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债券风险论文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伴沃教育

债券风险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企业;筹资;防范措施

1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

4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5.1提高债券资金成本的途径

(1)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如果企业的筹资期限和使用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想匹配,则企业就可以避免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

长期资产占用的需要,也同样会使风险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同时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且能降低资金成本。

(2)注重企业信誉,提高信誉等级。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竞争地位使非常重要的,只有恪守信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努力提高信誉等级,让企业走向市场,这样才能为在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条件,才能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效的降低资金成本。

(3)提高筹资效率。首先是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企业既要掌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量、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费用;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5.2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是部分企业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一条蹊径

(1)对于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以避免转股失败。一般来说,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自身的优势,投资者乐于接受,发行风险不大,企业要预防的是转换失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确定合适的转换价格,此外为保护双方利益,还要制定有关赎回、回售的附加条款以及转换补贴等措施,以确保转换的成功。

(2)合理利用筹集资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无论在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前还是转换后,企业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转换后,又面临更多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因此,企业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后,要合理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项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从而使债券人增加信心,顺利实现转换,并且避免转换后股利的稀释,可以通过配股继续融资。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债券风险论文范文2

关键词:等价拟鞅测度重置期权,分数风险中性定价,幂型支付

 

一、引言

重置期权是一种奇异期权,是指当原生资产的价格达到某一预先给定的水平时,按合约的规定将重新设定敲定价格,以使持有人有更多的获益机会重置期权分为规定时间的重置期权和规定水平的重置期权。规定时间的重置期权重新设定敲定价格的过程在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规定水平的重置期权重新设定敲定价格的过程在预先规定的水平进行。重置期权已于世界多处的证券市场有买卖交易,也有依附于结构犁商品之内,而在柜台市场交易.单点重设型卖权由Gray及Whaleyll 所介绍[1-2];文献[3]假设股票价格服从possion跳,在风险中性假设下从概率论的角度推导出重置期权的定价公式;文献[4]在分数布朗运动驱动下,推导出了幂型期权定价公式;文献[5]对一种具有幂型支付创新的重置期权进行了定价。论文参考。本文研究标的资产的价格过程服从几何分数Brown运动,一种具有幂型重置期权的定价。

二、预备知识

定义[6]1:(分数Brown运动)设为一概率空间, 为一常数, 称高斯过程 为具有Hurst 参数H的(1 维) 分数布朗运动, 若

满足: 且

定义[6]2:(分数Ito过程)基于分数Brown运动,定义Ito过程如下:

其中,为的时变均值,为的时变方差。

引理[6][7]1:(几何分数Brown运动)考虑随机微分方程 ,其中,为常数,,则。

引理[6][7]2:(分数Gisanov定理)若,,

则在风险中测度下,相对于一个自然分数Brown集,是拟鞅。论文参考。即。

设在风险中性市场上存在两种投资可能性,一种是具有无风险债券,满足,其中为瞬时无风险利率;另一种风险资产为股票,满足几何分数Brown运动,即在风险中测度下,,为常数。

引理[7]2:(分数风险中性定价)在风险中测度下,任意的可测未定权益在任意时刻的价格为。

考虑另一风险中性测度,,其中为风险中测度下分数Brown运动,,则为风险中测度下分数Brown运动。。 令。可得测度变换公式

引理[6]3:若函数满足,则对,有下面的对等关系:

。。论文参考。

三、分数重置幂型创新期权的定价模型

设在风险中性市场上存在两种投资可能性,一种是具有无风险债券,另一种风险资产为股票,其价格过程如前所述。。

本文要介绍的期权是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欧式重置买权[5],与具有幂型支付的重置期权的区别在于:在事先指定的时间,期权持有者必须对原定的履约价 重设,将履约价重设为 ,但是如果 ,他在时刻将获得现金流入。

于是该期权到期价值 表示如下:

该期权时刻的现金流入表示如下:

定理:在风险中性概率空间下,债券及股票的价格过程如前所述,则具有幂型重置期权在零时刻的价格为

(1)

其中,

证明:由引理2可得,幂型重置期权在零时刻的价格为

(2)

先计算(2)的第一项,为此定义,则是风险中性测度下的分数Brown运动。于是

(3)

再计算(2)的第二项,定义,则是风险中性测度下的分数Brown运动。于是

( 4)

