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例6篇

2024-09-29 来源:伴沃教育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1

一是找方法,增强学生的与核心职业;二是查问题,促使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三是为学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四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素质;核心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一、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兼容,以有色金属行业所需专业为重点,以有色金属锡资源开发为龙头,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其办学经费由云锡公司全部投入,毕业生就业有“以云锡为主”的办学特点。基于企业办学的特殊性和用人用工的针对性,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应该注重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深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受教育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职业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取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所以,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和云锡公司用人的实际情况,云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大类。

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三个组成要素,其中,核心职业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核心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种跨行业、跨专业的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规定核心职业能力共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的能力。2010年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培训项目(CVCC项目)总结为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六大模块。

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对于求职者来说,可以适应就业、再就业、职场升迁的需要;可以应对就业风险;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调整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由于我院是依托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办学,办学的宗旨就是为了解决公司的用人用工问题。因此,只要在三年的求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都有留用公司工作的机会。根据调查:学院93%的学生都心甘情愿地选择云锡公司就业,只有6%的学生毕业出路选择继续去学或其他方式就业。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提高工作绩效、提高效益的基础。十一五以来,云锡把人才工作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因此,公司全力推进实施“营造环境,培养并重、优化结构、保障发展”的人才强企战略,充分挖掘和探索技术人才培养的各种有效途径。人才是当今经济社会“第四利润”的源泉。

最后,对于学校而言,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生就业、全面发展服务。学院积极配合云锡人才强企战略的推进,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行业支持、自主办学”为办学思路,以“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云锡公司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任务,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推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根据云锡公司的用工需求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学院在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中,首先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组成基石。职业道德是指适应各种职业的特性和要求而产生的道德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本行业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院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从国家制定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出发,紧扣集团公司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活动等手段,促使我院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内化、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知识素质是职业素质组成中的关键因素。处于知识经济的当今社会,学生就业是根据所学专业从事相应的工作,学生要在市场中与各类群体竞争岗位,其核心竞争力就是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来取胜,知识转化率快慢体现了求职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竞争的实力。可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即将进入云南锡业公司工作的学生来说,作一个“T型”人才,即知识面要广、博,技术掌握要专、精、深,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能力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组成要素,也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三个组成要素,也包括一个人综合运用智商、情商、灵商的均衡发展。其中,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院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规定核心职业能力共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能力,采用职业活动导向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竞争机制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心理准备。要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就必须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上。因此,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

1、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依据。我院依托企业办学的条件,建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需求为主、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专业设置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为参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教学改革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利用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人才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理实交替、模式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

2、 整合人才培养的资源

校企双方有效整合企业办学的优势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的办学的亮点。

一是整合校企的人才资源。学院定期邀请云锡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改革,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院还结合教学教研的需要,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及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组建一支“专工兼备、编制灵活、待遇随岗、长短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自学院成立6年来共选派近60名教师到云锡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是整合校企技术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的办法、教学质量的评估办法、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积极鼓励学院教师参与云锡的生产技改科研项目9个,提高学院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整合校企管理资源。实行校企共管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校企共同完成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督导、成绩考核鉴定等工作。建立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践能力和品德、纪律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

总之,通过开展学院与云锡公司各厂矿单位的深度合作,有效整合校企双方的人才、技术、管理、设备利用等资源,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学院课程体系的建设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导,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技能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导向”逐步推进改革和建设。课程体系强调必须、够用,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和完善。校企联合编写具有云锡特色的,适用于学院人才培养的教材,例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抓好实习实训,落实顶岗实习,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符合高职办学的要求,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45%。

4、 注重实践教学的管理

学院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一是实习地点以一线生产车间为主,教学环境工厂化,工厂氛围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首先,学院与云锡所属27家厂矿单位签订了生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协议,形成了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训设备以一线生产设备为主,更具真实性和操作性。其次,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云锡控股公司投资1800万,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已经竣工,并且公司还下达了学院2208万的实验、实训设备购置安排,第一批已经进行招标采购,大部分设备已经到位,目前,学院校内共有3个实习实训基地,23个生产实习车间。其中,校内机电实训中心,校外云锡老厂分矿,已经被列入省级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

