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研究论文(共含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uan16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范围的持续扩大,国家对大量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双语课程教学适应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合作意识、交流与竞争能力的人才[1]。工业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它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仍处于建设时期,仍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交流。好在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该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竞争意识,为进一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夯实基础。同时,在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2]。当前国内许多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开展的双语教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质量和数量都不能匹配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组织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理论上的完善。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入门课程,《工业工程导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对其采用双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教材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教学考核等方面还缺乏实践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对于怎样有效地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检验。本人曾在国外学习,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于—在我校率先开展了《工业工程导论》的双语教学工作。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现将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方向呈现为论文,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关双语教学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工业工程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工业工程导论》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工程是一种将人、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进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内容日益广泛。它既带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又有着显著的管理特征,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与认识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宽泛,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业工程历史、定义和地位,具体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历史概述、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职能的组织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业工程的职责范围,具体有生产工程、厂址选择、工厂布置、工作测定和设计、财务补偿、作业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设计、物料搬运、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运筹学和大规模系统分析的影响,具体有运筹学、确定性的数学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概率模型、系统概念。所以内容宽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32学时来看,只能是选择性的重点讲授上述内容的1/3左右。《工业工程导论》部门内容相对有难度,特别是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部分,如:制造工程里面的各种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对制造企业有个初步了解,而认识实习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显得偏难。再者,运筹学、概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我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时,选择《工业工程导论》进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如下:首先,工业工程导论部分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工业工程导论是整个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基础,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工程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专业外语更为娴熟,在期望使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可通过对外语的大量运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英文教材的筛选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选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作为双语教学知识的吸取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但中学阶段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口语和听力偏差。同时,专业词汇贫乏是导致原版教材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经过语言和语思维的双重转化。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学生基础扎实的院校,应尽量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语言地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内容详实,能够提供该领域前沿专业知识。在选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英文的`难度,语言过难会导致学生的厌烦,进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内容本该简单精炼,却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价格过高。因此本人在国外将原版教材《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第3版)》,进行了部分影印编册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2.2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工业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术语、专有名词的数量较多,并且这些术语不仅仅来自管理科学领域,也来自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英语讲授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求很高。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在掌握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并采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思维。为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成为必须的过程。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在布置该节内容的课后作业的同时,还须安排学生对下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双语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不能像大学英语授课那样,把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阅读和理解作为重点。只用英语解释会让学生费解,教师还需要用中文讲解,即采用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学生更需要主动学习,到图书馆或网络,包括一些专业论坛来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温习并整理已学知识。对于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专业,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模式更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从最初采用的全英文教授转变为目前的混合型,并且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替代课堂板书,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英文授课的同时,可与授课老师用英语进行课堂专业知识的互动讨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用汉语讲授,再让学生精读教材后与老师交流讨论,以真正受益。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借鉴MBA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多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对整个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机制[5]。或者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督促学习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是双语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同时满足大纲和与实际相接的要求,教师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针对当下中国国情的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其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比普通教师高很多。此外,由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差异,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一些外语基础弱的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为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对其超额付出给予认可。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最终考试结果,使二者实现统一。建议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笔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方法。并可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外文报告,学期末考核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结合。书面考试可中英文结合,建议多考主观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题自由度,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完善,并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议程,从制度层面对双语教学实行管控,制订详细可行的评估细则,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师准入条件、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效果
经过连续4届的讲授,从10级学生的反感厌恶,到11级学生的新鲜有趣,到13、14级级学生的适应融合。连续4届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较好地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外语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从学校近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的统计来看:68%的学生反映经过一学期的双语学习,自身的思维和英语水平有显著的进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2%的学生反映课程讲授的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多,导致学生的印象模糊,为此,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以12级学生为例,58名同学中,8人通过六级考试,24人通过四级,还有26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在学习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理解英语必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学。
4双语课程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中课程选择与学期设置方面。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由于相对浅显,且有后续更为深入的专业课程来精讲,是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选择。从授课学期的角度来说,在二年级或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专业基础双语教学应该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此时,学生对专业有一定初步了解,并且在英语阅读和理解方面有所积累。关于汉语和外语之间比重的把握方面的建议。目前双语教学方模式包括如下三类:全外(授课英文,教材英文),混合(授课英汉结合,教材英文)和半外型(授课中文,教材英文)。研究者以为,对普通工科院校各专业而言,因为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和理论性,采用混合和半外式更为合适。对于文科类专业、且生源质量高的学校,可以尝试全外型。在本人的教学中,学期初期更多的采取半外型,学期中后期则采取混合型,因为本校学生的质量层次偏弱,需要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双语课程教学在该校以及国内同级别工科高校仅是起步阶段,许多工作尚在探索中,为使课程质量得到保证,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研究,全面设计与规划双语教学的难度、深度和方法,认真备写教案,准备模型及原版参考资料,使双语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相信在师生共同能力下,双语教学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和要求。
摘要: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针对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和本专业的特点,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改善和总结,提出并构建并实施了“面向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三贴近,一深入为主要内容”、“以校内为基础,
校外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以企业—学生—学校为评价主体”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立于xx年,通过十多年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构建了“面向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三贴近,一深入为主要内容”、以“校内为基础,校外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企业—学生—学校为评价主体”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面向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定位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常州工学院的以“扎根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因此,学生的培养也应该紧密围绕这一宗旨,为地方的经济,社会,生产的需要,培养需要的人才。
而实践性强是工业工程专业一个突出的特点,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1]。
所以,我们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于“面向需求,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
2.以“三贴近,一深入”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内容
(1)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实验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与知识体系,运用系统原理,设计出一整套相对较为独立又密切联系,能覆盖各门专业课程与知识领域的、基于模拟生产环境的、多种实验形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接近生产实际环境、内容等的模拟,加强学生对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贴近生产实际的生产实习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特别是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构建并实施了“以贴近企业生产系统实际为指导”、“以符合企业实际的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
解决了以往生产实习中存在的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设计提出并实施“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设计”新模式。
该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内容、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解决了以往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内容空而脱离实际,既做不到“承上”,更做不到“启下”;过程松散,难以管理;效果不佳且难以衡量等问题。
(4)深入实际的毕业设计确定了“综合训练,贴近专业,结合工程,鼓励创新”的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思想,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地方型普通高等学校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选题和过程严重脱离企业、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纯理论性毕业论文较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普遍薄弱,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和结果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相符等突出问题。
3.整合资源、打造“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以校外本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1)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建成以现代供应链的运作为背景的基于微型工厂的工业工程实验平台。
该实验平台模拟企业的实际现状和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基于微型工厂的现代工业供应链系统的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相对真实的系统中开展各种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基地。
(2)通过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加强校外本土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院开办的“常州本土化总裁培训班”等面向本土的多层次和类型的培训班,以及教师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通过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实现本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依托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毕业设计(论文)能够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尽可能多的“贴近”或者“深入”实战。
避免学生“学”和“用”之间的断裂,实现“学”和“用”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4.建立以企业—毕业生—学校三者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全面监控实践教学质量,明确改进教学质量方向
通过引入企业,学生特别是毕业生的评价,编制了毕业生定期跟踪回访,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制度,企业专家测评制度,监控反馈制度等,建立了真正的“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三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形成“方案—评审—运行—监控—评价—反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质量监控形态;实现了评价的“校内-校外的结合”,“企业-学生-学校的结合”,“封闭式、标准化的评价与开放式、个性化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客观性。
[2]。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该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从xx届,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均为100%,本专业江苏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
在xxx年学校委托麦可斯数据有限公司对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本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位于学校第三。
自xxx年以来,共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9篇;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2篇。
参考文献:
[1]许彦;王鹏.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型设计与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J].,03(06):203-208.
