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制度格式范文

2024-09-29 来源:伴沃教育

篇1

【关键词】人事档案;;改革创新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档案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及模式还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人事档案在单位中的作用效果。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处于转型及调整时期,这对单位人员调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人事档案的作用所起到的效果也愈加突出,因此,对其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更应受到单位和社会的重视。

一、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不当,人员流动性大。

事业部门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以及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在单位处于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中,因为这些人的发展前景、专业特点以及再教育等原因导致其流动性较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由于工作繁杂,单一重复,导致很多人才不愿意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人员的大量、快速流动。

(二)管理工作不科学,缺乏合理的考核规范。

当前,我国缺乏科学的员工考核依据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很多用人单位是根据人事档案对员工进行工资晋级和职务晋升,而不是根据员工的贡献价值、工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用人单位缺乏公正、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档案管理工作秩序混乱,归档不及时。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单位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纷纷采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专业人才。在原用人单位限制人事档案不能办理工作调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使用三不要做法,即不要迁移户口、不要人事档案、不要调出手续,造成部分档案归档不及时,影响正常的档案使用秩序。

(四)人事档案管理内容陈旧。

人事档案管理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比较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单位对于人才的基本管理需求,也无法切实适应于现代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而对于个人参加各类培训,获得技能证书情况等又缺乏相应的记录。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关系等主观情况导致人事档案中出现很多虚假的记录,这就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失去真正的意义,无法充分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对策措施

(一)正确认知人事档案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要正确认知人事档案管理,建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首先,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观念,从整体安排管理工作,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的监督体系。第二,管理人员要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管理理念,使企业以及机关等每位员工都是档案管理的参与者,将档案管理当做基础工作来做,引导相关管理人员执行自己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管理工作的提高。只有全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才可以使档案管理更好的为全体人员服务。

(二)改进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单位要改进档案管理方法,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条件,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要从传统的分散模式向统一模式转变。加强事业企业同社会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加强档案资源的应用和开发。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条例,科学制定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做好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的专业素养。

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高要求。在新时期下,领导一定要选择责任感强、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管理团队,并且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还要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更新档案管理方式。

(四)充实档案管理内容,便于查阅相关个人信息。

聘用书、工作协议、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文件是人事档案的关键组成因素,一定要进行及时归档,同时,解聘、辞聘以及考核等相关资料也要及时存入档案中,充实档案内容、丰富个人信息,为以后的查阅提供便利。

(五)成立档案管理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由于人员流动频繁,人事档案不能由所在企业或者单位完全控制,要成立专门的、中立的、社会性的管理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要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劳动以及人事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接受档案管理部门、劳动部门以及国家人事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制定科学的管理条款。总之,要想适应单位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转变就需要突破原有管理模式的局限,通过时代的角度去探索及创新管理制度,根据人事档案的作用及要求对其制度及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上文的内容主要指出人事档案应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并在实际中受法律的保护,在尊重员工的同时,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利用创新的角度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钟莉梅.论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9):216-217.

[2]王丽涛.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7(03):154.

[3]冯雯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资讯,2012(07):184.

篇2

一、就餐:

1、所有就餐人员一律凭饭菜票就餐,一律不欠款,不赊账。

2、食堂工作人员除杀猪共同就餐外,不准另开小灶。为确保饭菜的安全,值周班级组长要对食堂负责。

3、食堂工作人员的亲属一律不准在食堂就餐。

4、不准以现金或其他形式出售食品和未加工物品。

二、工作纪律规定

1、售饭菜时对老师、学生一视同仁,认真收票。

2、行为举止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严禁与学生争吵。

3、有问题及时向食堂负责人反映,不准翻弄事非,制造矛盾,影响团结。

4、保管、采购要坚持原则,坚持物品领用和采购制度,遵守财经纪律。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作息。

6、有下列情行之一者,除处以经济处罚外,一律下岗或解聘。

①故意损坏公物的。

②故意不收或少收饭菜票的。

③造成严重浪费的。

④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

⑤私分偷拿食堂物品的。

永兴中学食堂财务管理

一、食堂收支统一由学校总务处单独建帐核算管理。

二、饭菜票价的定价或调整,由学生食堂管理员召集有关人员参照市场物价商定。

三、支出票据核销,必须是售主出据的并有售主签章的购物依据,经食堂保管核实验收物品后签章,再由食堂管理员审检签字报销。否则不予报销。

四、大额购置,需由组长拟计划,食堂管理员批准后再行采购。

五、饭菜票由伙食总务主任统管,根据销售量清点加盖印件后交食堂卖票员每月核实一次。

六、伙食帐务每期末结算,作出结算报告并公布。

一、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全力做好炊事工作。

二、任劳任怨、大公无私、勤俭节约、工正廉洁、讲究卫生。

三、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四、按时上下班,不早退、不迟到,上班不干私活。

五、服从安排,不拈轻怕重,对工作积极主动,高度负责。

六、爱护公物,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七、提高警惕,严防偷盗事件发生。增强个人工作期间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永兴中学食堂卫生制度

