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楼堂馆所建设范文

2024-09-28 来源:伴沃教育

篇1

《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对楼堂馆所基本建设加强管理,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楼堂馆所分为非经营性的和经营性的两类:

(一)非经营性的楼堂馆所包括:办公楼、会议楼、大礼堂、招待所、展览馆、纪念馆、俱乐部、干休所、疗养院、有较高级装饰的干部宿舍和干部病房以及以各种中心为名的此类项目;

(二)经营性的楼堂馆所包括:旅游旅馆(含宾馆、饭店,下同)、涉外公寓、写字楼、游乐场以及其他经营性楼堂馆所项目。

第三条 属于经营性的涉外旅游旅馆、公寓、写字楼,根据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建设,除特殊批准的以外,主要建设一些中、低档标准的项目。

第四条 下列建筑物,按当地一般民用建筑标准建设的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高于当地一般民用建筑标准或者建设总投资三千万元以上(含三千万元,下同)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

(一)文教、卫生、体育单位根据事业发展和业务需要建设的教学楼、档案馆、研究楼、资料楼、实验楼、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排演场、文化站、体育馆;

(二)科研设计单位的业务用房;

(三)工矿企业建设的劳动保护用房、文化福利设施;

(四)商业服务业的旅馆、餐馆、商场、综合性商业服务楼;

(五)银行系统的储蓄网点;

(六)行政机关、群众团体的简易招待所、食堂兼礼堂。

第五条 本条例适用于机关、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

第六条 楼堂馆所的建设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建设的楼堂馆所必须列入部门、地方基建投资计划。任何单位未经报批程序不得擅自建设,不得搞计划外工程。

第二章 楼堂馆所项目的审批

第七条 进行楼堂馆所建设,必须报批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开工报告。

第八条 建设总投资三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议书,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地方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家计委审批;(二)中央单位在北京地区建设的项目,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查后,报国家计委审批;

(三)中央单位在北京地区以外建设的项目,由主管部门审查,并经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计委同意后,报国家计委审批;

第九条 

(一)中央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领导机关的建设项目(含与其他单位联合建设的项目和以其下属单位名义建设的项目),报国家计委审批,其中某些项目,由国家计委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审批;

(二)前项以外的建设项目,按隶属关系分别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有行业归口部门的楼堂馆所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在报送审批前,必须经行业归口部门同意;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建设楼堂馆所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在报送审批前必须经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同意。

第十一条 楼堂馆所项目实行“先审计,后建设”的原则。项目开工报告必须按下列程序,经审计部门审计后方可报批:

(一)须经国务院或者国家计委审批的,由国家审计署审计;

(二)须经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由该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的审计局审计。

第十二条 楼堂馆所项目的开工报告,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建设总投资三千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国家计委每年七、八月份统一审查、平衡、汇总后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计委对不同意建设的项目,在收到备案文件两个月内提出处理意见;

(三)北京地区的项目,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统一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三条 军队的楼堂馆所项目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在北京地区建设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由军队主管部门征得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同意后,报xx审批。开工报告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统一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四条 。

第十五条 建设总投资是指该项目从筹建到投产所需要的全部建设资金,包括设计勘察费、征地拆迁费、市政配套费、内外装修费、设备用具费以及附属建筑投资等。采取分期建设的,建设总投资是各期建设投资的总额。

第十六条 新建、扩建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建设楼堂馆所的,应当作为单项工程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计委审查核定建设规模、标准和投资额,在上报设计任务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一并审批。这部分单项工程投资包括在该项目总投资规模之内。

第十七条 经过批准的楼堂馆所项目,建设时必须列入部门、地方的基本建设计划。

第十八条 对现有楼堂馆所提高标准,重新进行内外装修、增添设备,属于社会集团购买力范围内的,按隶属关系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机关、团体不得建设经营性的楼堂馆所,也不得以其直属单位的名义或者其他名义建设经营性的楼堂馆所。

第二十条 楼堂馆所项目必须依据国家批准的文件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拨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投资概算。

