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4-08-23 来源:伴沃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含2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极速狂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巧妙地将音乐游戏融于音乐教学中,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关键词]音乐游戏论文

音乐游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将音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音乐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运用音乐游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变化、节奏的跳跃,领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一、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巧借听觉游戏有效渗透音乐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听”,从而强化学生的听觉,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

例如,教学《你听,什么敲响了》时,笔者设计“听辨音色”的游戏,深化学生对常见打击乐器的认识。笔者事先准备好一个大袋子,并在里面放一些常见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然后,将学生的眼睛蒙上,笔者从中取出一种乐器进行敲打,学生听敲打声音猜乐器名称。又如,在识谱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听唱名”游戏。首先,从班上挑选七个不同身高的学生,让他们按高矮顺序排成一列,分别代表do、re、mi、fa、sol、la、si七个不同的唱名。然后,笔者弹奏唱名,当弹到某个唱名时,对应的学生向前跨一步,并做一个动作,再退回原位置,若学生未能及时回应,则该学生需要表演一个节目,方可继续游戏。这样通过音乐游戏进行听觉训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音准听辨能力。

二、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奏”

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是音乐的骨骼和脉搏。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巧用音乐游戏,开展节奏教学,既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化学生对节奏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巧设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感受节奏,明确节奏的强弱变化,从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节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长度,笔者借助“模仿秀”游戏,让学生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感受节奏变化,如撞钟时的“铛――铛――”,节拍器的.“哒、哒、哒、哒”,闹钟的“嘀嗒嘀嗒”,鞭炮声的“噼里啪啦”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

三、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演”

“演”是音乐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模仿、爱表演,教师可巧妙设计音乐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让学生大胆表演,在玩中演,在演中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别这些音符,笔者设计了“小猫钓鱼”游戏。首先,要求一位学生扮演“小猫”的角色,其他七位学生扮演“小鱼”,然后将“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分别贴在活泼可爱的“小鱼”身上,当“小猫”钓到“7鱼”时,身上贴有“7”的学生唱“si”;当“小猫”钓到“3鱼”时,身上贴有“3”的学生唱“mi”……如此反复,学生自然就能掌握音符。再如,教学《动物说话》时,笔者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马等动物角色,模仿小动物们的声音,并学一学小动物们走路的样子,即兴表演。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才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

总之,寓音乐游戏于音乐教学中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音乐游戏,立足于教学实际,优选有效策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篇2: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论文

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论文

一、音乐游戏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游戏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和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而将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是将生活化的情景模式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接受音乐,能够形成关于音乐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

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案例

1、谜语导学

在进行音乐学习时,老师可引入一些小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如在学习《森林王国》时,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让学生去猜,然后老师辅助以乐器的演奏或者播放音乐,来帮助学生猜出这个动物,学生在音乐的指示之下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猜到了动物,然后再进行音乐学习,头脑当中就会形成关于动物的形象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2、故事融合

如在学习一些带有故事性的音乐时,老师可以让孩>文秘站:<子们自己上台来讲故事,而老师则用音乐进行伴奏。学生们一边讲故事一边听音乐,会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故事与音乐的结合也丰富了音乐的趣味性,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面,增强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3、表演学习

教师在音乐学习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音乐编一出小型的舞台剧,可以将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小片段组合在一起,放入到表演当中。学生在舞台剧的准备以及表演过程中会充分地调动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肢体动作的表演和与小组其他成员的配合,因此表演是音乐学习成果的一种综合性表现,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对歌游戏

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歌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之间的对歌比赛,犹如部队的拉歌。因为团队唱歌有着很强的气势和精神鼓舞作用,而在对歌过程中不同的团队形成了竞争态势会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在别开生面的对歌比赛中,学生会强化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愿意主动投入到比赛中为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为培养目的,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魅力,在音乐氛围所产生的吸引力影响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3: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中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运用,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以展智力,陶冶情操;同时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体育游戏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个教学内容。特别是在中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中,游戏更被列为基础教材,成为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依着书本的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好动的特点,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引用体育游戏的积极作用

(一)锻炼作用

体育游戏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力方法,体育游戏是在学生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呼吸系统、心肺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

(二)健身作用

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进行的,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又是经预先设计的,因而它同样具有其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另外,由于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体育手段.因此它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还有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参加游戏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动性,因而在体育游戏中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三)趣味作用

课程中的体育游戏可以改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机械学习基本动作的状态,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借助想象,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转移紧张的心境,从而使学生在快乐和有趣的活动中领悟体育的基本技能.通常,体育课结束部分采用轻松性游戏,以此来转移学生的心奋点,这种短暂的游戏即可以减轻疲劳,也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完成了体育课,并对体育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下一节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使儿童从心理的角度体念到暂时解脱自我,将自己变成“别人”或某种可爱的“动物”的新奇和快乐.

不带功利色彩,没有任何负担的体育游戏活动,能调节人们的生活,转换精神,消除学习与工作带来的疲劳,是人得到积极性休息,这无疑也是一种愉快的身心感受.

