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3+ >ag+>hg2+>cu2+ >pb2+ >fa2+ >zn2+>h+ >al3+>mg2+ >na+>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 >i->br–>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 + 2al3+ + 3h2o= 2al(oh)3↓+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pbso4 pbo2 +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2e- = 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阴极:pbso4 +2e-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
mno4- >cl2 >br2>fe3+ >i2 >s=4(+4价的s)
例:i2 +so2 + h2o=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4ag↓+ 6nh3↑+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
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衔接;教学方式衔接;学习方式衔接
。众同仁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笔者不才,愿将自身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与归纳。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切实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一、吃透教材,做好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其在内容设置以及知识点的安排上也呈现不同的特征与风格。这就决定了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一新生初步接触化学这一学习科目时,不应当急于求成,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中阶段化学所要学习与掌握的知识;;哪些知识点初中化学教材并未出现,高中化学教材却要求学生直接对其进行理解与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讲解具体化学知识点之前必须率先研究、吃透初高中两个不同阶段教材的体系设置,认真找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点,做好学科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里有数,教有所依、学有所循,也才能真正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以及学生实际学习质量的切实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应侧重于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过渡与衔接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未真正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普遍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多倾向于沿用“灌输式”“注入式”的落后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此实现对其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与此相适应,初中生也多固定于死记硬背、简单模仿等被动、单一的化学学习方式之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将具体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引申与扩展,进而逐渐构建成科学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了。
同初中生相比,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觉醒,也初步有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与强烈欲望,此时他们对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强的厌恶及抵触心理,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与总结实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高中化学知识点从整体上逐渐呈现容量大、综合性强,抽象化等诸多特点,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再将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点全都一五一十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必须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整合能力等的科学指点与引导。
为此,要想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教师必须侧重于自身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对此,我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
1.在高中化学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就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本质区别
初中化学偏向于较为基础、较为简单的知识层次,知识点也多直观、立体而形象,要求学生只要能形成初步的认识便可;而高中化学不仅知识总量增多、难度加大,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与抽象化,而且要求学生必须真正深入知识点内涵之中,对其形成足够深刻的理解与灵活掌握,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现实问题之中,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我则会教导学生要养成提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渐改变与有效迁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其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化学综合素质的切实提升与完善。
2.我还格外注重自身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整与完善,以期能同学生所习惯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衔接,从而促使学生得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高中化学学习活动之中
;除此之外,我还会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真正视作“学习的主体”,在化学教学中留给他们足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有效扭转教师“灌输式”尴尬教学状况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升华与完善,也进一步促进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化学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这样才能切实为学生高中阶段化学科目的更好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才能真正从整体上保证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及实际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概念图
概念图在高中化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借助多功能化的概念图可以清晰展示不同知识点之间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搭建知识体系,从而启发学生化学思维,主动实现知识整合,并自主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1.高中化学概念图的学习作用