接下来计算(2)的第三项

(5)

最后计算(2)的第四项

( 6)

结合(2)(3)(4)(5)(6)即得结论。

四、结束语

本文在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几何分数Brown运动的条件下,运用分数风险定价原理,推导出了一种具有幂型支付的创新重置期权的定价公式。当时,公式(1)就是通常Brown运动的条件下的一种具有幂型支付的创新重置期权的定价公式。当时,即不重新设置履约价时,公式(1)就是分数Brown运动的条件下的具有幂型支付期权的定价公式。

参考文献

[1] S.F.Gray,R.E.Whaley.ValuingBear Marked Reset Warrants with a periodic rest[J]

Journal ofDerivatives 1997,5(1):99-106

[2]S.F.Gray,R.E.Whaley.ResetPut Options:Valuation,Risk Characteristcs and an Application [J]Australian Journalof Management 1999,24(1):1-20

[3]李松芹、张寄洲.跳扩散模型下重置期权的定价[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05,27:182-187

[4]Zhao Wei.Pricingof European options with power payoff based on FBM [J] Mathematics inEconomics2008,25(4):356-361

[5]Ou Hui,YaoLuo-gen,Yang Xiang-qun.An innovation of reset options and its pricing[J]Journal of Hunan Univet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21(3):12-16

[6]Xiao Yan-qing,ZhouJie-zhong.Measure Transformation and Option Pricing in Fractional BrownianMotion Environment [J] 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2008,38(20):58-62

[7]Hu Y,OksendalB.Fractionalwhite noise calculus and applications to finance [J] Infinite Dimensional Analysis,Quantum probability and Related Topics 2003 6:1-32

债券风险论文范文3

。论文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

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四)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五)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六)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债券风险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银行理财;监管;投资范围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个人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不断上升,为理财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由代客理财业务特性所决定的高利润,以及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更是直接导致了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市场,进而推动了我国理财市场的飞速发展。2004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国内信贷需求旺盛;其次中国居民财富增长迅速但缺乏投资渠道;最后是对利率市场化的预期促使银行增加中间业务的比重。而监管环境的变化是理财产品投资组合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监管政策的解读十分重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述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所使用的工具,也是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附属品。《办法》中给个人理财业务的解释是“商业银行提供给个人客户的财产管理,投资顾问,财务规划和分析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我们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是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能够帮助客户实现保值增值的资金投资计划。商业银行可以自行设计理财产品,也可以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合作。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

首先,2005年11月以前是理财产品发展的萌芽时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兴起。在萌芽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比较单一,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都比较小,理财产品基本是投资于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率也比较低,而且相应的监管法规也没有出台。

第二阶段是指在2008年中期之前的这一时期。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与理财产品运作管理相关的法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框架开始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为2008年中期至今,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逐渐规范阶段。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场风波也迅速波及到了我国的理财产品市场。股票类理财产品不断被暴露出零收益,这些危机事件也及时的给我国理财产品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更加规范的法规迅速被制定、颁布。

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及评析

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两大框架性的基础法规,从此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始有监管法规依据。

2009年65号文第十八条至第二十条对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加以限制,截至2009年5月末,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存续的理财产品超过4100只,理财业务市场规模达到7000亿元,理财客户达到230万人。但市场风险开始显现,问题也不断暴露。2014年禁止理财资金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

2016年征求意见稿第十五条至第十七条重新明确了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其中基础类理财业务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综合类理财业务“在基础类业务范围基础上,还可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第十六条明确了从事综合类理财业务的银行准入门槛,其中定量指标为资本净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定性指标为监管评级良好;具有与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相匹配的专业人员、业务处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及时、准确地笏屠聿撇品信息,无重大错报、漏报、瞒报等行为;理财业务管理规范,最近3年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等审慎性条件。

这份文件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规,此前历年文件并没有明确的理财资格准入规定,只是对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三单”要求(2013年8号文第二条)、风险隔离要求(2014年35号文第三条)和产品登记(2013年167号、213号、265号文)加以约束。在上述条文均有效的情况下,该条规定新增了综合类理财业务的投资门槛,不符合硬性指标规定的银行将无法投资非标债券、权益类资产或其他另类资管计划。不过这只是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正式文件中可能有变动。

