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庭护理的意义范文

2024-09-28 来源:伴沃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是指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该疾病的治愈十分困难,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疾病伴随一生的情况,因此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即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才可以有效地预防血糖的升高[1]。本院自2016年11月起对来我院?M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采取以为单位的管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的患者78例(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管理组与家庭护理管理组,每组各39例。在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中,有男21例,有女18例,年龄最高为86岁,年龄最低为41岁,平均年龄为(61.33±1.56)岁,患者的患病时间最长为14年,时间最短为1年,平均时间为(5.31±0.84)岁;在家庭护理管理组患者中,有男20例,有女19例,年龄最高为88岁,年龄最低为40岁,平均年龄为(62.02±1.61)岁,患者的患病时间最长为13年,时间最短为1年,平均时间为(5.29±0.78)岁;患者的资料具有统计学(p>0.05)。

1.2 管理方法 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中常规管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而家庭护理管理组患者则需要采取家庭护理管理方法,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的方法如下:

常规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主要是对护理人员对于糖尿病的护理方法进行监督与管理。

家庭护理管理组:家庭护理管理组患者则需要采取家庭护理管理方法,主要的方法如下:①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于患者进行教育,可以采取常规的口头传授、宣传栏宣传以及健康讲座,健康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相关护理知识等;;③本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要饮食、运动等情况;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家属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调查问卷;

1.3 评判标准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症状护理效果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具体的分级情况如下:显效: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等水平恢复正常,患者的病情恢复平稳;

有效: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等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的病情基本恢复平稳;

无效: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等水平未恢复正常,患者的病情未恢复平稳;

1.4 将数据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 将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采取的软件为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 2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症状护理状态 在常规管理组患者中,显效人数有16例,有效人数有11例,无效人数有12例,总有效率为69.2%,而在家庭护理管理组患者中,显效人数有23例,有效人数有15例,无效人数有1例,总有效率为97.4%,故家庭护理管理组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家庭护理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年8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 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于儿科中,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效果

医院儿科的住院患儿由于年龄小、慢性病居多、病种特异性、病程长、易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国内儿科护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护理模式主要强调家庭和谐、健康,家庭成员为重要参与者,满足家长和患儿在一起的需要,令家长妥善照顾患儿,使之在患儿患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患儿年龄在在3~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1.14)岁, 其中男23 例, 女27 例; 观察组50例患儿年龄在2~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1.07)岁,其中男32 例,女18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实施办法采用海报、板报的形式张贴在儿科的各个病房,并为患儿家属详细的解答一切疑问,做好宣传工作。②邀请专人为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教育和培训,力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③医院要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以及协调沟通,将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标准为患儿的安全、医师的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投诉情况。④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对家属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令其掌握必备的照顾知识和技能,使之能持续、有效的参与到患儿的护理当中。⑤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提高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令家属能有效的参与到护理决策当中,并了解患儿的诊疗计划和护理要点。⑥每月定时开展座谈会,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使其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3 评价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卷对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不能自主作答的患儿又家属帮助完成。共发放100 份,回收100 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15.0 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 或率(%)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采用“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对儿科医疗质量的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较常规的护理,更注重于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详细的告知其医院制定、护理要点以及治疗情况,使家长能参与到医疗护理的决策中,并就其所提的建设性意见予以采纳,不仅能让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预后加深了解,减少中断治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升。该护理模式把支持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使之能不断的为患儿提供优质、无隙的护理服务[2]。