一、个人卫生要求:衣着统一卫生,服装勤洗勤换,勤剪指甲,进入岗位前先洗手。

二、食堂用品用具随时保持干净,存放整齐,用完后及时清洗分类存放。

三、择洗菜后立即清扫,每餐饭后及时清扫室内外卫生,垃圾不得过夜堆放。

四、注意食品存放保管,加盖防护,严防污染、霉变或腐烂。

五、随时注意消灭蚊蝇、蜘蛛、老鼠。

篇3

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使户籍登记能够如实反映公民的居住和身份状况,为政府有效地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能奠定基础。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一是坚持实际居住地登记和当地需要、当地受益、当地负担的原则。二是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综合承受能力相适应,科学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原则。

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取消《入市许可证》及“农转非”计划管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1、在全市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户口及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从人口统计口径上,城市市区、四县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居民统计为“城镇人口”,其它的统计为“农村人口”。使户口登记制度如实反映公民的实际居住状况。

2、在《常住人口登记表》及《居民户口本》户别栏内取消“非农业”或“农业”字样,直接注明“家庭户”或“集体户”,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常住户口。在办理户口迁移工作中,省内户口迁移及外省迁入的不再注明户口性质,迁往外省的,可根据是否纳入城镇人口范围,在《户口迁移证》上加盖“农业”或“非农业”长条章。

3、对于人均不足0.1亩地的村庄,撤村建居,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村民在入学、就业、低保、退伍安置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迁入市区的只限本人、配偶及未达法定婚龄的子女。

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经批准自建住房、租住分配的公有住房或以贷款形式购买的房屋,且申请人或迁入人拥有房屋的产权证或使用证,不包括出租房屋。

稳定职业是指在国家机关、党政团体、企事业单位、私(民)营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并有市、县以上劳动保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备案的劳动合同,交纳了社会保险费和失业保险金;兴办第二、三产业具有法人资格的人员且经营两年以上的。迁入四县的,工作或经营一年以上即可。

以上凭《房屋产权证》或《房屋使用证》。市、县劳动、人事部门核准备案的《聘用证明》、《劳动合同》、《养老保险手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退休金、保险金、银行存款等凭证,户口证件或户籍证明办理准迁手续。迁入市区的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核准办理准迁手续,迁入四县的由县公安局直接受理核准发放准迁证。

2、对到建制镇(含县城镇)落户的人员,不受居住年限限制,并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执行承包合同,防止进城农民的耕地撂荒和非法改变用途。

3、对夫妻相互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达法定婚龄(男,22岁;女,20岁)的子女投靠父母,且申请人或迁入人应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准予迁入,否则不予迁入。

对于本市区内、县内夫妻、父母、子女三投靠的,由派出所随时办理户口迁移,市外或县外三投靠迁入的,申请人应持书面申请、《房屋产权证》或《房屋使用证》、双方户口本、身份证或迁入人户口所在地的户籍证明、《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或亲属关系公证书,由派出所受理签署意见,报县、区公安局核准发放《准迁证明》,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办结。

4、对新生婴儿或未落户的未成年子女,均可在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常住户口,公安机关凭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书》予以落户,不再受其它任何条件限制。公安派出所每月5日将 出生落户情况通报同级计划生育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新生婴儿一个月内应到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凭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出生医学证明进行出生登记。往年出生未落户,且父母不在同一派出所辖区的,应有另一方派出所出具孩子未落户证明,方可落户。对于非婚生子女或多年未落户等疑难问题,派出所应及时上报县、区局对于事实清楚的,核准后予以落户。

5、公民收养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以及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和继子女的,收养关系成立后,被收养人无户口的可在派出所凭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登记证》和收养人户口本、身份证直接在收养人户口所在地登记出生户口;发生户口迁移的,收养人出具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凭上述证件由收养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签署意见后由县区局核发《准迁证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6、对干部职工因工作调动办理户口迁移的,凭县级以上具有调配权的劳动、人事、组织部门的调令(含系统内调动)、《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迁入人及随迁家属户籍证件,产权证明或集体户口本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迁入市区的,应凭市级以上具有调配权的劳动、人事、组织部门的调令(含系统内调动)。

从社会上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公安部门凭设区市以上人事行政部门签发的国家公务员录用通知书和单位接收证明、户籍证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以上工作调动(含系统内调动)、录用公务员办理户口迁入市区的,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迁入四县的,由县公安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

对于国家政策规定,正常安置落户的人员及其家属,没有固定住所或单人迁入的,可落单位集体户口,携家属的可在单位住址单立家庭户。

7、对批准应征入伍的,征兵办公室要将“入伍通知书”发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由派出所出具户口注销证明后,方可办理其他入伍手续。

8、取消出国、出境人员(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注销户口的规定。对于以往已注销户口的人员,要求恢复户口的,应在本人完成出国、出境任务回国后,凭本人出国护照或其他合法有效证件,在原户籍所在地办理。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国定居的,凭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发放的回国定居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对到国外定居或加入外国籍及港澳台定居的人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出国定居证明或加入外国籍的证明注销其户口。