(四)教育作用

体育游戏除了在体育课上的健身作用之外,在教育的其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首先,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通过游戏可以培养数学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第二,由于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进行的,在游戏中,参加者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游戏.取得胜利.这样,通过游戏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第三,在体育游戏中,常采用对抗竞争的形式,有的游戏还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难度,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上午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此外,由于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学生是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接受的.因此这种教育更加有效. 2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体育游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在不少的体育游戏中,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具有智力因素,如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接力游戏等.都需要有急智,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游戏;在一些对抗竞赛的游戏中,个人或成队如何在规则允许范围内选用最佳合作方案,采用更加有效的动作完成游戏,以战胜对方,都需要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此外,体育游戏内容复杂,游戏的动作、条件、环境经常变换,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3能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走、跑、跳、搬运、投等是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体育游戏在培养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儿童由于年龄幼小,自制力与理解力差,参加活动都是凭兴趣出发,而游戏由于趣味性强,最能吸引儿童主动积极参加,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其次,体育游戏又能够运用假设与虚构的方法,将走、跑、跳、搬运、投等身体练习赋予各种有趣的情节,这样就能使儿童在这种愉快的游戏中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4能用于学习运动技术与战术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运动技术是以走、跑、跳、搬运、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无疑是为学习活动技术打下了基础;其次,在技术动作中,很多都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学生往往在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如果以这些技术动作为素材,采用竞赛的游戏形式来练习,则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还有,一些球类的战术练习,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效果也很好.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在以往50米跑教学中,学生对五十米跑感到枯燥无味。练习中表现出百般无奈,感觉十分疲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我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游戏后,效果就不同了。用球作为学生的比赛对象,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容易培养兴趣并能持久。

篮球运球教学时,可以用运球追赶比赛,让一个球性较好的学生在前面运球,其他同学运球追赶,追赶上的加小组的得分。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又满足他们的集体好胜心。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三)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

在游戏选择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都是百般呵护,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体育游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具体的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例如:进行“锤子、剪刀、布”节奏跳游戏教学,教师先讲解“锤子、剪刀、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动作的演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或者在已经布置好的场地上,通过语言的描绘、音乐的渲染以及具体的人员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过程及其相关的规则。例如“跳单双圈”游戏教学,可以创设勤劳的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在场地布置一条宽70厘米、长12厘米的“河”,“河”上有若干“石头”(圆圈),“河”的对面长满鲜嫩的“蘑菇”(小垒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

3、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搬运游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从中获得协同合作的体验,增进了协同合作的意识。师:小朋友,这个球需要两人配合运到终点,要求不许用手,又不能让球落地,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我知道,两

人一起用头顶可以两人用胸夹用腰(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尝试练习,有的面对面用头顶、有的背对背用腰卡着、有的一前一后夹着活动过程中,可以再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最好的搬运方法,再进行尝试)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互相结合,灵活运用。

四、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二)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印象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三)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龙,王艺兵,李岩;浅谈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J];湖北体育科技;01期

[2]王莹侠;关于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

[3]《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4] 曹阳;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

[5] 陈 妍《如何发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4: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选择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自我,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肯定、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江堰市在进步和成长。

选择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做主人,才能起到锻炼他们主体性的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学习、自主进行选择、参与、探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是在做主人的过程中培养出来蝗。只有在做主人的时候思想及行为才会是最主动的。比如我在教材的选择上会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音乐课的主人,按照常理,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会通览,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把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确定本世纪末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

而我在这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

1、请以小组为单位浏览教材的目击者录,看一看你感兴趣的单元主题是哪一个?

2、翻一番、看一看你想学习哪首歌曲?想听哪首歌曲或乐曲?然后我把学生的意向作标准,这时的学生非常激动和主动,甚至争论起来,好像他们是教材编委一样。

最感兴趣的是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和自制小乐器。最喜欢的单元有《动画城》、《可爱的家》、《小乐队》,最想学的歌曲有《哪吒传奇》、《快乐宝贝》、《大风车》、《可爱的`家》、《法国号》、《打秋千》等。目前看来,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自主选择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选择自由,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活动,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1.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活动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动口就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就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演唱形式一课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引组讨论并尝试体验,本小组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课上)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及学生个体的知识探索、归纳、总结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效果非常好。有人提议、有人反驳,反驳的过程中就是在归纳。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老师灌输的,我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把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熟记在心。

2.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提出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或一部一答的现象,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激发他们自我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选择音乐课堂改革实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选择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选择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的需要,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自主选择创新”的课堂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拥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篇5: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环境下,音乐教学一向不被人们重视,流行音乐更是被边缘化,但当前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流行音乐的教学状况,并重点讨论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更多学生喜爱的流行乐色彩,同时又能兼顾到传统音乐的传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流行音乐;传统音乐;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其最初的意思是指那些面向社会大众的音乐会。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参与性、快速替代性等特点。而中学生的喜欢模仿,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一定是流行音乐的追捧者。与之相比,传统音乐风格较为单一,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科书上所提供的风格较为单一的传统音乐,他们更是不愿问津。针对这一教育现实,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我国现阶段流行音乐教学状况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材内容绝大多数出自于中外经典乐曲,或是在历史中产生深刻影响的、意境较为高深的古典音乐,所涉及的流行乐曲内容很少。由于音乐课时和选材有限,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时,忽略了对流行乐曲的介绍。这样的音乐教学不符合当代学生的音乐喜好,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本来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要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果教师完全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而轻音乐感受,不顾及学生的审美需要,就会产生反作用,使学生不愿意上音乐课,严重者甚至厌恶传统音乐。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接受事物时往往具有盲目性,而流行音乐为了商业炒作往往和新闻媒体捆绑在一起。新闻媒体为了占有市场,会主动迎合大众的需求,而非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学生是非常喜欢流行音乐的,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却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分析流行音乐;反而一味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掌握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是离自己很遥远的音乐歌曲,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如何调整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首先,教师要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流行音乐有其局限性,但是音乐课是包含多种音乐类型的,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认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对流行音乐不够重视的态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加入流行音乐,但是对乐曲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流行音乐最好有深度、旋律优美,适体演唱,避免选入一些旋律单调、节奏简单的作品。比如,《小苹果》《月亮之上》等歌曲,虽然广受欢迎,但是只适合娱乐,音乐鉴赏的价值并不高。此外,教师可以从流行音乐的音乐性来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流行音乐包括流行歌曲、流行器乐曲、影视歌曲、摇滚音乐和爵士音乐等。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流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歌词朗朗上口,语言生动,情感表达直接,符合中学生情感直接、纯洁的特征。如近几年比较流行TFBOYS组合的歌,演唱者和中学生几乎同龄,学生很容易与其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在中学生调查中也发现,TFBOYS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魔法城堡》《幸运符号》等最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中的传唱度很高。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分析他们的歌曲: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旋律是舒缓型还是奔放型?演唱歌曲时的难点和重点有哪些?通过分析学生喜欢的作品来教授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师授课的难度,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非常有利于以后的音乐教学。