综上所述,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于儿科中,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的降低了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庭护理;脑梗塞;后遗症康复;促进作用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复杂多变,发病快,急性发作会伴有失语、瘫痪、口眼歪斜、肢体瘫痪等症状。因为口角歪斜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生活无法自理,患者非常痛苦,且此类病症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由于害怕花钱,多数会选择在病情稍微稳定时出院,所以会有各种后遗症出现,那么就要通过患者本人、社区和家属的努力,采取家庭护理的科学方法,来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尽一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梗塞患者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45~80岁,都是住院治疗后的患者。对照组为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实验组为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的比较,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通过历史对照法,对照组患者为2009年治疗出院,实验组患者为2010年治疗出院。重点对患者的肌力、语言、心理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利用传统方法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每周随访,并在3个月后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由医生对他们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肢体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运动,一般2次/d,30min/次,以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在语言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促使舌头向左右及前方口角伸出,通过吮手指、吹口哨、舌内侧回旋等方式,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恢复。在心理方面,肢体、语言功能障碍会使很多患者表现为思想负担重、悲观失望等,因此还需要对患者做好常识宣传,促使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通过娱乐、鼓励、帮助等方法让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心,以配合家庭护理。同样,在3个月后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评价。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指导护理后,相比护理前,5级肢体功能患者由之前的0例增加为6例,1级肢体功能患者也由2例减少为1例,肢体功能有一定的好转;语言功能为0的患者在护理前为11例,护理后减少为7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在传统护理后没有改善甚至下降,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前后肢体功能5级患者由0人增加为25例,同时1级肢体功能患者由护理前的5例减少为0例,表明患者肢体功能在家庭护理后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语言功能值为0的患者由9例增加为16例,表明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家庭护理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恢复,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前后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同时在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症状,对护理效果持有较大的信心,没有过度的悲观失望,能够积极配合患者家属、社区进行治疗,综合恢复效果较为明显。

3结论

3.1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通过传统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随访,由于护理实践具有片段性,不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来实时满足患者需要。因此传统护理前后患者在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方面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出院后,由专业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工作方法为护理程序,护理导向是患者的健康需求,为患者所提供的是与心理、胜利和社会三方面健康需求相符合的较为综合科学的个性化家庭护理,因此在护理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也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结果比对照组明显要好。

3.2家庭护理的原理 实验组患者通过家庭护理,使得他们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有了很大的好转,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家庭护理中的按摩能够使得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加强,对肢体感受器进行刺激,同时调节神经营养功能及新陈代谢,最终实现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痉挛,促使肌力能较快恢复作用。被动运动指的是将患者关节作为中心,通过外力来使得患者的肢体活动,在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同时预防肌肉和韧带的萎缩。。

3.3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从心理和生活两方面同时着手,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避免后遗症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

在心理护理方面,脑梗塞并人很大程度上年龄较大,很多是突然发病,一般不会有心理准备,患者会在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出院回家,因此当看到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会联想到脑梗塞发病前的一些事情,触景生情而情绪低落,较为痛苦。且由于脑梗塞并恢复较为缓慢,患者对自己是否能够康复不具备信心。回到家里需要别人为自己处理大小便、喂饭等,生活不等自理,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失眠、焦躁不安的情况,患者的脾气会变得怪异、焦躁易怒、不肯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常发生心理问题,此时患者的家属应该与其主动积极接触,多进行安慰、关心和陪伴,用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鼓励、影响患者。另外还需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去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尽快康复的信心,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康复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意识到,身体的康复不仅仅依靠药物,心理、精神的愉快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生活护理方面,①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脑梗塞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因此在饮食上需要秉承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丰富、低脂的原则,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鱼虾、瘦肉和含碘的事物,对于肥肉、甜食糖果、动物内脏、蛋黄、猪油等事物尽量少使用,如果患者吞咽困难,应该采取头高侧卧位或坐位的方法进行进食,且速度要缓慢。②要注意避免感冒和便秘。因为活动受限,行走不便,患者肠胃蠕动缓慢,会有一定的便秘,因此应该多吃纤维食物和蔬菜以防止便秘,同时要保证房间空气新鲜,每周将食醋加热进行消毒,避免感冒导致病情加重。③应该防止褥疮,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因此需要保证床铺干燥整洁,勤换衣服,并用红花酒对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揉搓。在为患者翻身时,需要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参考文献:

[1]郑舟军,关舟娜,乐富军,等.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B):692-693.

篇4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家庭康复 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超势。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期长、康复机构病床紧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种种原因,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回归家庭继续康复。但有资料表明,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尚未系统开展[1],从而使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产生“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不仅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开展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

实验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可持续到形成损害>5年,甚至有报告直到脑卒中后7年仍有持续的功能恢复[2]。回归家庭、社区的患者仍需要大量的维持性锻炼,家庭康复最主要的是依靠患者自己和他们的家属以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家庭康复意识,对他们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已是当务之急。。家庭康复是社区康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康复机构的延续,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满足患者的感情需要,减少患者康复费用、家庭陪护和交通困难[4],有利于巩固患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效果,使病残者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为广大患者及家庭送去福音,也能促进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