概念图是一种连线串联节点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知识学习是一个分散学习的过程,当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原有的知识概念进行串联,建立网络化的概念体系,在知识网络中添加新的内容,完成整个知识框架搭建。学生应当将新学到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将笼统的概念细化到框架中,构建成复杂的概念体系。;②概念图应用纠正了学生学习中的逻辑性错误,让学生发现知识概念中的理解误区,从而修正了学生的化学思维;③学生亲自绘制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方法
2.1 简单知识的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图学习简单基本的化学概念,打好化学学习基础,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概念图形式,即“链式图”和“气泡式”的概念图,这两种概念图的绘制方法简单,知识结构串联性较强,能够清晰简明展示所学知识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对链式图应用应当注重其结构要素,保持分散知识点的独立性,串联好知识点额关系,并且要加注相应的文字表述,例如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常采用链式图,将每一个独立的概念反应流程以箭头和线段节点的方式连接成链状,并且标注反应条件的问题。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时,都要借助链式的反应方程式,这样可以直观展示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哪种物质,同时在原子上面标注价态,可以展示反应过程中的价态变化,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气泡图常应用于核心概念教学,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围绕着这一重点知识点连带出其他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逐渐开放的气泡图,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复杂知识框架搭建
高中化学教学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不是独立性的,而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学要重视章节知识的归纳以及每一章节的衔接,这就要求教师明确章节的层次和逻辑关系,借助清晰的概念图来搭建复杂的知识框架。概念图是逻辑关系的展示图,包含了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各个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一目了然,采用圆形的概念图形式可以将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展示出来,并根据不同的文字表述来填补区域内的位置,这种以数字和序号的方式展示了概念图的层次性,化学知识概念层层递进,逻辑性分明,学生借助概念图可以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对每一个化学知识点都清晰明了,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
2.3 整体化学体系的建立
教师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任务是督促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和概念,同时要掌握化学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首先是要掌握独立的概念学习,将化学知识应用到题目解答中,在解题的宏观思考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通过概念图来进行内容回顾和总结,深层次展示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关系,系统性展示概念图中的知识性,在教学中常用的概念图主要包括了括号图和辐射图两种,括号图是的概念性条例分明、概念之间的综合性较强,展示的内容较为详实,其采用箭头连接展示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根据概念的内涵大小,可以用纵向的括弧的形式排列出并列知识的关系;并且在知识点绘制括号进行文字标注。
3.结语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图应用,根据知识点逻辑关系选择不同的概念图形式,从简单知识学习入手,借助概念图来搭建复杂的知识框架,并层层递进,完成整体化学知识体系建立,提高高中化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 梅.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5(02)
一、加强习题选取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往往是以高考升学为教学目标,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了题海战术的沿袭,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过于盲目,缺乏目的性,在选取化学习题时往往是简单地从一些课外资料上挪用,在选取相应的化学习题时并没有对习题进行深入分析.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题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课教学时既要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选取习题课习题时要精,要有目的性地去选择习题,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习题,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根据选取最适合的习题,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时间,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铁及其化合物》习题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铁的化学性质:铁与非金属的反应,铁与水的反应,铁与酸的反应,铁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二价铁与三价铁:相互转换,检验方法”,如针对铁与酸的化学反应从而设计习题:
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
A.Ag B.Cu C.Al D.Fe
将一瓶稀硫酸分成三等份,分别跟等质量的铝、铁、锌反应后,三种金属都有剩余,且剩余金属的质量为铝>铁>锌,如生成的H2质量分别为a、b、c,则其间关系是( ).
A.a>b>c B.a=b=c
C.c>b>a D.b>c>a
二、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时依旧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项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结合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看甚至是学生不学,这样是无法完成教学过程的,是无法发挥出教学作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看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多鼓励,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习题课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进行《铜及其化合物》习题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习题:“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整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整个过程是否是一个电子转移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HNO3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求解.”