三、教师要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不同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发展起来的。任何文化表达都走不出历史的影子,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其实,很多经典的流行音乐都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文化,比如,邓丽居演唱的《在水一方》,其歌词正是出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水一方》被多个歌手以多种形式演唱过,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类似的歌曲还有《明月几时有》《红豆》《一剪梅》等。这类歌曲不仅仅广受当时人们的欢迎,时至今日仍是历久弥新,听来别有一番韵味,这就是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探寻在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恰当形式

一节课的好与坏,课堂引入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生易受情绪的干扰,学习效果往往和上课情绪有关。因此,一节好的音乐课少不了一个好的导入。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导入的几个方法。

(一)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导入

越是受欢迎的流行音乐,越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比如,在华语流行乐坛广受欢迎的歌曲《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的意思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这首歌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李芳(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事:一个生活孤苦,有些聋哑的残疾老人靠收集空酒瓶养活自己。后来,他在街上捡到一个小女孩,他非常爱这个小女孩,用空酒瓶换钱买廉价的奶粉来养活她,小女孩伴随着一堆如山的空酒瓶成长起来。小女孩有一副好嗓子,在每个清晨牵着老人手,大声喊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知道了这样一个创作背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一定会更有感情。

(二)从流行音乐的音乐体裁入手

同样是流行音乐,有些歌曲只使用了一种音乐色彩,比如前面提到的TFBOYS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有的表达欢快,有的表达沉闷,这是音乐表现力的不同;有些歌曲却加入了其他的音乐元素,如凤凰传奇的《中国范》,玖月奇迹的《中国风》,还有周杰伦很多的作品。这些歌曲融入了传统京剧的唱腔,也深受青少年的喜欢。

(三)注重流行音乐的隐性功能

相对于流行歌曲朗朗上口、情感外露的特点来说,流行器乐曲更具有隐蔽性。比如,广受中学生喜爱的轻音乐。教师讲授、学生吸收这类音乐都比较困难。学生是否掌握这类音乐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果泛泛而讲,就无法体现音乐本身的价值。另外,学校可以举行舞蹈比赛,在比赛的音乐选择过程中,一定会要求音乐与舞蹈本身、音乐与主题大赛相契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选择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提高音乐素质由教师的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愿望。

五、结语

音乐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时,音乐的表现力自然会提高。从这点看来,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黄李娜.中国大陆网络音乐的现状分析[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

[2]李艳昆,李占红.在新课标指导下看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流行潮”[J].教学与管理,2007(21):92-93.

[3]侯琳琦.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4-26,31.

[4]金晖.无线音乐和互联网音乐系列深度分析[J].卓望通讯,(12):12.

[5]张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及疏导[J].社会心理科学,2006(1):97-99,113.

[6]张亚利.流行音乐如何引入中学音乐课堂[J].美与时代,2007(4):122-123.

作者:李芳 单位: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篇6: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有人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比如画《千变万化的帽子》,我先播放《小黄帽》,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帽子并说出生活中有的一些帽子,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和了解的帽子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篇7: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直观为主。

为此,为了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优化情境创设,利用生动具体的图片,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春到沂河》这一课时,教师创设直观化的情境,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沂蒙山”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熟悉,而沂河则略显陌生。

为此,教师上网搜集沂河的相关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形式,利用幻灯片播放给学生。

在播放PPT过程中,教师播放怡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心情随着音乐的旋律变化而起伏,从而渐入学习佳境。

通过图片情境,学生直观感受沂河流水潺潺,两岸春光明媚而动人,学生情绪不断高涨。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春到沂河》,感受沂河的春天的风光,感受具有浓浓山东味的歌曲,好不好?学生纷纷点头,透露出学习的表情与欲望。

二、视频辅助,强化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以播放视频、设计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优化音乐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

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风云儿女》,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像一支战斗号角。

这支战斗号角所凝聚的是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深刻了解《风云儿女》的故事情节,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情绪?大家在什么场合下见过五星红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引进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再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互动,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情感交融,激活学习思维

音乐教学要达到情感交融的状态,学生才会学得更起劲,学习效果也才会倍增,思维也才会被激活。

传统以黑板、粉笔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很难达到情感交融的状态。

而如果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则可以快速实现情感交融,激活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一课时,教师引进多媒体技术,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葫芦丝独奏曲,是一首浓厚的傣族音乐。