9、对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不再注销户口。判处死刑且已执行的应及时注销其常住户口。以往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已注销户口的,仍按原有规定执行,刑满解教后予以恢复。

10、对户口迁往农村地区的也要实行准迁制度。申请迁入人应出具迁入地村委会同意落户的证明,由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需开具准迁证明的,由县、区局核准办理准迁手续。

(三)改革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

普通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含技校)录取本省或外省新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对于未办理户口迁移的,在校期间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按暂住人口管理。毕业后凭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接收单位证明、毕业证、户籍证件由县、区局核发《准迁证》。已办理户口迁移的,毕业后凭学校的《派遣证》迁往派遣地;无《派遣证》的,其户口保留到年底,仍不派遣的,由派出所将户口按生源地迁出。本市院校录取本市新生的,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四)积极引进各类人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各类专家、留学回国人员、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以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其他各类人才,可凭聘用证明,相关学历证明、户籍证件及亲属关系证明办理本人及直系亲属落户手续,不受无固定住所限制。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办实业和工作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其中,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工作地,也可将户口迁回原户籍所在地。对户口已迁入西部地区的,如果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凭本人申请、户口本、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原户籍地迁出证明,由县、区局受理核准发放《准迁证明》。

对在大、中城市落户的各类人才到小城镇或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外商、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我市投资兴办实业,其境内亲属在我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准予落户。

对于引进的各类人才及投资兴办实业,亲属落户市区的,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落户四县的,由县公安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组织好本地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公安机关作为户籍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宣传户改意见,认真落实政策,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2、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下放审批权力,简化审批手续。户口迁移以迁入地管理为主,取消户口迁移多部门管理和附加条件限制,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审批。各地在办理户口迁移落户工作中,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3、健全工作规范,从制度上强化管理。放宽户口迁移条件是公安机关加强人口管理的一项建设性措施,是一项以公民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加强和严密户籍登记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县、区公安机关要利用这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展一次全面的户口整顿工作,通过对本地无户口、双重户口、应销未销户口及人户分离人员的清理整顿,对各种情况登记造册,逐步加以解决,掌握本地实有户口基本情况,摸清各类人口底数,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实现户口管理规范化。

4、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公安机关要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户口迁移制度改革工作的力度。公安机关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群众自愿申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等原则认真审核把关,并严格按照户口迁移程序办理落户手续,凡符合落户条件的,应及时予以办理,均不得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之机收取城(市)镇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

5、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以上相关规定,全面清理地方性政策规定,凡与本《意见》相抵触的,应立即废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本《意见》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篇4

随着我国公共人事管理立法的不断完善,我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但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仅仅依靠文件形式下发缺乏权威性,并不能达到人事制度的改革目的和要求。由于事业单位人才市场的相对落后,人才招聘制度的规定不严格,再加上没有必要的的竞争机制,一旦录用都不会被淘汰,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做到人尽其才。虽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获得了短暂的成效,但仍旧没有达到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没有在管理体制方面创建真正的法制管理结构,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岗位的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或企业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员工的体力、智力的最充分利用,并保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考核、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创建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实现单位员工自我管理,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可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是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的急切需要,也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满足条件。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渐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使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循。通过对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的健全,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优化事业单位的员工队伍。只有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使人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途径探索

1.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与本单位性质相符合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实行岗位管理。对工勤岗位,要建立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对管理岗位,要建立能够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管理水平的等级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择优聘用原则,逐步建立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通过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以此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以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以科学合理、简单高效为原则,通过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结合,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的岗位设置机制。。

2.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绩效工资合理分配的基础,绩效考核是单位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如何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员工的工作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却是不可量化的,比如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员工的素质等都不可直接量化。这就需要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的目标,比如完成数量等可以直接按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分析评价,而定性分析的目标,需要间接地通过客户的满意程度或者投诉率等来进行分析评价。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管理者由于心软考虑到员工工作的辛苦,没有按真实情况考核,从而导致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要打牢绩效考核的基础,公平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避免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实现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真正目的。

3.创设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的分配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条件。十七大中明确提出:合理的分配制度才能体现社会公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在2007年实施改革,完善了工资调整机制,将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补贴四部分。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根据规范要求,采取灵活的分配方式,人为地决定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是事业单位员工对单位的贡献程度,目前,绩效工资的模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具体的实施还需完善。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和员工之间的竞争以及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赏措施来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合理的分配制度主要指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根据员工对单位的贡献公平分配。只有创设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体现公平的分配原则,才能使员工积极的投入工作。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模式,从而达到事业单位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

