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意义论文

2024-08-23 来源:伴沃教育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意义论文(共含2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enlingling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幼儿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意义论文

幼儿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意义论文

以人为本,凸现互动的人性

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出版的《儿童的百种语言》一书中谈到教师角色时,曾运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它指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接球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把球抛给对方或他人------这种不断抛球、接球的过程,十分恰当地反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合理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二者之间是平等合作的,没有地位高低、尊卑的区别,有的只是相互激励,双方力求都把球抛接好,这反映了师幼互动的本质特征。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是实现师幼互动的前提

后现代主义学前教育哲学认为,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从生命的一开始就能自己构建或与他人构建知识、人格和文化,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开放型生活教育本着这一哲学理论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幼儿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人,有自己兴趣与需要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认为儿童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应该能与成人分享权利。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又是在师幼关系中展开、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聆听童声懂得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尊重关心幼儿,关注幼儿的非常时刻,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亲密、可信赖、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以智慧、情感、完整人格启迪幼儿,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地位,我平时重视对幼儿的`关注,把幼儿童真的言行视为内心情感的,因而使我发现了他们许多探究的兴趣点,如在自由活动中,我听见孩子们问“蚯蚓有眼睛吗?”,在区角活动中听见他们围住动物角在议论动物的脚,在户外活动中看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蹲在花坛边、草地上、小山坡上追玩小虫子、蝴蝶等等,由此我便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开展了以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脚”、“会飞的虫和会爬的虫”等探究活动,为幼儿营造开放、和谐、温暖、宽松的环境,使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从中获得许多收益和成功的喜悦,体验童年成长的幸福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建立起新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极其有必要的。良性的师幼互动不仅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教育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还能反映出教师内隐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他们在学习上是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在活动中教师也是学习者、探索者和成长者。但这并非表示,教师在智力和能力上完全等同于幼儿,更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介入幼儿的活动,更不能放弃对幼儿活动的隐性指导。如果是这样,只会丧失各种教育契机,使教师的作用苍白无力;相反,只要是需要,教师完全应该而且必须发起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与生生间的互动,推波助澜,促进成长

二、通过自我互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凸现互动的人性

开放型生活教育实施的就是人性化的教育,通过自我互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的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遵循和保护 幼儿的学习生态,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生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体验过程,真实的体验是和幼儿的学习和幼儿的生活不可分的,是置身与现实情境中的人格化的学习。体验是幼儿观察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体验中认识了客观事物、人和自身,知识具有个人性、过程性和体验性,因而我们所做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把课程题材源于经验之中”,正如施良方教授所说“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学习,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如在案例活动“帮小泥鳅找朋友”的开展过程中,我通过环境创设和与幼儿的平等对话,激起幼儿探究的强烈愿望,幼儿经过调动自己的感官,凭借自己独特之感受,寻找多种途径,找到了河里、海里、陆地上、天空中的许多动物朋友,取得了对动物的切身印象,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真正的知识,获得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惊奇地发现,在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幼儿情绪高涨,神情专注,乐此不疲。如在“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探究中,孩子们翻阅画报、图书、剪下动物图象。

让爸爸妈妈从网上下载动物资料,动物图片,还带来了去动物园、海洋馆等地游玩拍下的动物照片。看着孩子们收集来的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形象,我把它们帖在一张大大的铅画纸上。于是我就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它们都住在一起吗”?“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呢?”“这些动物放在一起太乱了,怎么办呢?”幼儿接了我的“球”后开始议论,交流,有的说:小鱼、鲨鱼、海狮、小虾等都是生活在水里的。有的说:老虎、小ji、小鸟、老鹰、熊猫、识字、小猫等都生活在地上,有的说:鲨鱼、海狮是生活在海里的,小鱼、小虾是生活在河里的,不能放在一起。有的说:小鸟、老鹰是天上飞的。老虎、狮子是地上跑的,不能放在一起。我接着提问:“那么到底哪些动物可以放在一起呢?”进一步来激活幼儿的思维,幼儿们带着老师抛给他们的问题,去想,去寻找答案。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用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通过讨论,争议,最终把动物分成河里、海里、陆地和天上的四大类。孩子们在交流,分享为主的情景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又促使幼儿解释、反省、调整、重构自己的概念,同时在民主、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中学会考虑、接纳他人的主张和想法,即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合作、关爱。在增长了见识的同时,我还让幼儿体验到了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快乐,于是我又在活动室增设了“河里”、“海里”、“陆地跑的”、“天上飞的”专栏,让孩子们看到专栏的动物后,继续找寻动物图象,并帖入相应的栏目里。因此,我认为环境创设同样能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主动学习。并自始至终全身心地投入到有真正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之中去,情感和认知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三、进行大胆探索,为幼儿创新创造机会和条件。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要当好一个先生吗?那要先当好一个学生,只有当好了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在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孩子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在人格上没把孩子当成民主、独立、平等的主体。受其影响,眼下有些教师仍然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总认为自己比孩子聪明,听到孩子的不同意见,就认为孩子故意找茬。这种观念,导致孩子被训斥,创造力被扼杀,表现欲减弱,严重影响了师幼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其实,应该看到在孩子身上具有成人不具备的潜质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时,他们能够把老师问得应答不上来。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把孩子视为朋友、伙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倾听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倾听来自孩子们的心声,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还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欣赏者。当孩子们正在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教师在旁边认真观察,了解孩子的思路,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孩子的表现更加大胆、创新。当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教师从欣赏者的角度去肯定对方的劳动,这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并对他人的肯定报以兴奋、愉悦。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刃而上,教师的鼓励极其重要。在设计《蛋宝宝站起来了》这一活动时,我们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办法。有的幼儿拿着ji蛋不知所措,有的站着观望,有的甚至把ji蛋交给老师。这时,老师鼓励的话语:“你能行!你真聪明!”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信心。果然,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让ji蛋在小瓶子的瓶口上站起来,有的孩子让ji蛋站在自己的肘关节处,有的孩子找来了橡皮泥粘在ji蛋底部……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运用自身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受到的启发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争议、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接受挑战的机会。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由权威的管理者、主宰者转变成为倾听者、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引导孩子自主地运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现生活、表达感受。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我们充分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适宜学习空间,支持推动孩子自主轻松地探索世界,从而,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篇2:幼儿教育中融入剪纸教学的意义论文

幼儿教育中融入剪纸教学的意义论文

一、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剪纸教学

剪纸教学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剪纸教学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当前,很多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才是剪纸,在没有认知的情况下,就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拿一些比较有艺术气息,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剪纸成品给幼儿欣赏,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激发起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其次,将剪纸教学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剪纸也是一种美术形式,而美术课程在幼儿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从美术角度入手,通过一些与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让幼儿对剪纸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从最基本的剪纸技法入手,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剪纸教学;最后,增加剪纸艺术的课外活动,在进行剪纸技法理论教学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增加剪纸活动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实际的剪纸操作,完成自己的作品,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幼儿教育中剪纸教育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之所以有难度,是因为幼儿具有好奇心强,但耐心差的特点,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剪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恰当的教学方法:第一,要明确剪纸的教学目标,剪纸具有工具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对幼儿进行剪纸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弘扬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从幼儿阶段抓起,使幼儿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剪纸教学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剪刀、刻刀等比较锋利尖锐的工具,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更不能拿着这些工具嬉戏打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剪纸所剩的边角料收集起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第三,塑造幼儿良好的修养,在幼儿对剪纸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剪纸艺术的魅力,还可以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形成,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修养和艺术修养,可以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促进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三、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剪纸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剪纸艺术是极富中国民间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历史,体现中国人的高尚的淳朴特质与审美理念。在对幼儿的剪纸教育中,可以让幼儿欣赏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让幼儿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起幼儿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二)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剪纸艺术是需要动手操作的一门艺术,一把剪刀、一张卡纸,便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世间万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幼儿的剪纸教学中,更少不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单单靠眼睛看、耳朵听是无法领会剪纸艺术真正魅力的,在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便需要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实践操作,对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开发幼儿的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剪纸艺术是有别于绘画、音乐等艺术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它集成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觉信息,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比较随性,可以根据创作者的想象而自由发挥,不拘于条条框框的形式。因此,幼儿在进行剪纸创作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师布置剪纸作业时,只需给出大致的创作方向,无需做出详细描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充分发挥,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略加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的,弘扬优秀的剪纸艺术。

