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概况
南阳市东部岗丘区位于唐河以东、三夹河以北,伏牛山余脉以南,涉及方城、社旗、唐河三县24个乡镇,土地面积2761km2,耕地211.83万亩,人口114.75万人,俗称“东大岗”。
东大岗处于山地与平原的丘陵垄岗过渡带,长江、淮河流域分界线,南阳盆地与黄、淮海流域分界线,桐柏、伏牛山脉分界线,又是盆地的东北风口,“四界一口”的地理位置,自然灾害频繁,洪涝、干旱、风、雹灾年发生,甚至一年几次。近年来,东大岗区域的自然灾害以旱灾最为频繁和严重。
1.1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2002年底统计,东大岗区域现在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56座,机电井2958眼,提灌站24座,堰塘坝1296处,可供水量1.953亿m3,其中地下水6080万m3,地表水13450万m3。
东大岗区域现状水利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1.1.1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现有工程2002年利用水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3%,占可利用量的39%,且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面积少,遗留大,标准低,就渠道防渗而言,几乎全为土渠,无防渗措施。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病害,提灌站严重损坏,完好率不到10%。
1.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不平衡。由于汛期水量占全年68%以上,而枯水期较少,工程性缺水严重,在现状开发中,井灌开发较为迅速和集中,而提港口、坑塘发展较少,且分布普遍不合理。
1.1.3地下水开发已产生环境问题。由于岗地坡度大,土壤渗透性差,加之55%垄岗存在不透水的钙质淋积层,降水入渗补给困难,造成地下水呈下降趋势与1985相比,岗丘下降5~30m,深层水已出现超采,社旗—陌坡、饶良—丁庄出现两个下漏斗。
1.1.4工程管理跟不上,效益衰减严重。由于东大岗区域地形条件关、经济实力薄弱,工程管理和维护投入较低,工程效益衰减严重。管理经费困难,机构不健全,影响管护工作,造成很多工程报废、失效。
1.2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
根据东大岗区域水资源分区计算,P=75%后份降雨量721.9mm,年内6~9朋占62.2~64.6%,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53.4mm,多年平均径流深264.7mm。地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7.31m3,P=75%年份为4.16亿m3,地下水资源P=75%可开采量1.75亿m3,其中浅层水1.68亿m3,P=75%年水资源总量5.91亿m3。过境水P=75%年为5.99亿m3,最枯月平均流量15.97m3/s。
可利用水量,根据资源和可能的工程措施,推求各类工程的可利用水量,P=75%年为5.02亿m3。
1.3用水预测及供需平衡
根据现状和发展计划预测人畜数量、工业产值、规划用水定额和万元产值取水量,推求2010年工业用水0.682亿m3,人畜用水0.468亿m3,可用于发展农田灌溉的水量3.986亿m3,其中地下水8541万m3,水库9570万m3,,引河2578万m3,提灌7737万m3,引泉519万m3,坑塘堰坝集雨工程10914万m3。依水量平衡原理和P=75%保证率,灌溉定额226.1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7~0.85,灌水率0.38m3/s/万亩,推求灌溉面积123.39万亩。
2.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原则
依照国家水法、水利产业政策,以供定需、以资源定规模、以效益发展,用水资源原理,多水源联合运用,农、林、水行业并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以蓄为主,合理利用,系统治理,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实现资源优化、管理规范化、利用科学化、开发系统化。
在开发利用中应贯彻7个结合,4个优先,处理好5种关系,建立4个体系。
七个结合为:地下水开发和地表水利用相结合,灌溉用水和人畜生活用水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工程水利相结合,灌溉兴利与防洪除涝相结合,地下水开发与补给相结合,节水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四个优先为:优先解决农村生活用水和乡镇供水,其次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优先浅层地下水开发,其次是适度开发深层水;在灌区建设中,优先自流灌区,其欠是井灌和提灌;在实施规划中,优先恢复已建工程,其次是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新建水源工程。
五种关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兴水节水与生物配套关系,生产和生活用水关系,蓄水与防汛、除涝关系,水利发展规划与总体开发关系。
四个体系:建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关系,水资源利用和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工程管理与经济供水体系,多元化投资兴水体系。实现区域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良性循环新环境,持续高效的农业生产基础。