第三章 楼堂馆所项目的建设资金

第二十一条 。下列资金不得用于楼堂馆所项目建设:

(一)企业流动资金;

(二)企业生产发展资金;

(三)各类救济资金;

(四)扶贫资金;

(五)教育经费;

(六)其他专项资金。

第二十二条 需要由国家预算内投资安排楼堂馆所建设的,中央单位项目必须经国家计委批准,地方项目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计委批准。银行贷款按计划可以用于安排涉外的旅游旅馆、写字楼等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的项目不得安排使用。

第二十三条 楼堂馆所的建设资金,必须存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实行统一管理,其他银行不得办理楼堂馆所项目的资金拨付。

第二十四条 不得将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资金转移到集体所有制单位,以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名义兴建楼堂馆所;不得以资金购买或者以物资等换取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楼堂馆所。

第二十五条 用自筹资金建设楼堂馆所的,按年度投资额的百分之三十征收建筑税。

第四章 楼堂馆所项目的建设标准

第二十六条 楼堂馆所项目的建设必须贯彻厉行节约和经济实用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办公楼的建设标准按照国家计委关于行政办公楼建设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旅游旅馆的建设标准按照国家计委关于旅游旅馆设计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办公楼、旅游旅馆以外的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在国家颁发建设标准之前,由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时确定建设标准。

第五章 监督与处罚

第三十条 各级审计、监察、银行、计划、统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楼堂馆所建设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经济处罚、行政处分:

(一)楼堂馆所项目未列入部门、地方基本建设计划或者开工报告尚未批准,擅自进行建设的;

(二)擅自提高建设标准的;

(三)挪用企业流动资金、生产发展资金、各类救济资金、扶贫资金、教育经费和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楼堂馆所建设的;

(四)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全部或者部分没收建设项目,并给予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经济处罚、行政处分:

(一)项目建议书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建设的;

(二)将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资金转移到集体所有制单位,以集体所有制单位名义修建楼堂馆所的,以资金购买或者以物资等换取集体所有制单位楼堂馆所的;

(三)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用国家预算内投资和银行贷款进行楼堂馆所建设的;

(四)机关、团体以各种名义建设经营性楼堂馆所的;

(五)擅自扩大建设规模的。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处罚,由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实施。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开发公司进行商业性的楼堂馆所建设,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军队楼堂馆所建设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军队有关部门根据本条例精神另行制定。

篇2

一、加强学习,强化意识

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关于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意识。二是把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努力实现审计成本最小化、审计成果最大化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三是倡导“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引导干部职工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积极参与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推行工作。

二、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确保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顺利推行,我局及时成立了由局长夏武任组长、副局长黄家禄、江韬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由黄家禄副局长分管、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制定了《县审计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同时,建立了成本控制监督检查机制,将行政成本控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三、强化管理、降低成本

(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把好入口关。

我局严格按照编制机关核定的人员编制内配备工作人员,在核定的规格和职数内配备干部。我局共有人员编制16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5人,工勤人员编制1人。截止今年5月底,实有在职职工12人。

(二)严格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把好公务用车采购关。一是严格按照《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务用车处置、购置、维修和保险在统一招标采购指定的单位进行。单位公务用车编制2辆,实有2辆,无超编购买现象。二是切实加强车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统一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完善车辆派遣手续,严把长途车辆的使用关,严禁公车私用,严格控制车辆油耗,有效降低了车辆使用开支。1-5月,车辆使用费用为1.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4万元,费用降低19%。

(三)严格控制会议、培训的数量、规模和经费,把好节约关。一是按照“务实、节俭、高效”原则,本局组织召开的所有会议、培训均在本单位举行,有效降低会议、培训成本。二是充分利用已oa办公管理系统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支出。三是严格做到会议期间不发放纪念品及礼品,不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游览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篇3

1.开展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和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责任人:局班子)

2.开展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驰而不息纠正“”问题。(责任人:党支部)

二、强化责任,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和党风廉政教育,定期向县委、县纪委和市审计局报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责任人:办公室)

