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物理教具论文范文(共含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osse00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物理自制教具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自制教具的管理向来不太受到重视,造成了自制教具丢失、损坏、乱堆乱放等现象,为了规范、科学地管理和使用自制教具,本文从开设专门的自制教具陈列室,建立自制教具的微机管理系统,对制作材料及工具进行分类保存,制定切可行的自制教具开发和使用计划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物理;自制教具;管理;保管
物理教师都知道,自制教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多数物理教师都很重视自制教具的制作,发动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各种教具,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该怎样对这些自制教具进行规范化管理,以致造成很多自制教具遗失、损坏,或者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与保养。等到上课需要用到这些自制教具时,才急匆匆的去寻找,结果往往找不着所需要的教具,有些即使找得到,也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而不能正常使用。师生虽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了教具,但由于管理不善而使自制教具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或者变成教学工作中的累赘,这种情况在很多学校里经常发生。为了方便于教学,更高效地使用自制教具,在平时的工作中,花一点时间对自制教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自制教具的管理现状
1.没有专门的自制教具陈列室:在一些学校,自制教具与配备仪器混装在仪器保管室中,没有专门的自制教具陈列室。上级主管部门对配备仪器的管理十分严格,如果将自制教具与配备仪器混装于一室,必然会影响到仪器保管室的清洁规范和美观,从而在工作检查中遭受诟病。并且由于仪器保管室内本来存放的仪器就很多,放不下几件自制教具,那些放不下的自制教具就只有丢掉或者另找地方存放,这样会造成自制教具的丢失或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
2.没有建立健全自制教具存放目录:很多学校都建立有自制教具登记表,但是,登记表上的信息不够健全,如果想要找出登记表上的某个自制教具,往往要找上半天才能找到这个教具,有的甚至找不到。造成不能对自制教具登记表进行按图索骥的原因主要有:在自制教具上没有张贴规范的标签或所张贴的标签脱落不全,没有对自制教具进行编号,没有对自制教具进行分类保存,随意堆放,存放的位置不固定,导致自制教具登记表、实物、标签、存放位置不统一。
3.没有保存好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技术和参数资料:多数教师都只热衷于动手制作教具,而不太愿意撰写自制教具的技术资料。这些教具如果是制作者本人使用还可以,当其他教师要使用这些教具时,往往会由于没有相关的使用说明书而发挥不了教具应有的功效。这些自制教具一旦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不要说别人难以维修,就是教具制作者本人,有时也会因为忘记教具的相关技术要领而维修不了。再说,一个好的教具,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如果没有技术资料说明书,是很难进行推广的。当然,我们不提倡每一件自制教具都要有技术资料说明书,那些制作工艺简单,原理浅显,一眼就能看得懂的自制教具,完全没有必要去写使用说明书,比如“自制液体密度计”、“自制液体温度计”、“自制土电话”等等。对少数结构复杂,或者能够演示多种实验的教具,比如我们制作的一个电学教具“多功能家庭电路实验板”,能够演示十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一份详细的说明书,别的教师在使用它时,就难以将它的全部功能都演示出来。
4.没有做好对制作自制教具所需材料的分类保存:制作自制教具所需要的材料是很多的,大部分材料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买得到,有些材料虽然不值钱,但市场上没有卖,只能靠在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并加以分类保存,真是“只可遇,不可求”。但是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平时都不太注意对这类材料的收集,只有等到制作教具时,才需要什么就去市场上买什么。这样做不但费劲,而且还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具制作的周期拉长。
5.没有对制作自制教具的工具作妥善的保管:教具制作当然不能缺少工具,经常开展教具制作的教师,所购置的工具是相当齐备的。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不管是什么工具,都统统丢进工具箱里,等到需要某一个工具时,就翻箱倒柜的去寻找,往往把工具箱翻得底朝天都找不到所需要的工具,白白浪费掉很多时间。
6.没有做好自制教具的开发和使用的整体规划:多数物理教师平时由于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制作,等到上级将要开展自制教具比赛的文件下发以后,才急忙来赶做教具,这样做出来的教具自然水平不高。此外,也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教具制作的引导和培训,致使学生制作教具的热情不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很多自制教具放在保管室内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对自制教具的开发和使用缺乏常态化的机制。针对目前在自制教具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根据自己在管理的上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供物理同行们商榷。
二、改进措施
1.开设专门的自制教具陈列室、陈列柜:随着国家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进,各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物理教师要积极争取,向学校领导汇报物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促成物理自制教具陈列室的建成。只要学校条件允许,领导通常是会给予支持的,但关键的是物理教师要把这间陈列室建好、建成功,甚至建成学校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对陈列室中的仪器,可以仿照配备仪器的分类方法,将它们分成A计量、B力学、C热学、D声学、E光学、F电学、G电磁学、H综合类、I其他类等等,再进行编号以后分类陈放。
2.建立自制教具的微机管理系统:将自制教具纳入微机管理系统,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机动性,而且也会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利用excel的超链接功能,将自制教具存放目录和技术说明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使用者想要了解某一自制教具的技术资料时,只需点击该教具栏目上的“查看资料”一栏(左图所示),即可链接到相关的页面进行查看.