4.实现单位员工自我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员工的地位不断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方式。员工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我学习五个方面。自我认知作为自我管理的基础,需要员工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自我规划要根据员工自己的内心需求来设定目标,是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前提。自我激励是指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若发展顺利员工应时刻告诫自己要居安思危,若发展困难员工应时刻激励自己。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必备条件,员工应为了既定目标而放弃暂时的欲望。自我学习是指员工应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以适应单位的需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改变以往的只由管理者制定的模式,应让员工也参与人事管理的制定,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员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较好地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有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事业单位绩效的提高。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时可以通过发问卷或者开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员工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更容易被员工接受,也更容易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人事管理;改革发展;思路建议

一、引言

人才关乎各个行业、各个地方事业发展,人才资源是各个行业、各个地方的宝贵财富,是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基础,这也是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具备人才密集、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三大密集特点的行业,如何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如何在新时期的竞争中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一不指向人事管理工作。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内容。。。

二、广播电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素质方面的需求广播电视人才队伍中,部分员工自身的素质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个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这方面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培训机制、人才引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人员主要来自于转业安置、毕业分配,其不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不能很好地和岗位需求进行适配,自身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部分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缺乏足够的岗前培训,同时人才在录用之后,不具备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广播电视工作本身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很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当中。针对于素质方面的需求,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要对于自身的人才引入机制和培训机制进行更好地完善,给予广播电视人员队伍以更好地素质保障。2.思想方面的需求人事管理工作中,部分员工存在着一定的思想方面的问题。缺乏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缺乏正确的人生关和价值观,在具体岗位工作上,部分员工在工作上不具备较强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自身工作的认知上也存在着一定定位的问题。这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对于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部分广播电视台对考核机制上没有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与时俱进地调整,考核指标不够客观,部分考核项目设置不够合理。因此,针对于思想方面的问题,人事管理制度要进行全面地改革,让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地调动,这样才能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三、广播电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对人才引进制度进行改革。对于人才的引进来说,我们要做好人力资源的把关工作,为广播电视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保障。在人才引进中,要确保足够公平、公开与公正,对传统招聘机制进行改进,打造一套更加科学且更符合当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引进制度。在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对于用人标准进行统一和明确,并依据科学的招聘标准,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这种对用人机制方面的改革,也可以一改以往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问题,真正地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另外,人才引进上,也要结合不同的岗位进行调整,同时引入市场化的改革思路,为优秀人才创建一个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于优秀人才适当地对引进条件和标准进行放宽,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第二,对培训制度进行改革。对于广播电视工作来说,知识一直在不断更新当中,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我,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广播电视工作的需求。针对于人才水平提升的需求,我们要对当前的人才培训制度进行改革,引入更加人性化的培训思路,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构建一套具备多层次、立体化特点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广播电视台内部也要加强投入,提升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丰富培训工作的开展形式和特点,提升广播电视工作的理念,让人才更快地对世界范围内前沿信息进行接触。第三,对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对人事管理工作来说,用人管理一直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广播电视工作中,不同岗位肩负着不同的工作职责,同时岗位的职能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在用人管理中,要真正地将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落实,对人才的潜力进行深度挖掘,让每个岗位都具备优秀的人才。用人管理上,也要结合可续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在岗人员进行科学考核管理,这样才可以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成效进行最大化的实现,提升整体人事管理成效。另外,人事制度改革中,也要融入科学的激励策略。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让广大员工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好地激发。第四,对思想工作制度进行改革。广播电视内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将思想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到员工群体当中,要求员工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对员工的合理诉求尽可能地满足,解除他们工作中的疑惑,让内部管理工作更加民主。通过对思想工作制度的改革完善,让内部思想更加统一,同时对于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公正地处理,这样也可以提升内部凝聚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来说,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展开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引入科学的改革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入手,对当前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整体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为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人事支持。

参考文献

[1]邹琳.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今传媒,2014,(8):140-141.

篇6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必须依靠其更强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缺乏为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聚人才的能力。因此,必须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管理体制,为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流动陷入僵化。

人才流动体制是医院实现优胜劣汰,建立一支医疗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进而实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但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中,人才流动基本陷入僵化。一方面,医院与员工的聘用体系不完善。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医院与员工的关系比较固定,难以实现人才进与出的正常流动,好的进不来,差的出不去。很多医院都面临着工作绩效差的员工淘汰不出去的困局,不能空出位置来,自然也就难以招聘那些水平更高的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停不住,由于管理制度比较僵化,对于技术突出的人才,不能为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待遇,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医院的竞争力。

第二,人才成长环境不佳。

医院人才成长环境不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晋升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医院坚持的是重论文轻实践路线,过于看重医务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并没有将其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紧密相连,一些员工出现理论水平高,实际绩效差,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人才成长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一些员工为了评职称而开展某项研究,一旦论文通过,职称评完就放弃课题研究,缺乏持续性。有学术水平却无专业水平的情况大有存在,长此以往,医院的学科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人才队伍成长不起来,最终也将使医院的医院服务水平受到影响。