[2]郑玉巧;杨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31(06):34-36.
【摘要】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文件精神,结合现代大学生发展特色,由《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阐述了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项目一体化建设形成指南。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客观以及主观的各种因素造成应用型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滞后、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并且欠缺校企之间的实际合作与沟通,学校内部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轨的严重后果。
根据课题小组大量调研了解课程教学方法是高校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
在此环境下课题组在实际工作中以《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机制为例探讨创新应有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应该是专业整合现有的资源实施的过程,通过复杂的企业环境提出的各种项目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课程教学方法开发的过程通过课程标准、课程环境以及课程大纲的定位实现学生的最佳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经验。
三、我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方法设计实证分析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将培养长三角地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业工程作为根本任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步骤涉及:
(一)毕业生、企业调研
对江苏省174位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对物流与供应链岗位和人才调研,研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指导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大纲、计划、教学内容的指导;邀请学校教学教师走入企业进行一线岗位的实习。
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指导学校的教学;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企业经验,充分实现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
(三)签订课程开发协议
与企业签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开发协议,召开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分析会,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
四、目前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取得成绩
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机制设计的开展是学院当前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经达到以下目的:(一)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二)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三)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然而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发现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一)学生实操能力弱在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企业专家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判断,然而企业专家并未从事过教学工作,造成企业专家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中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论性。
(二)教师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程度不高课程改革的任务繁琐,需要参与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甚至不愿意进入企业实习,这些因素造成教师整体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
(三)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目标不同。
一般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一般具有特殊的目的,或者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实际的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建议
目前的很多实践教学简单只是局限于专家讲座,在这些问题下面显现的是课程教学开发的薄弱环节,包括学生走出校门后依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没有实现真正的课程改革。
通过课题研究建议从教师、学生、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包括:
(一)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职业技能训练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教师”。
企业可以请学校的教师进入企业做理论指导,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专家到教学中来进行兼职。
(二)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强于本科学生,这一因素造成了本科就业率不理想的后果。
(三)企业提高企业的教学参与程度。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将企业的实际场景搬到教学活动中,总之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合作场地、实训车间等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且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课程机制开发改革。
参考文献:
[1]欧阳河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VocationalEducation)[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下文是对新时期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探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我们通过简单回顾工业工程发展历史,得出结论:分析当前工业工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目前工业工程学科变革切入点;从传统工业工程学科角度提出了工业工程学科的一些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新时期;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创新
1前言
工业工程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学理论,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采用系统与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经过近1的国外经验,我国的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发展得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在全国近210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有不少的学校还拥有了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科点。但是,目前,工业工程学科也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机遇,毕竟我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的还不算成熟,而且传统的工业工程发展阶段也还完全走完,但是我国却需要工业工程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因此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发展的需求,就需求我们从全球的视野出发,从系统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既要传承传统的工业工程,又要对其发展与创新,通过对教育的投资,培养出适合当代工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工业工程发展历史回顾
据了解,工业工程虽然会涉及到管理学的相关课程,但是它的本质是一门工程学科,只是它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具体学科不同,它是一门相对较为通用的工程学科,而且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的诞生与发展和其他工程学科相同,都是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在吸收其他学科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因此,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工业工程学科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并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生产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工业工程学科基本上是在工业革命中孕育并产生的,这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该类学科也应用而生。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都可以罗列出早期工程的实践与成就,比如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古罗马等项目,但是直到18世纪,才在法国出现了第一个工程学校。出现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和提高设计与分析桥梁、道路、建筑物效率的需求。而且,早期工程原理的出现也是非常不完善的,甚至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出现在军事学校教授,这些原理也基本上是用于非军事或民用的目的。物理学与数学的发展为机械原理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为了改进材料以及泵和引擎设计的需要,因此,产生了机械工程这个概念,成为了19世纪初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领域。由于相同的原因,相继产生了气工程和化学工程等学科。因此,不少的学科的诞生最初都是为了获得实验性证据和为了对工程提出更科学的方法,才加速了该学科的产生。尽管历史学家对这些学科的具体产生时间有较大的争议,但是关于工业工程的起始时间,还是可以达成共识的,他们一直认为始于l8世纪中叶的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非常需要技术创新,因此各个学科也相继出现。正是因为创新,实现了纺织业中传统人工作业的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率。1733年,英国的一个钟表匠,他的名字叫约翰凯伊顺应历史潮流,发明了飞梭,这种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但是由于当时棉纱的使用量大,供不应求,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机器来提高纺纱速度。于是,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在长期实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种机器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大大地提高纺织生产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同时,英国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水力纺纱机,利用水力作动力,因此要求机器要靠近河流或者有水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工作。176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这是最重要的发明,打破了对于制造的位置和工业组织形式的束缚。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从本,扩大了市场范围。通过推进对于劳动资本的替代,这些发明有效的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系统的概念是现代工业工程的核心,从1895年起,美国工程师泰勒先后发表了《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和《科学管理》等论著非常详细且系统的讲述了科学管理的思想,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发表,常常被认为是标志着IE开始。
3工业工程发展启示
通过以上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工业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具有普遍性,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与发展的需求,有时甚至跟着技术变革产生的。在世界发展史上,不仅仅是美国这样,中国也相同。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中国市场也开始走向世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接触的越来越多,中国经济也开始向市场型经济转变,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多额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为企业的重点,这样工业工程也就开始显示其重要地位,并且快速发展;二是,科学技术作为工业工程发展的驱动力,需要工业工程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有所发展;三是,工业工程学科涉及的方面非常多,一些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工业工程系基本上都是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中形成自身的特色,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4新时期工业工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二元经济”,工业工程的发展既要遵循发展阶段性规律,又要突出中国特色。对于中国来说,新时期,面对各种需求和挑战,以及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去适应。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标志的新信息技术等,恰到好处的为工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5结语
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的2大原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很关键的。而且,我们处在一个面向以知识经济、向服务业转型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呼唤并推动工业工程的变革。而且,我们也通过研究发现,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可以从传统学科内容、应用对象以及技术与工具3个维度来描述,同时,这3个维度的要素组合也可以交叉成不同的工业工程学科领域,形成新的学科。虽说传统工业工程学科内容功能相对较为稳定,但是由于应用对象也随着经济社会而变化,因此,新的技术工具也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并将产生工业工程新的学科内容或方向。
参考文献:
[1]席少华.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3).