二是实习指导教师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主,更具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更强的岗位操作能力。

三是实习内容以一线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主,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学院机电系08级学生在参与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维修电工专业比赛中,唐国民同学获得二等

奖,赵狄同学获得三等奖,学院国土资源系11级学生在参与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选矿专业团体二等奖。

通过实践教学的建构和管理,学生们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塑造得到了强化;学院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得到了提高。例如,针对国土资源系的学生,学院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力、责任心、职业操守的锻炼;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偏重于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操作、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加强调法律意识和诚信道德的内化。

5、 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相互作用,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践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学院积极参与云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每年“矿工节”的演出;通过建立校内大学生社团,例如机电系组织的“电光社”,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表1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法律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实习实训中养成职业道德精神

知识素质 学习方法的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式 专业知识的运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能力素质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认识性实习 专业技术掌握生产性实习 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实习考证

心理素质 正确认识自我克服不良心理 培养交流意识团队精神 增强应变能力

表2

较好% 适中% 较差%

与人交流 46 46 8

与人合作 74 26 0

数字运用 25 70 5

信息处理 21 70 9

解决问题 36 63 1

自我学习 39 60 1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2

一、立足社会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影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要求具有更加外向型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擅长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增强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她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其次,就业环境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旅游事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就业门槛较低,造成了很多的非专业的人员涌入旅游市场,造成旅游市场人才要求的畸形发展,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这样的就业环境直接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旅游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当前的就业环境,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定位更加高端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业能力。

二、争取更多的社会有效引导和支持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学校生活时间更多,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需要更多的社会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增强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训练和提升。一方面,需要家长做好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最为重要的评价目标,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发展观。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引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鼓励更多的学生到旅游发达地方去就业,为他提供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条件。同时作为政府还应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教学,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尤其是做好学校和旅游企业的牵线搭桥工作,以旅游企业的实践岗位和发展模式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支持。作为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应该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做好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具体岗位当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造就更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围绕当前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开展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提供较好的素材和实践支持。

三、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断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增强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到旅游行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行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有着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应该对自己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才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既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断的增强自己就业和发展信心。另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练就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较强的技能支持。

四、高职院校加强课程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3

论文摘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不断地改革,已经成了学校体育的核心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重新对角色进行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产生变化,体育教学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身体素质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了体能与技能。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各方面也应有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练习,还要坚持在课外的辅助练习,这也是保持稳定运动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知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荐的今天,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交叉融汇,不同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影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为密切的接触学生,各方面交流也更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顺应时展的新知识的储备、新教学理念的执行、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施以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心理素质

相对智育、德育,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学校对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教育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不能撂担子、满腹牢骚、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差、社会认同感不强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最核心的体现是意志力。教师的意志自觉性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认识上,工作态度的明确上;意志的果断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突况的处理;意志自制性体现在体育教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应对困难。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而且学生以群体的方式接受长时间的室外教学。也正是由于体育教学有这样的特点,突况、外界干扰较易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不能单纯得按照教案机械得进行授课,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而应时刻保持警醒,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突然问题。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开阔视野多学习、多了解。

(二)教学研究能力

;2、基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掌握教材教法、全面的运动技能、正确的示范、组织竞赛、裁判等;3、参与比赛、指导训练能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分析比赛情况、运用技战术、临场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通过课堂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教师要通过每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用这样的理论再去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受到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评级、评职称。因而,教学研究反而成为教师投入较少精力的方面,以致教学研究室的基本职能缺失,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更注重自身积累,使高校体育教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课题大有学问可做。加强教学研究,无论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

四、总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新课标的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企业及行业的需求方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对学生素质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致力于提升学生素质。。

