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伴沃教育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范文1

1.养殖区的整体布局在养殖池的一角或池边,通过增加“附属池(卫生间)”,形成“养殖池与附属池”的池塘内水循环、增氧新技术模式,建立集污与反冲除污系统;改造外循环沟、坑渠,配备废物尾水处理系统,形成养殖池废水或污物的集中处理,实现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的养殖技术工艺。

2.池塘内循环在水车式增氧机/气动提水器等设备的作用下,污物主要集中于池塘中央区域或水面表层(表层污物可集中、收集处理);在附属池(净水室)的气动增氧推水等设备的带动下,养殖池中央区域的水流入附属池,经过其过滤,使大部分固体污物集中在附属池内(卫生间的作用),过滤后的水提至养殖池中(增氧、提水),形成池塘水体内循环。

3.池塘外循环附属池(卫生间)经过反冲,养殖废物(水)进入外循环,通过生物处理池的集中处理,达到回收利用、“零排放”的目的。

4.养殖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不能利用的养殖废物(水)可通过污物分离(如沉淀等)、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系统建造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养殖池

养殖池采用圆形或正方形切角,单口面积0.02hm2~0.2hm2、蓄水水深1.5m~2.5m为佳。池底呈锅底、具中央排污系统,底面平整,向集污坑倾斜,并利于集污、排污的结构。集污坑位于池中、最低处,面积不小于1m2的结构,上方覆盖坚实的栏虾/鱼/蟹网。

(二)附属池(卫生间)

为重要的内循环设施,具“卫生间”的集污、反冲功能,由集污井、过滤室和净水室三部分组成,气动提水设备安装于此,是本技术系统的特色。设计有反冲去污、除污装置,大小与池塘面积、养殖密度(单产)成正比,约占养殖池面积的0.5%~2%(不少于2m2)为佳。

1.集污井至少设计成2个连接口,一个与养殖池底的排污管相连(兼作内循环),管径不小于Φ200mm为佳,且地势低于池底,便于集污、除污;另一个与排污沟相连,如增加外循环处理系统,最好与排污沟分开设计。200m2左右的池,集污井的面积约为0.5m2~0.6m2,可使用插管来控制水循环或污水排放。

2.过滤室过滤室与集污井由隔墙分开,墙厚不小于120mm,中间最好做成窗式、网筛结构,底部位置高于集污井底,蓄水不少于800mm为佳,如200m2左右的养殖池,过滤室的面积不小于1.0m2。底部有管道或沟与净水室相通,下层保留不少于250mm的储水空间。可选用塑料微孔浮球、珊瑚石、石灰石等作滤料,厚度约250mm~600mm。养殖前期投饲量较小,污物就少,反冲次数也少;随着投饲量增加的养殖中后期,应加大反冲频次,可用一日数次,且在养殖过程中应不定期更换过滤层滤材,保证过滤顺畅。

3.净水室作为储存过滤后水的净水室,要求能安装多个气动提水设备(泵),其建造面积应根据循环水量的大小,且不小于1.0m2为佳。所用气动提水器由福州诚祥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单个产品的出水口径为110mm,占地500mm×500mm、高度约700mm,日循环水量可超过400吨。如200m2左右的养殖池应可安装2台~3台气动提水设备。

4.排污沟、外循环沟(池)反冲、排出污水的主要集中场所,与污水处理池塘(生化塘)连接。由于每天的污水较少,可用低扬程水泵或气动提水设备提至生化处理池,以利于循环利用。对于不能利用的废物(水)集中、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5.生物处理池(生化塘)反冲排出的废水最后集中到生物处理池、进行生化处理,面积约占养殖总水面的10%。池内可种养动物(贝、沙蚕等)、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等,通过其吸收、利用,降低氮、磷等后,回流到养殖池塘、重新利用,从而达到养虾/鱼/蟹的“零排”。

三、系统的技术优势

由于目前开发的工厂化全循环系统投资较大,且实际使用中的能耗高,造成养殖成本过高,难于为普通养殖者接受,试验表明:本养殖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

(一)建(改)造成本投入较省由于增加的附属池(卫生间)结构,可利用池边或池角进行改(扩)建,占用养殖池的面积很小,如使用砖混结构,使用寿命又长,总的来说,相对建(改)造成本较低,但生产效果好。而且“双循环”的“并联”结构,也避免了池塘间的养殖干扰,有利于防病、治病,捕收等。

