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入了劳动力就业高峰期,就业供需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都十分突出。我国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因素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这种“结构性失业”是由“市场滞后”的体制性因素所引发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大学扩招过快、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教育结构上的不均衡、不合理等。
目前,大部分新增岗位都需要特定技术,缺乏相应的技能也就无法就业。据报道,北京等大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但一线专门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北京有8所高校开设与轨道相近的专业,但由于课程设置传统,很难为企业接受。与此同时是各地职校遇到的生源荒,大部分的初高中毕业生不愿意就读职校。
一方面是社会极大的需求量,一方面是令人尴尬的生源荒,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今天,职业教育“供”与“需”间反差如此之大,颇耐人寻味。
从2005年开始,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810万人,比世纪初翻了一番;高职院校招生总数为283万人,也占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0%。职业教育无论院校数量、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都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数量上的不断扩大并不能掩盖职教发展中的问题,职业教育依然处于社会偏见、生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匮乏、供需脱节等种种困顿包围中。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人才仍然大量短缺,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不断提高。
坚持以促进就业创新职业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快职业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体系,制定、完善有利于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者积极参加职业教育的助学制度,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教育内容,引导、扶持社会力量联合办学、订单办学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的新突破、创新的新机制和开放的新局面,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