[2]陶俐言.论我校工业工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与发展[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2~66.
[3]江志斌.论新时期工业工程学科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1):1~7.
工业工程理论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工业工程学科广泛地应用于餐饮、医院、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本文运用工业工程的流程程序分析、动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餐厅传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改善传菜服务流程,提高了餐厅的运行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并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成本。
近年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型社会,服务业效率受到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1]。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工程(IE)技术运用于服务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将IE运用于医疗行业,大幅度提高了医疗业服务质量和效率[2,3,4,5];加拿大等国在航空服务与管理中广泛运用IE技术,大大提高了民航的服务水平和业绩[1]。国内IE的应用领域也已向医院、民航、超市等服务系统扩展[5]。因此,将工业工程技术应用于服务业领域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服务业发展也越来越好。而餐厅服务存在随机性、复杂性和对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等问题,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如何提升人们对于餐厅服务的满意度以及餐厅的运营效率是所有餐饮业亟待解决的问题[6,7,8,9]。
一、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改善传菜服务流程
由于各种原因,传菜组的工作效率低下,传菜组共有十几个传菜员,但还是经常出现服务员、领班、主管亲自去传菜部端菜,老总、经理送点菜单的情况。针对传菜组为服务流程的瓶颈环节,本文以传菜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流程程序分析,从工业工程的角度来改善优化流程。从传菜员接点菜员送来的点菜单开始记录,直到下一次接点菜单为止。记录后整理出流程程序表格,如表1中的“现行方法”。
从以上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共有6次加工,3次检验、6次搬运和1次等待。总共用时12.8min。加工时间共1.8min,检验时间共0.5min,搬运时间共4.5min,等待时间3min。
(一)5W1H分析
对整个流程进行5W1H分析。对传菜这一事情从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问:这些流程必须吗?
答:为了准确、及时的将菜传至顾客的餐桌上,是必要的且无更合适的。
问:传菜员必需吗?可不可以让服务员直接把菜端过来?
答:传菜员是必需的,这样会加重服务员的担子,使得工作失去合理性。
问:必须要走到传菜部才能撕下传菜部菜单吗?
答:不是,可以在行走过程中撕下菜单。
问:把夹子夹在厨房联后必须要要将厨房联点菜单送到厨房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答:夹子必须要夹在厨房联上,这样不容易丢失,还很清楚地展示了菜单,而且必须送到厨房。但是可以通过改为钢丝铁夹子,直接滑过去。会更加节省时间。
问:菜肴必须由传菜员放在托盘上吗?
答:不是,可以由厨房部人员将菜肴放在托盘上。
根据以上改进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行走的过程中撕下传菜部点菜单,并判断菜肴数量,由之前的0.6min减为0.4min,将木夹子改为钢丝铁夹子传送厨房部菜单联将时间从1.8min减至0.8min,直接由厨房部人员将菜肴放在托盘上减少了0.6min。
(二)ECRS分析
ECRS指的是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Rearrange)、简化(Simplify)。运用ECRS分析法分析就是分析看各流程能否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合并现行步骤2、3和4,变为改良方法步骤2,即行走的过程中撕下传菜部点菜单,并判断菜肴数量。
2.取消现行方法中的步骤7和8。同时增加改良方法步骤5,即通过钢丝铁夹子传送厨房部菜单联。
3.取消步骤12,直接由厨房部人员将菜肴放在托盘上。
4.合并步骤14和15即在传菜的途中看台号。
经过以上方案进行改进,运用提问技术和改善技巧,对传菜流程作以下改善:合并现行步骤2、3和4,变为改良方法步骤2,即行走的过程中撕下传菜部点菜单,并判断菜肴数量。取消现行方法中的步骤7和8。同时增加改良方法步骤5,即通过钢丝铁夹子传送厨房部菜单联。取消步骤12,直接由厨房部人员将菜肴放在托盘上,合并步骤14和15即在传菜的途中看台号。改进后的新流程如表2中的“改良方法”。
改良方案效益分析:每人每个周期搬运距离减少16 m,节省时间2.0 min。按现行方法计算,每天按有效工时480 min,每人每天共做37.5次。传菜组共有15人,传菜组的总传菜次数为37.5×15=562.5次。按改良方法每人每天传菜44.4次,改良方法只需12.7人。可以减人力资源2.3人。如果传菜员工资按750/月来算,每月共节省人力成本1725元。
二、运用动作分析改善传菜员工作效率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传菜员的动作可以通过动作分析,进行改善,达到提高传菜员的'工作效率。
(一)改画菜笔为印章
用笔划菜单有时划不清楚,甚至需要划两三道笔迹,才易于下次识别,从而增加了寻找对应台号菜单的时间,再加上菜单叠在一起很多,所以查找对应台号的时间花费也很多。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改善方案为用印章代替圆珠笔,直接在菜单上盖易识别醒目的红色粗线条。
(二)菜单摆放方式的改变
原菜单摆放方式为叠放在一起。但在工作中,厨房出菜肴的顺序并不是按菜单的顺序进行,因为做各个菜肴所花的时间不同。这样一来就要花时间在一大堆菜单中寻找对应台号的菜单,找到对应菜单后再找对应的菜肴来划菜。如果菜单摆放有规律可寻,甚至做到让划菜员闭上眼睛也能拿到相应的菜单,那就省时省事多了。(见表2)
所以,改变后为:菜单在案子上排开,一行20个,分几行排列,严格按顺序排列,没有上客的菜单位置空起来也不要放菜单,即各个菜单的位置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固定的。这样一来划菜员熟悉各个菜单的位置后,即便不抬头也不会拿错菜单。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传菜员的工作效率,通过改变菜单的排列方式提高了划菜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利用流程程序分析和动作分析来分析某餐厅的传菜作业流程,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并改善餐饮业的传菜服务流程,餐厅实施改善结果显示本文所做的优化改善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并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提升了餐厅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工程专业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在国内需求和高校开设的现状,阐明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应具备的能力。围绕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科学地确定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加强师资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工业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总体效率和效益,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分析、计算、设计以及优化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发展迅速,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得到前所未的发展机遇,IE人才需求急剧增长。面对机遇,各高校纷纷设立IE专业,迄今全国已有l90多所高校设立了IE专业。但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IE人才,取决于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也就是IE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不同,各高校要在激烈竞争的IE人才培养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确保高就业率,就必须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合理确定学科定位,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根据我校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我们围绕专业建设和办学思路对IE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进行了创新研究。
二、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培养目标
1.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对装备制造业激烈竞争环境,成都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依托国家三维CAD培训中心、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优质的机械工程教学资源,综合机械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工程理论,将创新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潜力和人文精神等五个方面塑造,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渐进创新能力”的工业工程人才,这既是创新教育的必然延伸,也为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内涵。
2.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具备的能力
为把成都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实地调研、参观许多典型的企业如东方汽轮机厂、成都一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沃托玛腾机电有限公司等,也实地走访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另外网络查询学校有:Bradley University,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
基于上述论证,制定了专业建设五年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以及IE技能,拥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渐进创新能力”、懂技术懂管理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通过公共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经管类基础知识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等四个模块,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业生产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改善、生产制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IE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教学体系整体最优,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是以机械工程、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主要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通修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同时,课程设置中增加跨专业的辅修课程模块,给学生自主选择机会以适应个性化的培养要求。
通修模块包括:思政类、英语、计算机类、体育等课程。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工业工程技术基础课、工业工程的经济、管理基础课。
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协调好基础课、工业工程技术基础课、工业工程的经济管理基础课、工业工程专业课各课程比例的设置。加大对专业教育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将所有独立的课程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精选课程教学内容避免重复、知识陈旧,使讲授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2.强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突出思维能力(重点是智力因素和逻辑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如保证数学、系统工程、运筹学等教学质量,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等;保证工程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训练识、绘图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保证计算机语言教学质量,训练程序设计能力等。
3.拓宽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IE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开阔专业视野,培养基本IE技能,掌握如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生产计划、质量管理中的IE基本方法和技能。
4.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动手环节,使实践教学达到53.5学分,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对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实验环节根据学科方向进行整合,以独立实验课程形式统一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验课,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工程训练环节上,除强化IE认识实习、机制生产实习、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动手操作能力,训练直觉思维。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与企业长期联系的实践平台,选择部分优秀学生从高年级开始就定时参加企业运行管理和规划管理,增强他们对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与系统的认知与参与,强化设备操作能力和产品制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5.突出渐进创新能力和理念的培养,强化基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加强人文和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形象思维和非智力因素;重视第二课堂教学,发现和鼓励具有创新个性的人才发展,因材施教。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业工程专业每门课程设置了课程小组,采用“协作教学”,即同一门课由不同的教师轮流教授。课程组依据培养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四项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自学与讲授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1.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
为了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将基本理论分为了解、理解和必须掌握三个层次;将方法与技能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明确重点和难点。比较简单的内容,采取学生自学方式。教师在课前介绍本章内容、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的期刊和书籍、留习题,下次上课提问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点难点内容采取老师讲授方法,并辅之于实验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法。该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课程组查阅与课程相关研究及应用论文,同时将教师的实践研究内容整理,提炼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首先通过电子邮件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做成PPT课件,上课时各组派代表讲解,大家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适时提出有启发性或能够引起积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维。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3)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通过“启发输导,循循善诱”,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观点的目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
(4)鼓励学生上讲台