五、总结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不仅为银行自身注入了活力也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正是由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触角延展至各个领域,且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本身存在的多种风险,一旦引发,会严重损害众多个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不仅会挫伤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也扰乱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我国当前银行理财发展迅猛,但存在许多风险,如今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规范了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与市场无序状态,为银行理财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田勇,陆洋.监管新规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回归稳健[J].资本与金融,2009.(09):52-53

[3]孙晓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监督法律问题研究[D].学位论文,2014

债券风险论文范文5

包含死亡风险的证券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它是随着寿险或者年金政策投资组合证券化产生的。构成其中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政策制定滞后风险以及死亡与长寿风险。在以上交易当中,来自政策当中未来正的现金流可以用于对证券的持有者进行给付。因此,它们很像资产证券化。Cowley与Cummins[1]对近期寿险证券化交易进行了调查,它们当中包括资产类型证券。

然而,单纯死亡风险或者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存在却是近期的事情,这种证券化在金融市场是一种重要的创新。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单纯死亡风险证券由于把巨灾损失转移到资本市场而增大了寿险业的承保能力。此外,因为死亡风险可能与资本市场不相关,因此它们又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散化资源。最后,Cowley 与Cummins[1]把证券化归类为一种套利机会或者一些新的增强市场效率风险类别。

第一种单纯死亡风险资产是2003年12月发行的3年期瑞士在保险债券(The Swiss Re bond)。理解投资者为什么对瑞士在保险债券的价格特别钟爱的原因是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模型来对死亡风险跟踪和定价。由于在这方面基础性的论文不多,因此在这方面进行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好的理解那些新的金融工具。绝大多数现有关于死亡风险证券化定价的论文主要有两类缺陷。其一,它们在死亡风险证券定价方面忽略了根据死亡率跳跃来建立模型。死亡率跳跃在死亡证券化模型不应该被忽略是因为买卖死亡证券的理论基础是为了对冲或承担巨灾风险。其二,他们使用完全市场定价方法。而此类方法因为不能够对死亡风险证券进行复制,所以定价不够精确。这里我们建议采用Wang氏转换来进行死亡风险证券的定价,即一种采用已知证券价格来对新的证券进行定价的技术。

Wang[2]氏转换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均衡定价理论,它能把资本与保险定价理论统一起来。Wang[3]最近把Wang氏转换应用到与资产有关的巨灾证券方面。很明显,我们把Wang 氏转换应用于单纯死亡风险证券方面是一种创新。。

二、瑞士再保险债券的设计

寿险业资本量为应付来自飓风、瘟疫、地震以及其他自然与人为灾害带来的巨灾死亡损失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增强这方面的能力,世界第二大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收到来自机构投资者共4亿美元而在2003年12月首次发行了期限为3年死亡债券。其本金暴露于死亡风险。这里死亡风险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瑞典在时间t加权平均死亡率qt。如果指数qt(t=2004,2005,2006)超过了以2002年的水平q0的130%,那么将会减少投资者本金支付。本金到期给付≈400,000,000×■①

其中q=max(q2004,q2005,q2006)。

三、不完全市场定价方法――Wang氏双因素王氏转换

考虑在时刻T随机给付X。如果积累密度函数为F(x),那么将根据风险λ市场价格决定进而由已知分布函数形式转换成另一分布函数形式的方法,即为Wang氏转换,如下式:

F*x(x)=φ[φ-1(Fx(x))+λ]②

其中φ(x)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等式②中的F*x(x)为Fx(x)单因素Wang氏转换,在Wang氏转换中的风险λ市场价格反映市场系统风险与企业没有对冲的特殊风险水平。因此,Wang氏转换的意思就是通过转换后的分布函数将未来价值折现算出给付X的公平价格。

单因素Wang氏转换假设真实分布是已知的。然而现实当中,我们只能根据人口样本数据尽可能的对分布函数的参数做出估计。因此,Wang做出了所谓双因素转换,如下:

F*x(x)=Q[φ-1(F(x))+λ]③

其中Q是t-分布函数。如同等式②中单因素模型一样,在等式③中表示转换分布的基础上求得预期价值的现值即是给付X价格。

我们可以通过等式③,根据寿险公司或养老基金的零售市场来决定λ,从而求出来寿险或者养老金合约T时刻给付X在0时刻的价格即是使用转换分布预期价值的折现值,其公式如下:

vTE*(X)=vT∫xdF*(x)④

其中的vT是由无风险债券市场决定的在0时刻折现因子。对于具有累积密度函数Fx(x)的保险人负债X,由Wang氏转换产生一个风险调整密度函数F*x(x),在此密度函数基础上求得的预期价值现值,以式子vTE*(X)表示,即X在时刻0的价格。Wang通过对已知金融与保险业的技术进行总结,对这种方法的效用进行过阐述。

四、对瑞士再保险债券模型化

(一)模型

通过把一个布朗运动和一个具有关于跳跃的对数正态分布(参数为m与s)的马尔科夫链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绝大多数的死亡跳跃,例如1918年的瘟疫、2004年的地震和海啸,都是在整年当中发生一次,因此由大多数巨灾事件带来的死亡方面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巨灾使得在坏年景死亡增高,而发生巨灾后的死亡与巨灾放生时的死亡是独立的事件。模型把这样的一种情况考虑进来。在时间t离散的马尔科夫链的巨灾次数计为Nt,t=0,1,2…并且N0=0,表达式如下:

美国t时刻人口死亡力指数表示为Qt,当没有发生巨灾事件时相当于几何布朗运动qt:

变量α为美国瞬间预期人口死亡力指数,变量σ为瞬间死亡波动率指数。Wt为带有均值0和变量t的标准布朗运动。在时间(t-h,t)没有巨灾事件发生时,更为具体表达式为:

qt=qt-he(a-σ2/2)h+σ(Wt-Wt-h)⑦

由于随机跳跃产生的死亡百分比变化可以表示为Y-1。马尔科夫链与跳跃的规模Y的分布是独立的。在期间[t-h,t]发生的跳跃事件概率为p。当跳跃发生时,对死亡率qt有一个震动作用Yt。我们把包括跳跃的死亡指数表示为Qt=qtYt,其中t=0,h,2h,3h,…数据是以单年数为观察对象,因此h=1。

如果在期间[t-h,t]没有跳跃,那么Yt=1以及Qt=qt。当存在跳跃时,我们假设Yt服从带有参数m和s的对数正态分布。也就是Y=em+SUt,其中Ut是一个标准正态变量。总之,假设没有巨灾事件发生,死亡指数为:qt=q0e(α-σ2/2)t+σWtt≥0,那么美国人口死亡指数Qt可以表示如下:Qt=qtYtpqt1-p其中t=h,2h,3h,…⑧

其中Yh,Y2h,…或者为1或者与带有参数m与s对数正态分布变量相独立。

独立于以前死亡跳跃的死亡指数在大部分时间里是连续的,只在有限时间点上存在不同特征和不同振幅的跳跃。假设Ft表示由过程Ws,Ns,以及Yt当s≤t决定的事件。根据等式⑦推导出公式⑨如下:

实际上,在期间[t-h,t]发生的跳跃对[t,t+h]并不产生影响。

现在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根据数据来估计参数α,σ,p以及s。式子σ(Wt+h-Wt)表示没有预期到的死亡指数变化的连续部分,式子Y-1表示当Nt+h-Nt=1时反常死亡震动以概率p发生时的百分比变化。

(二)数据

数据来自于美国国家生命统计部门报告,我们对100000名人口调查得到年龄调整死亡率用于不同群体和不同时间死亡风险的比较。图1为1900~1998年美国人口每100000人中的死亡数据。

图1显示死亡随机过程并不是遵从平均转换过程。此外,美国人口死亡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几次跳跃,那是一个好的模型应该考虑到的。死亡跳跃可以引发金融危机或者保险业和年金计划的破产并且它们也是死亡证券蕴含的风险。

(三)估计结果

从图1显示的1900年到1998年的美国人口死亡指数qt为基础,得到表1所示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瞬间预期死力指数α等于-0.0096。α为负数显示美国人口死亡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得到改善。瞬间死亡波动率σ在没有跳跃的情况下等于0.0310。每年跳跃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当于1.15%。极大似然率试验拒绝无跳跃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1%。