3.对制作材料及工具进行分类保存:将材料保管室和教具制作室安排在一起,与教具陈列室分开。这样安排既方便教具制作时材料、工具的取用,又保持了自制教具陈列室的清洁和美观。材料要分类保存在材料架上,可按照木材、金属(再分为铜、铁、合金、导线等)、塑料、纸板、玻璃、磁性材料等等进行分类,再分门别类地进行分类保存。比如各种型号的螺丝、垫片,要分装在不同的透明塑料瓶中;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的各种导线,要分类捆扎保存。在教具制作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材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这大多都是由于平时不注意材料的收集和分类保管而造成的。对工具的分类保管也是教具制作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工具保管得不好,取用不方便,也会耽搁很多时间。各种小工具如夹钳、起子、镊子、锤子、电工刀、电烙铁、热塑枪等要按类别分别放在工具车上,大型的电动工具如电焊机、电锯、电钻、手磨机、切割机、台钻、铆钉机等则放在工具架上固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减少寻找工具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每个学期都要制定一份切可行的自制教具开发和使用计划:“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师生在每个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推陈出新,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教具来充实教具陈列室,整个学校的教具创作氛围才显示出生机和活力。为了营造出浓厚的自制教具创作氛围,物理教研组在每个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中,都要将自制教具的创作、评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任务来抓。制定出总体目标和任务时间表,让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实践中产生创作灵感,并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设计和制作出具有创新亮点的教具。而不是在收到上级将要开展自制教具比赛的通知后,才来突击赶做教具。对自制教具的使用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多设置悬念,力求让自制教具充分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对陈列室中的自制教具,要根据教学进度逐步开放,切忌一下子全部都让学生看个遍,那样以后上课用到这些自制教具时,学生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制作、保管自制教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方便、快捷地使用自制教具,就必须科学、规范地对自制教具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制教具成为素质教育有力的帮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4月.
《 物理学视域下建筑节能问题探讨 》
在物理学看来,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时它的总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所蕴含的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既不会自行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思想———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这一定律只规定了能量的数量关系,并没有涉及到能量的转换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就解释了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只会做功而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会导致其中的熵不断增加,它永远没有减少的可能。
最早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学者是麦克斯韦,后期有许多学者试图证明这一理论的错误性,但终究还是没有成功,直到1951年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将信息论与统计物理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证实了麦克斯韦的这一假设。
这一假设中的事物交换与信息交换存在本质的区别,在事物交换中不可能出现两者共同拥有的情况,一方的增加势必导致另一方的减少,但是信息交换则不同,它不必遵循热力学定律。
可以说信息替代能源是建筑节能的基础,从布里渊的研究可以看出,信息的传递不遵循热力学定律,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在热力学允许的范围内做许多事情,例如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孤立系统中熵的增长速率,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信息替代能源。
能源是有限的,但是信息资源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导致能源在不断减少,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增加,
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果一直纠结于物质系统,很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用信息资源代替物质能源就难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利用信息来降低能耗的实例:出行前预先在地图上标明线路,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降低汽车的能耗;在房间安装温控设施,随时了解房间的温度可以降低取暖能耗;新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的能耗。
信息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同时信息在建筑节能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引起我国建筑界普遍关注的高层建筑节能问题,就是因为对建筑节能信息了解的缺乏,才导致了设计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忽视信息的建筑工程必然会对整个建筑造成极坏的影响。