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配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过去授课时基本上是老师讲课学生听,无法体会学生听课的心情。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充分的准备,安排学生讲2学时课程,每次讲1个小时。为了讲好课,学生做了充分准备,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参考书,制作的电子教案图文并茂,非常生动,并反复研究和演练。讲课时十分认真,听课的同学全神贯注,积极配合。该种方式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2.在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制作了电子教案。在多功能教室中,用多媒体方式讲授课程内容、演示课程内容相关背景及应用案例等。电子教案信息量较大,内容直观、生动,通过视觉及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影像及软件技术。对于课程中难以理解又没有实验的内容,我们运用摄像技术拍摄实际生产过程,然后在实验室回放,进行分析改进;通过工业工程软件对产品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工程评价;
(3)利用教学录像及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搞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采取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采取的措施包括在职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研究、软件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通过自身积累,逐渐发展壮大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引进的师资应该能带来最前沿的学术课题,能够带来先进的学术意识,能够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求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选题时才能得到教师真正的有效指导,保证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六、结束语
依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思想,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了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综合仿真实验室,同时也建立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情况下,第一届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级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就达到了98.6%。其中,有16%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有多名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此外有众多学生进入富士康、TCL集团,美的集团等大型企业从事品质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等岗位就业。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思路,积累办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晓英.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1(1):90-92.
[2]杨维平.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6(4).
工业工程专业研究论文
【摘 要】
本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各种因素,分别介绍了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和进度管理控制办法,提出了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进度控制
1。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1人的因素
(1)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2)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3)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施工项目规范施工;(4)工程负责人员要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的工程质量。
1。2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建筑材料和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采购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材料基本性能,具备材料质量鉴别能力,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组织材料供应,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1。3技术因素
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自身都是由很多环节所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上,每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少了技术做支持,工程的质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任何工程项目都有各自规范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只有在各个环节上都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1。4设备因素
工程建设质量的又一个有力的保障是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也代表了施工企业的实力水平和管理水平。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方能确保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建筑单位要根据每个不同的施工方案来合理选择不同的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2。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2。1强化建筑项目的目标责任制
施工单位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是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建筑工程项目包含了层层的互相衔接的承包关系,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要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根据每个分项目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易程度,再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研究和制定每个分部和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的重点。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和明确质量保证,对所有施工人员实行责任分工和目标责任制。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实现分层次分步骤的完成各个分目标,最终完成整体建设目标。
2。2强化建筑项目中的监督机制
2。3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
科学发展观指导对建筑施工企业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现在重点推出的各项新技术,比如地基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钢筋施工新技术等,都是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鼓励建设施工企业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2。4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加强这些人员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不但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更能体现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另外,强化协作单位的管理,也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做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各施工单位积极配合、树立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5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经常出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这些工程进行工程质量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这些隐蔽工程切实的进行成熟的、科学的管理,加强工程管理者的监督和监理力度,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控制
(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对策和提出解决方案,严格控制工程的整体进度。
(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任何建筑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一旦出现问题,工程进度绝对会受到不可回避的影响。因此,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采购质量合格的产品,并且将自己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的运送到施工现场,以确保施工进度不会因为材料和器材等原因受到影响。
(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一切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展开的前提就是资金,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必然会导致无法购买原材料、工人罢工等严重后果。施工必然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作为施工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4。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1)吸取各国家先进经验,在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它们由于建筑行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在长期进行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方法。我们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国外建筑行业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但是切记不可直接照搬照抄,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思想。要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创新,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管理方法。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完成,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劳动和智慧,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并且能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只有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使其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
(3)我们总结了工程管理经验,在其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了创新。虽然我国的管理人员在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起步还是较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更多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高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以及建设教师团队的方法,并提出了实施3+X教学新模式。这对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以及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工程;社会需求导向;教学改革;实践基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因此,面对需求日益增加的人才缺口和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两难困境,中国各个高校在培训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工业工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以及高水平的人才走出这一困境,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目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专业教学模式兼容性不好,有效实施的难度较大。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虽然相应的办学条件、教学模式、科研水平等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是依然滞后于规模的扩张,实验实践教学水平滞后于相应技术的发展[3]。随着经济危机的突然爆发以及我国的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在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高层次的要求,导致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4]。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失业率迅速增长,再加上毕业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学生也无法在毕业后立即应聘到合适工作。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解决这个矛盾,取而代之的要克服自身教学的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化“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发展以“重能力、重应用”为核心的新培养模式。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为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专业能力培养与实践基地应用相结合的改革方法,并且提出了实施3+X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1.大多数教师承担很重的理论教学,忽视了课程间的联系。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往往较综合、交叉性强,不同的专业课程联系很紧密,像人因、设施规划、生产计划等课程彼此交叉[5,6]。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了课程间的交叉性,忽视了课程综合理解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并且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就会较差,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全面提高。
2.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强。很多专业知识点在一些课程实验中重复出现,对于重复出现的专业知识点,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浅尝辄止,这种分流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具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对单课程专业知识点的应用,虽然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单课程知识点的应用,缺乏对不同知识点的综合协调应用,无法利用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条件落后,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强的团队。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落后,无法满足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需求,对学生的专业和综合实践缺乏有效平台,难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基本都在校内完成的,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融入到企业中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另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的专门训练,难以建设实践教学较强的教师团队。