三、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体,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习题课是一个巩固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教学活动.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依据,习题课中所选取的习题一定要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应,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习题课的作用.当前,一部分教师在选取高中化学习题课习题时过于基础,大部分化学习题都过于简单,另一部分教师在选取习题时盲目拔高,大部分的化学习题都过难,这两种习题选取方式都是错误的.教师在设计习题课习题时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体,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梯度化设计高中化学习题.例如在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习题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习题:“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哪些试剂?”并对其进行延伸拓展“使Fe,Cu,Fe2+、Fe3+和Cu2+共处于同一容器内反应后铁有剩余,那容器内还应有什么”
四、及时归纳整理化学习题,做好总结分析工作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认知因素;研究;分析
前言:现如今,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改革已经逐步从理论阶段过渡到实践阶段,并得到的不断的深化,现阶段,从新课标改革实施区域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推出后引发学生学习难的问题不容我们小觑,具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学习困难这一问题在不同教育阶段都存在一定的比例,这一数字虽然无法得到有效的精确,但是经过专家多年的研究总结出这个比例大于百分之十,而这一比例在某一个特定的学科里会表现的更高,研究者专门对化学这门学科展开过调查,高中阶段化学学科学习中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学科是相对困难,而在这部分比例中又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因为化学学科的难而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的现象。。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新课改后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并提出了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的有效策略。
1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
。我们知道,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讲,在内容上得到了深化,知识点也明显增多,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出现学习难的现象。高中化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后,出现了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中知识点就有二百多个,必修课程中知识点也达一百左右,所以,这就给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带来了难度,而化学学科过于理性,知识点过于分散,导致学生在记忆化学知识点时难度加大。再就是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深入,知识点的抽象%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知识的运用也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化学专业用语的学习中,由于抽象度升高,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或者恐惧心理,影响学习的信心;。
1.2其次,我们再来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下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大多数习惯于机械记忆,而到高中学习阶段,这种思维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更深层次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这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由于教学内容较多、逻辑思维较强,导致教学教学节奏的加快,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节奏,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其次,除了学习思维意外,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造成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的解决新课程学习困难的问题。
2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有效策略
2.1高中学生在化学新课程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要想解决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就必须从根底查找原因,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从学生方面和学校方面来进行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优化化学课程设置。第一,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锻炼。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并且布置适当的课下作业,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学习有规有矩,养成良好的习惯,当遇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讲述与提问,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起真正的抽象性逻辑思维。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系统,让学生展开有条有理的学习。因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较为零碎、繁杂,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建立起一张完整的化学知识点网络,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且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优化知识体系,避免学习的盲目性,突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主干,这样,学生在不断完善枝干的时候,对知识点也加深了印象。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解题思路的讲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督力度,防止学生因为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业,着重加强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的指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出现学习化学难的问题是普遍的,但这一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找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最终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化学的知识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卫华,等.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3(3)
[2]王后雄.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及其成因[J].化学教育,2003(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困难;认知因素
一、学习困难的含义
学习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共同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具有和正常学生一样的智商和感官功能,这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是在接受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学习状态。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偏科倾向,着重表现在高中阶段。学习困难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习效率持续低下,成绩长期处于不达标的状态;另一种是成绩还可以,但是存在明显偏科的学生,这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困难。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分析
(一)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在初中升高中后,思维方式由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是部分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经验型层面,原有的认知水平无法适应高中化学的新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初中时期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但是高中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这就导致学生在身心上无法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高中化学学科的独特性
高中化学学科具有独特性,较以往的初中知识更为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内容繁多,体系分支过于繁琐,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有所增加。高中化学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化学理论知识深奥难懂,而且抽象程度明显加深,学习难度增大,在某些时候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高中化学知识的规律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以偏概全,而根深蒂固的经验型思维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易产生错误的认知。
(三)高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特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学生之间不同的认知结构会导致对高中化学内容的学习有所偏差,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同。学生在初中时期处于惯性的逻辑思维阶段,机械性认知模式严重,这种认知模式存在呆板、僵硬的弊端,导致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变通式的思考。高中化学知识点繁琐,理论众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由于学生化学学习基础薄弱,对高中化学知识点无法形成合理的结构化体系,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解决策略
(一)积极转变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性指导,实现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跨越式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不断完善和巩固学习成果。对于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要采取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性质,通过分组讨论来加深学生对于官能团的类型、作用的理解,从而把握各类有机物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
(二)优化化学教学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化学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结构,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建立完整、系统、全面的高中化学知识网络体系,将各个化学知识点做到合理衔接,突出化学教学知识的主干。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化学题型解题思路的讲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加强对有机化学的网络化总结,对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其典型性质进行表格式的总结,从结构简式、氧化反应和溴代反应三方面进行比较,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理论体系,加强对三者的分析比较,加深印象。
(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思想中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订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需要,进行全面化的化学教学设计。例如,“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这是对有机化学的总结,乙烯化学性质复杂,可生成烷、醇、醛、卤代烃、高聚物等,醇醛酸酯是依次可得,所以为一条线,加深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有机化学规律总结和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习困难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普遍现象,主要是由学生的自身情况、认知结构、化学学科特点三方面导致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认知因素。基于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指导干预,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化学内容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静,马志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153-156.