建立患者康复健康档案,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建立康复健康档案可以使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患者病情稳定回归社区、家庭后,社区护士应及时进行家庭访视,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评估其家庭情感氛围、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并制定家庭康复护理计划,指导督促实施,随时评估措施落实情况及康复效果并记录,对措施落实不到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分析原因,重新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把康复计划落到实处。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遗症常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护士要尊重患者,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对患者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思虑过多、抑郁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常常会感到疲劳、紧张,并出现焦虑、抑郁、敌视等负面情绪,导致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躯体、心理和经济压力。重视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有效的避免另一个患者的出现,同时也可以间接提高照顾质量,减少对医疗的需求[6]。

生活指导:脑卒中是行为性疾病[7]。龚菊红等研究发现,较多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不利健康,多数家庭缺乏康复锻炼的理念,家庭护理措施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改造,患者综合健康水平较差。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会影响脑卒中的复发,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等诸多习惯均可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负面的影响,延缓康复的进度甚至加重病情造成脑卒中的复发。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护理指导,注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家庭康复效果,促进疾病早日转归或减少复发。

康复训练指导:康复训练应以自身主动活动为主,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回归家庭后要坚持锻炼,并介绍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日常生活功能训练:个人卫生、穿脱衣、进餐、移动等,纠正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活动训练。较多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护理理解存在“替代护理”观念,即认为患者始终接受被动护理。而根据Orem自理理论的原则[8],在脑卒中的不同的治疗阶段,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自理需求和自理能力,补充自理的不足。患者的主动参与是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的关健。有学者提出Orem自理理论对于遗留有不同残疾的脑卒中患者尤为适用。②肢体康复训练:选用主动和被动训练疗法,依靠健侧肢体进行被动训练,依靠健侧肢体的力量进行屈曲、前屈等训练,并且过渡到患侧肢体主动活动。并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如球、牙刷、杯等进行手功能的训练。③语言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多焦虑,护士、家属应多接触患者,迟早诱导患者多说话,纠正其发音,由简到繁,坚持不懈[9]。

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支持作为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又可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社区内组织形式多样的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脑卒中的相关基本知识、防治知识、康复知识等;;;协助充分调动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协调康复专科卫生部门、患者所在居委、民政、残联、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合作,以满足脑卒中患者的基本需要,使脑卒中患者得到社区、家庭、心理社会的支持鼓励,更好地发挥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潜在能力,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服务技能

社区护士在脑卒后中后遗症家庭康复全过程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护理服务,担负着照顾者、教育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要求护士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必须掌握较高的康复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能,了解社会人文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社区康复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强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培养。

家庭康复是一种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投资少产出多,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形式。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康复发展的趋势,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开展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宏珍,李来洁,周春晓,等.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和预防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9(8):1419-1421.

2 李争鸣.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J].广西医学,2005,27(6):914-915.

3 崔晓,胡永善,吴毅,等.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35-736.

4 龚菊红,周华,何燕.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区康复,2009,8(3):224-228.

5 詹小平,郭秀婷,陈向女.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7):512-513.

6 明珍华.脑中风后后遗症患者的机构和居家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10-212.

7 梁月香,严翎,杜红兵,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49-50.

篇5

【关键词】自缢护理 急救

自缢是指上吊引起呼吸道阻塞致大脑缺氧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危急,致死、致残率高,因此及时发现、有效救助、可降低病死率。2012年我科收治了1例自缢患者,经精心护理,积极抢救,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自缢后意识不清1小时余入院。患者因家庭原因于2012年1月9日晚上10点左右自缢(家属自诉自缢时间约2~5分钟)家属发现并将患者救下时患者意识不清,家人即给患者行心脏按压后急呼我院120接回,在急救车上患者已昏迷,呼吸深慢,全身湿冷,口唇紫绀,心音弱,心音低钝,即予吸氧、输液、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回院后继续予心电监护、吸痰等处理后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 :T 36℃ ,P 10 0次 /min ,R 2 4次 /min ,BP 70 /5 0mmHg。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 ,双瞳孔等大等圆为 3mm、舌外伸状。颈不偏 ,颈喉部皮肤有长约 15~ 2 0cm、宽 5mm的淤血痕。气管居中 ,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10 0次 /min ,律尚规整 ,心音低钝。腹平坦 ,压之无反应 ,肝脾肋下未触及。生理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未引出。尿呈失禁状态。入院后即刻给予高流量吸氧 ,迅速行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 ,维持有效通气 ,积极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 ,纠正酸中毒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足液体量 ,维持血压稳定 ,改善周围循环 ,抗生素控制感染 ,同时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由于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得当,患者于1月10日意识好转,问之能点头应答,1月11日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对答切题,1月12日痊愈出院。