为了调动学生情感,实现情感交融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静下心聆听音乐,听一听音乐中展现的画面。

在聆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脑海中闪现的画面,然后教师再利用幻灯片形式一一播放音乐中的画面,实现情感交融。

为了将音乐课堂推向高潮,教师还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为歌曲填充歌唱,并以跟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唱出来。

这样具有创新意义的音乐活动彻底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活,学生纷纷投入填写歌词活动中,并以唱的形式展现出来,音乐课堂非常有活力。

四、拓宽资源,开拓学习视野

互联网中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让小学音乐课堂有了新内容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总之,教师有机地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音乐课堂才会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要不断探寻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应用途径,并优化运用策略,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作者:顾春卫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小学部

篇8: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一、符合学科特点,突出音乐美感

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务必思考如何展示音乐本身的魅力,而不能着眼画面精美、视频精彩、声音动人等,以至于喧宾夺主、主次倒置,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课件内容,音乐一点没弄懂,音乐成为若隐若现的衬托。

小学生只有充分领略音乐作品内在的美,才可以触动心灵,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音乐的兴趣又能让小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欲望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提升,音乐会变成小学生的终身需求。

比如,以《春天悄悄地走来》教学教学为例,笔者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把小学生带入春天万物萌发的环境里,启发小学生回忆在什么季节看过柳叶吐绿的情景,引导小学生感受春天的季节特点及生机涌动的美。

借助文学渲染、音乐烘托、生动的画面等多种媒介,小学生零距离感知春天如梦如幻的色彩,对歌曲中传达的美也有更深的领悟。

到了春天,小学生会自然想到这首歌,主动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小学生创造出饱含情感、身临其境的真实氛围,唤醒了小学生内心的记忆,给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机会。

二、结合学生特点,深化音乐认知

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和随机性,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存储、想象及表达都需依靠具体直观的音乐形象。

借助多媒体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小学生提供声音、光线、形象、动作等综合刺激,提高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和表达。

比如,《赶花会》教学为例,全曲分为三个片段,分别描述小鸭子出门前的`准备,在赶花会上发生的事情,欣赏完回家的心情。

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抒发还是音乐情境的描绘都很形象、活泼。

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光听是听不懂的。

笔者在指导小学生听音乐时,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的动画,让小学生在听与看中理解歌曲的内容。

抽象的音乐变得可见可感,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认识了音乐形象,把握了音乐内涵。

在小学生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再让小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而且符合音乐课程的特点,保证整堂音乐课小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让每一个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教学流程和谐流畅。

三、营造音乐氛围,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奇、热衷模仿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基本是借助动手操作、参与活动来完成。

小学音乐教师使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育时,一定要利用这个规律,丰富小学生的经验知识,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生动,积极的发展。

比如,在《听,谁在唱歌》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设置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中,笔者引导小学生认真倾听小动物的唱歌比赛,用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引起小学生倾听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笔者用各种节奏指导小学生注意小动物的叫声,让小学生感到新鲜新奇,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叫声的不同特点。

第二环节中,通过多媒体音频合成技术,笔者播放小动物一起唱歌的声音,引导小学生想象小动物唱歌的情景。

把小动物合唱与分唱的效果进行对比,帮助小学生把握歌唱的正确方法,引导小学生辨别音色差别,让小学生知道唱歌必须一个接着一个唱,声音不吵架,这样唱出来的歌才好听,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在第三个环节,笔者安排分组角色表演,引导小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想像和感受。

有了前面的铺垫,小学生举手抢着表演,极大培养了小学生的表现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能够把小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提高小学的多方面素质。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牢记音乐教学目标、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多媒体手段的特点,确保三者完美结合,真正服务小学音乐教学。

此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水平,对多媒体的使用效果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孙红军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篇9:分层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的策略论文

分层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的策略论文

合作学习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音乐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分层教学,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根据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等方面,按学生音乐技能、舞蹈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歌曲演唱综合能力由高到低依次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指进行过音乐系统学习过,且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或是没有受过单独音乐学习,但音乐感觉非常好、喜欢展示、嗓音和音准突出的学生,在平日的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带头、引领,带动其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学生。B层略低于A层,是指嗓音和音准一般,由于胆小导致唱歌声音小、不自信老师平时容易忽略的学生,C层是指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少,音准差且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极差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学生构成,并任命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调整一次。然后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分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教学目标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摘到果子”

以苏少版第九册为例: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乐理知识多等等。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三组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有所区别。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制定难易适中的目标,使这些目标恰好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们都“跳起来摘果子”。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以下三层:

这样的分层,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学习,尽可能的发挥出最好的学习水平。当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当学生能够完成“简单识读乐谱,学习一些简单乐理知识”后,可让他尝试达成下一个目标“能够唱简单乐谱,能够表现自己,了解一些乐理知识”……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时内容适当调整。

二、根据课内训练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层次较好的学生,适当加大音乐知识的技巧训练的难度、深度、而对层次较差的'学生,教学进度就要放慢,难度也要降低一些,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