第三,人才培养不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专业管理人员是医院应对竞争的重要凭仗。现在很多医院的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从医疗岗位转岗而来的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培训,这严重阻碍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忽视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很多医院只重视那些学科带头人、科室负责人的外出培训与学历教育,对于占多数的普通员工却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医院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二、加强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第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医院管理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成为市场主体,独立应对市场竞争是医院发展的现实,而通过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现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医院赢得市场竞争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借助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推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为医院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与员工队伍,医院才能从容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二,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广大企业得到了十分成功的应用,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在日益重视人才的新时期,医院必须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才引进制度,通过聘任制,淘汰无法跟上医院发展的人员,为医院引进水平更高的人才腾出空间。另一方面,要营造尊重人才的整体氛围。人才是医院发展的保障,从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到实际待遇,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对人才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支既有水平,又对医院具有较高忠诚度的人才队伍。

第三,重视员工培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赢得市场竞争,不再是有多少先进仪器,有多么雄壮的大楼,而是是否拥有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忠诚度高的员工队伍。重视员工培训,一方面,要鼓励员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等,对于那些有利于医院实力提升的培训项目,可以从资金、待遇等方面进行匹配,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医院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培训。打造一支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并重的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分析;岗位说明书

1岗位分析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岗位分析的概念:所谓“岗位分析”,又叫职位分析、职务分析或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基础职能。主要是指通过系统地收搜集获取组织目标岗位有关的信息,对

目标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职责、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分析,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描述,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1.2岗位分析的意义主要在于:

(1)使组织内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角色分工更加清晰

(2)可以优化组织的机构和职位设置,强化组织职能;

(3)有助于确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

(4)为制定考核标准及方法提供依据。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

(5)岗位分析对胜任每一个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能力等作了明确规定,在分析比较岗位要求与现有员工差距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对员工培训,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价值,以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6)明确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岗位分析涉及岗位的横向、纵向变动空间,即每一个岗位可以转换到哪个岗位,这个岗位可以晋升到哪个岗位,从而为单位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7)获得有关工作于环境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现导致职工不满、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

(1)为人员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2)为绩效考核奠定基础;

(3)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满足业务需求能力;

(4)明确各级人员的横向和纵向的关系;

(5)明确个人之间的工作接口;

(6)出现问题能够追溯到唯一的责任人。

2岗位分析的流程和工作内容

2.1岗位分析流程:岗位的分析流程一般包括计划准备、信息收集、分析确认、汇总反馈、应用维护等几个主要步骤。

2.2岗位分析工作内容

2.2.1计划准备阶段工作内容:

(1)建立岗位分析项目小组:明确岗位分析的目标、目的和任务,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建立岗位分析小组,制定方案,明确分析活动的流程、方法及安排,以保证分析活动的协调和顺利完成。

。因此,需要对上述内容有很好的理解。

(3)选择被分析部门及岗位,并进行岗位任职人员的必要培训:为了保证分析结果,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部门及岗位。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对员工介绍岗位分析意义、目的及过程,介绍将要使用的调研方法,希望他们提供怎样的配合。

2.2.2信息收集阶段工作内容:信息收集是岗位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1)岗位基本信息:如岗位名称、职衔等级是什么?

(2)工作关系:包括工作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内部关系涉及上下级关系,即该岗位的直接上级和直接下级是谁?与单位内部哪些部门或哪些岗位有合作关系。。

(3)工作职责:包括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该岗位最关键的职责,该岗位独有的职责,该岗位任职者需要负责并被考核的具体工作成果是什么,该岗位任职者有怎样的权限?如何检查该岗位员工的工作。

(4)岗位发展路线:分为员工发展和自我发展两种。自我发展针对每一位员工,他们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及本身的发展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员工发展针对管理人员岗位,管理人员需要对其下属作出什么样的培训安排。

(5)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条件包括该岗位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工具、仪器和设备等。药检人员的工作环境根据其特殊性包括:工作地点、有无有毒药品试剂及有害气体、室内温度等。

(6)岗位对任职人员的要求: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培训种类、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性格、特殊技能等。

2.2.3分析资料阶段工作内容: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类、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判断,从而得出对岗位的全面、准确和有条理性的认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岗位名称分析、工作职责分析、任职资格分析、工作环境分析。

2.2.4汇总反馈阶段工作内容:岗位分析小组成员整理形成岗位说明书初稿,并向上级反馈,经确认和补充最终完成岗位说明书。

2.2.5应用维护阶段工作内容:将岗位分析的成果运用到全所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招聘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并在职位或组织发生变动时及时更新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将人和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将绩效管理体系、岗位评价体系、薪酬体系、职业生涯管理与升迁异动制度、培训开发体系、竞聘上岗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制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人事管理所带来的弊端迎刃而解,进而为药检所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的支持。

3岗位分析的路径和调研方法

3.1分析路径: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单位和流程入手进行分析;二是从现在岗位入手分析。

3.2调研的方法

3.2.1工作实践法:工作实践是指岗位分析人员实际从事该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有关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在体力、环境、社会方面的要求。