(一)教育内涵认识的偏差

(二)教学内容偏差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将岗位需求作为基础,将胜任力塑造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素质的教学时,对职业能力的教育普遍有所轻视,进而偏重于特长的强化,教学活动多以演讲辩论、唱歌跳舞等学生爱好及特长的强化,对于学生的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职业执行力与职业实践等关键能力的教育普遍缺失。导致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培养及认同、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的贡献及求职能力较低。

(三)管理机构薄弱

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素质教育大部分由共青团组织或学生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参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机构不是管理相关教育组织与管理部门,其教育模块的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碎片化,与正常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的特征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所需要具备与所从事职业有关的素质,对职业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为从业者适应及满足职业生涯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它既是企业培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也是集中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体现。

1、职业性

职业性是职业素质教育最本质特点。首先,职业素质教育以岗位需求及职业为出发点,通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即创造力、团队协作以及执行力等几个方面,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针对学生与行业特征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进而塑造学生职业修养与培养职业操守,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模式当中就能感受到职业文化的氛围,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2、自主性

自主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进行引导,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灵活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成效评价对教育过程进行自我评估与评价,以此评价的满意度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参考指标。

3、实践性

实践性是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首先,职业素质教育以适应工作环境与职场的运用为基础,最终促进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发展为目标。其次,实践教育在职业素质教育的比重较大,即通过学生上岗实训与社会实践,在职业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态度。再次,实践成果能够体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状况与就业质量,即反应出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的实际水平。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可行性提升途径

核心工作与中心的思想是站在职业能力角度进行职业教育模块的划分,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与塑造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根据职业素质教学的特点与内容,教育内容可以划分为职业的适应教育、规划教育以及职业技能这三个模块。通过此三个模块的加强,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与适应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还要完善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以此才能在顺利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工作,同时,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规划职业教育

;第二,开展职业认知教育。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认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相应的企业进而熟悉行业认知,对学生的职业探索有很大的帮助。第三,企业导师的配备,聘请企业人士担任学生的专业导师,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向接触与交流的平台。

(二)适应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教育指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重点工作,包括职场适应实践与学生职业心理健康,主要内容为对学生入职开展专项活动的特训,根据不同岗位与专业对员工在心理素质上要求的不同,通过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

(三)促进职业技能教育

;第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专业学习社团与专业技能竞赛”两大体系,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的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5

。。

1.1要具有专业性

。。。。。。

1.2要具有责任心

。例如,在进行付印样的最后审核过程中,一旦缺少责任心,想着既然前面已经有了各级部门的确认,应该不会出现意外情况,粗略一扫就算做完了自己的工作。却不知道,之前的所有确认也许只是内容方面的审核而未涉及技术方面,这就意味着存在极大的问题隐患。具有责任心的表现则是,认真检查送审稿子;;再就是检查确认文章内字体、字号等内容是不是一致;再确认封页尺寸及内部尺寸是不是一致等。大略一扫,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认真检查确认,则要花费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相同的工作内容,表现出的则是不同的责任心。可以想见,书刊最后的质量也必定是不一样的。。例如,印制某书刊的封页,既能够选择大规格纸张印制,也能够选择小规格纸张印制。此时,就需要从纸张成本、印制成本等各个方面考虑选用哪种方式更能节省成本,且不影响书刊质量。

1.3要具有创新意识

。。。技术创新是一方面,思想更需要创新。。当然,也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拥有最前沿的印刷、出版等技术工艺,不过必须要有经过认真学习能够获得新技术的想法和能力。。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只有保持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2.1对图书的装帧设计或版式设计进行管理

。。其次,要注意设计的实现,管理好设计、编排、印制及装订等的完成情况,仔细确认开本、标题、图表等的形式是不是与最初的设计统一,所需材料是不是及时到位,印刷工艺能不能实现等。最后,要确保印刷、装帧等环节的顺利实现,即时了解书刊的印制情况,对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都要迅速地给予处理,保证书刊装帧、出版的顺利完成。