2护理

2.1 家庭急救配合 本例患者由于及时实施了家庭急救,为成功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所以一旦发现自缢病人,家人首先应托起病人,不让绳子紧勒病人的颈部,然后尽快解开绳子,将病人就地放平,保持环境安静。。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家庭急救:松开衣领和腰带,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残留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给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家人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加套敷在前额或头部,以便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1]。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等待救护的同时,家人要做好病情变化的动态观察,如意识的变化、呼吸、心跳、呕吐、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使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护。

2.3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要分工协助,密切配合,保证患者安全地运送回医院。首先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在急救车上医护人员一人不间断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其次,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通过监测血压、患者的口唇及末梢颜色、肢体活动等情况。观察心肺复苏的效果,肢体躁动,护士给予约束和保护,防止患者受到肢体上的损伤,血压维持在正常值的下限[2]。

2.4 临床护理

2.4.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一切不良的刺激。使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一切促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2],如:躁动、剧烈呛咳、气道不畅等。给予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神志、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静脉应用脱水剂、醒脑剂,留置导尿管,记录出入量,了解脱水情况。用20%甘露醇脱水时,速度控制在125~130滴/分,以保证脱水效果,减轻脑水肿[3],同时防止药液外露,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4.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自缢病人的关键患者意识不清,呕吐是,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备好吸痰器、呼吸机等急救用物,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异物及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舌后坠者,可置口咽通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以保持气道通畅。对呼吸不规则或呼吸骤停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要求专科护士个个熟练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和调节呼吸机参数,确保病人能带到及时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

2.4.3 加强基础护理,维持必要营养本例患者由于抢救及时,发病第3天神志已完全清醒,病情明显好转,主诉吞咽时咽痛、颈部疼痛,鼓励病人进食,以补充营养及水分,从少量稀饭、蒸蛋等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步过度到普通饮食。

2.4.4 预防感染患者经历吸痰、插尿管、昏迷,因此,预防感染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配药、采血、吸痰、插尿管等各项操作均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期间,注意补充水分,每日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洗会及尿道口1~2次。观察小便颜色、量、性质、气味,遵医嘱及时留取小便标本送检,按医嘱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病室每日消毒,床单被褥及时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3心理护理 自缢病人是自杀行为,患者往往有再次自杀的可能,往往害怕别人谈起自己自杀的事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致关重要。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向患者了解自缢的原因,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对他们的不幸给予同情和理解,积极给予心理疏导,教育病人要自尊、自信、自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生命,引导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防止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参考文献

[1] 孙洁,凌斌,李冰心,等.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后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1):701

[2] 沈洪.心搏骤停复苏后挑战的新对决.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6):321

篇6

关键词:老年痴呆;精神护理;家庭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情精神衰退疾病,表现为患者智能缺失及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患者家属无法说明患者什么时候起病,一直到症状明显才到医院检查。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记忆障碍、言语障碍等,最终不能料理吃、穿等日常生活,导致营养失调合并身体疾病而死亡。目前,老年痴呆尚无有效的方法治愈。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精神护理和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7±9.8)岁;患者全部表现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定、情感行为障碍等,但无长期卧床患者。

1.2方法 向患者家属讲解护理方法,并在1年内定期做跟进性随访,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护理。

1.2.1精神护理 。护理时要有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看到说话者的表情。可以用简单的语句让患者模仿,提高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患者喜好选择性地播放一些乐曲,活跃其情绪;或跟患者一起绘画、书法,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1.2.2家庭护理 。

1.2.2.1安全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不能正确预计自己行为的结果,情绪又容易失控,易伤害自己或他人。因此,有条件的话,可给予患者独立固定的生活区,保持床铺的整洁,床铺两侧可放护栏等防止坠床。。

1.2.2.2饮食护理 保证患者按时就餐,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因患者为老年人,饮食最好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3餐/d定时、定量,可鼓励患者自行进食,但要防止噎食。