1歌曲教学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熟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如在学习歌曲《七子之歌》时,在学生都唱会了之后,我出示了《七子之歌》的简谱旋律,并分成了几部分,先请A层的个别同学完整的演唱歌谱,然后请B层的同学跟着琴声完整唱谱,最后再请C层的个别学生跟琴唱上一两句歌谱。这对于A和B层的同学来说肯定没问题,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因为歌曲已经唱会,对音高有概念了,而且A和B层的学生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所以这些孩子唱得都很好,让他们感到视唱并不是一件难事,这在无形中树立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在歌曲教学中就同一学习内容,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样利于调控其情绪,因为过高的要求会使一部分学生为难,过低的要求又会使优等生觉得无味,他们可能缺乏激情而敷衍了事。比如在歌曲《白兰鸽》的教学中,[文秘站:]我分层提出了下面的要求:

2音乐创造

在学生音乐创造方面也要注重各个层次之间的差距,定好各层的要求:如在《红河谷》一课中,我请学生进行歌词创编,主题是漂泊在外的中国人思念自己的祖国,这部分A、B层的学生还是占主导,然后请歌唱水平欠佳,也就是C层的学生改用朗读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倾诉着思乡之情……最后师生一起在钢琴的伴奏中哼唱改写的歌词。

三、根据层次拟定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音乐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评价的作用,提出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考察孩子们的学唱情况,尝试用分层评价,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都有不同的测试要求:

A:除了要求能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外,还要会演唱一两首歌曲旋律。

B:要求能熟练演唱歌曲,还能用肢体语言和拍手等形式来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C:只要能会唱一半歌曲就可以了。

这样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让最高发展区和最低发展区的孩子都能获得最优的发展,都能在音乐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分层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评价是大家都站在统一起跑线上和他人竞争,超越他人;分层评价是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和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在分层评价策略上要注重激励,减少责罚,尤其对后进生应以鼓励为主,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优等生的评议则运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以充分挖掘其潜能。

篇10: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可能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撰写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首次提出的,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理论。当时,正值美国进行教育改革期间,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美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元是指人脑发展中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智能指的是每个人需要解决自己在改造世界中的实际困难或者是进行创造时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在加德纳的理论中,人至少包含了八种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可能性

我国古代就很注重音乐对于人的教育作用,《乐》是与其他经书共同组成儒家经典的五经之一,可见其重要。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以鉴赏为主,注重对于情感、表现、创造性的教学。情感是指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的感情世界。表现是指学生基本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创造性指的是要激发学生自己进行音乐创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首先把音乐智能作为人们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了音乐教学一定的重视。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开发,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每个学生不同的才能,并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同时,这一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由以往的规划者以及权威者向引导者以及促进者方面转变。这是因为多元智能理论不再把学生看做千篇 一律的人,而是注重不同才能和不同思维的开发,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往一样,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要积极鼓励学生产生的不同见解,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成就。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可以用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

二、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进行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高中音乐教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适合他的智能的职业以及业余爱好。在新课标中,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作为音乐教学的总目标,进行每一环节的音乐教学目标设置。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同时要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不同的展现进行考量,以量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可以客观衡量的。比如,在高一年级时,可以进行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设定:1.对欧洲民间音乐进行了解,赏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使学生对于欧洲音乐的风格具有初步的了解;2.了解排箫、风笛等一些乐器的特点,学习欧洲音乐的概况;3.分析欧洲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关系。这一目标的设定还要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目标是设定:1.音乐智能方面,要能够正确的区分、了解欧洲主要民间乐器的音色,可以找出欧洲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不同以及相同之处;2.在语言智能方面,学生能够流利的`表达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征;3.在自我认知智能方面,学生能够对每一音乐选段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4.在人际关系智能方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配不同的任务,加强人际交流的能力。在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就要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教学时,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任务目标的多种学习方法。比如在上文提到的任务目标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所喜欢的欧洲民乐曲目,采用语言表达、绘画等形式对所选曲目进行了解,并进行解说。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不同教学任务的安排。可以在小组中安排组长、记录员、会汇报员。组长进行小组的分工和管理,记录员记录大家所表述的内容,汇报员把小组的成果在全班上进行汇报。每个人明确分工,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培养学生智能的培养。比如说《雪绒花》的教学中,对于感情表述、乐曲精神等进行讨论,最终进行汇报。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本文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一些地方并不完善,希望本文可以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篇11: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体验是一种具有个性和探索性的过程,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大学音乐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实现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进而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完善教学系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高校文化课种类比较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属性为基础,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下将对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学环境不完善

音乐教学对乐器有一定的要求,但在音乐教学中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很多乐器无法为学生提供,导致相关活动受到限制,教学仓促结束。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原来没有接触过乐器,因此在学习中会存在信息不足的问题,难度也比较大。很多学生进步比较慢,学习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二)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比较常见,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以现有的课堂教学而言,很多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式地学习相关理念,最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三)教学质量低

高校文化课的种类比较多,音乐教育除了要掌握各种乐器之外,也需要了解相关理论,包括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史等。但是受到现有教学体系的影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质量低的现象,很多活动无法落实,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度也比较低,导致教学质量差。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现有的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体验式教学落实到实践中。以下将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适应教育改革趋势

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采用体验式教学形式适应了改革的发展趋势。适当的音乐教育能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公共艺术课程属于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音乐和其他艺术作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生的表现力、鉴赏能力等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形式能丰富学生的经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环境差的现状,在实践阶段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要求。体验式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学过程,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在实践阶段开展体验式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完善规划标准。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挖掘出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高校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教学形式为基础,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将体验式教学活动落实到实践中,进而保证合理化应用。以下将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体验,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学情境的合理化设定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具体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较多,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可以编排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民族主义音乐(Nationalism) 的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良好的情境教学模式,民族主义音乐是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同时也是19 世纪末民族主义的延续和再发展,它们同样是在民间音乐中寻找创作元素,从而发扬本民族的音乐风格,涉及到德沃夏克音乐风格、巴托克新音乐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等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含义也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不同民族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欣赏,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校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开展有效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教学阶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敢于歌唱、敢于表演,快乐地学习。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体会音乐创作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