(四)风险的市场价格

对瑞士再保险债券进行估计,首先,以表1中的估计结果来模拟等式以便得到积累密度函数F(q),其中q是对从2004年到2006年美国人口死亡指数模拟的最大值。我们进行了10,000次模拟。其次,由经验分布函数F(q)通过风险的市场价格初值λSR转换得到如下等式⑩F*(q):

F*(q)=Q[φ-1(F(q))+λSR]⑩

其中Q是服从具有六个自由度的T分布函数,由积累分布函数F*(q)可以很容易得到分布密度函数f*(q)。

再次,得到模拟的死亡率q和转换的死亡密度函数f*(q),根据等式①求出债券到期的给付,再根据等式⑨和⑩,MorganStanley得到瑞士再保险债券面值延伸率为1.35%,根据得到的美国从1900年到1998年之间的人口死亡指数,对瑞士再保险债券的风险λSR的估计结果为-1.3603。通过双因素Wang氏转换得到具有λSR=-1.3603的转换分布密度函数。其存在于模拟的分布密度函数f(q)的右端。经过数据转换后重点放在右端尾部。这是意味着对损失的可能性的预计市场要比实际为高。

五、分析与结论

Wang[3]在文章中论述了巨灾债券风险的平均市场价格大约在-0.45。按照λ=-0.45双因素Wang氏转换模型,我们得到瑞士在保险债券面值延伸率为0.39%,低于1.35%。二者的差别可能因为我们采用美国人口指数作为基准而瑞士在保险债券是以五个国家人口的加权平均为基础。如果我们采用加权指数,我们预计算得的结果更低,原因是五个不同国家的死亡风险分散作用。我们在这里发现瑞士在保险债券的风险市场价格为-1.3603,更要高得多。尽管可以认为瑞士在保险债券作为第一个死亡证券交易成本高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还可以认为该债券投资者由于承担过高风险而要求高补偿所致。

为什么瑞士再保险公司付给投资者如此高的风险金呢?根据MorgenStanley[4]调查知道,这种风险的给付金占年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的38%上升到2002年的43%。尽管企业在吸收巨灾死亡震动损失急需要资金,但是再保险公司的经济资本需求并不是很顺畅。而且,潜在的资金危机成本相当高。因此,MorgenStanley[4]总结认为瑞士再保险公司通过证券化交易降低的资金成本一定要高过开展这项业务的净成本并且为了开展死亡保险证券化市场一定要付出更高的风险金。

总的来说,我们在原有的死亡保险证券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增添进去带有跳跃的死亡随机模型以及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来给瑞士在保险债券进行定价。我们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债券良好的市场结果。

参考文献:

1、Cowley, A., Cummins, J.D., 2005. Securitization of life insurance asset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72(2), 193-226.

2、Wang, S.S., 2002. A universal framework for pricing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risk. ASTIN Bulletin 32(2),213-234.

3、 Wang, S.S., 2004. Cat bond pricing using probability transforms (Insurance and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Cat Bond Pricing).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Issues and Practice 19-29(special issue).

4、Morgan Staney, 2003. Swiss Re

innovative mortality-based security. See the news release for December 8,2003.

5、Source:cdc.省略.

债券风险论文范文6

论文提要: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成熟的金融工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模式。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可转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综述国内外关于可转债的融资理论。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中间性的投、融资工具,其市场体系的繁荣和发展将十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金融风险的化解。而我国的可转债市场无论是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可转债的自身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品种,投资者在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的同时,还有可能因为转股而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并且可转债对降低成本也有独特作用。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匮乏、金融创新困难等问题,需要尽快推出债券类和权益类的金融产品并完善相关交易市场。因此,可转债融资对于中国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本身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我国证监会近日规定,允许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转换债券以满足部分“大小非”的资金需求,舒缓“大小非”减持对二级市场构成的压力。

一、可转债市场现状

2007年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及股票市场波动,为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经历了一波股权融资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逐渐将融资触角伸向债券市场,尤其以可转债市场备受青睐。2008年初迄今,公告拟发行的可转债规模已超上千亿元,这是2007年发行可转债规模的数倍,充分说明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一)发行公司的数量还不多,融资规模与资本市场规模相比还偏小。据统计,沪深两市截至2007年11月底,发行上市的可转债共53只,总发行额度585.05亿元。而2007年仅一年我国通过IPO所募集资金就达到了4,771亿元。这是我国可转债市场无法与之比拟的。截至2006年9月美国可转债市场规模已达2,600亿美元,占据全球可转债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全球可转债市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因此,近年来我国可转债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可转债市场存在很大差距,与股票相比在规模上还没有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融资工具。

