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伴沃教育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文1

【关键词】: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 。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文2

然而在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将通过对课程改革前后教学内容的诸多异同点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几何部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现任小学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课程标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几何改革教学内容

1.进一步删减过时、无用、繁难的教学内容。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活对笔算技能的要求降低了。同时,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变化的信息,对口算和估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但是,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笔算的内容仍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些繁难的笔算教学和练习,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不删减这些内容,就无法腾出时间,教学那些与社会要求相吻合、更有用、更有价值的内容。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人们更需要的是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面对变化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将获得的资料、数据转换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等。。一方面,应当改造原有的教学内容,用强调从生活实际引入数学知识,运用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等措施,给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

3.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材中,已经注意了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集合、函数、统计的思想、计算机的编程思想、图形变换的思想、转化的方法、归纳法等等。但是,渗透的力度不够,有些思想或方法完全可以以某种方式让学生较旱地体会或初步了解。

4.适时引入计算器。在适当的年级(例如小学高年级)引入计算器,允许在验算、解决问题(如统计数据、求平均数)时使用计算器,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正确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成果及分析

“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大纲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板块,它规定了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及其程度,并决定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在大纲文本中,又分别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安排方法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三个方面来分别阐述“教学内容与要求”的。

1.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变化。《2000年大纲》综其大成,继承了前几部教学大纲的优点,提出选择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并综合了各地教改经验,采用了“精选传统算术内容,适当增加代数几何,渗透现代数学”的方针,提出最优化选择的方案。其次,这部大纲首次提出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各地区之间以及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增加选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既要学习也要考核的,二类知识是有教学内容、无教学要求、只教不考的内容,第三类是选学的内容。因此,这部大纲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基础性”+“普及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接受性”+“选择性”。

2.教学内容的安排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呈现方式及教学时数的安排。为了方便比较,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六条主线,从而使知识形成体系,按照每部大纲颁布的时间顺序,分析历次大纲在每条主线发生的变化。对于主线的确定方法,笔者认为,所谓主线,就是贯穿整个小学的并且占有分量较大的知识体系,据此标准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六条主线: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图形、数学的应用、统计与账簿、代数初步知识。其中“数与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四则运算等;

“量与计量”主要包括计量的单位及运算方法等;“几何图形”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直观几何的初步知识;“数学的应用”主要包括应用题、数学实践活动等;“统计与账簿”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统计图表、统计方法和记账的初步知识;“代数的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等。

三、研究成果总结

《标准》:教材编排上取消了“应用题”这个独立的领域,而是改为“解决问题”单元。。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学生不能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题目,每一个解决问题都需要像例题一样处理;。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经历时九年,通过通识培训、教材培训等方式教师对《标准》所倡导的关于数学本质、数学教学与学习等新理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文3

一、捕捉生活,引入新知

。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转变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改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贾雪利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捕捉生活,引入新知

。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转变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文4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教学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②基本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数形转换能力和简化运算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高中数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比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四种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四种二次曲线,空间几何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认识不等式证明的两种方法,就可编出这样二句歌诀:“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顺藤摸瓜,分析法是执果索因逆推破案。”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判断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简记为:直线定界,原点定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六)规律记忆法

。比如,判定线线、面面平行或垂直,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关系的相互转换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比如,从复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实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文5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给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使教学方式发生改革,教学内容不再单一、枯燥,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信息技术同时也给聋校的师生带来很大的变化。特殊教育要稳步发展,培养“残而有为、全面发展”的残疾人才,就要充分科学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论述信息技术在聋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 补偿听力缺陷,开阔聋生视野

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闭塞,抽象思维困难。。如低年级聋生学习拼音是很吃力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只能口对口地教他们,而现在应用多媒体课件CAI,这一切变得很直观,学生可以根据课件知道发音时候嘴、舌的位置,正确气流发出的方向,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记忆更深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集合声、像、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物理中微观的概念宏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同样可以用CAI,如一场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影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实体会、感知社会,自主探索。