(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会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交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会,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社交活动中。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可以适当进行课下活动的扩展,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排练节目、听音乐会或演练话剧等。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能开拓自身的视野,增长见识。有效的社交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倡个性化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引入不一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多元素的有效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自身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是学生,在后续教学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鉴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音乐和一般的文学、美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模糊性和抽象性突出,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实践阶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考虑到思维体验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者以悟性和感受来实现对音乐的鉴赏,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剧会对声乐演唱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代表人物、代表作、歌剧题材、艺术特征等。以民族唱法为例,它起源于我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音乐形式也出现了变革,学生必须了解语言特点、歌唱习惯以及乐曲性质,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平台,在实践教学阶段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进行分析,保证课堂活动的丰富多样。学生在体验阶段能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篇12: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它新奇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机构。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升华教学、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奇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1、巧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手段应用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有趣的声音世界》时,教师先播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体验各种声音的美妙,并且用一句话来说说听到的声音带来的感受。接着教师示范歌唱《大雨和小雨》,让学生说出唱的是大自然中的哪种事物。如此导入,师生互动,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置身于鲜活的声音世界中,为我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辅助多媒体,升华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

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段铁道游击队员们英勇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与画面:一道夕阳斜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小船行驶在水上。一位年经的小战士怀里抱着土琵琶深情地唱着:“两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面上静悄悄……”这时,学生就融入了歌曲所描述的情境中。

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照片、VCR、音乐、语言、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3、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所承载的声、像、图、文信息是一种艺术美。除了VCD课件的运用外,“小学音乐空中课堂”是把课堂资源电教化了,并利用光盘上课的一种特殊模式,它也是多媒体资源的一种。它通过游戏、歌曲、讲故事等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很容易接受。每节音乐课,在多媒体的陪伴下,让学生参于到听、说、唱、跳等各个方面来,特别是补充教材中的音乐、游戏、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学生对枯燥音乐知识的练习,又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学生在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中学会了乏味的音乐小知识。

总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乐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能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篇1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析论文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析论文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作用。虽然每个人的音乐天赋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习音乐的能力则主要依靠于后天的音乐学习。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而体态律动这种音乐学习方式,恰恰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一种良好途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一句话说的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它,喜欢他,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它。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运动,恰恰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国大部分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于注重对音乐知识的讲授,所采取的音乐讲课方法,也不过是由老师先做示范,进行演唱,然后带领学生一遍遍进行跟唱,最后全班学生进行合唱。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产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甚至对于一遍遍的跟唱,觉得非常厌烦。但是如果针对此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选择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如学习小学人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赶海的小姑娘》一课时,教师将音乐和形体结合起来进行音乐讲授,会让小学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宽松、活跃、有趣,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强。

(二)音乐知识形象化,减轻教学压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但是对于音乐中很多比较抽象的动作都无法进行更为透彻的理解,这为他们学习音乐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音乐中的各种音调,只依靠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在这个时候运用体态律动,就能够将音乐知识变得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同时也减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将do、re、mi、fa、sol、la、si7个音调转化为几个肢体动作来代替,并且让学生在台上进行演示。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音乐知识。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表现音乐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通常喜欢用较快的节奏来表示高兴、快乐以及热烈。喜欢用缓慢的节奏来表示悲伤、难过和沉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感受音乐的体态律动,掌握音乐节奏。例如在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新年好》这一首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取完音乐之后,让其在课堂上较快的行走以及模拟拜年的动作,进而表现出音乐中快乐、高兴的情绪。而在学习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这一首歌曲时,可以通过一些比较舒缓的动作来表现对祖**亲的真挚感情。除此之外,其指挥动作也同样是一种体态律动,如指挥一些情绪比较激昂或者愤怒的音乐时,指挥动作就比较大。而在指挥一些情感比较温柔和平静的音乐时,其指挥动作就比较舒缓。例如在对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保卫黄河》这一歌曲进行指挥时,其指挥动作的幅度就比较大,因为这首歌曲,全篇音调都比较短促,节奏较快,充斥著振奋人心的音调以及响亮的战斗口号,它是一曲充满力量的爱国歌曲。而相应的在指挥《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首歌曲时,其指挥动作的幅度就不会如同《保卫黄河》的指挥动作幅度一样了,它的指挥动作就会比较轻快、舒缓,因为这是一首划着小船尽情游玩、孩子们嬉耍玩闹心情无比愉悦的歌曲。

(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表现高音时,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体态律动,将身体稍微向上伸展。在表示中音时,知道学生将手平平放在胸前。在表示低音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身体稍微向下倾斜,手臂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首音乐歌曲中,节奏的快慢部分以及音调的相应变化。例如在欣赏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牧民的一天》这一首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之后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在音乐中听出了哪些内容?获得了怎样的感受?然后再指定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随着音调的变化,让学生灵活的变动身体动作。通过这样的体态律动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的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来。

参考文献:

[1]华蕾.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05:40-42.

[2]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05:215.