(二)已发行可转债企业的行业分布不平衡。在国外,可转债发行主体早已发生变化,由大企业转向高成长、高风险企业。由于融资规模大,融资成本低(利率比债券低),又容易受到投资者的欢迎(有风险规避作用),高风险、高成长企业如IT和生命科学行业特别青睐可转换债券这种融资方式。而我国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多为传统行业的优质企业,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这样,虽然能保证可转债良好的投资价值,但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可转债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作用。

(三)可转债的发行条款设计趋同,每家可转债条款设计大同小异。一览众多发行企业的可转债发行条款,可以发现基本雷同,例如低票面利率、无限向下修正条款等。在可转债发行条款设计上,往往向融资者的利益倾斜,并未充分发挥可转债这一创新型金融工具的特性,严重阻碍了可转债市场的发展。。

二、可转债理论研究

(一)国外理论研究。国外对可转换债券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有不少学者对于可转债融资的普遍现象已做了理论模型的研究。其中,绝大部分模型认为:可转债的价值在于能解决由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给投融资带来的问题。本文将它们归为两条主线:风险模型及信息不对称模型。

1、风险模型。风险模型强调可转债的作用为能解决风险转移和风险度量问题。Brennan和Schwartz提出发行可转换债券一般具有公司投资人喜欢追求风险、公司本身风险难分散或公司投资政策难预测的特性。当公司运营和财务风险高时,发行标准型证券的融资成本就比较高,因此公司将选择发行如可转换债券的混合型证券。Green提出风险转移假说,指出当公司采用正NPV投资决策或采取的投资策略可以使财富从债权人转移到股东身上时,公司股东财富可提高,这将造成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成本,完全发行权益型证券可能导致经理人过度专权的成本,损害股东利益。Jensen和Stulz提出财务杠杠可以限制经理人过度专权,从而降低经理人过度专权的成本。

2、信息不对称模型。以信息不对称为框架的模型,主要是以Mayers和Majluf的框架为基础,但各个模型的假设和实证意义都是不尽相同的。Constantnides和Grundy提出在允许回购的条件下,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信号无成本的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而Jung,Kim和Stulz将成本因素加入Myers和Majluf的模型中,提出当经理人过度专权的成本存在时,经理人可能为了追求个人目的而伤害到股东权益,因此当公司的投资机会价值高时,经理人自主能力的成本就会较公司的投资机会价值低。除此之外,Jung,Kim和Stulz探讨了经理人过度专权的成本和负债的成本双重因素作用下,投资机会价值的变化对企业最优财务杠杠的影响。Stein在后门权益假说中,提出可转换公司债是权益型证券的替代品。Lewis,Rogalski和Seward综合上述理论,并沿用Jung,Kim和Stulz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Black-Scholes评价选择权的基本假设下,以累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N(d2)来估计可转换公司债的预期转换几率,并探讨了企业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决策动机。

(二)国内理论研究。相比之下,虽然近年来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迅猛,但我国可转债融资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国内的理论研究热点集中在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和可转债发行的条款设计上,如郑振龙、林海及马超群、唐耿等;实证研究则集中在可转换债券发行的股票价格效应上,如王慧煜、夏新平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告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显著上升,回归研究表明: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告效应与发行公司的公司规模、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以及宣告期间重大事件的公布呈显著正相关;黄建兵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相关证券:同一公司的股票和可转换债券、A股和B股,两者价格行为的相互影响;。张永鹏、丁时勇对可转换债券发行与赎回进行了博弈分析。王春峰、李吉栋构造了一个可转换债券契约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创业者通过转换价格向风险投资者传递项目的状态信息,可转换债券的这种信息甄别功能可以减轻风险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三、结论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对这样一个新兴资本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转债的密集大规模发行对我国尚不成熟的可转债市场是个挑战,加快发展可转债市场及其理论研究在目前就显得更为紧迫。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及上市公司特殊性的融资行为,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机及融资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结果也将对我国公司融资理论包括可转债融资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