2.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加大问责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分管股室认真履职。(责任人:局班子成员)

三、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公共资金安全健康运行

1.认真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持续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深入开展民生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推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责任人:各业务股、固投中心)

2.持续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审计监督。认真贯彻《审计署关于加强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的若干意见》,全面检查“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维护经费等公务支出情况,开展“小金库”、“吃空饷”和违反机构设置编制使用规定的治理,推动构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责任人:各股室)

四、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1.加强对审计干部的纪律教育,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促使涉及现场管理办法和“八不准”审计纪律执行到位。(责任人:派驻纪检组、各股室)

2.继续纠正“”,加大执纪监督力度,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责任人:局班子、派驻纪检组)

篇4

“八严禁令”显然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举措。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社会就业困难、民生多艰的关键时期,厉行节约不仅能够树立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使更多的钱用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但细细看来,“八严禁令”所禁止的内容,都是这些年屡加整治而难以根除的顽疾。。由是观之,“八严禁令”本来得民心、合民意、顺民情,但如果不采取过硬措施,要真正落到实处其[1]

实很难。

当然,只要去执行,效果即使不大,但也绝不会毫无效果。最让人担忧的是,不少法律法规压根就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比如,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提出每周少开一天车、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等规定,此外还有“限塑令”等,这些规定利国利民,但我们发现其效应层层递减,到了不少县市,从来就没有执行过。

令行禁止,言出法随,确保政令畅通,这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应该懂得的最起码的政治纪律;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也应该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为政自觉。但分析在一些地方政令不通,中央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原因,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可循:凡是有利于增加自身利益的执行得又快又好又坚决,凡是减损自身既得利益的则能拖则拖、能变通则变通、能不理则不理,置若罔闻、视而

篇5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辩证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挖掘动力,创新驱动,抢抓商机。

辩证认识新常态,坚定发展信心

一方面,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房地产开发速度减缓,加之严格限制楼堂馆所建设,建筑市场进一步缩小,施工企业的生存空间将继续受到挤压;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地材、木材等资源要素价格上涨,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建筑成本不断增加,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减小。同时,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继续释放改革红利,将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新四化”的不断推进,将为企业提供巨大市场;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不断深入,法治即成常态,市场不断规范,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我们要辩证看待,既看到挑战,又看到机遇,要充分相信我们化解“成长的烦恼”的能力和实力,坚定发展信心。

主动适应新常态,寻觅发展商机

一是公共消费性基础建设投资。这类投资不同于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直接进入未来百姓消费的、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建设投资,包括高铁、高速、地铁、城市基础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二是农业和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据统计,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主导,第三产业和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持续增长,这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增长点。三是实施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投资。比如京津冀一体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三角地区等,这些区域将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它在境内涵盖9省市,总面积超过全国的1/3,地处西部或西南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巨大,将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在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要善于从上述领域和区域抢抓商机。

积极融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商业模式。作为施工企业,我们不能仅限于建筑施工领域,要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多元发展。。这种模式能保证收益,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助推施工企业快速融入新常态,获得新发展。

篇6

关键词:作风建设 宣传教育 完善制度 自律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19-01

引言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强调,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是应对复杂矛盾、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国有企在深化改革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要巩固成果、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常态化。

一、以宣传教育为作风建设基础,改进经常性态度

作风的表现之一是经常性的态度。转变态度可以通过教育和党性修养的经常化来达成。宣传教育常态化,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人们思想变化的特点,经常给人们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使大家认识到作风问题乃至腐败的危害性,启发觉悟,真正使人不愿去做有损优良作风的事。同时也是为制度建设奠定基础,保证执行制度和纪律的自觉性。

要始终把理想、信念、宗旨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统一起来,把企业的改革发展与自己的价值体现统一起来,不能搞利益冲突,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宣传教育和提高修养有许多方式,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自身的学习修养,对符合优良作风的科学观念,不断灌输、强化印象、环境熏陶、重复接收,渐渐变成自觉的理念,化作习惯性态度,影响行为,指导实践。