篇14: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游戏运用

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游戏运用

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适时做一些游戏是个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字形,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

一、在教学生字时,可以做如下一些游戏:

开火车:这种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孩子们发出“呜——喀嚓、喀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音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猜字谜:根据这些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记忆。例如:“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背顺口溜:遇到难写的字,教学生背顺口溜。例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字的.笔画了。

二、复习巩固生字时,可做如下有趣的游戏:

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一一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叫号:把生字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内,上面编好号,请一个学生起来问:某号是什么字其他学生应答。通过问答,加强学生对音近字和形近字的分辨能力。

添砖加瓦: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个字,做完之后,学生既记住了“水”字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牛”与“羊”字一竖的不同。

找朋友: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记住了字形结构。

配对子:如把“禾”和“火”合成“秋”,把“日”和“生”合成“星”,把“女”和“也”合成“她”等等。

贴树皮: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写着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不准贴错。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篇15: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使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整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以将学生看不到和不认识的事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直观、具体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去听、去想、去看,从而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想象,尽情表现.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利用多媒体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 者:刘寿玉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刊 名: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兴趣   质量   多媒体技术  

篇16:浅谈音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高保卫

“音乐的声音是特殊的声音,也是文化的声音,更是美感的特殊鼓舞者”。我们在进行文化生活教学时,要注意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用音乐丰富我们的课堂,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一、用音乐导课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所以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进行导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生活教材编写的特殊性,用音乐导人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选用了两首音乐来进行导入。一首是《恭喜恭喜》,另一首是《铃儿响叮当》。这两首音乐节奏鲜明,风格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学生们很快判断出这两首音乐所代表的节日分别是春节和圣诞节,很快导人到“异彩纷呈,交相辉映”这一目,继而对比这两个民族节日,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二、用音乐升华教学

文化生活更加注重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里引入音乐元素,在促使学生主动形成心理体验,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正如高尔基所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用音乐来升华我们的价值观,既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又可以“深远持久”,所以选择合适的音乐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讲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我选用播放《国家》这一首歌,并在之后的小结中引用它的歌词:“‘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希望同学们能把国与家连在一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音乐贯穿课堂

用音乐进行导课、升华主题都是画龙点睛般的局部成功运用音乐的范例,如果可以用某一完整的音乐范例来贯穿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音乐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真正让我们的政治课堂歌声飞扬,真正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充满活力,那将是多么生动的一堂课啊!

《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一课时讲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主要内容是介绍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由于新高二的同学没有学过哲学,(教学论文 )不能很好的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备课时我有意识地搜索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素材,重点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故事。

导入环节,我选用了大家最熟悉的经典曲目《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出西部歌王王洛宾其人,接着介绍王洛宾的生平,突出强调他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对西部民歌进行挖掘、整理的过程。引出关键词“采风”(实践)和创新,点出“文化的实质在于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教学环节:播放不同时期王洛宾的代表作品,欣赏之余介绍歌曲的背景,如《洗衣歌》的创作背景是抗战时期,《亚克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设问:在不同时期,王洛宾的创作主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由设问引出“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并加以归纳和总结。最后,在音乐欣赏中布置作业:欣赏王洛宾音乐,探讨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篇17: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教育局领导的常规督导组第二周就来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检查。

我们音乐组杨舟老师第一节课,上了二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绿色祖国》之《小树快长高》;在大课间时间,专家们检查了我校合唱团的训练节目;第三节课时间,我上的是一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农场的早晨》之《母鸡叫咯咯》。在总结会上,专家的评价是学生常规训练很好,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制作合理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不错,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整体反映出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活动开展有序。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内容。

不久,雨花区教研室又组织音乐老师听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说明,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自80年代初,这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教发展,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音乐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听完这次讲座,对我触动很深,由此结合讲座的内容,我认真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训练,既能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又能让孩子们喜爱呢?奥尔夫的教学法给予我很多启示呀。

我们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优美的旋律,羡慕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融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游戏等之中,学会“听”音乐,听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学习简谱,就很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以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听《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卡尔·奥尔夫强调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他还发明了一套“元素性”奥尔夫乐器,同时利用人体各部位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参与演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沉沁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的音乐教学生涯已有27年,现在的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篇18: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

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

【摘要】律动教学法是一种带动、引导学生将音乐中所包含的抽象的内涵和情感,以自身的理解、领悟为基点,外化为具体的肢体动作的教学方式。在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大音乐教师应深刻把握律动教学法的内涵,明确其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以音乐表达的情感为依据,从难到易地设计肢体动作,避免误区,妥善运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音乐教学

最新的教育改革提出,中小学生的日常培养,除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音乐、绘画等人文学科,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亦指出,广大音乐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可将抽象的音乐内涵与趣味性、形象性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应深刻理解律动教学的内涵,积极探索、尝试、创新律动教学的措施,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音乐的抽象内涵

音乐所承载的感情和内涵较为抽象,单纯视觉、听觉上的学习效果较为有限,从而阻碍了学生理解、掌握音乐的程度和进度。针对这一问题,放眼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无论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动作去理解、再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著名的音乐学家柯达伊亦认为,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与身体律动相互转化。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可将抽象的音乐内涵与具体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实现抽象音乐内涵与具体肢体动作间的转化,让学生在简单、直接的舞动当中,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环境氛围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达到预期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施教的过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律动是一种轻松、活泼的娱乐方式,也是学生表达对音乐理解和感悟的最直接的方法,加之儿童青少年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强,因而深受广大学子的热衷和喜爱。因此,充分运用律动教学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活跃度、参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大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律动的机会,充分利用其活泼好动的天性,使抽象、困难的音乐学习转化为轻松、趣味性的肢体语言的探索和表达,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

