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公务员网:法律专题(5)

2024-08-17 来源:伴沃教育
  2012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全部结束,9月15日笔试,距今不到20天,本站除了发布精选练习题供考生练习之外,还会发布由编写小组的专家特别编写的指导性文章,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事半功倍,详情请查看:。
  法律部分一直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部分的重点组成部分,而法律部分由于范围比较广,专业性较强,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也一直比较头疼。如果单单是看法律常识部分的内容,难免会觉得枯燥,也抓不住重点,所以建议考生通过做题来强化理解法律知识。
  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 犯罪的一般客体
  B. 犯罪的同类客体
  C. 犯罪的直接客体
  D. 犯罪的对象
  2.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查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A. 纯正的作为犯
  B. 不纯正的作为犯
  C. 纯正的不作为犯
  D. 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3.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犯罪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 缓刑
  B. 管制
  C. 假释
  D. 减刑
  4.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 对象认识错误
  C. 手段认识错误
  D. 客体认识错误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解析
  1. B【解析】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因此都不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型,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2. C【解析】遗弃罪(第261条),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据此,遗弃罪只能以不作为方式构成,因此甲的行为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3. C【解析】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予以执行的刑罚方法。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减刑是指对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题干中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即意味着该犯罪分子已经被剥夺人身自由。
  4. D【解析】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 D【解析】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因此排除选项A。
  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对象认识的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对刑事责任不发生任何影响;据此,排除选项B。
  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据此,排除选项C。
  客体认识错误的,则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比如,甲认为乙包中藏有钱财实施抢劫,而乙包中实际藏有手枪,据此应当排除甲抢劫枪支罪的故意,即应当认定甲构成抢劫罪,而非抢劫枪支罪。因此,选项D应选。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