二、以社会需求导向的课程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关于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由独立、分散、封闭的架构体系转向交叉、集中、开放的综合化体系。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向更多地关注实验实践教学[7]。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建立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横纵向联系。以专业课程为主线,改革课程设置,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中相同的实验内容,是不是存在重复,但是又不重要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重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的安排,建立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横向联系。同时,实验教学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比如人因、立体仓库、设施规划、物流、生产线等,在时间上都有前后承接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个实验体系,这种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纵向安排,使学生更易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实践服务。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搭建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通过与校友企业进行融合,建立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比如联合实验室、模拟车间、创新研发中心等,从根本上改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与企业资源共建、互利共赢的目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上海庞源机械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基地,采取学生轮岗实践的方式,目前已经输送完第一批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获颇大。
3.建立实验实践教学团队。要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需要建设实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联合校企建立教师实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青年教师;另一方面,进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双向发展,派送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同时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优秀人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双向培养,建立一支教学和实验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教师队伍,确保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实现。
三、实施3+X教学模式
对于新的教学模式,采用3+X模式,即教学模式、实验模式、实践模式、教学反思模式,消除传统的单个模式孤军作战状态,进行3+X融合教学。首先,通过与国际进行交流合作,吸收和借鉴各国在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引进优秀的教学模式,另外,加强与国内各高校同专业教师们的交流,提高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其次,工业工程专业是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实验是在实践中有效地创新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前提,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验教学,建设层次实验:基础知识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类实验教学、自主创新实验教学,通过三个层次的实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培育企业实践基地,搭建学生能力培养的校外平台,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完善与企业的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和完善基地的管理和评估。聘请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学生的兼职教师,配合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与课程和实验结合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对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的事后反思,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教师的过程。实施3+X模式,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践水平。
四、结束语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及其策略进行改革。本文结合目前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教学的现状,在专业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再设计,对建设实践基地的必要性进行了肯定,并且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改革。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学形式,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加强重视教师团队建设,从事相关的实践工作,增强实践经验。另外,还提出了3+X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是积累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应用能力,真正起到了课程促进实验,实验促进实践的作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开顺,李帅,赵少勇,黄辉宇,张智聪.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9(1):109-112.
[2]朱连生,王红梅,刘晴晴.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30(2):6-7.
[3]耿秀丽,叶春明.面向科教融合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46):159-161.
[4]薛冬娟,潘澜澜,潘颖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163-168.
[5]郭位.前瞻工业工程的定位[J].郭位,谭芙蓉,译.工业工程与管理,,(1):1-3.
[6]李芳,叶春明.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工业工程,,12(4):135-137.
[7]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峰.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1(1):89-92.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为深入了解凯里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认可程度及授课要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该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及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的评价,分析了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制药工程;生物化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药物的结构和分析方法,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制备工艺等.药物的作用对象是生物体,药物分子必须进入机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才能发挥作用[1].因此,理解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物质代谢转化规律是进行药物研制和开发的基础,而生物化学就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规律,进而揭示生命本质的一门科学[2].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其理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学科进展快且专业所设学时相对少,因此教师普遍觉得这门课程难教而学生也普遍认为难学[3-5].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了解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成果,是生物化学教学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6-10].对此,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清楚学生对课程的授课要求,才能集思广益,更好地因材施教.为此,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该课程的教与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凯里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读2012级和级制药工程专业98名本科生.1.2调查方法参照相关文献[5,10-1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学生对现有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4个方面,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出9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8份.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
57.0%的学生认为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很有必要,32.2%的学生觉得较有必要;学习兴趣方面36.5%的学生兴趣很大,4.7%的学生无兴趣;学习意义方面48.8%的学生认为很有意义,20.7%的学生表示一般.值得说明的是2013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2012级学生明显要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校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
2.2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
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3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及其调节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2-3].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关于授课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联系紧密程度,43.2%的学生认为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的内容和所学专业最为紧密,30.3%的学生认为代谢及其调节与本专业联系最紧密,15.5%的学生选择遗传信息与基因表达,只有11.0%的学生则表示生物化学的授课内容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可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但也有学生提出建议,希望教师今后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严谨,应充分考虑专业的相关性,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还应注重补充书本外的新知识.目前,生物化学还未开设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是加深同学们理解该课程内容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针对性地加入些实验内容的讲解,如讲解维生素C的还原性可通过学生最熟悉的实验滴加溴水或碘液等颜色反应来验证.
2.3学生对现有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从中可以看出91.9%的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化学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这也印证了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习兴趣的问题,6.8%的学生认为不能,54.0%的学生表示一般,这说明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缺乏特色和技巧,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来讲解(如讲解蛋白质变性时引入豆腐的制作原理及昆虫标本的防腐原理),而且授课方式也要更加丰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28.0%的学生选择多媒体授课,14.6%选择板书,57.4%的学生认为两种授课方式应灵活运用,在板书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设备,必要时PPT中插入动画图片、视频、短片等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另外,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调查结果显示42.0%的`学生表示能理解,37.3%的学生表示能基本理解,20.7%的学生认为存在困表2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内容能一般不能学习本课程能否有收获56.635.38.1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习兴趣39.254.06.8教学内容能否听懂42.037.320.7难,这说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还是不错的.
2.4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
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总体评价包括课堂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学综合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调查结果见表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75.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课堂设计较为合理,68.0%的学生表示对上课所用的教学课件及讲义满意,78.7%的学生对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满意.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缺少幽默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课件缺少新意等,希望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加入点幽默或趣味性的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课件中能适当插入些视频、短片及动画图片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方法上,25.3%的学生认为比喻法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更好,15.4%学生易接受案例式教学法,11.0%的学生选择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4.6%的学生喜欢课堂提问式教学法,其他同学则希望教师能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针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而言,57.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综合质量满意,80.0%的学生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感到满意.由此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支持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并且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也给予了肯定.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且多数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方法能有所改革和创新.针对这方面我们应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主要包括:结合生活实例加强教学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的衔接性;更新教学知识,丰富课本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倡幽默式教学法;教学课件(PPT)生动形象,可插入视频、短片和动画图片等.
参考文献:
[1]陈淑阳.喹诺酮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杭州:浙江大学,.
[2]刘越,周宜君,孙洪波,等.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水平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4(2):37-39.
[3]唐炳华.生物化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查锡良.生物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马利峰,刘丽军,贺拥军,等.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改方向[J].教改纵横,2009,1(1):26-29.