(四)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当前的幼儿普遍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与人合作,也不知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起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剪纸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剪纸基本教学以后,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分组完成一副相对较大的剪纸作品,让幼儿协作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起幼儿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剪纸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艺术形式,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教学,不仅可以使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得到弘扬与传承,更能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篇3: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论文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论文

一、游戏教育在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的历程

日本在创建幼儿教育初期,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日本教师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渐渐形成了自有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也成了儿童游戏的“世界中心”,它的游戏活动也是自成体系与独具一格的。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代。陈鹤琴先生,中华民族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陈鹤琴提出了儿童游戏的理论,它奠定了我国游戏教育研究的框架与基础,并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游戏。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就提出了游戏必须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游戏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实效,社会、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知识至上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局限,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认知功能等教育理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如下:

1.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与体验过程,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自主学习的活动状态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玩是幼儿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幼儿能在其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与学习。

3.生活体验的认知手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给予幼儿不同的认知进程。受到幼儿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与周围同伴之间的交往和认知行为,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三、开展游戏教育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转变幼儿教育的理念,推行幼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它融合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把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创设游戏的良好氛围,探索幼儿教育的游戏模式与方法。其次,信息化技术要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活动情景,有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合理与适度。它并不是幼儿教育的唯一手段,应与其他的教育手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再次,幼儿园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它肩负着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前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普遍存在区域狭窄、功能单一、私密性不足与防护设施简陋的弊端。游戏场地不能充分提供幼儿教育的吸引、刺激与激励的作用。最后,传统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传统玩具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简单,充满童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发掘传统游戏与玩具各自的优点,彼此有机结合,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与聪明的成长。然而,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辨识游戏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使得儿童能自觉抵制一些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四结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与教育的角色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现状

1.游戏教育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幼儿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位于讲台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单独形式的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突出教师的权威,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大,致使幼儿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产生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心理上的不配合导致幼儿不能集中精力,将心思投入活动中,教学效果不佳。

2.对游戏存在过度的依赖性

在幼儿实践教育中,游戏模式受到幼儿的极度喜爱,因此,很受欢迎,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广。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存在盲目推崇的现象,对游戏设置的根本目的没有作出真正的理解,只是将其视为简单的游戏,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任何价值。很多幼儿教学案例显示,不同的幼儿园存在各自的.差异,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切入主题也是十分奏效的教学方式,值得幼儿教师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3.忽视了幼儿的心理感受

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幼儿是整个服务的主体,并且侧重娱乐方面,负面影响较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的意义,虽然精心地设计了游戏的情境,但是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有些游戏情景没有为幼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致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无法真正、真实地体会到实际的感受。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

1.有利于形成对知识的渗透

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幼儿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要保证从客观角度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2.有利于树立端正的学习心态

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增强了知识的挑战性,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益智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游戏的有效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探索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增强自信心,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幼儿教学中的具体游戏教育策略

1.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

(1)将游戏教学逐渐渗入到实际教学行为中。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将游戏设置为主要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在游戏中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园既是游戏场所,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要设置一定的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拥有合适的游戏空间,引导其积极、自觉地参与游戏,将幼儿自主游戏设置为他们成长进程中的重要项目。

(3)实现自主游戏与教师指导的有效结合。在安排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做到精心设计,考虑全局,尤其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进行自由活动。这样就保证了他们进行游戏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将游戏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使游戏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当地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快乐,身心受到启发。

2.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形式

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将玩和学进行了结合,幼儿在玩耍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进行了更多地沟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游戏教学形式与幼儿教学思想并不矛盾,二者刚好契合,实现了幼儿教学的直接性和情境性。同时,游戏教学将健康、道德、生活以及艺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应用到游戏中,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因此,将游戏作为幼儿教学的主要方式,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直接的情感,提升教师亲和力,增强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幼儿游戏教育水准

教育资源是保证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既包括幼儿园本身的资源,还包含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只有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游戏氛围更好地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提升游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家长对于游戏的认可也是提升游戏水平的关键。家长参与游戏,进行指导,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够有效促进游戏的创新。

综上所述,游戏既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教育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的游戏类型和活动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受到启蒙,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利用游戏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意义。

篇4: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论文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论文

摘要: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入手,通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思考,总结了一些较为实用的理论及做法,以期对中小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实践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智能;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当今世界的竞争本质上就是资源的竞争,而人才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资源,于是资源的竞争也就成了“以人为本”的竞争,它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去适应它,并促进竞争的成功。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死板的系统知识,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塑造学生具有丰富内涵的自由人格。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并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思考“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数学及相关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所在。

怎样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下面笔者想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几个具体环节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备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备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备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备课只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即教师讲了什么?),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备课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需求。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需求:

1.注重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发展需求

一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这些在教学大纲里都已经有明确地阐述了。但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是死板地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过多地干预;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搭建适合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实在在地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很多学生向教师咨询过同一个问题:“平时听课能听懂,练习也能完成,为什么自己独立处理习题(特别是考试时)却做不出题来?”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后果。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的思路清晰,而学生感觉怎样,是否能真正掌握都不明确。因此,教师所讲的,学生并非能听、会想、能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即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强化知识及思维习惯的自然形成过程。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树立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总体四个方面目标之一,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有发挥创造的机会,然后在同伴的欣赏赞叹中体会个性化思维的乐趣,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内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譬如遇到一道题目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鼓励学生谁能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就会在一刹那间被点燃,获得成功的体验,内心得到满足。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创设生活的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他们所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这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欣赏、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比如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后进生,只要他们比以前努力了,有进步就应及时表扬,体现发展的观点。还可以建立数学成长档案袋,设计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这样能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悟,让他们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强调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布鲁纳认为:“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这里所指的就是认知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是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习取决于他本人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为他们呈现了什么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其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即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基础上,通过概括得出知识结论(感知概括);第二次即把掌握的知识结论运用于实际(概括应用)。只有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才算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强调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因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牵着学生走路的状况,尽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知识规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课堂上要充分信任学生,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讨论、训练、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吸纳学生的观点,不强求一致的标准答案,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穿针引线、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来推导结论过程,领悟发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要采用具有民主教学作风的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理念、民主的教学作风最终必须落实于恰当的教学手段。因而,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段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学民主作风的最重要环节。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段,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体现平等、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区别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手段。根据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已在不同程度上试验过,已见成效的、能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手段有很多,如启发式教学法、美国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法、吸引教学法、“学习自由”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教师根据不同授课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授课背景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法。

四、要强调课后实践的自主性

课后实践的自主包括课堂学习效果的自主评定、课后巩固内容的自主选定及课后训练的自主批改及讲评。学生通过课后自我回顾、同学间相互提问、简单课后小测验等方法自主完成学习效果评测,对薄弱内容自主选取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如有的学校作业自助餐的改革)都是具有很高实效性的彻底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方法。特别一提的是,课后训练的自主批改及讲评,笔者从三年前开始尝试这种作业批改及讲评方法,即学生收起作业后先不送到我处,由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直接互换后分给学生每人一本。学生自主确定作业标准答案,并对拿到的作业进行极其细腻的批改,并对所批改的作业注上具有热情的鼓励性的批后感,同时注上批改者的姓名。然后收起交到笔者处,笔者对作业完成及批改情况统一评判,最后反馈给学生改错或增强对作业的认识。该方法的好处是既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及质量(学生普遍不愿意被同学笑话),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完成了两遍作业,而且这两遍是不同层次的两遍(批改明显比初做层面要高),同时,热情、鼓励性的批后感既培养了学生优质的品德,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多年来,该方法已经深入学生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后训练的实效性,带动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育者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深人地研究学生,有效地服务学生;只要落实好“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工作就能做实、做好,就能把促进学生发展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吴绍辉.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J].中学生物教学,(Z2).