1.2.2.3作息护理 保证患者正常的作息制度,按时就寝,白天可督促患者活动,晚上保证良好的睡眠。

1.2.2.4功能锻炼护理 尽量多训练患者进行个人生活自理,保持肢体功能在最佳状态,必要时可给予帮助,但不宜替代患者进行,以免挫伤患者自尊心。在室内可反复带领患者进行卧室、卫生间的辩认,采用聊家常、回忆趣事强化患者记忆。

1.2.2.5其他护理 保持患者居住室内良好的通风,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患者活动区域应注意地面防滑;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可指导患者自行清理衣物,洗脸、漱口等。

1.3疗效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评分标准0~100分,>60分为良,60~40分为中,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结果

对全部患者进行跟进性随访,无失访患者,患者经1年的护理后,无死亡病例,无失踪病例,ADL平均评分略有上升,但与护理前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开始趋于老龄化。老年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开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

由于老年痴呆症状为持续性疾病,不能通过一次性治疗达到有效改善的目的,护理是保持患者良好的状态,预防病情恶化的有效途径。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精神护理,保持其心情愉悦。

由于患者不能通过住院治疗达到病情的改善,且入院治疗、护理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家庭护理是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重点。本组患者在确诊后,给予患者家属家庭护理指导及告知其护理原则,患者出院后1年内给予随时跟进性随访,并给予护理指导。在家庭护理上,以安全护理、饮食护理、作息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等护理为主。在精神护理上要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回忆等方式锻炼患者大脑,增强记忆功能的同时,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护理过程以鼓励为多[2],注意言语不宜过激烈,以免伤害患者自尊[3]。经护理后,本组患者ADL评分略有上升,虽无明显改善,但未发生死亡、失踪病例,也没有严重恶化现象的出现,这也可能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待未来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再行进一步研究。总之,本组整个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给予老年痴呆患者精神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可防止患者症状的恶化,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保持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马亚平.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及家庭支持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86-87.

篇7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偏瘫、失语是中风的最常见的表现,恢复极为缓慢,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95%以上的患者在中风症状平稳后均转入家庭疗养。家属如能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则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有助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对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势在必行。

1家庭环境指导

由于患者行动不便,保持一个干净、舒适的室内环境很重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注意室内的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直接风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

2指导功能锻炼

这是偏瘫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不能活动,肢体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1完全性偏瘫阶段:帮助患者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先按摩患肢,由指(趾)开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关节,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适为塬则,切忌强力牵拉,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瘫痪肢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由护理人员先向家属作示范,然后由家属每天3~4次实施。也可用红花、当归、等中药泡酒给予按摩。

2.2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患者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2.3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抓握、捻动、穿脱衣服,扣钮扣、用匙筷、翻书报、打算盘、提物等精细活动,以提高生活技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

3言语训练

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中风患者语言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快、优、劣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关心程度。语言训练贯彻总个过程,从日常用语开始,由简到烦练习时先从一个字开始,逐渐到一个词组,一条短语,循序渐进。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

4饮食护理指导

饮食原则:饮食应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并尽量作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一般每天2~4克为宜。不能自己进食的患者要协助其进食。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卧位时将患者的头和身体偏向健侧,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喂食时,速度不宜过快,每口量不能过大,不要催促患者。糊状饮食以1茶匙为宜,流食用匙喂,饮水不要用吸管。进食后,令患者咳嗽或拍其背数下。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道,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5心理护理指导

中风后遗症患者在经抢救治疗后,大部分神志是清楚的,由于突然的疾病造成残疾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挫伤,最令病人难以接受的是半身不听使唤,讲话发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使病人有惊恐、烦躁、悲观、抑郁的情绪,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愤世,故恢复期家属的心里关怀更为重要。因此正确指导家属从语言、行为上做到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周到,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患者能力范围内,鼓励其作适当的家务,当患者有一点成绩时,要随时给予表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鼓励患者以坚强的信念、愉快的心情接受康复治疗。

6指导大小便护理

因患者行动不便,大小便后要及时帮助其用温水清洗会阴,保持衣物及床单的清洁干燥。长期卧床患者,肠蠕动减弱,为防止便秘,除饮食中应含有纤维素外,每次饭后可顺时针按摩腹部数分钟。如有便秘,应早期给予缓泻剂。

