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福建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其做题步骤

2024-08-17 来源:伴沃教育
  文章阅读是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种重要题型,大概占考试总题量的30%,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下面福建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为大家介绍文章阅读基础知识——考查内容与做题步骤。
  公务员考试的文章阅读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400-1600字之间的文章,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阅读的材料以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人文社科类文章为辅,所涉范围比较广泛。
  一、文章阅读题目的考查内容
  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对中长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所给文章涉及知识面广泛,要求考生立足于文章内容,借助自身的言语知识进行作答。虽然考查形式是大段文章,但有大量试题是直接针对字词、语句来设置的,换言之,文章阅读这类题型实际上融合了词语替换、语句表达、长句理解、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等多种题型,是全面考查考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题型。
  专家通过分析公务员考试中曾出现过的文章阅读题目,可以看出其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务员考试中对标题的考查形式为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2.对文章中词语的考查
  词语的考查属于文章阅读中考查面最小的考点,考生只需阅读词语所在句子或段落即可获得答案。文章阅读对词语的考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种是逻辑填空性质的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要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在具体的句子中,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句子意思完整性要求等各方面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同时还需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感情思想倾向来理解。
  3.对文章中句子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句子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上。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清除阅读中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关键语句一般包括蕴含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理解,仍需建立在具体语境的基础上。
  4.对文章主旨的考查
  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把握材料中心思想等对文章主旨观点的考查是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的另一大考点。文章主旨可通过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加以确定。而作者观点则要通过能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加以确认或快速排除干扰项。
  5.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
  细节信息是承载文章内容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内容,在文章阅读这样的大段落材料中细节信息就更容易被漏掉。因此,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章阅读中的常考题型。
  6.对文章语意连贯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语意连贯的考查较少,其考查形式也以语句填充为主,在学习了片段阅读语意连贯型题目后,考生可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7.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是文章阅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考点。它与之前几种题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面几种题型都是着眼于文章本身,而此种题型则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再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才能得出。由此可看出,此种题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更大。
  二、文章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在文章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再结合各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文段和句子。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很集中,容易发现;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则比较分散,这就需要考生细心找准、找全,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打好基础。
  第三步: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在答题时,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得出答案或验证答案。
  为了让考生更好的解决此类题目,专家结合,为考生总结了三种快速解题的方法:
  一、筛选法
  筛选法,即用辨别筛选的方法从文章中找出关键的信息,作为答案或判定选项正误的依据。
  专家提醒考生在运用此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筛选的对象
  重要的信息,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的词语、阐释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等。此外,对一些诸如“也许”、“可能”、“大概”、“如果(一旦)”、“部分(全部)”、“过去(将来)”、“目前”、“除了……之外”、“唯一”等词语,阅读时也应及时标注。这些词语,或是对文章的论断,或是对事物的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等有限定强调的作用,一旦被改变,文章的论断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这是命题者常设的出题点。
  2.筛选的方法
  检索性筛选是根据试题要求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内容、观点,其关键在于准确地“锁定”筛选的对象。
  理解性筛选是对某种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阐释,其关键在于准确地抽取特征,组织严密的语言进行说明。
  3.筛选的原则
  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即将题目要求与筛选出来的原文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时对应的原文可能找到好几处,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必要性辨别。其他筛选出的原文,可能具有补充说明的作用。
  二、比较法
  材料中重要的信息要经过比较鉴别后,才能找准所需信息。运用比较法,专家提醒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的方法
  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提取出正确选项。
  2.比较的内容
  范围的大小、程度的高低、可然与必然、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肯定与否定、设想与现实等。
  三、排除法
  通常,除了正确的选项外,试题中还存在起干扰、迷惑作用的其他错误选项。针对文章阅读主要从逻辑角度来设置错误选项的特点,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将选项与筛选出的原文逐一对照分析、比较排除,从而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1.曲解原意:即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2.偷换概念:即在一些重要概念或关键说法上故意张冠李戴,使人误入歧途。
  3.无中生有:即选项的表述脱离了所提供的语境,凭空捏造或妄作阐释。
  4.超前肯定:即将原文中不确定的或是设想中的说法变成确定的或已成现实的说法。
  5.以全概偏/以偏概全:即选项故意扩大/缩小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
  6.不含因果:一是选项不是题干的因或果;二是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考生应注意,以上解题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基础上,建立在忠于原文(不夸大不缩小、不改变原文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否则容易发生断章取义,肢解甚至曲解原意的错误。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