篇5: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初浅认识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初浅认识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简要说: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同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的需要。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的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其中,不管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还是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或是正确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无一不需要“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

2、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要,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忽略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学生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这种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语文教学必须克服这种弊端。

3、学生个体心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上看,从“无人”的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重视个体人的存在。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有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教师只要切实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当一个人面对具有很强魅力的学习对象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形成求知需求,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欣赏,去品味。不仅如此,人还具有创造的本能(或潜能)。每个学生也是这样,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时,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激情所充盈,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学生心理过程是同步的。因而学生个性心理要求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

语文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想道德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权益保护等方面,科学规划语文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语文教学必须要“尚自然,展个性”。也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语文教学实践“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

1、改革课程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偏重语文理论的论述、知识点的渗透,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和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错误理解,就不能简单地把语文等同于教条,等同于说教的工具。中共十六大在强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出了语文文明建设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语文活动所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文明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以人为本”。那么在初中语文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上理应关注学生、重视生命。应该适应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 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升学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个体未来的发展;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力图从不同层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切实反映学生生活实践,改变过去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相背离的状况。

2、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存在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首先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能力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如何学上,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步事实资料、当地民风民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即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教师不仅要树立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的观念,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新的观念不仅能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潜质。

3、改变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进行有标准化答案的书面测验,注重知识,注重“量化”;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对价值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情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且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教学的主体―学生。即使有,也是简单看看学生的分数。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提倡评价多元化。

(1)看教师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关注学生的充分发展、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成为评价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总要求。

(2)看语文教学是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使命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占有知识而传播知识,而是为了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探索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

(3)看语文教学是否构建了多边互动机制,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或者单向提问,强调对学生大量的设问。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忽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也没能更好地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讨论、交流。必须谨防这种教学倾向。

其次,提倡评价个性化。在强调评价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体作为有个性人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而不是传统的依据考查和考试或者仅靠一两次考试结果来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的武断做法。评价标准应从共性转向尊重个性,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决定了他们独特的发展可能性。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务必实实在在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去。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死读书、读死书而又没有个性和升华知识能力的人。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就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我及各位同仁的努力,不再让我们的学生重蹈的覆辙。

篇6:美术教学中户外写生意义论文

美术教学中户外写生意义论文

引言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户外写生属于一门必修的课程,同时其也属于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和体验、提升自身风景写生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写生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现在写生教学的方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户外写生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对户外写生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目前高校户外写生存在的问题

由于户外写生对高校美术学生的美术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活中这门课程大约有2到3次,每次大约有一个月的持续时间。往往是选择有特色的古镇、民居、风景秀丽的山水间作为写生地点。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写生能力起到一定的效果,然而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病。比如:首先,写生的地点往往比较远,而且大多是选择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写生基地,具有较高的花费,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具有有限的经济条件,因此很难承受较高的花费;其次,很多学生并不具备户外写生的积累训练,往往在出去以后面对大量的自然景物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因此导致坏学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还有一些同学往往耽于玩乐,并没有将精力真正的投入到学生中,只是拍了照片,然后回到学校之后对着照片进行绘画。总之,由于上述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户外写生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渗透户外写生,从而能够使户外写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户外写生重要作用

2.1帮助学生形成对其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的良好习惯

很多学生在大四上美术创作课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作,也不知道需要创作什么东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有效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积累。我们都了解,生活是艺术的来源,然而艺术又高于生活。因此,要想学好艺术,就必须要坚决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平时的户外写生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绘画创作除了是一种手上的功夫之外,同时也是生活阅历的磨练以及技巧的不断积累,所以教师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培养,在经过日积月累之后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能够在绘画创作中很好的体现出来。而真正的户外写生并非是一定要到名胜古迹或者乡间村镇中才能够进行,比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都市中,因此大家基本上都能够体会到都市人的快乐和焦虑、喧嚣和繁华,所以在进行户外写生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身边的事物,从而能够将都市生活很好的表达出来,而并不一定必须要对农村的景象进行表现。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将时尚的物质生活和飞扬的青春作为写生对象,同时也可以将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作为写生对象,当然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百态作为写生对象。从各种画展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优秀作品熟练的技法和丰富的题材,而这些都属于画家在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提炼。所以必须要让学生真正的养成观察生活亲近生活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中真正的表现生活。总之,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贯穿着户外写生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户外写生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进行强化

自然的景物和活动的人在户外写生中都属于学生需要表现的对象,比如在市场上烧烤摊、早点摊以及菜摊等各种小摊小贩忙忙碌碌的场景和身影,这些场景和身影都体现了生活的真实感,或者是冬天干枯的树枝、萧瑟的大街,或者在火车站流动的民工、疲惫的旅客,这些都能够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激发出来。在绘画创作中往往提倡师法自然,因此学生最好的老师就是自然,在自然那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想要的东西找出来。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学生的重要作用,很多人都是喜欢写实,大都是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对真实进行记录。甚至还有一些画家则是凭借记忆或者通过对现成的图片的利用进行作画,但是在创作的时候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写生这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在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写生才能够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与此同时,写生也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作品丰富的变化以及写生本身带给人的快感。

2.3户外写生能够将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

课堂教学一般来说都比较关注研究性和规律化,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教学的主体和客体最终陷入到程式化的思维定式中,由于机械的方式使得学生上课很难提起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往往是请模特或者摆静物,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感觉到非常麻木,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会显得非常不真诚,只是描绘形、体的表面,最终会使学生不断地丧失创作的兴趣,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画除了要要求学生具有扎实过人的基本功之外,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在美术教学中事半功倍[4]。可能每位画家都会在具有表达冲动的时候将各种技巧忘掉,从而产生一种下笔流畅以及表达准确的感觉。学生在户外写生的过程中面对真实的人以及现实的场景就会出现新鲜的感受,而通过适当的方式都可以将这些真实的人和现实的景物很好的表现出来,比如油画、水彩、彩铅、速写、素描等,既可以对动态进行练习,也可以对风景和场景进行绘画。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帮助一些热心的观众进行肖像的速写或者素描,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长相、年龄和职业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也想将其很好地表现出来必须要抓住其特点。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3户外写生的注意事项

3.1要带着目的去写生

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或者艺术难题,如果学生出现创作上的困境,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走出户外,在大自然中将自己的灵感源泉找到,在自然的写生中逐步实现自己的想法。

3.2积极的学习自然

美的因素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只要学生做到细心体会和深入观察,就能够将自然的美捕捉到。比如,一片流云、一棵小树就可能会使学生的笔法变得更加灵动,一湾流水、一座远山就能够让学生的构图变得更加神奇。学生最好是约上几个好友共同户外写生,从而能够充分地借鉴和学习自然,使自己的笔法和构思更加的巧妙。

3.3变偶然为必然

学生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碰到创作困境的时候,突然会产生得意之作。这些得意之作产生虽然看起来是一种偶然,但是却是学生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才获得的,因此其属于一种必然的结果。而学生要想能够将偶然转变为必然,就必须要在户外写生中认真的积累,仔细的体会,从而可以充分的抓住每一次灵感的机会,最终能够将好的作品创作出来。

3.4俗物尽抛、物我两忘的境界

写生的最美妙的境界就是面对着春之芳华秋之飘叶、鸡鸣狗吠、远山近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感到意随笔走,笔随心到,笔底如有神助,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而要想体会这种境界,就必须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户外写生中,从而在户外写生中真正的达到俗物尽抛、物我两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深刻而隽永的体会。

4结语

总之,户外写生属于对美术教学的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户外写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提升作画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将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地激发出来,因此必须要充分的重视户外写生的重要作用。

篇7:幼儿自制教玩具教学意义研究论文

幼儿自制教玩具教学意义研究论文

一、自制教玩具的应用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并有效提升智力

对于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重点和难点。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成为一切创造的源泉。而自制玩教具的特点为这一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自制教玩具是指人们利用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和自然物,根据个人需要创意设计,通过简单加工制作,使原本无使用价值的粗劣材料变废为宝,成为具有适用教学练习或艺术欣赏等价值功用的教学或辅助教学用品。所以它需要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需要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通过双手将原材料变成自己脑海中的创造品。这在无形中锻炼的是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行动力。另外,双手的充分调用也有助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在玩耍中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二、自制教玩具能锻炼幼儿的合作与交际能力

教玩具的自制以及应用必然是集体的参与过程,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这就使得教玩具充分发挥了其锻炼幼儿合作和社交的能力。教育是一种长远而全面的生活能力培养,学会合作和社交对一个社会人来说至关重要,是一个人能够立足社会、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合作和社交的意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制教玩具的制作和应用需要集体的合作、众人的参与,也必须通过这个过程才能体现出活动的意义和乐趣。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幼儿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他们所要接触的对象有很多,对具体事物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还有对生活准则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幼儿不断积累基本的生活能力,也就为以后的生活教育做好了准备。

三、它创造了自由的环境,满足了幼儿内心的需求

教学玩具的自制与自我娱乐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标准,这一特征迎合了幼儿的内心需求,这样的环境也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具有对一切好奇、对一切都有渴求的心理特征。在这一时期,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而,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这样一种学习娱乐的方式没有对与错,完全是自由的,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来探索未知的。环境的开放性使得孩子不会有任何的顾虑,他们会在开放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天性,而不会感觉到压抑,从而使孩子在心理上感到轻松愉悦,不会对以后的心理养成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寓教于乐,有助于为幼儿多学科学习打下基础