7指导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床铺整洁,无渣滓,每天定时翻身,2~4h/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患者,以防损伤皮肤,检查受压一侧的骨骼隆突处,防止褥疮的发生;受压出可用气圈垫起,充血时可用红花油按摩,用红外线灯照射。冬季注意保暖,防止烫伤、冻伤。定期用温水给病人擦澡、擦背,保持会清洁。

8指导口腔护理

篇8

关键词:家庭遗传性;口腔溃疡;防治与护理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有些人一年四季反复发作,又称为复发性口疮。特别是一些口腔溃疡高发家庭,经常是一人口腔溃疡刚好,另一人又疼上了,全家轮番遭罪,家里药箱里经常备着诸如西瓜霜之类的药物,以防口腔溃疡的复发。像这种情况,属于遗传因素影响导致的复发性口腔溃疡。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口腔溃疡呈现遗传性,根据国外专家对某些家系的疾病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父母若为复发性口腔溃疡者,其子女90%患口腔溃疡;而父母无口腔溃疡者,子女只有20%发口腔溃疡。同时国内对家族系谱的调查也发现:父母双方患口腔溃疡的,其子女62.1%遗传患病;父母一方患口腔溃疡的,其子女43.2%遗传患病;而父母均无口腔溃疡者,其子女只有22.8%遗传患病。虽然医学上还未真正确认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遗传基因,但由以上调查数据可见,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亲代遗传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10个家庭约5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3~78岁,平均38岁。根据患病程度、持续时间及复发次数将患者分为3个类型,①Ⅰ型口疮:16例,溃疡小,数目不多,约1~5个,溃疡面积约1~2 mm,未出现明显红肿,可持续7~14 d,可自行愈合。该类患者复发1~2次/年;②Ⅱ型口疮:25例,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面积超过1~2 cm,呈"弹坑"状,边缘隆起,有明显的红肿现象,持续月余或数月,愈合后留下疤痕。该类患者几乎复发1次/月,影响日常生活;③Ⅲ型口疮:11例,溃疡面积大,有黄色液体渗出,且形状不规则,红肿现象明显,该类患者经常复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

1.2口腔溃疡的病因

1.2.1内在因素 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

1.2.2外在因素 精神压力大、工作过于劳累、经常失眠,大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前后而诱发此病,或者使病情更加严重,或者潜伏着机体内严重疾病。

1.2.3遗传、荷尔蒙等因素 如女性月经前口腔溃疡会有恶化情形,更年期妇女更容易患口腔溃疡,但怀孕期妇女就不容易患口腔溃疡,这些现象都显示溃疡的发生与受荷尔蒙变化有直接关系。

1.2.4遗传因素 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

1.2.5其他因素 比如像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这样可以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这也是诱发口腔溃疡的重要原因。

1.3口腔溃疡的防治及护理

1.3.1饮食是关键 预防阶段:①全脂奶粉:用一汤勺全脂奶粉,加少许白糖冲服,2次/d,可以增加口腔免疫力,降低溃疡发生的机率。②浓茶漱口:《本草纲目》曾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用浓茶漱口不仅可以降火,更能杀菌消炎、清洁口腔的作用,对预防口腔溃疡颇有奇效。③醪糟,醪糟是护胃的,对口腔溃疡也是有效的。平时可以把醪糟冲一个鸡蛋当早餐吃。④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口腔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定期服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等,可以降低口腔溃疡复发的机率。

治疗阶段:口腔溃疡发作的时候,切忌吃刺激性食物,否则容易刺激溃疡创面,让其进一步扩大。要多喝清凉饮品,让口腔降火,以免火气过盛集聚在口喉。

1.3.2保证睡眠,调适情绪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是身体上火、口腔溃疡的罪魁祸首,同时情绪紧张、压力过大也容易导致口腔溃疡,所以在口腔溃疡发作的时候,就应当适当减压,放松精神,保证充足睡眠。遇上值班熬夜,应该尽量避免以咖啡提神。从中医角度讲,虽然咖啡有利于提神,且有利尿作用,但易增加体内水分的流失,所以喝咖啡后会感觉口干舌燥,容易引发上火、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皮肤干燥等症状。所以值班熬夜应远离咖啡,可以用茶、绿茶等茶饮代替,有去火、护肝的作用。

