,其主要是指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子通信方式使厂家与商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与传统渠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也能够使营销市场无限化,营销方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极大的优惠手段,其空间开放性又打破传统营销手段的局限性,从而使企业的渠道营销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现代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随着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从形式上向“短化”和“宽化”发展,使渠道成员的关系趋于整合,其功能趋于丰富,管理水平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1)渠道成员关系战略化,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的构建。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是实现专业化管理和集中控制的网络构造,其中有一个渠道成员拥有其他成员的所有权,大多数是生产者占主导地位。事先规定好要实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生产者和经销者一体化经营,消除各渠道成员为追求各自的利益而造成冲突。这样,通过协同合作,生产者与中间商双方共同提高市场营销网络的运作效率,减少其中的复杂运作环节,获得更大的利润。

(2)营销渠道多极化,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的模式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指的是企业建立两条或者更多的分销渠道来获取更多消费者市场信息,而传统的生产者只通过一条渠道来销售产品,营销渠道属于单极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一些企业采取了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这样对生产者来说,提高了市场覆盖率,降低了渠道成本,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价值,何乐而不为?

(3)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的新选择,中间商为主导的渠道模式构建。垂直型渠道和多极型渠道的建设,都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营销渠道,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实力和完善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金以及高质量的产品系列,才能保证渠道营销正常运转。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较单一,资金基础薄弱,对于渠道经营资金成本占用比重大的产品无法有效、较好地营销,如果企业把营销渠道的主导地位转移给中间商,产品营销的主要任务交给实力较强、信誉度较高的中间商负责,可以通过其实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也可以将重心转移到产品的质量和新技术的研发上来,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从而使企业从自身提高经济实力。这样,生产商和中间商就可以分工合作,各行其责,达到双赢的效果。

(4)营销渠道的革命,电子商务的兴起。虽然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受物流配送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等因素的制约,但是企业已经在最大限度缩短新产品的由销售到形成现金流的时间,减少了各个组织层次的运作,同时全方位通过信息传递产品本身及售后服务内容等,便捷、有效地完成商品的营销过程。

总之,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构建处于一个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好其可操作性,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受到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要在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使其建设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

1前言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 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以及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的流行, “ 企业价值最大化” 与“ 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成为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本文针对上述两种观点, 阐述笔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

2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并非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那些与公司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性利益的组织或个人。根据他们与公司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类:①一类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社区;②二类是指那些影响公司或受公司影响, 但与公司之间没有商务关系, 并且不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的社会团体, 如大众传媒和各类专门利益集团等。

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要求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在众多的矛盾中, 企业决策者衡量利益相关者价值量大化这一缺乏定量性的目标的过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从而很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操纵性。企业财务管理在作决策时, 只有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相关利益的基础上, 才能作出正确的、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决策。

3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

①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制企业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公司制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的。“ 企业价值最大化” 充分尊重了公司制企业的独立法人资格。

②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满足了目标的明确性、唯一性的要求, 增强了目标的可操作性, 提高了其在指导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将企业的终极所有权追溯到利益相关者,事实上在目前各种各样的企业形态中,其终极所有权归属问题是具体的和阶段性的, 并没有唯一定论。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绕开了这一有争议的问题, 抓住了两者的共性:无论在何时, 无论终极所有权处于何种分配状态, 都必须以分配企业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财务管理的主体锁定为企业, 从而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目标,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③ 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的原则, 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致性提练出来, 具有内在统一性从而保证了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古人云: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也正如皮与毛的关系。利益相关者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了企业就不存在利益相关者之说。因此, 只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才能谈利益相关者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

4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

二者关系的处理涉及对效率和公平间关系的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同时实现当然是上上之选, 但在现实社会中,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却存在着此消彼涨、相互替代的关系。效率要以牺牲公平为代价, 而公平往往以牺牲效率为前提。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理论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正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发展路径, 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5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而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① 企业目标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要生存、发展和获利。生存是企业的前提目标,发展是企业的核心目标、获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这要求财务管理能有效的筹集企业发展资金, 提高资金的利用和管理水平, 采用各项有效的财务手段。提高资金周转和盈利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以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后劲,同时利用有效的分配手段,提高企业的每股盈余和市场价值。所以企业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②经济体制及效绩评价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我国企业逐步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要考虑风险报酬,不但要考虑所有者的利益, 也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支持公益事业等,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所以,现阶段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方向;内部控制

一、 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的上层管理水平偏低

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这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上需要提高,否则将不利于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

2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建筑施工企业除了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中具体执行施工任务的施工队也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低下的现象,而一线施工人员的总体素质素质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素质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施工队伍内部分施工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他们基本上是通过他人介绍参与到建筑施工工作中,专业能力的低下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第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不能端正工作态度,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也缺少足够的认识,不负责的工作态度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3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建筑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也是阻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环境作为保障,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的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此外,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了施工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企业对规章制度没有正确的态度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二、建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1建筑企业应把吸收优秀人才作为发展重点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基础工作就是吸纳人才,企业发展要靠人力资源支撑,可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现阶段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校建筑专业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是影响这个转折点的重要因素,行业的人才应该是即具备理论基础,同时也具备实践水平,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这也是我国高校对建筑人才培养的方向。