11月21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自制教玩具通过玩儿的形式让幼儿认识新鲜事物,了解基本的生活知识,轻松地获取相关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正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幼儿健康教育的良好思路。此外,自制教玩具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无论是从制作上还是应用上都包含着基础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这将为后续的学科教育打下基础。

五、自制教玩具符合具体情况,适应性强

自制教玩具取材于日常生活,灵活性比较强,能够切实根据现实需要和具体情况进行制作和运用。制作什么样的、采取怎样的游戏方式,这都由现实情况决定,随意性比较强,而那些购买的统一制作的教玩具则难以有此效果。自制教玩具的随意性也会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从他们制作的作品和应用的方式上,幼儿教师可以看出孩子的兴趣所在,从而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法,发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专业教育。幼儿教学关系着后续教育的成败,自制教玩具的应用使幼儿教学深受裨益,它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了幼儿教育的轻松和高效,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比如,自制教玩具有利于节约资源。它变废为宝,经济实惠,同时也适合农村山区等条件不好地区的幼儿教育。自制教玩具的逐渐普及正说明了它极强的生命力,它良好的适应性和巨大优势充分契合了幼儿的特点和我国幼儿教育的要求,必将实现幼儿教育方式的转变,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篇8: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原则体现的论文

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原则体现的论文

1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它所反映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又重新认识了自我的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了新时代人的地位的提升。以人为本在近年来成为了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界也不例外,但是将以人为本的原理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系统研究却少之又少。因为缺乏系统的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所以,为了深化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实践工作,对以人文本的教学管理理论进入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概述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是当代素质教育应当追求的一种管理模式,因其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思想,它也就具有了特定的时代内涵。

2.1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行为科学为基础而产生的,最开始主要是企业管理在应用人本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强调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励手段来激发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人本管理强调人是主体,具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强调人在管理中应该是处在主导地位的;第二则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组织高效运转的目标。人本管理是与物化管理相对应的,人本管理从管理的对象上来看,其是对人的管理、依靠人的管理以及为了人的管理。而物化管理则是把员工当机器的延伸,当完成任务的工具,物化管理只关心任务和做事,不关心人的状况和需求。总而言之,只有通过人本管理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2.2高校人本管理的含义

高校的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运用,它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管理工作始终是围绕关心人、尊重人和发展人为前提来展开的。利用和开发校园人力资源来服务于高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又关注了学校成员的个人目标,从而实现了双赢的管理。具体来说,高校的人本管理首先应当是以校园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的,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管理的`对象和主体以及产品都是人。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尊重师生的意愿和成长发展规律,但这种尊重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尊重,要用精神层面的引导来引导师生的价值的选择和生存观念,使学校的目标与个人价值追求不相违背,从而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同时又使得组织中的个人也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高校不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其办学特色,而应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所以,在高校管理工作的细节中,也应该贯彻人本的思想,比如说教育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接受能力,学校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更应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之中都应体现出人本的思想。

3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内容

3.1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一所高校存在的客观依据,也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如若一所高校没有了学生,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没有学生也就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教学设施与设备以及各种管理等与之相关的内容。此外,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实际上也是一个交易的过程,既然知识的获得具有了交易性,广大学生为自己的高等教育及学位的获取买了单,那么高校就应该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而存在,因而高校有义务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其需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那么学生选择高校的依据便是高效的办学质量,所以那些在办学中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能够将学生利益放在首位的高校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广大学子的亲睐,所以这种良性竞争促进了高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发展。此外,学生也是高校的发展的根本,只有对学生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2以教师为本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在学生的培养工作方面,还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最主要的实施者还是教师,所以在学校的人本管理中,教师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被管理者和管理的参与者。而教师的积极性及工作态度直接关系着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要使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感到满意,那么必须通过教师这个角色来实现,所以基于这一点,高校的人本管理中不应该缺少以教师为本这一内容,只有对教师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其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落实好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当然,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二者之间并不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在管理工作中不应该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而使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新型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人既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又是管理的重要资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将人力资源在高效管理工作中加以充分运用。所以在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人性的元素,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

篇9:试论幼儿教学中游戏介入论文

试论幼儿教学中游戏介入论文

【摘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教学中,游戏的趣味性、引导性等显而易见。诸多教育专家在研究幼儿教育时,必然会聚焦游戏的教育价值。从游戏影响因素出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的介入进行优化考量,认为创设游戏情境、增进师幼互动、设计角色扮演等可提升游戏的介入效率,提效幼儿教学。

【关键词】

游戏;幼儿教学;游戏情境;角色

幼儿教育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幼儿在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质长进均是通过游戏加以实现的。美国教育家米斯里尔曾对密西西比州108家启蒙教育机构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介入的比例达到92.1%。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普遍性。故而,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在教育研究及实践中关注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方式及内容的调整,以趣促学,进而帮助其在幼儿阶段奠定素质基础。

一、情境是学习兴趣的点金石

幼儿融入游戏,需要巧妙的.引导。而在游戏中,情境的巧妙创设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容易在情感上获得熏陶与浸染。当然,情境创设要求教师要以一个艺术设计师的角色出现。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实际,针对性进行游戏情境的趣味性设计,引导幼儿在情境中理解游戏、增进融洽度,从情感上形成共鸣。如幼儿“运鞋子”游戏中,教师首先设计情境引幼儿入戏―――“小宝贝们,大家喜欢小兔子么?(幼儿异口同声说喜欢)是啊,老师也喜欢小兔子。有一天小兔子自己挑选了一双超漂亮的鞋,被小蜈蚣看到了。他于是哭闹着非要妈妈买一双鞋,不过鞋子买下后他却因为脚多穿不上。所以小蜈蚣希望有人能帮他把这些鞋运回家。那么大家愿意帮忙小蜈蚣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宝贝们情绪非常高涨,纷纷表示要帮助小蜈蚣运鞋子。于是老师顺势提示孩子们途中有桥洞,并向幼儿们寻求帮助。幼儿们有的提议猫着腰通过,有的则认为可以爬着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幼儿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幼儿智力也在游戏中获得开发,其探索精神也得到培养。

二、互动是师幼沟通的主旋律

师幼沟通是保证幼儿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2]。在游戏中,教师虽然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位置,但是不能因此而高高在上,对幼儿的行为妄加指责、横加矫正。教师必须放下身段,走近幼儿生活,零距离接触,倾心交谈互动,为幼儿的游戏无缝参与营造轻松氛围。如此下来,师幼关系将更为优化。如幼儿“摘桃子”游戏中,教师首先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游戏开展前,教师利用卡片组合成几颗桃树,同时将彩笔画剪的桃子挂在上面。老师引导幼儿自制果篮,并帮忙农民伯伯去摘桃。幼儿们饶有兴趣地参与进去。教师在摘桃子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幼儿采摘情况进行了解。有的并不知道怎样去摘,于是就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臂挎篮,一手去摘。此时,老师注意到一个幼儿在旁边站着,并没有参与进去。她轻轻地绕过孩子们,很自然走到这个幼儿跟前问道:“宇轩,怎么不摘呢?来,告诉老师,需要帮助么?”宇轩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嘟囔着说:“老师,我够不到桃子……”老师于是把他抱了起来,让宇轩自己去摘。当宇轩摘到两个大大桃子走着放到自己篮里时候,他非常激动地对老师说了句:“谢谢老师!”老师就此启发幼儿―――“我们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老师遇到了,你会帮助我么?”幼儿马上兴奋地回答到:“我会,老师。”可以看到,在老师与幼儿巧妙的沟通下,摘桃子游戏进行的非常顺利,而且通过帮忙与求帮忙在师幼之间产生极强的情感互动与品格熏陶。借助游戏的开展,幼儿将在以后游戏中获得更多来自小朋友们的帮助,对游戏参与的期待在不断提升。

三、角色是幼儿参与的感情点

在幼儿阶段,无论“老鹰抓小鸡”还是“丢手绢”,每一个游戏都需由不同的角色构成。教师要在设计幼儿游戏时,注重游戏的启蒙性,注意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以帮助幼儿在角色的参与中,在更多素质层面获得锻炼发展。如在“龟兔赛跑”游戏中,教师可帮助幼儿划定不同角色,如大乌龟、青石、大树、蝴蝶、白兔等,并要求不同的游戏角色延伸不同的教育导向。大乌龟,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青石,乐于助人、理性处事的提醒者角色;蝴蝶,热爱自然生活,喜欢嬉戏的路途偶遇者;白兔,擅长跑步但又缺乏持之以恒精神的自满者与失败者等。这些角色的分封,使得不同幼儿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每个参与的幼儿都需要充分理解角色的情感与性格,才能真正参与进去。教师可对不同的角色提出扮演要求,如大乌龟,要体现出行动缓慢、目光坚毅;白兔,要体现出活泼灵动、骄傲自满……在角色表演完后,教师还可让角色互换进行体会故事的教育性。最典型的就是白兔与乌龟互换角色。最终教师对不同角色的扮演效果予以点评,并谈谈故事的教育意义。儿童在故事参与中,不仅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与处事方式,更在表演中掌握了初步的表演技巧,进而形成积极的人格。

总之,在幼儿生活学习中,游戏是幼儿成长的良伴。作为主体的教育形式,游戏承担了趣味性与启蒙性等多重教育价值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激发,更要注重游戏的教育价值引导。通过创设情境、师幼互动、角色参与等,让游戏更具吸引力,让幼儿教育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姚亚飞,孙学丽.幼儿园游戏教学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和思路[J].基础教育研究,,(05).

