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背景下,以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现状,并全面剖析了影响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因素: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突破口就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这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影响比扩招更为深远。而地方本科高校是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办学综合实力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偏大,缺乏中年骨干教师[1]。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与访谈相结合。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调查网站,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学专业、职称、学历等;二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三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包括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邀请安徽省行知联盟的14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宿州学院、铜陵学院、皖西学院、黄山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滁州学院、池州学院、蚌埠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和安徽新华学院的青年教师登录网站页面,填写问卷。共有908位教师参与我们的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同时选取了5所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青年教师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全面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二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一)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薄弱
据调查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平均课时达到16节/周,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满意度偏低,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青年教师专业情感比较淡薄,缺乏专业奉献精神,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专业发展的意识薄弱。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没有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自主发展自身专业适应转型发展的意识。在调查中发现有68.5%的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内涵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根据地方高校转型的需要去发展自身的专业,缺乏长期的规划,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欠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目标就是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所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学历偏高,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具有丰富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欠缺专业实践能力,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调查结果显示,65.9%的青年教师认为自身专业实践经验欠缺,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工作任务重,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忽视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也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导致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普遍专业实践能力较薄弱,与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不相符。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1.培训流于形式。新建本科高校对师资培训的力度与质量都有待提高,无实质性内容,实践性不强。调查显示,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中有97%都参加过校内培训,但校内培训的内容都过于理论化,都是涉及一些规章制度、办学情况等方面。调查中,很多青年教师表示入职多年,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外其他组织举办的培训或者校外的学术论坛和会议。2.资源不足。地方本科高校的资源欠缺,对青年教师提供的教学和科研经费都有限,一些教学硬件设备配备不到位,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提供的科研资源匮乏,如数字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等购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限。而且,很少提供合适的机会、足够的经费支持让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2]。
(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据调查,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与其他高校并无区别,注重学历与职称,欠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配套机制。同时,地方本科高校也缺乏相应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参照其他高校的评价体系,与其他高校并无实质性区别,评价与激励相挂钩,以奖惩为主要手段,多以惩为主,并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显示,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只有20%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对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60.5%的青年教师认为无作用,19.5%的青年教师认为反而有负作用。
(五)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不够优化
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企业研发,了解社会最前沿的技术更新,把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引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在我国还未形成职业教育的氛围,企业没有积极的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未能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同时,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压力大,经济待遇较低,青年教师的社会职业声望不高,经费少,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会导致部分青年人才流失[3]。
三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个体因素
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对专业发展无长远规划,目标不明确。很多青年教师只是被动的进行专业发展,按照学校的考核要求,职称评定等条件来发展的专业,功利性明显。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从高等院校毕业,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缺乏创新意识,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跟上社会的需求与国家的政策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66.2%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利条件是个人意识不足。67.5%的青年教师认为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就是主动进修或培训。可见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社会培训进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二)学校因素
调查显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进修实践机会太少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0.7%,62.5%的青年教师认为是缺乏专业组织指导,20.7%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学校不够重视。对于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82.6%的青年教师认为是专业发展培训经费少,培训流于形式,认为是日常工作任务重的占60.7%,认为是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占52.6%。可见,地方本科院校未能充分意识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健全,缺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和专业指导人员,缺乏专门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仍然是重科研轻教学,学术论文数量铺天盖地,但部分论文的质量却有待商榷,科研成果缺少实践价值,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办法进一步深化,要促进青年教师按照技术应用型高校对师资发展的要求来发展专业,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保障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完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4]。同时,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入职标准与他普通高校教师的入职标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基本上是博士或硕士学位、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等。而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特别要求,没有相应的作为其教师的入职“门槛”,缺乏相应的制度与标准。
(三)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职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企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未能积极参与到地方本科高校师资培养与教学过程中。这些都有待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好宣传,加大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支持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5]。同时,需要加大经费支持。调查显示,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83.5%的青年教师认为政府应出台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都需要经费的支持,政府和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为学校发展留住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玮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新建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4):74-75.
[2]鄢玉婷.广东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大学,2012:26-28.
[3]袁晓杰.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14-16.
[4]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7-10.
[5]赵昌木.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