一、注重实验复习
化学是基于实验的科学,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实验息息相关——通过实验概括出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由于经历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所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既有深刻理解,又有全新认识,最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重视实验“双基”,奠定创新基础
要想较好地完成化学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最终分析和归纳实验结论,离不开对实验“双基”(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化学复习中,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任务,就必须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有序贮存实验“双基”,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保证使用时的正确提取。
2.“整合”简单实验,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中的“整合”就是通过对实验的整理,将原本掌握的知识进行结构重组,以寻找不同简单实验之间的交叉点和结合点,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从而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整合”简单实验的方法主要有“横向串联”和“纵向延伸”两种。“横向串联”,即以一些常见的实验物质为载体和线索,从而带动化学中与该物质有关的简单实验的复习。“横向串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层次化,最终形成知识网络。“纵向延伸”即将已知化学原理或方法纵向延伸到知识或情境中以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纵向延伸”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拓展课本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当然,熟悉和掌握教材中的实验远远不够。。
二、“精”“准”“读”“整”“质”“解”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精”“准”“读”“整”“质”“解”缺一不可。
1.注重“精”与“准”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做化学练习题,应注重“精”与“准”。“精”即“少而质量高”,“准”即“不搞题海战术”,旨在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不要在同类题目上花太多时间,而要提高复习效率,既要避免重复出题,又要尽量剔除学生已掌握的题目。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避免由于习题量过大而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教师要明确复习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例如,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应适当增加习题的练习量。对于不作为重点的内容,比如,对电离度、二烯烃、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只要了解相关内容即可。这样,复习就可做到详略得到、重点突出,最终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注重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把握“读”与“整”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针对知识点,应注重“读”与“整”。“读”即“解读与分析”,“整”即“整合”,也就是解读和分析知识点,并将其整合,构建知识框架结构。。例如,对于“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这样的知识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使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读、分析、概括与整合的能力,使学生既能分析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加强记忆,便于运用,又能分门别类地整合知识点,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往往要对所产生的物质进行离子鉴定,学生可针对四种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SO42-的检验:先加盐酸,再加BaCl2BaSO4,其为白色沉淀);Cl-的检验:AgNO3和HNO3AgCl,其为白色沉淀;NH4+的检验:OH-加热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Fe3+的检验:KSCN产生血红色的液体,不是沉淀)。总之,加强对知识点的解读与整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3.追求“质”与“解”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教师应追求“质”与“解”。“质”即“质量”,解即“讲解”,也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可接受程度和实际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保证习题质量,较好地把握习题难度、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并着重为学生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具体包括四点。其一,习题应以中档难度的题目为主,注意紧扣基础,不轻视常见题。其二,大胆放弃偏题、怪题,在中档题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适当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做题中受到启发,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三,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对题目进行严格刷选,确保题目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相匹配。其四,教师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要求学生对会做的题目简单书写解题过程;针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要为学生重点讲解。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 对比分析; 心理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39-001
中考化学分数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我们往往要进行几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而部分老师也觉得难上,因为高中老师大多未教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点、重难点不够熟悉,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则认为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复习,太浪费了,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复习不值得。
其实,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成为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要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首先必须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我建议高一化学教师在正式讲授高一的新知识之前,先拿出两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心从假期中收回来,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会错过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穿插高中知识点,学生也容易接受。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将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让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学生就能理解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实际解题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两周后进行摸底测试,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最好从初中的旧知识点出发,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都必须熟悉,清楚初高中化学教材间衔接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而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大部分学生都把高一当成新起点(认为初中不曾认真学习,养成许多坏习惯),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样开始,感到很迷茫,再者是在这种心理过渡性的关键时期,意志与毅力都不强,很容易会使这种心理自然转变的征象消失。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加强鼓励和表扬,介绍周围环境中许多成功的例子,帮助他们描绘未来蓝图等,以强化学生“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同时指导学生“怎样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如果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经过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细心讲解,学生一定会满怀信心的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提高化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字]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质量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8