[2]顾春凤.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学习,,(06).

[3]徐漪.游戏教学:快乐学习的介入艺术[J].新课程,2012,(12).

篇10:幼儿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论文

关于幼儿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育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它集声音、图象、动画为一体,深受幼几的喜爱,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早期智力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小,但是兴趣广泛,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一下子接受,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

1.利用多媒体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学龄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而那些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心理研究表明:小班幼儿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新颖的或明显带有响声的刺激往往最能影响他们的注意。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所发展,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获得进一步发展,对有兴趣的活动,比起中班来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赫尔巴特说“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而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某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和图象来实现,这样就更易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

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正是凭着它的这些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不仅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效果好的还可以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借用多媒体,教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数学游戏时,就可以制作电脑课件,让幼儿在一对一或一对二、三的电脑操作玩游戏的过程中主动、积极探索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可爱的形象、童趣的声音、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等的刺激,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在活动中,幼儿将答案输入电脑,如果答对了电脑会说:“呵呵……对了对了,你真棒……”,幼儿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假如答错了电脑也会提醒:“请你再想一想”(辅助一定的人物图像动画,诸如沮丧等),让幼儿及时发现在游戏中的错误,填上正确答案。这种利用幼儿兴趣容易转移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交替出现,这样不仅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多样化,而且还能使幼儿的感官处于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不会产生疲劳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认知求识欲望,让他们真正的在“玩中乐,乐中学”。

2.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好的学习课件,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怏和慢、大和小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多种限制,尤其是可以表现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

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普遍采用添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而幼儿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处于被动状态。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这就可以改变这种固定的“教一学”模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一,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例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我们可以制作一个食物从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部位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那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了。

又例如在音乐活动中,欣赏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的各种音乐作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形象,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也受到了限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以文字、动画、音乐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人情入境。

3.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课件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无论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编排,还是形式的表达都要做好,切忌“粗制滥造”,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多媒体的使用是常规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替代不了常规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以及“榜样”的力量。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合理的选用一些健康的、活泼的、知识性强的好课件,引导幼儿去学习。如果失去了引导,反而减少了幼儿自选活动内容的机会,更抢占了幼儿动手实践操作的空间。

综上所述,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成为常规教学“倍增器”,使得提高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合理利用,我们的教学活动肯定会丰富多彩。

篇11: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论文

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时,发现有些幼儿没有积极学习的欲望,没有参与活动的欲望,没有与他们交流的欲望。这些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就像一个旁观者,只愿意看别人学习,不愿意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现代的心理学认为,幼儿学习消极的状态与他们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关,幼儿教师如果要让这类幼儿积极地学习,就要在教学中帮助这些幼儿培养自信心。

一、为幼儿讲述故事,令幼儿树立自信心

部分幼儿在学习时,遇到挫折态度就会消极,甚至烦燥,最后不愿意积极地学习,这是幼儿没有树立自信心的缘故,如果幼儿有足够的信心,就会建立“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幼儿教师可为幼儿讲述成功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信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为幼儿讲述爱迪生找灯丝的故事。幼儿教师可告诉幼儿,1877年时,还没有电灯,爱迪生想到了应用电灯照明的技术,可是电灯应该用哪种灯丝这个问题难住了爱迪生。爱迪生认为,灯丝应当具备一定的耐热度,能够经住度的高温并燃烧1000个小时以上,灯丝的价格也不能太昂贵,当一盏灯熄灭时不能影响另一盏灯的运作。爱迪生做灯丝实验时失败了无数次,他光实验植物碳化纤维就实验了6000次以上,书写实验笔记200多本,计4万多页。如果爱迪生没有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精神,后人也许不能顺利的用上电灯。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渗透励志教育,让幼儿建立“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令幼儿遇到困难时,不会失去信心,愿意迎难而上。

二、为幼儿创建平台,令幼儿展现自我

幼儿如果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可能会失去建立信心的基础,为了让幼儿能够建立信心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幼儿具有层次性,比如有的幼儿体育能力较好、有的幼儿擅长手工制作、有些幼儿发散思维很强、有些幼儿记忆力佳、有些幼儿具有算术潜力。幼儿教师要建立各种学习的平台,让幼儿尽可能的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学习的信心。比如有一名幼儿学习成绩不佳、体育成绩也不佳,但是她非常喜欢贴树叶这个游戏,她喜欢捡种种各样的树叶,将树叶贴成喜欢的图案。其它的学生及教师认为他的性格非常古怪,只有这名幼儿的教师认为他深具艺术天赋。于是经常陪幼儿一起捡树叶,听幼儿说他创作的想法,帮助幼儿一起贴树叶。当这名幼儿的艺术天赋开发出来以后,为该幼儿园争得了很多荣誉。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时,要关注幼儿们喜欢什么,幼儿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现在幼儿的“喜欢”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天赋,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挖掘并培养幼儿的天赋,强化幼儿的信心。

三、给幼儿情感抚慰,让关爱鼓起信心之帆

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似乎没有任何天赋,他们无从鼓起信心,那么是否他们就没有建立信心的基础呢?据教学实践发现并非如此。曾有一名幼儿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引导幼儿们一起玩打篮球的游戏,有一名幼儿似乎毫无天赋。这名幼儿的身体不是特别壮,跑得也不快、弹跳力也不好,他似乎没有任何打篮球的天赋,连他的幼儿教师都快放弃他的时候,发现他每天都有认真的练习带球跑。这一名幼儿教师感觉很惊异,主动和他说话。这一名幼儿说,跑步、跳跃等技能都是需要天赋的,他似乎没有这些天赋,可是他认为带球跑、传球等技能是不太需要体能天赋的,他想尝试下能否在不需要天赋的环节突破。这名幼儿教师听到以后,每天都陪着幼儿一起练习。后来这一名幼儿的身体变得壮了、个性变得开朗了,篮球运动成为他很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需要了解幼儿在建立自信心时,有时需要情感的抚慰。幼儿教师要用爱心支持幼儿突破学习难关,当幼儿失败时给予情感抚慰,关爱可以令幼儿鼓起信心继续坚持突破学习难关。

四、给幼儿纵向评估,令幼儿能坚定信心

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如果应用横向评估法,会令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丧失学习的信心。为了让幼儿尽可能地发现自身的优点,发现自己的进步,幼儿教师要应用纵向评估法帮助幼儿坚定学习信心。比如有一名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要求幼儿建立一个学习袋,把学习的成果放到学习袋里。刚开始,幼儿没有了解幼儿教师的`意图。有一天,幼儿教师要求幼儿打开学习袋,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幼儿在评估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美术水平正不断的成长。他们看到自己刚开始只会用蜡笔绘图、后来学会用美术铅笔绘图、后来学会贴纸、应用水墨绘图、学会水彩画。此时幼儿感受到,自己像一棵幼小的树苗正茁壮的成长,只要他们努力的学习必会成为栋梁之材。这名教师应用了纵向评估的方式,引导幼儿自我评估,帮助幼儿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应用纵向评估的方式,引导幼儿自我评估,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帮助幼儿鼓起信心。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建立起自信心有非常重的意义。如果幼儿有很强的自信心,幼儿就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用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学习同伴。幼儿教师要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本次研究提出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这套教学方法能够成为幼儿教师的教学借鉴。

作者:荀春华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48)