[6]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39-142.
[7]王义军,刘立鹏,黄春霞,等.启发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1(10):58-60.
[8]樊继光,刘丹宁,杨朝辉,等.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2):167-169.
[9]井大炜.《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3):339-341.
[10]苏上贵,吴耀生,周素芬,等.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264-265.
[11]卢美贞,杨振平,艾宁,等.化工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调研与分析[J].理论纵横,2013,12(7):58-59.
[12]郑凯迪,冯波.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授课要求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92-294.
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方式浅析论文
一、引言
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是该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体制的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工程生产实习工作已出现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搞好生产实习提高人才质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生产实习模式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接受高校学生实习的意愿降低,导致难以建立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很多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主要原因是:
(1)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实践经验缺乏,很难直接给企业创造利润,相反会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不便。
(2)一些技术和管理方法先进的企业由于担心企业核心技术泄密而不愿意接待。
(3)高校实习经费紧张,付给企业的实习费过低,导致企业不愿接待。
(二)传统实习方式效果较差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有两种:一种是制造工艺生产实习2周,该实习目的和要求是:学生到汽车制造企业去了解一些典型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曲轴、缸体、连杆等零件的制造方法、加工工艺以及企业现场的各种装备、刀具、辅具。另一种是工业工程专业实习2周,该实习目的和要求是:学生到企业现场利用所学IE方法和技术对生产线、生产工艺及生产现场进行改善。上述两种实习分别在大三和大四进行。
1.传统制造工艺实习方式与不足。
目前传统的制造工艺实习方式基本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某一实习企业下属某个车间,由实习企业的工程师简单讲授一下这个车间生产的概况、生产零件的工艺后,就开始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线和设备。这样的实习效果一般相对较差。
原因:
(1)一般车间噪音较大,厂方工程师在车间生产线边讲授工艺时,只有在他周边少数人能听到,大部分人听不清。
(2)参观时间较短,由于到实习企业参观实习的车间很多,一般半天就要参观实习完一个车间(很多车间实际参观时间在2个小时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要熟悉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管理方式相当困难。
2.传统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方式和不足。
我校传统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方式和制造工艺实习方式类似,也是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然后在企业工程师讲解完企业概况、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后,由学生在企业现场利用所学IE方法和技术对生产线、生产工艺及生产现场进行改善。一般也是半天实习完一个车间,由于时间短,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实习目的和要求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造成实习效果较差。
三、传统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首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选择好合适的实习企业是搞好实习的前提。近几年我校通过和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利用十堰是中国汽车城,十堰市及周边地区有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区域特点,以及这些企业有我校众多毕业生,且很多都走向中层以上领导岗位,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系工业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几十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如东风公司发动机厂、东风公司变速箱厂、湖北三环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另外为了扩大实习基地,引入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先进的企业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我们还实施走出去发展方式,如:经过两年学院、系和实习教师的联系、沟通,通过产学研双赢模式,我系每年派出高职称、高学历青年教师下厂锻炼,同时到企业为其做课题,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企业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利用这种模式我系工业工程专业在襄樊也建立了5~6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如日产乘用车公司、襄樊变速箱公司。这些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学生在这些合资企业实习时积极性很高。
(二)实习方式的改革和实践
1.制造工艺实习方式的改革和实践。
(1)合理安排实习过程和内容。
传统的实习方式,把实习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完全寄托于在企业现场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教师和学生来解决,由于学生人数多,环境差,时间少,这种指导思想是不可行的。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我们改变了传统做法,把一部分实习内容放在校内解决,如在下厂之前,在校内安排一天到二天的实习讲课,在教室里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实习的内容。详细介绍与实习现场有关的理论知识,着重介绍实习企业现场可以看到的各种生产线,各种机床、装备和各种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和关键工序,并配以图片和相关视频,使学生在实习前就对所要实习的内容和现场有一个大概了解,配以多媒体教学详细介绍该车间凸轮轴加工工艺流程和特点、每道关键工序和加工方法,如该工序中最后工序用到砂带抛光加工工艺技术,该工序是学生实习时的兴趣点也是难点,教师可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下厂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使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
采用多种方式来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我院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考核内容有四部分:考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其中实习报告占总成绩50%,答辩成绩占30%,实习日志占20%,考勤为扣分制,缺勤一次扣5分。缺勤时间占总实习时间30%以上时,实习成绩不及格。实习答辩以5人一组进行,答辩时,实习教师提出一些实习现场的工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根据回答的准确性进行评分。另外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也很重要,如,在实习期间经常抽查学生的实习日子,实习日子记录了学生每天实习学习内容。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在实习时认真观察记录,防止日后实习报告相互抄袭。
2.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方式的改革和实践。
我院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该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共两周,该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到汽车企业生产现场,把所学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技术在企业现场进行实际应用。但该实习环节在进行时存在以下问题:①企业提供的实习时间较少,一般只是参观性质的。②受企业产量制约,没产量不生产时,该实习难以进行。针对传统实习方式存在的不足,我们对现行的专业实习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即,采用上机虚拟实践+企业现场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具体如下:上机虚拟实践,事先对学生要参观实习企业的相关生产线每个工位进行摄像,然后利用购买的工业工程体验式应用平台(ISE系统),在此平台上学生利用所学工业工程知识对该生产线完整视频资料进行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分析,即进行虚拟实践,并且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和报表。如:在利用ISE平台分析一套完整的生产线视频资料基础上,学生可制作该生产线上各工序的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定产线各工序的'标准工时和产线工时、制定各工序的标准作业方法并得到《工序标准作业组合表》,制定生产线的《标准工时与人力排布表》、《产线标准作业组合表》,得到产线现状的《平衡率山积表》,对产线进行虚拟改善得到改善后的产线《平衡率山积表》和《作业改善报告》等。由于这些分析手法和得到的相关分析报表与企业实际所用完全一样,经过“实际案例,虚拟实践”后,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到企业现场实习,在企业现场对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再实践,再应用。这当中上机虚拟实践和下厂实习可以相互穿插。采用这种实习模式,实习时间利用率提高,效果提高,学生不再走马观花,学生对实习满意度也提高。
(三)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实习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地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选派实习指导教师时有严格要求,对没有带过生产实习的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尽量选派有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进行带队指导,另外每年选派没有工业工程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是我校该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多年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为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加强生产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外和校内两种资源,改革实习方法,加强实习制度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几届学生实习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和措施提高了生产实习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对传统生产实习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工业工程作为一个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工程技术,在起源至今得到了发展,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方面。本文从工业工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等方面来展开讨论,从而研究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工业工程;发展现状;趋势
一、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的字面意思可能不像医学,会计学等专业那样浅显易懂,首先解读一下“工业工程”以便让大家对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的诞生是由于军事的需要,后被用于工业生产,最具代表的就是制造业。现在,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是机器广泛的,已由最初的制造业扩大到了建筑业,交通运输,销售,航空,金融,医院,公共卫生,军事后勤,政府部门,服务业等领域。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工业工程的鼻祖。
(二)工业工程的定义
官方的说,工业工程也称为IE,是对人,物料,设别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简单的来说,工业工程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旨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工业工程于与工业工程技术人员
下面,我将从从事工业工程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个方面,来引出工业工程的内涵,及工业工程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一)应用的角度看工业工程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工业工程是一种技术职业,从事这种专门职业的人员自然也相应的称为工业工程技术人员。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结合工程技术人员,下了个定义:“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将按是为了达到经营者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是指使企业取得最佳利润而且冒最小风险)而且贡献出技术的人”。
(二)从管理角度看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帮助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在业务经营的设想,计划,实施,控制方法等方面从事发明与研究,以期达到更有利的利用人力和经济资源,从这个定义的可以看出,IE人员涉及的方面很宽,从基本的动作时间研究到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控制等方面,各个层次的业务都需要IE人员发挥作用,因此,工业工程师必须具备广播的知识和技能,和很强的IE意识。