二、以完善制度为作风建设推手,规范经常

作风在行为方面要抓住反“”这个重点,使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认识到“”的危害,而且各自找问题、追缘由、促整改,把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不同程度地使思想得到升华。

一是在调研中要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决策和指导工作的参考和依据;二是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示范能给基层干部普遍的启发;。

2.在改进会风文风、改革会议公文制度方面

一方面开会和发文的工作方式,要与相应的工作内容、有效的工作成果相统一。开会发文多是某项工作的开端或总结,重在抓好会议和文件所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压缩数量,提高质量,在会议文件上严规范、开新风。

3.在控制“三公”消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的制度方面

一要把厉行节约与严格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科学制订和执行“三公”预算,严格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二要健全审计监督制度,督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三、以自律和监督为作风建设保障,保持风清气正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经常性作风建设是自律和责任。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常态化,也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监督。要经常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清理自己、净化思想,保持工作和生活上的干净和清爽。

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自律和监督的主要内容。经常性的作风建设,要从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处理好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上,就是要本着为人民服盏睦砟睿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在生活上,要本着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按照规定的待遇和条件,管好自己和家人,积极影响亲属和身边人员,防止在社会交往和健身娱乐等活动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意识和方式的侵蚀,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结束语

党的十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深入开展反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为作风建设开了新局,取得了成绩。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需要作风建设常态化,切实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卷土重来,让我们持续运用前期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指导国企作风建设,积极延伸和努力拓展作风建设的有效成果,进一步营造和谐社会、稳定企业、美满家庭三者良性统一互动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部制 大部制改革 行政成本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51-01

一 、大部制的基本内涵

大部门制改革是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进行的又一次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主题与价值取向,大部门制对优化地方行政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二、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经费支出不规范

对于各类经费的支出,我国的各级党政组织都有很多的规定,要受到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控。但这些规定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什么情况下该支出、如何支出、支出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由各级主管领导说了算。

(二)我国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定位尚未规划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行政区划分就越来越暴露出层级过多、机构过多的弊端。过多的机构自然就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另外,我国各级组织内部机构的职能定位尚未十分规范,人员编制也存在随意性。由于职能不清,办事时就难免扯皮,这样就会浪费行政资源、增加行政成本。

(三)电子政务实施程度低

在电子政务中,信息技术是手段,强大的计算储存能力可以把人力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为解决人员臃肿问题、优化人员结构创造了条件;规范性和客观性运行,有助于消除职能交叉和多重执法的弊端。电子政务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

(四)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造成行政成本过高的行为还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行政成本也并不是考核各级政府及部门业绩的主要指标,无形之中纵容了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成本过高的行为。更为严重的是,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的行为有时并不是靠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予以约束,而是要靠更有权力的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个人的干预。

三、大部制背景下如何控制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在地方开始实施,大部制就是部门的整合,这样就会避免许多中间的成本运行,新一轮的体制有可能会使行政成本开始减低,有利于政府把资金转移到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政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三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进一步精简临时性机构。

(二)强化重点事项的管理,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一是强化公务用车管理;二是加强会议费管理;三是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四是严格控制出国考察等活动;五是严格控制达标评比表彰活动;六是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七是加强党政机关节能建设;八是加强建筑节能,实施政府节能采购,下达党政机关节能的刚性指标,全面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三)稳妥调整行政区划,减少行政层级

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已经暴露出了层级过多的弊端。主要是地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过多。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为:省、自治州、县、乡,根本没有地区一级。而乡一级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一级政府。从世界行政区划的设置来看,大多数国家只设中央、州(相当于省)、县三级。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在各省先进行撤消地区和州级机构的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对于乡镇,比较稳妥的办法是撤消一部分、合并一部分。

(四)加大实施电子政务的力度

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加强政务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中央应该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对地方进行支持,同时也应该分层次规定实施的期限。

(五)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监督特别是加强行政效能的监督,对提高行政效能、降低我国行政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8