3.2.2观察法:通过对特定对象的观察,把有关工作各部分的内容、原因、方法、程序、目的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把取得的岗位信息归纳整理为适合的文字资料。

这种方法取得的信息比较广泛、客观、正确,但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且使用结构性问题清单。

3.2.3问卷法:通过结构化问卷来收集并整理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问卷调查表法、核对法。该类方法要求本单位有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问卷调查表法即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内容等编写结构性问卷调查表,由岗位任职者填写后回收整理,提取出岗位信息。

3.2.4访谈法:通过岗位分析人员与任职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信息资料,包括单独面谈和团体面谈。

此法需要岗位分析人员掌握较好的面谈技巧。

3.2.5工作日志法:根据岗位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记录的工作内容和过程,经过归纳提炼,取得所需工作信息。

在本次岗位分析工作中,我们主要综合运用了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参考工作日志内容。个别关键岗位和专业性技术岗位采用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通用性岗位,我们主要采用访谈法,我们通过与任职者进行个别访谈,挖掘更多的事实依据,以确认岗位分析所需相关材料是否完整、客观、准确。

(2)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我们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岗位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与任职者本人及其直接上级的访谈,确认岗位的具体信息。

4岗位分析的产品——岗位说明书

岗位分析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形成岗位说明书,它是岗位分析的产品。许多事业单位开展岗位分析,大多参照企业单位的经验与模式,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专业跨度大,流程复杂,事务性的工作任务很多,难于简单模仿。即使是药检所的药品检验工作任务其流程也相当复杂。。

要编制一套科学的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岗位说明书,不仅要得到各方面的理解支持,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1)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认可。人事部部门必须与高层领导进行沟通,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编制岗位说明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事业未来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在人力、物力的得到支持,使编制岗位说明书更具操作和实施的可能。

(2)加强宣传,取得职工的理解。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个人或部门都很难独立完成获得岗位说明书所需信息这项工作,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并发动职工积极参与。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岗位分析方法来搜集信息。不同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当前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岗位工作性质等差别决定采取哪种岗位分析方法。

(4)应注意岗位说明书的整体性和客观公正性。一套好的岗位说明书应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岗位说明书的各个岗位之间必须衔接才能保证整体工作的协调配合。对一些相关联的职位,一定要明确彼此的职责、权限与任务,要使相关的职位之间相互对照,既要各成一个体系,又要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保证岗位说明书的整体性。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岗位是其中最基本的细胞,是根据组织目标而设置的具体单元。岗位上的“事”是由“人”来做的,“识事”和“知人”成为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岗位分析,既为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又明确了组织内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工作环境等内容。实施岗位分析,使员工对自己的岗位有了新的认识,树立了“无功就是过”“落后就要被淘汰”的新观念。岗位是组织为员工搭建的展示才华的舞台,岗位分析指明了员工竞争进取的方向,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上进心。有效地克服了吃大锅饭、不愿多出力、不愿承担风险的弊端,有能力、有贡献、专业素质高的员工价值得到认可。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明显增强,每一名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逐步成长为优秀人才。

5.2建议:

(1)准确把握岗位分析的时机。岗位分析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当组织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化需要对工作进行调整、组织业务工作发生变化工作流程改变、大规模招聘需要、制定绩效考核标准需要、制定培训员工培训计划需要等等。准确把握实施岗位分析的时机,可以获得管理层对岗位分析工作的支持,减少员工对岗位分析所带来的增大工作量的误解,使岗位分析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岗位分析经常化、战略化和超前化。产生于科学管理时代、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岗位分析制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日益完善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要求相应提高,这就要求岗位分析以组织的战略目标为指导,既满足组织的现实需要,又充分预测组织的未来需要,实现岗位分析的经常化、战略化和超前化,以增强组织应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3)正确选择岗位分析方法。岗位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开展岗位分析的许多企业进行岗位分析时,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导致分析工作成本太高或分析结果误差过大,不够科学而失去应用价值,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选择一种或几种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岗位分析方法,是保证岗位分析取得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若松,苗群鹰编著.工作岗位分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孟风莲,高景宏.岗位价值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化工管理,2008年03期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收购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向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以及与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监督相关的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监督检查不得向申请者和被监督检查者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审核粮食收购资格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资格条

(一)具备经营资金筹措能力;

(二)拥有或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

(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保管能力。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既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搞活粮食流通,又要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有利于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的形成,又要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既要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又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的原则,并应与毗邻地区协调、衔接,提出粮食收购资格的具体条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八条凡常年收购粮食并以营利为目的,或年收购量达到50吨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必须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

个体工商户申请粮食收购资格的条件是须具备筹措经营资金3万元以上的能力。

第三章资格申请与审核

第九条尚未登记的新设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应向与其设立时应到的登记机关同级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机关提出申请,审核合格后进行工商登记。

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应向与其设立时所到的登记机关同级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机关提出申请,审核合格后到登记机关进行变更登记。

中央直属企业所属企业收购粮食,应到其登记机关同级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机关申请资格。