三、工业工程意识
谈到IE意识,这里由不得不多说几句,因为IE意识对于工业工程尤其重要,其中IE意识包括:
(一)成本节约
杜绝浪费,寻求以成本更低,效果更高的方法去完成各项工作。
(二)问题和改革意识
IE追求合理性,工业工程师有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任何工作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完成,改善无止境,为使工作方法更合理,就要坚持改善,再改善。
(三)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
IE最求高效和优质的统一,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是保证搞笑优质生产的基本条件,每一次生产技术改进的成果,都是以标准化形式确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是IE的重要手法。
(四)全局和整体意识
现代IE追求系统整体优化,为此必须从全局和整体的需要出发,针对研究对象的拒听情况选择适当的IE方法并注重应用IE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五)以人为中心的意识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其他要素都要通过人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以上就是IE意识包括的内容,IE意识是工业工程是灵魂,如果一个合格的工业工程师所次序具备的,但是万事只停留在思想都是无用的,还须进行时间,只有意识和行动都具备,工业工程这门学科才能真正有作用,才能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四、工业工程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工业工程在我国的现状
中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计划经济的模式使企业不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条件。尽管在解放后,许多大企业像长春一汽、湖北二汽、鞍钢等都有技术革新方面获得很好的成绩并具有IE应用的特点。但是真正IE的推广和应用当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的诞生翻开了中国工业工程发展的新篇章。但是,在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还不甚了解工业工程的作用,可以看到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成功经验,却看不到其背后支撑的根本技术体系。中国的CIMS工程发展很快,但对管理和IE未能给予充分重视,致使迄今CIMS企业效益问题仍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其实CIMS就是在美国工业工程界的研究课题。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工程仍处于认识与起步阶段,这与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无关系,包括教育管理也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知道IE的重要性的企业也不乏其人,如广东科龙集团,河南美乐电视机厂,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西安飞机公司,沈阳飞机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在应用IE方面收效不少。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许多乡镇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关心工业工程,认为经济形态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改善是极其重要的。
(二)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随着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工程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IE的宣传、培训、教育和试点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工程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我相信,工业工程必将在中国大地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柏林,吴华敏,周璐.浅析工业工程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11):26.
[2]孙媛媛.关于工业工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04):5.
[3]杨英慧.工业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1):32-33.
[4]谭芙蓉.“中国的工业工程——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上海市院士中心第七期院士沙龙在上海举办[J].工业工程与管理,,(02):8.
[5]齐二石,汪应洛,卢岚.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业工程,,(01):3-6.
摘要:中国企业管理当中,其工业工程的应用与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和全新的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任务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本文先全面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面临的问题及生存现状,再浅析工业工程在国内的前景展望,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现状分析;意见
企业应用当中,工业工程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主要是研究企业运营当中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设计、改进和实施,工业工程集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工程设计原理,然后预测、评价、阐述企业应用分析。
1国内工业工程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工业工程当中,企业应用中包含了生产体系的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计划制定、库存控制、物流运输与存储、质量控制集工业工程培训与教育等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替代并成为主导国内经济的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外国资本及合资企业进入市场,不仅仅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创新的管理技术思想,由此引发了国内企业经营观念和机制的巨变。笔者通过对国内六十家企业(民营、合资、外资企业)的调研中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工业发展正处于中上水平,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工业工程对市场的需求必然不同,以下详细阐述。首先,部分工业工程制造企业具备高新技术装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及信息脉络,这成为工业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尤其是近年来集成电子产品、智能设备及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应用发展提供创新思路,这类工业制造企业所占比重不大,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是市场经济下的技术资源,将工业制造与电子智能相结合运用,才能提高生产科技。然后,市场占有率较多的常规大流水制造企业,比如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企业,是工业工程应用中较为传统的部分,为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这类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规划,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及研发投入、最后是大量整体水平较低的乡镇企业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城市高新技术区域中比较常见,比如在成都市郫县工业园区中的`中小工业企业较多。对这类中小企业而言,主要任务是提高管理水平,将产品质量及项目管理进一步优化。
2国内企业工程应用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国内工业工程企业已经具备一定水平,在创新产品的研究上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据中国果壳学院在对国内经济调查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有一汽大众、华为等三十余家企业在创新研究上取得显著效果。
2.1中外合资企业工业工程
在中国企业发展规程当中,新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水平及人力资源储备等都是由外资、合资企业引入的。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如一汽大众、摩托罗拉等工业工程就成为中国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不管是厂区建设期间有无工业工程管理部门,还是在后期的运营管理当中,都沿用了外国先进管理模式,让企业经营更加规范,每位员工都明晰自身工作职责。从行政管理及生产现场出发,对产品生产资源进行有效规划、限定生产实践、智能核定及布置设施等方面改善,最大程度上发挥工业工程在企业营运中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2.2沿海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比如深圳、长江珠三角等地,然后再深入内地。因此,从国内各省市企业的发展速度及技术水平、管理手段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在应用工业工程上要比内地企业更加成熟完善。在这类经济沿海区域,地区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快,接触工业工程的概念较早,改革的大环境在提高制造技术的同时还让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工业工程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圳某企业甚至和地方高等院校合作,专门开设工业工程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库存供应等管理教学,以提高企业管理层在工业工程方面的认识及最新管理技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此企业在与学校合作期间,大大改善老旧的供应系统管理方式,有效降低三千万的流动资金浪费问题。而美的公司在运用工业工程当中,还对产品的检验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质量上的改进,并优化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市场份额的占比。而一汽大众在业务发展中期,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出更加优化的方案,促进了相关工作的进步发展。
2.3改革发展引入各类先进管理理念
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资金,还有国外经过百年实践的先进管理理念。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多数国内企业逐渐认识到工业工程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以一汽大众为首的国企逐渐从简单的IE技术应用,转变为成立专门的决策部门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谋、策划作用。比如一汽集团优化生产方式,让汽车生产更加精益,统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品牌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一汽大众将IE技术运用到极致,在生产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划,促使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促进了工业工程应用效果的显著提升。
3国内企业应用中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分析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在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当中,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工业工程技术仍会对企业发展带来巨大作用。
3.1注重与国际现代化企业互动融合
在我国企业应用当中,工业工程需要更注重国际交流互动性。将国外累积百年的管理技术经验引入企业发展当中,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经济体系及社会发展状态、企业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本土化融合,大力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创新。在本土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指行业,还可以将工业制造与教育行业及科学研究相互合作,只有跨行业,打破地区限制才能快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中国在工业强国上不断递进。
3.2积极改进技术革新产品
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创新产品的研究,找到工业工程发展与应用的有效途径。除了国家的工业工程管理技术交流互动外,还要加大对产学上的研究力度。综观国内企业运营管理方式,虽然意识到IE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多数企业仍然缺乏系统的IE理论支持力度。关于工业工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从事此管理的人员不多,且仅仅依靠自身微薄力量难以撼动整个企业管理发展的形式常态。因此,工业工程应用需要借助各地方高校的力量,将技术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将管理充分转化成生产力,让企业工业工程更加系统化,管理中成立专门的IE部门,主要职责是确定工业工程应用的工作定位和目标,限定工作范畴,使得IE应用更加标准化,大大提高应用管理效率。与此同时,IE部门还要做好与企业营销、行政管理及财务、生产等部门的关系,避免出现管理计划执行时不顺利或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发生,确保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由此可知,随着我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发展,与管理技术方案及企业的产品质量、制造技术等息息相关,国内的工业工程是随着改革开放同期进行的。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中国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必将与工程研究结果及应用范围密切联系。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业工程的研究,找出合理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贾建.企业管理中工业工程应用发展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24.