一、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前段工作基本到位

今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从刚才通报的自查情况来看,我区1-8月份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工作基本到位,六项指标支出汇总数都控制在文件规定的范围内,绝大部分部门和单位都能按规定压缩公用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区各相关党政机关对厉行节约文件的有效执行,得益于在座各位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认真履职。

但是,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推进厉行节约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部分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存在抵触情绪,思想上不重视。二是执行不力。文件发下去了,有的部门和单位没有相应采取具体措施。三是享乐思想不少。还存在享乐攀比的现象。以上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着整个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清当前形势,确保思想认识重视到位

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对于推进厉行节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非常困难,这种困难也直接波及到我区。以财税收入为例,从2003年以来,我区财政增速比较快,贡献较大的“两业”(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占财政结构比的40%以上。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两业”占财政比重下降,导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截止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到底,负面影响还在波及。中央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提出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意义重大。

二是中央财经纪律的要求。去年,我国财政收入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首度出现下降,为此中央提出要把有限财政增收的资金倾向于基层,倾向于民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和“小金库”治理工作,这既是中央财经纪律的要求,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经济的有力举措。

三是我区经济形势的需要。目前,我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是企暖回升,运行良好。1-9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8.46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完成11.81亿元,同比增长12.5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0.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78亿元,同比增长48.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52亿元,同比增长15.7%。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开放型经济也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利用外资完成6485万美元,同比增长6.77%;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2.13亿元,同比增长8.32%。;。民营经济发展大厦、动壹基地、新干线影院、赣州银行分行、光大证券、区合信小额贷款等一大批“三个中心区”项目纷纷落户。在肯定成绩、提振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压力和不足。仅从外贸出口看,目前我区共有出口创汇企业75家,截止今年8月底,只有52家企业发生出口业绩,完成出口创汇1.82亿美元,占任务数的51%,同比下降13.8%,直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此外,各县区之间你追我赶、千帆竞发的态势也异常激烈。我区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需要我们认真推行厉行节约工作。

因此,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厉行节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带头厉行节约,确保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为服务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明确厉行节约的目标要求,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委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工作的通知》,今年我区厉行节约的工作内容主要有13项具体要求,分别是: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落实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审批公务人员出差、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活动;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规定和配备使用标准;;严格控制各类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种庆典、节会、论坛等活动;严格控制各类检查,禁止形式主义的评比、表彰和达标活动;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切实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严禁党政机关以各种名义向企事业单位转嫁、摊派和报销费用。

其中,六项具体经费指标的压缩要求是:2012年公款出国(境)经费支出应在三年平均数的基础上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应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公务接待费支出应在2011年基础上削减10%,节电、节油、节水指标要在2011年基础上降低5%,会议费支出要在2011年基础上实行零增长,差旅费支出要在2011年基础上实行零增长。

为进一步控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六项经费指标,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根据我区上报数,下达了六项经费控制总指标。区财政局根据各单位填报情况,将总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给了全区各部门、各单位。

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13项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分解下达的六项经费控制指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责任分工,切实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切实做到落实政策不走样、执行纪律不变通,确保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目标实现到位

为确保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区里建立了全区各单位压缩公用行政经费支出情况考核机制,实行“半年一考评、年终总考评”的工作机制。区政府办、区外事侨务办、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考核部门要加强考核,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篇9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国民经济,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宏观经济政策基于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的差异,财政政策主要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积极财政政策也称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是刺激总需求财政政策。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时使用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中性的财政政策就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不紧缩也不扩张,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个方面,其中需求效应包括一般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供给效应则体现于税收和支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短期和长期性影响上,财政政策的制度约束是指政策时滞、政治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财政政策的制度性效应。

二、本次实施积极财政的特点

(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巨大超出意料

2008年中国第一至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这是中国GDP增幅近十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其中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跌至9.O%,GDP呈现回落趋势[3]。由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这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2008年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3792.4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3.1%。其中,中央本级财政收人2040.94亿元,同比下降8.4%。这是数年来从未有过的下滑数字。事实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下降是从2008年7月份就开始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显现,甚至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对此中央政府果断决策,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