(二)可达到高产高效根据养虾的多点试验,单茬、单产可超过30吨/hm2、效益超过30万元/hm2,且与常规养虾相比,节省成本可超过20%;在池塘精养中对比,增产超过3吨/hm2、增效超过2万元/hm2,应用前景广阔。

(三)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小采用池塘内的循环、集污、过滤,不定期反冲,将污物反冲出池,大大地减轻了养殖池因投饲带来的危害,且每次的反冲,带出水量很小,更好地稳定养殖水质,保持池塘的微生态环境,如增加涌浪机、低扬程水泵等,可达到更佳的集污、去污效果。

(四)运转能耗极低仅利用微孔增氧设备的气泡上升力作为内循环动力,在养殖增氧的同时还提供了池水循环动力,可以说“池塘内水循环无能源的额外消耗”,且循环水量大,可完全或部分替代水车式增氧机的功效,而且其本身的节能效果极佳。另一方面,反冲除污的水量损失小,补水量也少,抽水耗电就省、外循环的能耗也就小,因此,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很低,与传统拔污养虾方式相比,一般可节水90%以上、综合节能50%以上。

(五)有效打破温跃层、盐跃层一方面,在水车式增氧机或气动提水设备的带动下,池水形成“水平面、上下”循环;另一方面,经过“附属池”气动提水设备的曝气,将养殖池底部、中央区域的“差水”提到池水平面,更好地形成了上下对流的“立体”效果,极大地改善池底、中央区域的溶氧,平衡池塘的水温、盐度,保持良好的水环境状态,也可防止暴雨等气候突变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可实现的“零排放”废水反冲、流入循环水沟(渠),将养殖中的污物带出池外,如进入外循环、需重新利用的,可利用生化塘的动植物处理,待达标后再回到养殖池,完全可实现设施渔业与生态渔业的有机结合。而且在每口池塘中就可运用本技术系统,利用生物间的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完整的“零排放”生态健康系统模式。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淡水鱼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2如何解决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3结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水利局一拉溪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范文3

1天津地区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推广情况及问题

2007年~2008年,在实施天津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淡水水产品健康养殖研究与示范”的过程中,天津市引入了池塘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后来市、区两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技术培训、入户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将这项技术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规模也从最初试验的几十亩,到典型示范20多hm2,再达到技术推广的阶段高峰近1333hm2。但近些年来,该技术并没有持续扩大规模,反而在区域养殖生产应用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减,且未能连续成为本地区的主推技术。就技术本身而言,它是设施渔业节能减排的一项技术,曾列为国家渔业主推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在天津主要渔业生产区域的实际推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了推广对象采用的规模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自身以及技术适应性存在地区差异;二是缺乏有力的基础研究与数据支持,弱化了技术效果的说服力;三是以政府主导推广为主,农户(场)多被动参与;四是传统技术培训及宣传推介在内容、时间、方式的选择上不符合农民特点和实际;五是采用技术的预期经济效益与投入成本存在矛盾;六是有关政策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2技术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技术成果质量

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技术创新程度、技术指标先进程度;(2)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3)成果的重现性和成熟程度;(4)成果应用价值与效果;(5)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6)进一步推广的条件和前景等①。。技术产品的研发或科技推广人员关心技术本身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成果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而推广对象则更重视预期获得的经济效益、投入成本、应用技术所需的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实际效果等。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核心优势是节电、底层增氧效果好,是一项较好的渔业节能减排技术,对改善渔业水质、节能降耗预期效益显著。。相对于技术本身的缺点,如:池塘改造与设备投入成本上升、安装使用与日常维护操作与传统叶轮增氧机相较复杂程度高、增氧效果受水质及池塘基础条件制约等等。。从技术质量分析,农(渔)民不愿采用该技术主要归结为:投入成本较高,技术不够成熟,使用与维护操作不便捷,收获捕捞受影响等。

2.2技术开发与农民需求

2.2.1技术开发中基础研究与适用性试验工作薄弱

由于水生动物本身的特点,在研究周期、研究试验对象的获得、试验方法和手段、基础理论等很多方面和种植业、畜牧业相比差距很大。水产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很多时候都缺少基础研究数据的有力支持,很多试验示范的成果也往往是体现在效果的描述上或是以简单试验数据为支撑。以微孔增氧技术为例,从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推广中,针对技术适用性的试验验证工作并不到位,致使缺乏对该技术适宜养殖条件的界定与养殖模式的研究分析,对应用中的问题也缺少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2.2目前农民的主要技术服务需求