2.2对图书的质量进行管理

作为出版物,图书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及发展。。;二是,要依据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确保应有的生产流程,不能想要节省时间而缩减某些环节,核红、审核样书等关键环节更是要认真检查,不能抱有侥幸思想;三是,对每一环节都要设置质量把控点,利用对所有质量把控点的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的质量;四是,重要环节必须要亲自确认,即时检查印刷、装订等环节中的质量把控点,迅速发现问题并马上处理,尽可能地将任意质量风险掐灭在萌芽期间,不将任何的质量隐患带到下一环节。。

2.3对图书的印制成本、印制周期进行管理

图书的印制成本是出版行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二是,按最优流程安排排版、印刷等工艺,保证最合算的印制数量,增强质量管理,防止由于质量问题而重制带来的浪费;三是,熟悉并灵活利用印制成本核算中的各类技巧,尽量地缩减不必须的花销。图书的印制周期也是印制成本的重要一方面,对其进行管理,指的是对设计、印刷所花费时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确认好各个环节的进度,实现书刊印制周期的最佳化。。。;其次,要灵活机动地分配生产,科学安排生产工艺,确保原材料的及时到位等,保证书刊按计划或提前完成;。在书刊印制好后,还要做好书刊的进栈、数量确认等工作。。

3.结语

。。

单位:北京周报社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素质;语言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10-0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是刚刚结束了初等中学教育的学生,对他们来说,中考无疑被认为是一个或大或小的挫折。他们中大部分人对学习充满消极情感,对学习英语没兴趣,并且在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也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带了进来.在英语教学上,表现为不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而偏向于应付考试。其实,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分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能和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及素质呢?

一、 矫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消极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具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总是充满焦虑,内向,害羞,胆怯等消极情感。因而先要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况且就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来讲,只要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这已经是一种获得。总之,学生学习英语的精神状态,是其语言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人文素质

外语教学任务至少是两方面的:一是其“显性”的一面,即语言本身具有的语法点,句子结构,词汇用法及文章结构;二是“隐性”的一面,即课文内容具有的教育意义和人文精神。外语教师不应单纯的就课文而讲课文,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给人思想以启迪,心灵以陶冶的可贵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例如,英语基本版I(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中Unit10 FamousPeople,课文Walt Disney : The Man, Behind the mouse,语言知识点不多也不难理解。但怎样使这篇课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呢?除了读懂课文内容,讲解课文语法点以外,教师还要抓住Walt Disney这个角色,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他很小的时候就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去干辛苦的工作,但他毫不介意,不会抱怨。对于一件事情,他从不轻易放弃,并且他的生活总有美好的理想,也会为此而付出最大努力。最后,他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热爱生活,心存感激,胸怀理想。

三、帮助学生处理好考试与语言技能的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学习,是为学生日后从事各项工作奠定语言方面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概况,风土人情,时事政治和文化背景,有助于其所从事工作和个人的发展。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习英语只是为考试做些准备,因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及能力,淡化应试技巧,这种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体现在从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入手。这并不意味着语言能力只是单纯的听说技能,而是说听说能力的加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听、说毕竟是英语使用者最常应用的两项基本技能,而且从听说能力入手,容易将学生头脑中以记语法,背单词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过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只是学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技能的获得。

在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时,要把握听说技能的长期“隐性”的效应与即时“显性“的效应。要意识到听说能力的获得不是速成的,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沉淀而成。要让学生体会到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就会享有由此而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环境,给予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从心理上,技能上都得到锻炼。

四、提高英语教学者的教学能力

大部分英语教学者都已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但每一个英语教学者都应反思自己只是知识储存罐,还是确实有很好的教学能力。试想,如果英语教师不具备教学能力而只是知识储存罐的话,怎能搞好英语教学呢?同样的道理,在教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此去获得语言能力。因此,这不仅要求英语教师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更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在帮学生做练习时,不只讲解练习。

总之,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灵活的过程,英语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绝对永恒的教与学的真理的境界。但将以上几方面结合为整体,综合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既要获取语言能力和技能,也能提高人文素养,我们英语教学的质量就会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教学[J] 高教 研究与探索,1996.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