(二)2008年始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

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中央决定从2008年11月末启动1000个亿资金,提出在2010年末投人40000资金,拉动经济增长。1000亿元投资主要投放到六个领域:一是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了100亿元;二是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340亿元,占到了1000亿元的1/3;三是用于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250亿元;四是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安排了130亿元;五是用于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安排了120亿元;六是用于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安排了60亿元,这些投资都在2008年年底全部下达。本次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首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安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相信我国有能力渡过这次危机,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为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比如,外汇储备现在是19000亿,支付能力应该说是世界最强,2007年中国GDP到了25万亿;中国完全有能力做这些事情。政府在扩大需求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基础设施投人,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支持地震灾区尽快恢复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加快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搞好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等。

2.扩大内需的组合拳

本次加大投入是一个组合拳。这次中央提出十大措施,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扩大需求来保持整个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既有基础设施投资,又有民生投资,比如保障性的安居工程、廉租房。要完善加快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要完善我们基层的医疗卫生体系,可以使农民小病不出乡,使我们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方便就医的机会,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能解决现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有将会加大教育上的投资,比如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初中学校校舍的投资,对乡村文化设施也会加大投人。所以大家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同时又能解决大家未来一个支出预期。

3.减税让利给企业与个人

本次积极财政政策提出,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①国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②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对小规模纳税人上缴的增值税,由现行的6%降到3%。③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执行好2008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需求。④研究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⑤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在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l2月113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

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人群体收人,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逐步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

5.增收节支以及加大投入资金的监管

①增收节支。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以减税和增支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势必加大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对此,要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偷骗税等违法活动。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对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努力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严格控制“人、车、会和网络、招待”等支出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②对投入的资金加大监管。2008年11月已经投出1000亿资金,加强监管增加检查力量势在必行。加大检查力度,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中央新增投资稽察的重点,包括工作落实,审批投向,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建设程序,工程质量等,以确保财政资金取得良好效果。

三、对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预测

。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始终有强劲的增长惯性。本次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上次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并且在政策的系统性和着力点方面,比之前更宽泛,力度也更大。。②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将有力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唇民在住房方面的压力将大大减轻。③关于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安排将会加快灾后重建工程,有助干受灾地区的经济恢复和灾区人民正常生活的恢复。④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具体措施,不仅有利于提升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从而启动内需,刺激消费,扶根本上引导国民经济逐渐步入内需推动的内源型良性循环轨道,而且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从而逐步实现社会平衡发展。⑤通过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将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而且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篇10

(一)优先安排民生规划资金,确保民生项目落实

根据《规划》,2009年省级财政应负担重点民生项目216,224万元,实际安排220,022万元(不含中央补助资金和市县安排资金)。其中,一般预算安排支出216,247万元,增加86,625万元,增长82.2%。具体情况是:教育工程安排76,240万元,增加17,562万元,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岗位绩效工资水平,农垦中小学全部移交地方管理,教师与地方同等待遇,继续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安排1,100万元,增加900万元,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工程安排36,107万元,增加19,528万元,支持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扩大居民医保覆盖率和省直重点医疗机构建设,支持解决农垦卫生院“一无三配套”问题;社会保障工程25,252万元,增加11,990万元,支持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和五保户供养水平,农垦社会保险实现属地化管理,与地方同等待遇,建立村干部生活补贴长效机制;住房保障工程7,200万元,增加2,750万元,支持廉租房建设、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和危房改造,解决中低职级公务员住房困难;农民增收工程安排11,200万元,增加7,835万元,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安排62,923万元,增加53,973万元,加大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沼气和海防林建设等。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内需促进发展

一是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安排省财基建支出4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7,000万元;安排国债转贷资金还本付息3,600万元;新增安排以工代赈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和革命老区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550万元;安排家电下乡财政补助省财政配套资金3,000万元。