目前,建筑企业在用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工人流动性过大就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各建筑企业固定工人数量过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民工,基本属于是兼职工作,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同各大高校开展紧密的合作,通过专业的建筑技术培训,把没有技术经验的工人通培养成有技术、有经验的建筑工人,同时增强员工的稳定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建筑企业应该将改善工艺、降低人为因素影响作为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未来应该向工业化生产状态靠拢,建筑产品将来会在预制生产工厂完成,而不再是在建筑工地上现场加工完成。建筑工地本身是一个复杂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建筑产品现场加工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物料资源浪费,增加建筑成本,显然这样生产模式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此外,在建筑工地现场进行材料加工也加大了人为因素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在建筑工人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其自己加工生产的建筑产品质量和工艺难以得到保障,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企业形象。

未来建筑企业使用的建筑材料可先在工厂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使用时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处理或者无需经过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这样不仅会提高建筑产品质量,也会为日后建筑产品的维护、维修带来便利条件。此外,建筑企业对所用建筑材料也应作出标准件及非标准件之分,标准件在市场直接购买即可,有条件的企业也可自行生产,非标准件产品可根据图纸在材料市场订购。未来建筑企业要把握好行业的方向,努力朝着工艺完善、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的方向发展。

3我国建筑企业将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筑工业化,当前建筑企业的工业化已经起步,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未来企业发展趋势来看,建筑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上工业化道路,企业要有完备的工厂设备,才能将人为因素影响程度降低,才能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保证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此外,建筑企业进行工业化可以缩短工期,据权威数据统计,建筑企业工业化可以将工期缩短百分之二十,工期的缩短会使企业节约更多的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所以,无论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或是从企业的未来发展角度考虑,建筑企业工业化对企业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推行建筑企业工业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获取效益,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成本过高会使企业在市场中是不具备竞争力的,质量问题会使企业丧失发展的根本,使企业难以提升品牌形象,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没有效益企业就无法生存。如果建筑企业不进行工业化改革,企业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很难降低建筑成本、很难保证建筑质量,企业获取的利润也会减少。例如:目前建筑企业的钢筋材料弯制工作实际上可通过数控机床来完成,建筑材料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我国建筑企业一线岗位没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薪资水平低,如果建筑企业可以降低一线岗位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的技术含量及工资水平,那么企业就会吸纳更多的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对人的需求。

三、建筑企业在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则越应该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内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缺乏风险管理氛围,风险评估效果不佳

企业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目前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对内控的理解还停留在查错的层面,内控意识不强,一线员工甚至对内控工作有抵触情绪,企业整体上缺乏内控文化氛围。

在风险评估方面,风险评估会议多由企业领导参加,会议内容不贴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很对内控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执行。

2控制缺乏柔性,部门沟通不畅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制定不合理,给制度的具体执行带来的困难,过于庞杂的制度使员工疲于应付。例如:某企业建筑大额材料采购业务要经过询价、比较、招投标、业务公示、合同签订、执行验收、审批付款等多个流程,每个控制流程又都设置了多个审批步骤,走完整个流程有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种情下,企业一些采购人员就将大额采购进行拆分以规避上述流程,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还会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给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

此外,建筑企业内部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最终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这样不但会使企业错失一些机会,还会影响企业决策的及时行,给企业的运营造成风险。

3监督部门无独立性,监督重点偏离

企业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但受限于时间和专业性,一些企业外部监督在监督体系中发挥不出作用。部分建筑企业虽然成立了审计部门,但审计部门的工作却缺少独立性,导致一些审计部门完全以领导的好恶来开展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内控体系封闭僵化,内部控制缺少全局性

企业内控工作不能随控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内控活动缺乏应有的活力,有时企业的经营环境明显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相应的内控措施和手段却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企业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部分企业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但却忽略了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风险,大部分的内控措施都是针对企业日常经营层面,眼光过于浅显,导致了短期行为的发生。

四、建筑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

1积极引入新的内部控制理念

首先,养成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理念,企业管理层要充分的了解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理论,了解建筑企业的特点及其所要面对的风险,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融入到企业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企业特有的风险管理文化。

其次,企业对内部控制新理论也要有新的思考,具体包括:第一,对内部控制目标及动力的重新认识;第二,对内部控制模式的重新认识;第三,对不同管理层级职责的分配、部门间关系的重新认识;第四,对内部控制收益及成本的重新认识;第五,对发展内部控制的重新认识。

2构架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关键举措

3改善内部控制的其他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功铁编著建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0-57

[2] 李梦西编著建筑成本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8-87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