1.3.3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①根据患者病情,可以用含漱剂如 0.25%金霉素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含片如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药膜:其基质中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等有消炎、促进溃疡愈合作用。②止痛剂 如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③对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的患者,可以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用一面积小于溃疡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溃疡面上,至表面发白为适,可使溃疡面上蛋白质沉淀而形成薄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操作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得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④对Ⅲ型口疮患者可采用2.5%醋酸泼尼龙混悬液0.5~1 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 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1~2次/w,共用2~4次局部封闭,可加速溃疡愈合。⑤激光治疗 用氦氖激光照射,可使粘膜再生过程活跃,炎症反应下降,促进愈合。治疗时,照射时间为30 s~5 min。一次照射不宜多于5个病损。⑥中医治疗: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是中医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药物。

全身治疗:①采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五肽注射液、干扰素注射液、核糖核酸Ⅱ注射液等肌肉注射,2次/w,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②西咪替丁0.4 mg口服,2次/d,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③维生素:维生素类药物可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病损愈合。在溃疡发作时给予维生素C 0.1~0.2 g,3次/d,复合维生素B 1片/次,3次/d。④中药治疗:西瓜霜喷剂、蜂胶菩提喷剂[3]等效果显著。使用喷头简单方便,药粉直达创面,口腔无明显不适感,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明显缩短愈合时间。也可以口服清热解毒胶囊等。

2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10个家庭中的4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疼痛减轻了,溃疡愈合情况较好。6个月后复查,患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溃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但有3例情况出现变异,但与他们的作息时间与饮食习惯有关。

3讨论

比起一般性的口腔溃疡,具有遗传性口腔溃疡的家庭更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多注意,必须从饮食、睡眠习惯、药物等多方面防治。本次有3例变异者,他们作息极不规律,长期熬夜加班,喜吃辛辣食品,用药极不规范,经常不按时给药,才导致口腔溃疡不易愈合,经常复发。对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的进行检查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去除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多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让火气与疼痛远离口腔、远离家人,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与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107-108.

篇9

关键词: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脑梗死;应用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之一,该病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各种功能减退,加上病痛造成的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了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不仅会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极大压力,也会带来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因此,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开展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不仅能满足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了其生存率,又能减轻家庭负担,对促进和保持社区居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社区门诊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47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72.6±4.7)岁。所有患者经CT及MRI检查确诊,并且无其他重要脏器病史。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情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即社区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家庭探视、上门咨询、健康讲座等方式对患者在心理、用药、功能锻炼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感,难以用乐观的心理对待,并且心理反应较年轻患者强烈,这对患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护理人员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给予患者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如压力大时应鼓励患者向他人倾诉、解释疾病的自然恢复过程等。同时,护理人员应以周到的服务、熟练的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指导患者坚持服用一些辅药物,向患者解释所用药物的作用,交代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应对一些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换药、停药。

1.2.3锻炼指导

由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弱,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的发生[2],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对于卧床患者,督促并协助病人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肌肉舒缩活动,对患肢进行适当按摩。运动应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根据康复的要求及患者情况、兴趣进行调整。

1.2.4 家庭探视

由护士和公卫人员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到患者家中探望并发放健康小册子,了解患者的康复环境、生活习惯、遵医行为等。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相关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起居作息时间有规律,饮食应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戒烟、限酒等。帮助患者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学会进行一些基础的护理,如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对卧床患者进行适当的擦洗、变换以防压疮的发生、及时将患者的情况反馈给医务人员等。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滥用药物、再次梗死、并发症及家属掌握护理知识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ASS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采用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滥用药物、不良习惯转变、再次梗死、并发症及家属掌握护理知识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n(%)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已经严重危害到我国广大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脑梗死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对患者出院后进行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滥用药物、再次梗死、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

总之,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它扩大了护理工作的职能,保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促进了患者康复。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家属的精神和生活负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誉,也是未来护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春惠,孙建红,孙贺英. 脑梗死患者的社区康复及护理[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2):60-61.

篇10

   

    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有权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提出请求,相关组织应当予以调解;

    对正在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采取报警的方式提出报警的方式,由公安机关出警处理,如果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可依照治安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如果受害者是女性还可以向妇联机构求助。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