[2]林宏.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待儿童的争吵[J].山东教育.(Z6)

[3]纳学梅.创设宽松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宁夏教育科研.(03)

[4]陈才妹.健康活动因“爱”而丰润———以小班健康活动《亲吻》为例[J].好家长.(19)

[5]莫源秋.园长应从细微处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J].当代学前教育.(01)

[6]周静.让阳光一直围绕着你[J].考试周刊.(75)

篇12:教学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的论文

关于教学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的论文

一、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养成教育元素,育养成于无形

(一)恰当运用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材料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孩子准备一些容易从直觉和感官入手的材料和情景,并恰当地运用材料进行教学活动。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形成和数数”,我们将其安排为两个活动:拔箩卜和拼小兔。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提供给幼儿相互合作的机会。拔箩卜时,要求幼儿做到不拥挤、不抢先;拼小兔图形时,提醒幼儿相互纠正贴错的数字,互相商量,合作完成,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互相团结,谦让合作的习惯。再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我是一个兵”系列活动:活动一:听口令,做动作——复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活动二:戴肩章——复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活动三:观看升国旗仪式——巩固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学习解放军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二)挖掘教育因素,在逐步渗透中养成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在写小结时加入养成教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布置幼儿课后去做一些有关的事情,把养成教育延伸到课后或日常生活之中。如:在理解数字“1”的概念时,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启发幼儿学习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每天做一件好事,养成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的好习惯。把孩子的视野、心灵带到广阔的社会、大自然中,去寻找“1”,去练习做一件好事,将数字“1”与“爱”的萌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二、渗透养成教育,有助于对幼儿多方面品质的培养

(一)有助于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逐步转变观念“老师要我做”为“我要这样做”,逐步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加尊重别人,对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遇见老师要问好;借别人的东西,用完要说谢谢;得到别人帮助后,也要说谢谢;不小心犯了错,要学会说对不起,等等。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用语的使用,但小语言有大作用,幼儿渐渐学会合理地使用文明用语,这些细节小事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幼儿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是多维度、多领域的,情感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活动中,幼儿感受了亲自喂养刚出壳小鸡的过程,在尝试学习照顾动物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此外,社会活动“龙的传人”可以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语言活动“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艺术活动学唱歌曲《泼水歌》可以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等。以上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篇13:浅谈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论文

摘要:在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的今天,孩子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者的重大议题。教育者该如何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从哪些方面发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变得愈加重要。美术教育既可以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更能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之一,能够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幼儿培养

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的发展决定着自身的未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条例在呼吁幼儿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美和感受美,更能让幼儿在美术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难看出,所有的幼儿都是在没有任何的逻辑中开始创造的。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使得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阐述

想象、观察、以及思维这些都是创造的基础。但是在幼儿的思维中,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激发这些基础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体现在一句话,也可能体现在一幅作品中。面对幼儿滑稽的、夸张的、稚嫩的作品以及表现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孩子创造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儿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以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便不会受到拘束。鼓励可以使孩子增添信心,同时也能给予孩子肯定,这一现象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将美术融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能自己去发现,能自己去探索,其所得到的任何体验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证明,当幼儿之间的思维方式得到碰撞的时候,其思维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能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传统教育局限及美术的作用

1.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创造性,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教给孩子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情感思维,从而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

2.美术教学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成为了关键人物。这样便局限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孩子的思考机会。美术教师应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相信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不能局限孩子的思考,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幼儿的观察能力往往需要教育者去发掘与培养。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想象并进行独立思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而不是以错误的教育局限孩子,因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三、美术教学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

孩子生活在一个以自我想象为中心的世界,孩子在美术教学中会表现出孩子自身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幼儿处在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初期,教育者应当保护幼儿自身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自身的想象空间中释放自身的创造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孩子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能使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不是成人可以想象到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树叶可能是蓝色的、小猫小狗可能是三条腿的、鱼儿可能是带翅膀的。这些都可能是属于孩子的思维世界,对于这种想象思维,教育者应当去保护孩子自身的想象世界,那么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2.引导并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这种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教育性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发展的起点,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教育者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时,需要更多的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是,一味地去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孩子的审美判断就会偏离。教育者除了要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以外,还需要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那样创造性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以外,孩子自身的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现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奈斯比特曾经指出:这个时代需要创造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对于现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至关重要。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着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教育者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孩子眼中不一样的天空。通过让幼儿去大胆发挥和无尽想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09:70-72.

[2]刘净丹.浅谈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07:16-17.

[3]傅亚男.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6:92.

[4]黄明芬.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110.

篇14:幼儿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浅析论文

幼儿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浅析论文

故事是幼儿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一些理性地概念性的东西不是能完全理解,但是对于有声有色的故事,幼儿是很喜欢并且能很乐意接受的。同时故事也是文明的`传承,是社会文明在幼儿中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

很多幼儿园,将故事引入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学创新力度的增加,而且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又能培养幼儿思维扩展的能力,所以说,故事教学法对于幼儿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教师为幼儿讲故事,对幼儿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最好以一个故事陈述者的身份,让自己也融入故事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强调突出,让幼儿对故事有个整体的认识,老师还可以和幼儿进行互动,而不是自己讲,幼儿就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老师和幼儿互动,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儿童喜欢上故事课。

一堂课或者整个故事课而言,不光是让老师,老师还可以让幼儿来讲。大部分幼儿具有一定的图文阅读能力,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会给幼儿讲故事,幼儿是会记住的,这时候,让幼儿自己来讲故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幼儿充满信心,并在课后积极的准备自己的故事。能增加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幼儿故事课堂中,作为老师,不能让一节课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要对故事进行引深,讲完故事后,要告诉幼儿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并引用在日常生活中。

篇15:幼儿教学中钢琴的作用论文

幼儿教学中钢琴的作用论文

一、钢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课堂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变“要幼儿学”为“幼儿自己要学”。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兴趣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其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较之有意注意和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幼儿的兴趣具有可塑性。而在教学中运用钢琴,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有效影响幼儿的情绪,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教学中,如果教师在示范歌唱或教幼儿歌唱时重视钢琴伴奏,就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幼儿学唱的情绪,并能渲染良好的歌唱氛围,同时还能引起幼儿持续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唱歌兴趣。比如在大班教学《小溪歌》时,教师一弹奏钢琴就可以立马让喧闹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优美的前奏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在认真倾听的同时都会跃跃欲试地希望能跟着琴曲一起歌唱。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用钢琴弹奏一连串的二度音程,同时用琶音伴奏音型,生动形象地描写小溪在山间流淌的环境,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小溪潺潺流动的画面,幼儿想歌唱的情绪就会更加强烈地被调动起来,教师再适时地示范教唱,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张嘴歌唱,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课上,借助钢琴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幼儿学会弹奏钢琴,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比如当他们会弹一些简单的儿歌,并表演给别人听或看,他们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弹奏钢琴的乐趣,由此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二、钢琴能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钢琴还能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因为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听力、视觉、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创造力和控制协调力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练习钢琴时,幼儿需要全神贯注手脑并用,在练习过程中,他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分心就容易弹错琴谱,因此,在练琴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有较强的自制力。但资料显示,幼儿期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超过了这个时间段就会极易产生疲惫感,但是幼儿学习钢琴,通过每日坚持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有意注意的时间,从而使其注意力得到有效地集中。同时,练习钢琴还可以帮幼儿树立较强的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幼儿的演奏技巧及表演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当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完整地演奏一首钢琴曲时,内心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如果家长或教师及时给与表扬和奖励,幼儿更会努力练琴,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加上练习钢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幼儿有规律的、科学的、持久地训练,在练习中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而且还需要较强的耐力和毅力,这就要求幼儿在学习钢琴时需要慢慢克服自己和管理自己,因此练琴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帮助他们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比如练琴过程中,需要熟记一些琴谱,还有需要掌握一些指法技巧等,这些都需要幼儿自己在日常练习中去克服。因此,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幼儿慢慢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并克服自己的畏难心理。并且,在练琴过程中,幼儿的想象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幼儿练习的钢琴曲,其谱曲者都会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而创作一些生动想象、通俗易懂的乐曲内容,甚至连钢琴曲的标题都能有效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比如幼儿钢琴曲《火车之歌》,其由8个小节组成,主要是由c、D两种音符构成,幼儿在弹奏时,其一二分音乐与四分音符的交替变化,自然会激发他们想到火车开动时的景象,以及火车鸣着汽笛由慢变快行驶时的场景,从而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篇16:幼儿钢琴教学中教育心理学论文