根据我市推广部门对养殖企业(场、户)技术服务需要的调查,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养殖品种和市场流通销售需求度很高,而对池塘设施化改造及新型渔业机械等的需求度则偏低。。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推广中表现出推不开、推不广的状况,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此项技术与农民需求匹配度不高。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创新技术在推广中面临推的“多”但推不“广”的现实窘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开发同农民实际需求脱节。具体表现在:农民想知道的技术或信息,推广人员不知道或了解少;急需解决的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攻关难度大,不易出成果,科技推广人员做得少、进展慢;技术开发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低,推广人员未能广泛吸纳农民参与技术开发过程,造成成果与需求交集少,需求性低的技术难以推广。

2.3技术推广方式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推广中,主要采取的是政府推动(推广项目实施)、培训指导、技物结合和典型示范,与当前农民接受和欢迎的方式基本吻合。政府部门从技术指导、产品配套、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为推广对象采用新技术提供条件。虽然农民对上述技术推广方式比较认可,但其中有些环节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政府主导下技术推广方式对农民采用技术产生影响。总体上看,政府主导下的推广在政策资金扶持、技术性示范引导、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促进技术成果的阶段性推广,但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农民采用技术的态度。正如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引进、示范、推广的前两三年,全市半数以上的涉农区县进行了此项技术的示范推广,累计面积突破了万亩,一项新技术阶段性成效已经实现,但随后应用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缩减。其规模化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主要是作为农业项目的示范区,获得了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所以当项目实施完成后,没有了后续性的外部配套与管理约束,在新型增氧技术并不占据优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很多示范场(户)不再继续应用新技术。再如技术培训,根据多年开展培训工作了解掌握的情况,传统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选择、培训具体方式等方面是不符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通常情况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是根据年度推广总体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进行,采取集中灌输式授课,培训课程多由政府部门制定和设计,内容有时重复、针对性不强,农民被动听、听不懂、记不住;加之有时培训时间选择不当、培训时间短或时间过于集中,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2.4农民主体自身的文化与观念水平

2.4.1文化知识水平仍偏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但目前农业技术的受体(农业生产者)仍突出表现出文化与科学素质不高,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2]。农业农村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显现。据我市渔民培训工程参加人员情况分析,天津市主要农业区域从事水产养殖的劳动力群体主要还是传统农(渔)民,年龄普遍集中在40岁~60岁之间,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差异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接受新观念、采用创新技术的态度和行为决策。

2.4.2养殖观念

目前,渔业养殖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它的特点是以承包水域、鱼塘为主的家庭经营,规模小、专用性资产投入少、抗风险能力弱。在此背景下,农民以养殖生产为生计或增收致富的途径,实现经济效益便成为他们选择技术、采用创新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也决定着对技术成果的需求方向。。尤其当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满足农民的预期,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实现需要他们额外付出成本时,技术推广变得更加困难。经济效益优先是大多数农民养殖观念的真实反映,也符合当前农民所处环境。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推广受阻,也受农民这种养殖观念的影响。

2.5外部环境因素

一项技术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大面积推广的内在因素,而市场需求、政策、资金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等外部环境条件,也是对技术推广应用起制衡作用的重要因素。就各要素作粗浅分析,政策具有导向引领作用、资金是前期示范推广的有力保障、市场决定着技术应用前景和生命周期,而技术服务是促进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和现实效益的软支撑。技术推广中对于这些外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利用,就如同重视技术本身质量、重视推广方式方法一样,显得尤为重要。以养殖池塘承包为例,承包成本与承包期限的波动对渔业生产产生影响。目前天津市区域乡镇、村所属的养殖池塘多采取短期承包制方式,有的地方承包期为2~3年,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承包,且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这种承包机制下,养殖农户普遍不愿意为采用创新技术而进行基础设施、生产模式或者设备技术改变投入过多,便倾向于以往相对传统的养殖生产,尤其在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的农户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采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需要对池塘进行管道布设的前期改造,受池塘承包期缩短、承包价格上涨的影响,养殖户采用意愿下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