3.东大岗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根据东大岗区域水资源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原则,规划7种模式;
3.1水库自流灌溉模式
东大岗区域现有中小水库57座,新规划4座,总库容14641.19万m3,是区域主要灌溉模式之一,对于有拦蓄条件,地质、技术和社会因素许可的区域优先发展水库灌区,尤其是现有中小水库灌区建设。实现一座安全的大坝,一库特色的水产和一处高效节水的灌区。
3.2拦河坝引河灌溉模式
引河自流在运行成本、工程管理、水源条件、运用灵活等方面都比较优越,拦截河道径流,发展灌溉对于地形、水源许可的地区最经济议案。
3.3提灌站提水灌溉模式
东大岗区域唐河、三夹河、泌阳河、淠河都有较大的入境径流,枯水期月平均流量15.97m3/s,是区域可供利用的主要辅助水源。虽然与自流灌区相比,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管理要求高,易老化,但强化管理,随着用水需求增加,提灌模式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手段仍有较大的可持续可利用价值。
3.4饮灌结合的地下水开发模式
东大岗区域P=75%年份可利用地下水1.75亿m3,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之一,同时地下水良好的水质,分布的广泛性,成为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因此在地下水开发中,实行饮灌结合模式,使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相结合,水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相结合。以饮养井、以井促灌、饮灌结合。
3.5塘堰坝蓄水灌溉模式
东大岗区域地表拦蓄骨干工程为水库,辅助工程为塘堰和集水池,充分拦蓄地表径流,缓洪减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供水量。布置在缺水骨干工程的“水利死角”以及靠近村庄、综合效益好的地方,其特点规模小、维护运行费用低、便于承包和租赁。
3.6集雨节灌工程模式
沿路边布设防护网和排水沟,将现有集水沟拓宽加深成滞洪条带。增加过水断面,减少流速,在不影响排涝前提下蓄水、沉沙。利用滞洪条带汇集路面、林网、坡地水流,经滞蓄沉淀,一部分容蓄在蓄水池中,灌溉农田和牲畜用水,另一部分回补水,另一部分回补地下水。该模式实现路、林、水有机结合,布置在路边地头,又可利用滞洪带立体养殖,最大限度利用天然雨水。
3.7引泉串塘“长塘结瓜”灌溉模式
引泉串塘主要分布在山前区,现有泉眼8处,主要来源为境外压力水。泉水在供给乡镇用水后,水量减少,仅利用自身的泉流发展灌溉面积有限,因此沿渠系规划坑塘,实现引泉渠系流量和坑塘容蓄水量的联合灌溉,可充分利用泉水在非灌溉季节的充蓄、重复利用,引泉工程是较为经济的灌溉模式。
4水利发展规模
4.1农业灌溉
以各乡镇为单元,按其可能规划的工程种类、规模、数量计算地表水可利用量,结合地下水可开采量,在保证人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前提下,按保证率的灌溉定额,节水型农业标准,可发展灌溉123.29万亩。其中井灌32.36万亩,水库灌区26.23万亩,引河灌区7.67万亩,提灌站14.77万亩,塘坝堰坝及集雨工程40.21万亩,引泉灌区2.05万亩。
4.2人畜用水及乡镇供水
东大岗区域现有人口114.75万人,尚有50.85万人存在饮水困难。根据人口发展计划,预测2005、2010年将缺水人口分别增加至57.47万人和61.73万人。供水的主要形式为机电井、提灌站及坑塘等集雨工程。
4.3水土保持
东大岗区域现有土地面积2761.55km2,林木覆盖率不足5%,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376.6km2,规划治理1051.3km2,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也是东大岗开发的一项主要措施。奔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通过修、填、开、挖等方法,把农用梯田、林草整地、水利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削、垫、筑、淤等办法改造沟坡,兴建蓄水池、谷坊、塘堰坝等蓄排水工程。
5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节水农业是从资源利用和经济生态效益出发,以节约用水为中心的农业类型。包括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节水灌溉、田间节水技术措施、适水种植、耕作措施和节水管理。
5.1节水灌溉工程措施
针对现状工程淤积冲刷、渗漏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等问题,应对现有灌区骨干渠系进行以衬砌为主的技术改造,减少渗漏损失,建一处,成一片,达到节水渠道要求。渠道衬砌采用;明渠砼衬砌,明渠改造以砼管道为主,支渠以U形衬砌和土工织物防渗。渠道防渗率1万亩以下灌区不低于70%,井灌区全部采用节水工程措施。
5.2田间节水技术措施
田间节水技术主要是平整土地和喷灌、渗灌技术、喷灌主要推广应用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如花卉、蔬菜种植区。喷灌和管道渗灌在果林、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区推广;鼠道灌和盲沟渗灌技术,结合田间排水工程推广于各类灌区:地下渗灌可推广在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自流灌区;沟灌无论是一般沟灌,还是分段沟灌,只适应于砂姜黑土区;畦灌技术宜在区域沿河两岸推广。