幼儿钢琴教学中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幼儿钢琴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想要提高幼儿钢琴教学的质量,就要从现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现阶段的幼儿钢琴教学问题,大多数的问题原因都是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幼儿期学生心理,单方面的重视教学,不能与学生做到有效地互动。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学说,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幼儿钢琴教师可以更加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学习特征,通过这些特点来进行儿童教学,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才能够使得日常的`钢琴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钢琴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师加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了解幼儿学习时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钢琴的教学水平,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到教育心理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1、培养幼儿学习钢琴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学最常用的说法就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用让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尤其对与幼儿学生,只有提起他们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教育心理学最认可的方法就是通过兴趣来推动人的学习,并且为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幼儿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中,讲述不同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曲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乐符的形状,通过乐符的排列的不同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这样能够通过新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用故事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曲谱。良好的兴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幼儿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榜样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幼儿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外界的肯定,并且他们会为了肯定做出很大努力,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孩子获得教师的表扬,他会做的更加优秀,而且其他孩子也会消防他的行为来获得肯定。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方法,不是采取批评教育,而是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也不能不管不问,这时候的孩子好坏观念分辨弱,很容易把一些有不好的习惯的孩子当成榜样来学习,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对榜样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钢琴的知识与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练习,这样的枯燥工作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且,教育心理学认为,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最易养成,并且可以跟随人的一生,加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对孩子发展影响深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孩子意志力的养成。

三、结语

幼儿钢琴教学与教育心理学有密切联系,幼儿的钢琴教学想要取得显著效果,就要要求幼儿教师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孩子钢琴水平的提高,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篇17:幼儿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幼儿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语言教育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工作,肩负着激发幼儿语言天赋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提问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幼儿语言教学经验,主要阐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和经验丰富的幼儿语言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语言训练,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问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开启幼儿智慧之门。同时,提问还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纽带,可以增强师生联系,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提高幼儿的语言意识

幼儿的语言正处在不断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提问内容,避免提问内容过于复杂,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要避免提问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智力。提问要把握好尺度,找准提问的.关键点,从而发挥提问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找到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教学中,这则故事诙谐幽默,通过描述两只老鼠的不同经历,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大家猜猜是谁?此时大屏幕出现两只老鼠的图片,幼儿会顺势说:两只老鼠。

然后继续提问:我们一起学习过《猫和老鼠》的故事,那么你们知道老鼠最害怕谁吗?学生齐声说:猫。幼儿教师继续说:今天请来的两只老鼠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我们要怎么称呼他们呢?学生说:叫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本次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有话可说并且学会倾听。

二、在语言教学的重点处提问,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时候更需要层层递进,挖掘知识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更好地驾驭语言知识。在实际语言教育工作中,经常会有幼儿教师提问一些固定答案的问题,比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容易使幼儿对课堂产生反感。幼儿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并且给予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积极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参与热情。比如在《五彩生活》语言活动中,幼儿接触过各种颜色的水果,所以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更加踊跃。

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问题进行提问,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问: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说说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有的幼儿说红色的是草莓、樱桃、红苹果,有的幼儿说黄色的是橘子、橙子,有的幼儿说绿色的是西瓜、青苹果。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在教学互动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幼儿的语言天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三、在幼儿的疑问困惑处提问,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发展与他们的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紧密相关,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互相渗透和配合给幼儿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在教学时,幼儿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因为幼儿遇到疑问或者困惑时,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承前启后,环环相扣的作用,不断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加深幼儿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幼儿,要适当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每个幼儿都能经过思考回答出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百鸟园》语言活动,教师设计了大树和许多小鸟的场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视频资料,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欣赏的过程中幼儿会非常认真和仔细,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屏幕。当欣赏完资料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复述看到的内容,并且与幼儿进行互动,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小鸟有名字吗?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为大树上的小鸟取个好听的名字。这就刺激了幼儿的求知欲,进而说出各式各样的名字,有的说“五彩鸟”,有的说“彩色鸟”,有的说“彩虹鸟”。

四、在引起联想和想象处提问,奠定幼儿的语言素养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很独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需要引导幼儿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巩固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奠定扎实的语言素养。幼儿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幼儿被动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活跃起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幼儿的可塑性强,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去鼓励幼儿勇于实践,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比如在《鸡和小鸭》语言课上,幼儿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故事,当讲到小鸭不小心掉入一口枯井时,幼儿教师把握契机,让幼儿去讨论怎么才能够救出小鸭子。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在电视里学来的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让小鸡去找小鸭的爸爸”,有的说:“找警察叔叔来帮忙”,有的说“找一条绳子把小鸭拉上来”,更有小朋友受到《乌鸦喝水》的启发,说:“在枯井里灌满水,小鸭子就会游上来。”这节语言课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幼儿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篇18: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分析论文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区域活动不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重要的活动形式。在设置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对教育环境进行合理的设定,这样就能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对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区域活动设置的建议和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对幼儿形成思维、习惯、品质、行为以及情感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幼儿在班级上度过了大多数的时间,因而很多幼儿都把班级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所以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创设一个动静分明、舒适整洁的教学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下去。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们将一些公共物品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摆放,同时需要将物品做好相应的标志,这样幼儿们就能掌握一定的整理物品的技能,从而形成爱干净,爱整洁的良好习惯。例如针对美工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根据材料以及工具等进行分类,其中材料就包括废旧材料以及纸张等,这样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能进行更好的分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们对班级环境进行良好的维护,这样就能让他们树立较强的责任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通过建立一定的检查小组,对班级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要安排值日生对班级环境进行监督。如在美术活动结束之后,值日生要对活动材料的排放进行检查,以确保其都能回归原位。场次以往幼儿们就能慢慢形成维持班级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树立较强的责任心以及班级意识。

二、结合趣味游戏,增强区域活动的吸引力

在幼儿教学区域活动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利用一些趣味游戏,增强区域活动的吸引力以及趣味性,这样幼儿才能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对于幼儿来说,教学实质上就是通过一些游戏来让其获得一定的知识。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且对于幼儿来说,吸引力最大的就是玩。而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最喜欢的就是区域活动,且由于区域活动非常独特,所以它不仅能够促使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同时还能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因此,幼儿教学中,必须对区域活动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活动获得合理高效的开展。例如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幼儿来说,其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且该阶段的幼儿尚未形成一定的信念和理想,而他们积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兴趣。因此兴趣则是统一幼儿们行为以及认知的关键,并且兴趣还能将幼儿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又例如在开展益智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其能有效统一幼儿的.行为与认知,并且在整个区域活动中,幼儿还能根据规律,学会如何认识颜色、如何区别长短以及如何排序等,这样一来幼儿的大脑、手、眼等,都能获得一定的协调发展。再比如在练习加动物时,幼儿自然而然的就能掌握一定的数数、分辨动物以及分类等技能,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合社会实践,提高区域活动的社会价值

一般幼儿园中都具有优美的环境,且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都比较良好,而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就必须将校园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幼儿们积极走进校园,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内植物,并参与一些美术相关的活动,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强区域活动的社会价值。例如,幼儿们可以到邻近的初高中或者大学中,与大龄学生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将幼儿的参与兴趣以及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同时还能达到培养幼儿胆量以及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再例如,通过组织幼儿们到校园外参观一些印刷书本和报纸的机器,让学生们对印刷技术以及相关的流程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四、区域活动的开展需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学会遵守和理解生活,并且要对各项常规常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幼儿们才能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态度。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的个性以及发展特点等,在开展和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帮助幼儿们了解、认识、掌握和体验规则,学会尊重别人,重视他们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每天的活动制作相应的记录表格,将幼儿们一天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完成的事件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等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幼儿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每天要按时、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督促幼儿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们更好的管理幼儿,从而达到提高幼儿教学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的设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增长,幼儿们能够逐渐掌握很多的生活技能,例如独立吃饭、整理书柜以及穿脱衣服等,因而区域活动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教学的效率。

篇19:“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透析论文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透析论文

摘要:在剖析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精神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以及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全面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多元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以人为本的正确理解

1.1 以学生为本

一是要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归宿。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论文百事通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素质如何,是检验教学工作成效的最终目标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一定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教育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但关键是人的主体性发展。因为主体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它包括自觉性、自主性、自为性。主体性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所以体育教学中一切教育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以教师为本

在高校,再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还要以教师为本。体育学中以教师为本,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讲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落实以教师为本,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其次,必须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再次,必须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渗透