第十条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机关应在其办公地或其他公开场所公布申请粮食收购所需的全部申请材料,明示申请和审核程序及期限等有关信息,提供有关申请材料的填写示范文本。

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机关不得要求申请者提供与收购资格审核无关的材料,对申请者提供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材料,审核机关应依法保密。

。审核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问题,应当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十一条粮食收购资格申请者可以亲自到审核机关办理,也可以委托有关组织和个人进行;可以将有关材料直接送达,也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方式提出申请。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电子政务方式进行粮食收购资格的申请和审核。

第十二条申请粮食收购资格时,须向审核机关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仅限新设企业)复印件;

(三)资信证明;

(四)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有效租赁合同;

(五)有关检验、化验仪器和设施证明材料。

原来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经营者须同时提交上一年度粮食购销情况年报表。

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审核机关能当场作出受理决定的,应当场作出决定;不能当场作出受理决定的,必须在自接到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逾期不作出决定的,视为受理。

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存在错误、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可以当场修改的,应允许申请者当场进行修改和完善;不能当场修改完善的,应一次告知申请者需要修改完善的内容。无论受理与否,审核机关都必须向申请者出具加盖本机关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四条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审核机关应根据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对申请者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

如有必要,审核机关可以对申请者的经营场所、仓储设施、检验仪器和设施进行实地核查;也可以对申请者提供的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询问。

第十五条审核机关自受理之日起,须在十五日内向申请者作出答复。符合规定条件者,应发给《粮食收购许可证》;认为申请者条件不符的,应向申请者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者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逾期不向申请者提供书面通知的,视为授予资格。

审核机关应定期将审核结果在指定的媒体或场合公示。

第十六条审核机关工作人员办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时,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不得牟取其他利益。

第十七条《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格式文本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印制。

粮食收购资格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有关粮食收购资格的申请、受理等材料的格式文本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印制。

粮食收购资格由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有关粮食收购资格的申请、受理等材料的格式文本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印制。

第十八条粮食收购资格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粮食收购者从事跨地区粮食收购的,只需持有效粮食收购资格证明副本和营业执照副本到收购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即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收购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审核资格,不得有任何歧视行为。

第十九条本办法实施前批准的粮食收购者,可继续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但应在本办法实施后的三个月内重新向审核机关申请粮食收购资格,经审核未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不得再继续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要求,对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

第二十一条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中的违法行为。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每季度结束后十日内将本辖区内的上一季度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情况报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下列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粮食收购者是否具备粮食收购资格;

(二)粮食收购者《粮食收购许可证》所登记的内容有无重大变化;

(三)粮食收购者有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的《粮食收购许可证》的行为;

(四)粮食收购者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粮食收购政策。

第二十三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要求粮食收购者报送书面资料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在本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粮食收购者在收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粮食收购者从事粮食收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公布监督检查情况。

第二十五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粮食收购者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取被检查人的财物,不得牟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条粮食收购者必须积极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有权拒绝监督检查过程中的任何违法与非法要求。

第二十七条粮食收购者在其资格授予机关辖区外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应接受其收购活动所在地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收购活动所在地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处理结果抄告该收购者的资格审核机关。

粮食收购者违法经营,按规定需要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的,应由其资格审核机关作出决定。

第二十八条粮食收购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严重的,由审核机关暂停或取消其收购资格:

(一)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

(二)粮食收购者有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条件的;

(三)粮食收购者被售粮者举报未及时支付售粮款的;

(四)粮食收购者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的;

(五)粮食收购者未按规定报送有关粮食收购数据的;

(六)接受委托的粮食经营者从事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未执行国家政策的。

第二十九条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将监督检查总结报告报送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一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粮食收购监督检查通报机制。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把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体??工商户告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