1.2 拓宽聋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无障碍交流

大部分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圈子狭小,接触的社会层面也相对狭小,由于听不了收音机等,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知识也相对抽象,对事物很难建立正确的态度,很难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息技术中的网络应用为聋生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一条新的无障碍通道。信息技术进了特校校园,聋生不仅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能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最主要的是聋生的学习、生活空间被放大了,他们可以上网搜索资源,学习的机会变多变丰富了,如在网上可以扩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如学街舞),看最新的时事新闻……他们也可以通过通讯软件MSN、OICQ聊天,结识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提供无障碍交流沟通的平台。聋哑学生通过这无障碍网络平台,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3 为聋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教师个人职业化发展的空间与手段,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使大家的交流学习更加方便、灵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我国每个城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少,这就造成特殊教育学校之间距离遥远,沟通不便利,教学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信息技术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难的问题,把各个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资源放在一起,丰富了教学资源,这些共享资源不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研究热情,主动探究,互助学习,充分调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知识视野的拓宽,给学生传播知识具前沿性和全面性,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教师的教学内容已不再仅局限于自己或少数人的科研成果,所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1.4 积极促进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

传统教学资源保存方式无非是纸式各种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发霉等,不易保存。由于存档不便,传播后不久丢失,造成知识和经验的浪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长久保存性,为以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存档。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精心制作的教案、课件都将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作品都将得以存档,这些存档的资料,延续了以后的教学生命。当后继教师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深切感受和体会他们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改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取经验,更新完善地应用,然后再存档,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

1.5 增强师生教与学的交流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效果,也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在聋校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往有效运用口语和规范的手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也不能完全解决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障碍。

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聋生和教师的交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利于开展课程改革及改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信息技术促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

2 信息技术应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辩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1)时至今日,大多数的教师思想认识还跟不上潮流,尤其是那些农村的教师,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离农村很遥远,认为学好语、数、外才是正事。

2)我国普遍的师资队伍信息技术素质偏低,兼职教师较多,有的甚至是经过短期电脑培训转化而成的,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其引导作用。由于历史问题,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还有排斥,多数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3)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何种的教学手段只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任何教学手段也不是万能的,只有教师有效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它的教学应用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整个社会共同去克服,因为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在教学中增强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范文6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扮演着教学的主导地位,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之下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进行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催生了传统教学各个方面的改变,从教学观念到教育体制再到教育模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原来相对滞后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新的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导文件,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如果能够坚定地贯彻落实,必然能够推动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小学老师应当对于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大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

一、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能够落实基础,大力普及,具有发展的前景

新课标中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第一次提出了三基的概念,所谓三基就是要求小学数学的基础性要好,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需要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紧紧围绕三基的要求,才能够保证教学有良好的效果。大力普及小学数学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要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数学的教育。发展的前景也是重要的要求之一,具体来说学生要能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空间,能够拥有发展的潜力。

2.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不能割裂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忽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数学本身是具有价值的,所以适当的价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本身具有的生活上的意义不能够忽视,学生通过数学提供的价值可以充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数学具有应用的功能,这是数学的核心价值,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对于数学的应用功能必须有正确的考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知识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他们自身数学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老师不能够再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评定标准一样,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引导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变革评价的标准。这样做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很有好处。

3.重视学生并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扬光大

在新课标之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说重视学生并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扬光大是新课标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小学教学当中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虽然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说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帮助,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是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还要保证学生有可以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的机会,可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拥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有自主探索的学习意识,以及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的欲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化身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从传统教学当中的灌输者变为了一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探究

1.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可以创造情境进行教学就必然能够通过直观的数学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学习当中得到增长,学生便可以更加主动和乐意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必然能够很好地养成。甚至能够让一部分本身就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数学的习惯。同时在学习情境当中的学习能够发挥老师在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加强。好的情境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说,老师在情境教学当中要做到如下的两个方面: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针对性,可以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开展。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循序渐进的开展,一般来说直观的情境要首先开展,抽象的情境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后才能够进行。

2.引导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进行探索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整体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这里就要求在教学当中老师的作用应该弱化,不能让学生有依赖老师的想法,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讲解的过程当中重视对于每个问题的设计,在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时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而应当有针对性,争取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稍微的点拨之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这有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在找到答案之后有很强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有助于学生拥有创新性的思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