当新世纪钟声敲响之时,我国体育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有了大跨度的发展,“健康第一”思想受到广泛认同,而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则更是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作了完美的诠释。可以说,体育与健康在体育教育中的握手昭示着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2.1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新的教学目标

终身体育思想正逐步由虚无、抽象走向现实。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力,还是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主张“健康第一”,其核心思想都是在承接以往体育教育传授三基,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对体育教育在人性化、人本华发展方面设置更新的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既注重眼前,也顾及长远,在学习三基,增强体质的同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能力和体育的行为习惯。

2.2 设置符合大学生兴趣,可为其终身参与的教学内容

要体现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尤为重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为大学生提供其力所能及的而又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方面。

经历义务教育于高中阶段体育教育后,大学生往往在体能与技能两方面已具备较高的水平,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其个体的倾向性突出。因此,高校体育课必然以选项课形式为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范围更广的选择空间,以开拓起体育视野,激发起体育兴趣,增加其运动自主参与的比例。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准则。具体地说,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不能简单得把高校体育看成是跑、跳、投以及球类活动上。要发掘体育文化的内涵以满足高校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同时,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选取适宜发展学生身心的内容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2)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必须保持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性,更要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真正为学生所用。

2.3 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体现最显性的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基准,体现方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如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探索式教学、互助式教学、小团体教学等,通过各种教学法的尝试,在大学生体育能力锻炼、体育情感培养,体育参与过程中的成功体验等方面,积极探索,调动大学生运动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逐步形成其成熟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养成稳定运动习惯。

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灵活使用上,也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长期以来,受前苏联单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偌大的中国体育教学只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学应提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采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学生身心、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的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能够寓教于乐,授人以渔,使人享用终生。同时,通过体育教学中学生互动行为的引导,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起到其独特的作用。2.4 评价要侧重于定性评价

以往实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承接较多的.应试教育的做法,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体育教学评价应体现人文精神,回归评价本质的内涵,即评价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考试成绩运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者侧重点不同。定量评价强调的是数量计算,如:时间、速度、次数、远度、高度、重量等,以教育测量为基础。特别是它以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等鲜明特征为世人所推崇,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这种定量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可测性的行为,强调了共性、稳定性和统一性,并且过分强调纯技术和知识点的测验。不可否认,这种定量化为主要倾向的评价标准,以统一标准的形式确定了“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分数的形 式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但从评价的过程看,在这种评价标准基础上进行的评价有其缺陷,重视评价标准的共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个性和灵活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的是结果本身,而忽视过程,没有考虑如何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和能力 发展。

定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关注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强调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个体独特性做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一种评价机制。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设计创编能力、个体差异、努力程度往往缺少科学的评定。如果说对其有一点权重,也只是凭经验进行的主观操作,因而丧失了客观性,降低了评价的有效性。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课程评价,实现考试成绩从应答性考试向创作性考试转变,建构发展性的考试评价观,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评价改革中,应大力提倡和使用定性评价方法。但是每种方法的使用都有其前提条件,离开了前提条件谈方法的运用,则无法做出正确的结论。一方面,定性评价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另一方面,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平时勤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再者是对学生的发展通过分析、整理作出判断,这可能要耗费教师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否则流于形式的话,只会带来更大的被动,造成更多的失误。因此,对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如果评价目的是有选拔功能的,便进行量化评价;如果目的是改革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反馈教学意见等,则应提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释放评价的教育功能,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评价的方法、原则和内容等完全由评价者决定,被评价者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现代教育思想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教学也应如此。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对体育的自觉参与精神。三是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和差距,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 结语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在西方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已得到充分实施,在我国仍然是个新课题,他在体育教学中的事实必然导致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形式、内容选择及评价体系的一系列巨变。

在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文精神,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更新体育教育观念,进一步认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内涵,并在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设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使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已在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真正渗透进“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1] 陆惠珠.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6(6):20~22

[2] 曲宗湖. 体育教学模式问答.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 逄锦聚. 对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8):8~10

[4] 施常州. 大学语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8):37~38

[5] 曲宗湖,顾渊彦.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篇20: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意义论文

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意义论文

摘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版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强化提升版画教学质量,既可以提升纸面构图能力,也可以提升雕刻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表现力。在版画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方式上的偏差,高校版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校美术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校美术;版画教学;艺术

在我国美术体系中,版画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版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总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版画教学的意义

中国版画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之情,在不同的艺术聚集区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为不同的民族特色,56个民族又呈现出不同的版画形式。我国版画具有明显的民俗性,主要体现在地域特征明显,演绎形式生动等方面。举例来说,各地方版画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版画表达形式,因此产生了更为出色的版画演绎方式。版画主要体现了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个体意识的觉醒,更具备时代性和生命力。版画不拘泥于形式,重视思想与情感的传达,易于与观者产生共鸣,同时版画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认识在作品中添加更有张力的元素,这也是版画自由随性的体现,具有比较强的艺术个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开展版画教育,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知,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版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版画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已经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是,将版画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学内容的时间还相对较短,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对于版画课程也一直处于摸索的阶段,各方面的专业配套设施尚且不够成熟,最主要的是,在版画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相对匮乏,这也是影响高校版画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高校在版画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没有进行良好的教学准备工作,有些高校甚至只是为了追赶国际流行趋势才设置版画的相关课程,在教师的选择过程中,具有版画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几乎是屈指可数,许多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转型而来的'。除此之外,由于版画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时间相对较短,学校对于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也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都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全依靠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发挥和实践,这就对高校的版画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2.没有完善的版画教学理论做指导,缺乏针对性教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学科,专业的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教材编排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教材也是学科课程设置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标准,高校的版画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版画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学科教育体系,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也显得较为仓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版画教材的整体质量,并且也直接关系到了版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虽然版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如果缺乏专业的教材作为教学指导,单纯的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空的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学生也很难对版画课程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由于缺乏教材体系的指导,老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版画专业水平的差异,教学实践中的随机性较大,也就是说,如果老师的专业素质较高,对于版画知识的讲解就会相对的通俗易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3.版画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实施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校版画课程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版画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尚且属于新兴事物,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最主要的是,缺乏版画专业的高素质教师,正如前文所述,许多版画教师都是在其他相关或者类似的专业临时调整过来的,这些教师的教学素质虽然很高,但是对于版画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有些教师甚至自己对于排舞课程都不是十分了解,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专业版画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借鉴或者照搬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借鉴教学经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这种借鉴是有前提的,版画专业本身的教学设置尚未形成,单纯的照搬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难免会使版画教学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影响高校版画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提升高校版画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1.注重版画教学的构图训练。对于版画来说,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需要将合理的构图技巧、丰富的色彩变化、合理的空间搭配和绘画语言进行完美结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构图是首要的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版画作品的构图存在问题,那么即使其他各个方面都运用的非常好,这也不是一幅好的版画作品,因此,在版画创作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构图教学。

2.注重版画艺术讲解。版画作为一种表现艺术,是对内心艺术理解的抒发形式。因此,只有丰富内在美,才能实现版画教育功能。在版画课程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内在美的培养,很多学生掌握了娴熟的版画技巧,但缺乏足够的艺术支撑,整个作品表现就较为空洞,缺乏足够的艺术表现力,也无法实现美术的艺术教育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注重版画技巧的讲解,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版画文化,让学生加深对版画的理解,通过构建版画艺术体系,提升版画教学综合水平。在版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引入多元艺术要素。

3.提升版画表现力。版画是一种技巧美学,在众多美术门类中,不同美术形式具有不同的技巧要求,通过版画技巧展现,可以充分释放美术的表现力,释放美学功能与魅力。在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技巧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攻克技术难题,通过多种技巧的融合与展示,实现现代版画教育功能,达到版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充分展现版画的技艺。在教学实践中,版画教学要想充分展现技艺美,就要提升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版画的技巧内涵,通过不同技巧的搭配与展示,实现现代版画教育目标,实现版画的艺术教育功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美术教育实践中,版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版画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纸面绘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雕刻技巧,通过开展版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实现高校美术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阿茹娜.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几点分析与思考[J].教育界,2016(3):173-173.

[2]刘高瞻.在高校美术基础课程中开设木刻版画课的必要性[J].美术大观,2012(3):170-170.

[3]郑适.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205.

[4]江湛.浅析版画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意义[J].现代营销,2012(7):257-258.

[5]骆彤彤.浅谈综合类大学美术专业的版画课教学[J].大众文艺,2015(21):247.

[6]王平.地方普通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版画课程教学与教改[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141-142.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