二、律动教学法的内涵

律动教学法是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简称,是由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让学生在聆听旋律、体验节奏的过程中,引导、促进其视觉、听觉、情感、运动及思维的内在联动,使学生在简单、直观的肢体律动体验中表达自身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活力,从而达到培养其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目的。由于体态律动教学法较为简单、直观,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能够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已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广大音乐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深入理解、挖掘律动教学法的内涵,丰富肢体动作的设计方式,为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三、增强律动教学法实效性的措施

(一)动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实施律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肢体动作的设计必须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学生对于简单肢体动作的学习速度较快,可收到整齐的反应和理想的效果,简单肢体动作阶段形成的成就感可提升学生对于高难度肢体动作的接受、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肢体协调能力存在一定欠缺的学生,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拉低整体的'学习进度,还容易导致挫败心理的产生,影响后续的学习和进步。总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思路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是广大音乐教师必须牢记和坚持的一大原则。

(二)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吸取素材

音乐本身即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运用律动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亦必须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吸取素材。一般来说,音乐教学中的律动多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对于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模仿组合,如人物轻快的步伐,喜悦的表情,或者白鹅走路时左摇右摆的形象等。对于来自生活的律动素材,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亲身体验经历或者拥有一定的见闻积累,因而更容易把握和领会。比如由于学生亲身体验过划船游玩的乐趣,因而在演绎《划船歌》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也启示广大音乐教师,律动教学法的顺利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因此,平时要注意要求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先对可能涉及的模仿形象形成一定的意象积累,从而为提升律动教学法的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对于歌曲内涵、感情的深入理解和挖掘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音乐,包含的情感、内涵不同,涉及的模仿形象亦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表现模仿形象的能力以其对于音乐内涵及情感的理解为基础。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挖掘越是深入,表现模仿形象的拿捏就越是精准和恰到好处。比如对于《月之故乡》这首歌曲,如果学生能够深入地挖掘到歌词背后饱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就可能产生深深地共鸣感,从而在展现肢体动作的过程中更精准到位地把控自身的动作和表情。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歌曲中包含的情感,为律动环节的高效、顺利进行铺就情感上的基垫。

(四)时刻以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及创新能力为目的

虽然音乐教学中的律动多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对于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模仿组合,但目的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模仿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及整合、创新的能力。因此,不管学生模仿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只要尚未练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都不能算作律动教学的成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整合、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对形象的精准模仿为基础。广大音乐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其在参与、体验律动的过程中,提升模仿形象的水平,为练就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做好积累和铺垫。

(五)避免误区,正确运用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于音乐教学当中。但当前存在几处应用误区。一是很多教师认为律动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氛围的功效,于是频繁地应用,结果课堂是热闹了,但教学目标未达成,导致与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初衷相违背;二是很多教师混淆了舞蹈与律动的概念,认为律动就是舞蹈。实质上,律动是对于音乐本质的一种外化和体现,与舞蹈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区别。广大音乐教师应明确律动教学法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必须配合教学目标妥善应用;充分认清律动的本质和内涵,避免与舞蹈混为一谈。从而避免误区,正确地运用和发挥律动教学法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林岚.音乐课堂律动教学的运用与实践[J].音乐天地,(12):13-14.

篇19: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讨论文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讨论文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文化,要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音乐课创新模式的活动下,教师结合传统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喜爱、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希望学生热爱、学习弘扬民族优秀的音乐艺术。主要针对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初中;音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传统文化的组成内容中,民族音乐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要想发扬民族音乐,势必需要借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这一方面的力量,让未来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学生来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才能有效实现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促进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和展现的意义分析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能带来的作用,通过明确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之中,因为人们辛勤地劳作,从而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其中民族音乐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表达形式也灵活多样,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来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从而促进整体发展。第二,民族音乐的产生背景大多数是来自于生动的'民间故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此,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展现出来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能带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音乐中有很多经典的曲目,比如说《茉莉花》《梁祝》《二泉映月》等都是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而这些经典曲目中无论是演奏形式还是演奏内容,都有着不少的借鉴价值。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经典性,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第二,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音乐的措施探讨

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喜爱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呢?这一章节就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实际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一)增强民族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音乐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这一门学科中包含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因为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民族音乐极具地方特色,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民族文化的渗透,以此来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在讲解《云南音诗》最后一个章节《火把节》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师查找有关火把节的风俗习惯,在课前导入环节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从而推动这一节课得到良好开展。除此之外,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兴趣带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而兴趣的激发可以选择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二)以欣赏为主,联合文化背景讲解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所能采取的措施还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民族音乐的教学还是以欣赏课为主,让学生欣赏更多形式的民族音乐,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第二,为了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而在讲解过程中,要置于与其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背景中进行,促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

[2]高成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7(12).

篇20: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论文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论文

近年来,流行音乐,尤其是爱情歌曲充耳可闻。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优越的一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忘却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大唱民歌,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练,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树立了民族自尊心。

二、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怀古》、《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欣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在实践中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前不久我们李埝乡文化站搞了一个乡土文艺演唱会,在全县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学校特地请来其中的几个主要演员给同学们做讲座,并且当场表演了极具民族气息的几个节目,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

结合第二课堂,组织“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器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另外,还组织部分班级开展“民歌演唱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针对当前的流行歌曲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