[2]齐二石,刘洪伟.我国工业工程本土化研究与应用实践分析[J].管理学报,,(11):1717-1724.
[3]罗剑英,黄辉宇.东莞制造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现状调研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10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转型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手段的创新、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保障等。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关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食品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以及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升温,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相关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300余所;除老牌的轻工院校、商口院校和农业院校外,许多地方高校也新增设了此类专业。虽然开设有食品类专业的高校数量庞大,但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有所差异。以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为突破口,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1-2]。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内有一大批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率先启动了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工作[3-5]。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同样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于2013年在湖南省率先启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度推进专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工作,并将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目前,学校已先后筛选了两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其中。本科专业转型发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一些经验[6-8],但当前的核心任务应该是积极探索适合于我国自身国情的专业转型发展思路。专业转型发展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9-1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进而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对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进行介绍,以期为国内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通过实践探索,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图1),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块涵盖了本专业所需具备的工程学基础、化学基础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基础;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共性和个性化两部分,前者为本专业学生必修内容,后者则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任修其一;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利用校内生产实训平台进行各类产品的生产及相关管理,后者则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另外还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在企业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述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所在;但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围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设计了社会实践与专业认知实习、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手段
1Thepracticalteachingsystemofappliedtalentscultivation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采用适宜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手段,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此必须根据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特点,对实践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在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中,采取如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1)以学生为主体。由传统的“先教师讲,再学生照步骤做”,转变为“学生先做,再由老师总结点评”。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组长,对于基础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根据实验指导书开展实验,实验结束后组长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实验项目,则先由每组分别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对方案予以审核改进后,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最后再进行汇报和点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每个实验小组的组长,其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2)虚与实相结合。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有的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等十多个专业合并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此其涵盖面非常广。在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除了采用实体教学外,还充分利用模型演示教学、计算机虚拟教学等手段,以协调教学资源有限而专业涵盖面广的矛盾。此外,模型演示教学,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更加充分的掌握实践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例如食品机械与设备模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设备内部结构;而计算机虚拟教学,则更加能够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特征,例如“3D奶粉生产虚拟现实仿真软件”可以让学生在类似于游戏的操作界面中感知企业生产的运营要求。(3)模拟工作实际。在实体化的实践教学项目中,尽可能地模拟实际工作的各项要求。在食品加工综合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与验收、车间生产的运行与维护、终产品的抽样与检验等,以让学生感知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并培养学生质量意识。而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实训,则全部依据最新的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来设计项目,以让学生感知实际工作对分析与检测的要求,并培养学生标准意识。(4)强调能力考核。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方面亦积极改革,实现了由传统的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具体的措施包括: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块,逐步实现实际操作考核全覆盖,以确保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培养要求;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每个项目均要求按照学术论文或设计书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在评阅中重点关注分析讨论部分的内容,以强调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在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后,均要求学生参照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要求进行汇报,并在汇报中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训中的收获与体会,以强调学生在实训中的主观思考。
3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了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并提出了理想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但这些设想能否实现均依赖于实践教学资源是否有保障。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来保障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1)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保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素养便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学校和学院各层面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例如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优先,适当增加“双师型”教师的课酬标准等。经过几年努力,本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2)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源,保障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相关资源是实施实践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一方面积极从学校和政府各方申请专项经费,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学院相关平台资源,以用于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通过努力,先后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经费、校内实验室条件改造专项经费、专业转型试点建设专项经费,使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此外,学院建有“环洞庭湖水产健康养殖与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可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所用。(3)以“工学结合”基地为抓手,保障校外实习资源建设。“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学校以“工学结合”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专业深度转型,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相关情况已另文介绍[12]。总地来说,“工学结合”基地的思路包括,科研、业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合作;立足地方,与地方龙头企业结合;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树立品牌;紧跟新型产业,扩大专业外延。
4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虽然我校积极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初现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运行过程中依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一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将“生产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七学期,但此时也正是考研学生的备考关键期,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当前诸多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运行经费预算较为有限,进而导致实践教学中每批(组)人数较多,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是,目前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时的考核指标依然以科研成果为重头,进而导致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深度改革,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学院层面,要突破部颁专业标准的禁锢,大胆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安排教学进程;在学校层面,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来争取实践教学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如将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作为校外相关企业的研发基地或中试生产基地;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要积极推进职称评定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实现高效教师的分类考核。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取决于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做好,即可以说,抓好了实践教学本科教学质量便有了保障。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从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着手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数、学生校外实习单位好评率、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等指标稳步提升。本文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的相关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参考借鉴。
作者:贺 江 王芙蓉 王伯华 雷 颂 黄春红 刘良国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钱国英.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3-52.
[2]关宏,李东平,贺江.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新[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97-110.
[3]倪娜,尹向磊,齐月,等.少数民族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6):183-184.
[4]杨涛,李艳,梁安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4-16.
[5]刘晓燕,马立志,王瑞,等.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28-130.
[6]徐理勤,杜卫,冯军,等.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96-99.
[7]袁暋,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56-60.
[8]杜才平.美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17-21.
[9]邵秀芝,曲静然.工程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63-12764.
[10]涂宝军,苗敬芝.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简介[J].轻工科技,2007,23(9):133-134.
[11]刘永,韦寿莲,梁巧荣,等.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2,39(13):159-160.
[12]贺江,王芙蓉,刘良国.“工学结合”基地建设推动专业深度转型发展[J].广州化工,2016,44(21):199-200,22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