化学教师应当利用习题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重新构建其知识框架,搭建学生的学习思维平台。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发现习题教学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好习题教学课程,并实施于化学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本文,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
习题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一整套习题课的总结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通过做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各个化学知识细节,并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详细的解题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并提高对于难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习题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本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缺乏课程知识的互动,而习题课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
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高中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习题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发挥习题课教学的知识拓展和知识强化作用,影响了整体的化学教学质量。
2.1 习题教学的随意性大、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其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学生,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习题的量较大,从而造成教师教学目标的模糊,对于习题中的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强化,哪些知识需要夯实基础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现象,从而造成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同时高中化学习题有较大的随意性,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内容进行知识的复习,只是重视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忽视了整体教学的完整性,不能进行重点的讲解和难点的突出。
2.2 题目选择没有针对性
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讲解,并且讲解内容比较肤浅,对于教材的掌握不到位,课程目标和习题的配合不当,现阶段的习题普遍存在着和新教材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习题的实质常常和文体不符的现象,题目陈旧。此外化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的是实际情况了解并不充分,对于学生缺乏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难通过习题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2.3 习题教学缺乏可操作性
部分化学教师认为,化学的习题课就是讲解大量的练习题,仅仅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从而忽视了化学特点。例如在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化学题目时,教师往往知识从理论的角度和解题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对于知识框架的串联,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学生学生的动力不足,失去了对化学课程的爱好。
2.4 习题教学中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习题课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并通过难题的解答,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一言堂的讲课方式,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部分教师为了在习题课上讲解更多的内容,就会代替学生把习题的答案直接给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严重依赖于教师给出的答案,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三、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课前准备工作
在习题课之前,要选择准确的题目作为切入点,并认真思考讲解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缺点全面的暴露出来,同时要在解题过程中做出初步的预测,以便于在讲解的过程中,能把握住知识点的侧重和知识的串联。;②习题要有针对性,要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既要注重知识点的扩展,又要注重基础的夯实;③习题要有创新性,高考题很难出现相同的习题,一般都会出现新题型,因此要选择有创新性的习题。
3.2 课堂讲解中
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习题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把每一道题的知识点都对应到课本基础内容上,使解题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评的时机,分配好讲评的比例,并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3.3 课后积极巩固
在习题课结束之后,要及时地巩固讲解的知识,同时还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但是作业的布置要尽量避免和习题的重复,在习题的基础上加深学习的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纠正错误解题思维和解题方式的同时,对正确的解题方式进行强化。
四、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的习题课至关重要,是化学学习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习题课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思维和解题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明青;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J];学科教学,2013年11月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策略
时代的迅速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能达到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教学工作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及时的转变。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在传授学生课堂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知识体系的定义
在谈论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多维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
二、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信息量多而复杂,有些知识点零散而容易混淆,知识体系可以像一个蜘蛛网一样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其中,并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整合。通过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可以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对杂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识别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并最终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自信地应对高考。
三、引导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方法
1.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正常讲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想办法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成果,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2.重视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
局部构成整体,单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存在的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于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掌握,疑点难点细致讲解,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并且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伴随着各学科的接触和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引申连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从多方面分析考虑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提高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
。要想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最大化地保持学习效果,实现教学成果,就需要保证知识的迁移质量。。。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符合新课标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行之有效的方式,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利用知识体系架构对化学知识进行熟练掌握,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