5.3节水农业技术
5.3.1适水种植: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水资源丰富区可以适当种植耗水量大的农经作物,合理密植,提高复种指数;资源贫乏区,培育耐旱品种,发展烟叶、辣椒、花生、红薯耐旱适生作物。
5.3.2节水栽培:主要是低损耗的保水裁培技术。地膜覆盖和秸杆覆盖,抗旱保墒;化学制剂保水节水,促进根对土壤深层储水的利用;水田的浅灌、晒田和湿润灌溉技术;水稻旱种技术。
5.4耕作措施
横坡耕作:沿等高线横坡耕作,增加降雨入渗,也可防止水土流失,沿坡度方向,可加作田埂和截水沟。
耕作保墒: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改善土壤结构,增大活土层,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机耕深翻,增加有机肥,建立土壤水库,保持水土。
坡改梯: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蓄水于梯田,保土于梯田,增肥于梯田。
轮作、间作、套种技术
6工程管理与经济供水体系
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宏观决策信息化,用水管理自动化、工程管理规范化、管理人员多学科化。
6.1工程管理体系
确定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完善管理设施,健全管理机制。
工程管理设施:维修新修管理房屋,整修管理道路,配备通讯设备,墒、雨情测报及数据处理系统,完善和配置量水设施和量水建筑物。
工程管理机制:结合区域实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服务农业、因地制宜”。做到组织机构、专业管理、供配水三落实,建立精干、高效运行管理队伍,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等多机制的管理模式,推行SIDD经营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持”的原则,使工程建设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加快节水及管理工作科研,普及节水教育,完善健全法制体系。
6.2经济供水体系
经济供水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水费制度改革,科学输配水制度,努力提高单位水体效益。
6.2.1水费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核定计收体系,理顺水费征收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实行分区、分项计价,新水新价,统一计收,货币结算或实物计取,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管好用好水费,充分发挥水费的杠杆作用,以水养水,节约用水。
6.2.2科学输配水,服务好农业生产。建立完善的配水,用水、信息系统,实行实时用水、配水计划,精确供水。根据墒情、雨情、动态用水配水、蓄水。同时引导农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较高的作物种植比例,鼓励用水,增强水效益观念,实现农与水的“双赢”。
7多元化投资兴水体系
在工程建设资金筹措上,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筹措方法。国家、地方和群众相结合。申请国家投资,主要用于饮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地方匹配用于灌区建设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及新建水库、提灌站建设,群众自筹或申请贷款主要用于灌区面上配套,机电井、集雨工程。采取股份合作、拍卖、承包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投资经营水利工程。加大投资与受益的挂勾。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
8结论及实施意见
东大岗区域水利发展做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综合性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工程,造福百姓,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应以供定需,以资源求发展,从水利、水保和农业综合开发角度,促进农业升级,改善生存环境。
东大岗区域水利发展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0.9万亩,达到123.29万亩,且61座中小水库新建、恢复以及除险加固,在兴水灌溉同时,使区域防洪标准也得以提高。预测总投资19.8亿元,年增社会效益3.753亿元。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经济上是可行的。
东大岗区域水利发展项目数量多、范围广、投资大,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先恢复配套、后续建、新建,先解决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项目,先安排投资少,见效快和水源条件较好的项目。
参考文献
1、施成熙主编《农业水文学》,农业出版社,1984。
2、《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管理分册》,水力电力出版社,2004。
3、《水资源规划与水政业务管理实用全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