二是支持构建交通网络建设。安排交通运输支出122,295万元(含该科目中安排的基本支出,不含政府性基金,下同),比上年预算数增加103,871万元,增长563.8%。

三是支持重点开发区和项目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安排洋浦开发区建设补助30,000万元,用于完善洋浦保税区基础设施;安排海口保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定额补助2,000万元,支持海口保税区西移;新增安排中小企业扶持资金4,000万元。

四是支持“三大”促销活动,促进主导产业平稳发展。安排房地产、旅游、热带农产品宣传促销经费3,000万元。

(三)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175,180万元,增长295.5%。其中:农业方面支出安排137,601万元(含从农垦下划中央补助基数中安排117,150万元),增长783.9%;林业方面支出安排20,825万元,增长100.8%;水利方面支出安排11,420万元,增长63%。

(四)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支出安排153,280万元(含省对市县转移性支出62,697万元),增长33.6%。安排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53,885万元;安排教育扶贫移民工程5,227万元;安排35,077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安排35,803万元用于高等教育。

(五)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再就业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60,455万元(含从农垦下划中央补助基数中安排7,174万元),增长34.4%。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412万元,将城市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208元,补差标准提高到月人均160元。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00万元,将农村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120元,补差标准提高到月人均69元,城乡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安排廉租房建设和财政贴息资金2,300万元(另从省级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安排700万元),对2,990户困难人群给予实物配租、对13,555户给予租赁补贴(租赁补贴标准为5.6元/平方米/月);安排中低职级公务员住房建设补助1,800万元,用于补助住房建设32万平方米,解决约4,000名无房公务员住房问题。

(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支出安排68,388万元,增长67.9%。安排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2,081万元,将全省参保人数达到150万人,争取参保率提高到93%以上;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21,000万元,省级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20元,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100元,筹资水平达到年人均120元。

(七)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0,258万元,增长36.0%。安排省科研项目经费2,026万元,科技三项费用1,200万元,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400万元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17,577万元,增长5.8%,安排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配套经费302万元,广播电视设备购置经费1701万元等。

(八)加大污染源治理投入,积极支持生态省建设

环境保护支出安排25,420万元,增长198.4%。安排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7,772万元,用于市县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安排市县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补助300万元,对中部生态核心区有关市县污水处理运营进行补贴。

(九)加强公检法司政权建设,确保社会稳定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安排250,794万元,增长26.2%。

(十)加大省对市县补助力度,提高市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省对市县财力性补助支出996,248万元,增加236,412万元,增长31.1%。

三、完成2009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坚决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发展毫不动摇。要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安排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筹措中央项目我省配套资金,争取中央支持,千方百计增加我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加大对洋浦保税港区和国际旅游岛的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洋浦保税港区和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制定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房地产、旅游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使用好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推动高新产业发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成长性奖励资金,支持搭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二)强化预算执行,确保完成年度收支任务

抓执行加大力度。加强对燃油税费和增值税转型等改革的跟踪调研,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实施财税库银联网,建立健全收入监控体系,形成收入预测、预警机制,实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跟踪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非税收入分类规范管理,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强化基本支出数据管理,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和滚动预算,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减少预留资金的比例,提高可执行预算指标的到位率,推行支出预算听证试点,继续实行预算支出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考核,修改结余结转指标管理办法,加快预算指标分配,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抓节支厉行节约。从严从紧安排公务车购置、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经常性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民生千方百计。要切实落实重点民生规划,对列入《规划》的重点民生项目,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确保新增财力的主要部分投向民生,集中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使我省解决民生工程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支持教科文卫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三农”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支持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大环保投入,健全中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转移支付办法,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支持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群访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五)继续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促改革决不退缩。支持省直管市县行政管理体制、洋浦保税港区、国际旅游岛和农垦改革,积极做好农垦体制下划后的财政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构建海南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推进财政改革,按照权力制衡、流程简便、公开透明的原则,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继续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积极运用因素法、公式法,科学合理、公平公开地分配资金;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制定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配套的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市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