篇9

(一)“相对公平”问题突出

公平的两大功能之一是“激励功能”。美国杜卡罗莱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不仅关心绝对值,也关心相对值;这个相对值是与他人相比较、与社会相比较、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的差别;而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真正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让职工满意现有工作。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教师平均收入都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平均收入。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是根据公务员工资的一般指数来确定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与物价挂钩;亚洲的日本则规定教师待遇应高于国家公务员,其国内教授的年薪排名各行业第二位,仅次行员,是大众皆知的高收入阶层。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课题组近期针对全国84所高等院校所做的超过13万个样本的“高校教师薪酬研究报告”指出,在受访的高教群体中,超过八成的人具有博士学位,但中低收入人群(年收入?15万)却占到了总人数的85.9%。有人会说国家体制不同,国情不同,行业整体收入情况有差距也是常理,那么国内的教师群体之间真正实现收入公平了吗?2014年教师节当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新书《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书中提到了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行政化”与“市场化”现象扩大了教师群体的收入差距:就处于同一职称的个人年收入差距而言,教授最高者是最低者的15倍,副教授此数值为23倍,讲师为25倍。调查中有人形象地将高校普遍出现的这一现象描述为“三奔一荒”——奔官、奔钱、奔项目,荒的是学术。另有学者通过定量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高校教师队伍中,工作绩效与职工年龄、教龄、职称均呈正相关态势。学术地位高、职称高者往往工作绩效也较高。河北工业大学蒲晓宁的硕士毕业论文《河北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中也提到类似的研究结果:在工作总体满意度、收入福利满意度、自我实现、人际关系、人事管理等各维度上,高分值都集中在46岁至50岁年龄区间的教师群体。前文提到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高校教师薪酬研究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数据:14%——这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仅占个人总体收入的比例。基本工资属于基础性稳定收入,不同于其他奖励和福利,它体现的是稳定性和保障性。很多人寒窗苦读二十年“修成正果”,放弃了高额年薪的企业工作,为了就是踏进大学校门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安定感。但仅仅14%的比例显然弱化了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那些无行政职位无校外兼职的年轻教师而言,课时费是其工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大学扩招带来的大批生源加重了教师的授课负担,讲课数量越来越多、备课时间越来越长,而各个学校的年轻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力军,承担着最为繁重的教学工作,多数人早早地落下了慢性咽炎、颈椎病等职业病的病根儿;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苦于生财无门,为了减轻生活负担,不得不集中教学精力赚取课时补贴,从早到晚矜矜业业,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近年物价飞涨,犹记猪肉第一次涨到20元一斤的价格时,本人所在的教学单位仍是20元一节的课时费,有一年轻同事苦笑道:“一堂课讲下来口干舌燥,也就够买一斤猪肉而已,想要配菜,还得另上一堂”。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教师曾以过来人的口吻在微博中写道:“按照南京高校的薪资水平,青椒们的工资应该在每月3000000元左右,仅相当于装饰市场一个熟练农民工工资的一半。”阅过此博文,不免让人心生感叹。

(二)“学术权贵”与“学术贫民”渐行渐远

我们常常在学术汇报或论文著作中看到这样的字眼:某某教授,博导,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某委员会主席学术精英是这样一类高职称、高收入、高声望的人群,是处于学术职业分层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他们也是校内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委员,制定和修改着各学院的科研考核细则与职称评审条件,直接影响着处于学术底层的青年教师群体的职业晋升和福利分配。学术精英中的一部分也曾孜孜以求、勤勤恳恳,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但却在“市场化”和“行政化”的利益驱动下慢慢偏离了轨道,不甘于坐冷板凳,热衷于追逐名利,渐渐蜕变为所谓的“学术权贵”。苏州大学学者聂保平在《学术权贵是怎样产生的》一文中对“学术权贵”进行了界定和批判:“学术权贵是指那些占据学术系统的要津,对学术资源具有分配权和对学术活动具有主导权的学者。这些人后来逐渐远离乃至破坏了知识精英本该有的真知生产和德性培育基本职责,转而有意无意地固化自己的既得利益,虚化学术价值,庸俗学术精神,进而成为制造‘学术贫民’的隐性力量。”有研究指出,近年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标者八成以上是各高校的院长、书记或校长。学者一旦混上行政职位,分房、拿项目、成果评比等样样排名靠前,遥遥领先于那些没有行政头衔只埋头苦做学问的学者。“学术贫民”的主体是有思想有学术追求的青年教师群体,也被称为“青椒一族”。他们学术声望低、教学经验少、科研经费申请困难、收入水平低下,影响着未来的学术潜力。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表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指出“,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其中科研任务是最大压力源。除了海归中的杰出代表,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跨入高校大门时是从初级或中级职称起步的,“在实施教师聘任制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能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科特点,在聘任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未能处理好人文化社科与自然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违背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造成致力于学术发展的教师很大的压力”。以本人所在的单位为例,由于理工科背景雄厚,人文类学科的职称评定也照搬了工科的评审门槛,副教授评审条件甚至超出了国内某些高校教授评定的标准。仅就“主持国家社科”这一项要求,就教授或副教授而言也实属不易,讲师则可谓凤毛麟角。

二、重视学术分层中的弱势群体,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篇10

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不仅对于医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于病患具有一定的意义,且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1.医院方面: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各项改革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力需要不断得以提高,而医院传统的人事管理从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都难以适应现代医院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所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各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了医院的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2.病患方面: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病人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医疗服务中要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摆在首位,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改革的发展。所以单就患者方面而言,人事制度改革也是意义重大的。

3.社会方面: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一项重点。近些年来,很多医患矛盾十分突出,虽然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也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缺乏医术与医德的医务人员存在其中,使病患对于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导致医疗卫生事业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所以改革人事制度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应用

要想顺利开展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并完善考核培训制度。

1.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先行军

。。。

2.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

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只有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并通过实实在在的实施、选拔和使用与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才能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医院应该公平、公正、公开,按照相关的招聘程序和规定的考试与考查内容,通过岗位需求和人员情况进行匹配,选拔最适合的岗位人才,只有确保每一个岗位所选聘的和使用的都是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才,才能保障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

3.完善考核培训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保障

考核培训制度是对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保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