物理学知识在建筑节能中的运用
(一)以物理手段实现太阳光照明
经医学专家研究证明,太阳光可以降低诸如忧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之类疾病产生的几率,采用物理方法将太阳光引进室内不仅可以增加晒太阳的机会,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在没有机会到户外享受阳光的时候,采用导光管装置就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它主要是通过物理学中的反射原理传递光线,但是光线的每一次传递都会造成能量的损失,这种导光管装置不适合长距离的光线传递。
物理学家爱德曼兹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装置,这个装置的主体是一个塑料控板,控板上安装了许多由激光切割而成的镜片,这些镜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当太阳光照射到塑料控板上时亮度便会增强,然后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许多科学家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彩色荧光塑料上,他们试图采用荧光塑料来采集阳光,这项研究的原理是:白色是由红、绿、蓝三个颜色组合而成,科学家们尝试将由这三种颜色的塑料收集到的阳光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就形成了人类生活中所需要的白色太阳光。
通过这种物理手段形成的太阳光所发出的亮度相当于两个75瓦灯泡所发出的亮度。
(二)利用太阳能取暖
要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就必须选用热阻和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热阻是指材阻挡能量进行传递的能力,吸热系数是指物体本身吸取热量的能力。
在传统热学工艺中这种方式较为常见,为了满足工艺需求一般使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在减缓热量传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热量。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有利于节能,更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建筑选址最好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有利于阳光的接受。
建筑中的玻璃选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能够有效地进行能量储存,这些材料在白天吸收大量的热量,然后使用储热墙或者其他储热工具将热量储存起来,在夜间温度降低时这些储热工具便可释放出热量,增加室内温度。
对于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要组织调温,窗外应当设有可以操控的遮阳设备,夏日温度较高时这些遮阳设备可以阻挡高角度阳光的照射,
冬季温度较高时这些遮阳设备又可以将低角度阳光引进室内;也可以在遮阳装置中安装双层玻璃,在冬季档有日照的时候双层玻璃的吸热作用能够提升室内温度,
晚上关闭反射膜或者百叶窗,能够有效的组织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
(三)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原本只是一种计量单位,当某种材料的粒径小于100nm时,它便可以称作是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兴技术,制作具有小粒径材料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纳米科学是原子物理、量子物理等多种学科的聚集点,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尺寸小的特性,从而就成就了它不同于一般材料的特质,如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
纳米技术在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对碱骨反应的抑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光催化效应等性质,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制作而成的混凝土具有分解有毒物质、净化空气的功效。
纳米材料的其它功能能够制成不同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如能够进行智能报警与自我修复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能够使材料的刚度、强度、韧度等发生变化,利用这些特殊的性能就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弹性水泥、延性水泥,抗菌陶瓷、
保温隔热玻璃、抗菌塑料等具有高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更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有效的降低因能源消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毛细现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当液体接触到具有细微裂缝的物体或者具有较小管径的细管时,就会沿着裂缝与细管上升或下降,这种现象就被称作是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纸张吸水、地下水沿着细缝上升等都属于毛细现象,这种现象在建筑中的应用能够解决许多难题。
例如在装有空调的室内,无论是夏天的冷风还是冬天的热风都会使人感觉不舒适,这主要是由于空调吹出的“风”会带走人体的水分,从而引发脱水等“空调病”,而新型建筑中的温控装置则用水这一传热载体取代了传统建筑中的空气,这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体的不适感。
这一技术正是使用了毛细现象的原理,建筑物的天花板上布满了网栅,它是由一根根细小的毛细管组成,这些毛细管纵横交错形成一张网,毛细管中流通着水,冬季温度较低时发电所产生的余热使管中的热水不断流动,热水的流动使室内温度上升,发电所产生的余热又使管中的冷水不断流动,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采用毛细现象制成的制冷系统大大优于传统的制冷模式,不仅能够降低能耗,更能降低身体的不舒适感。
(五)太阳墙技术的应用
太阳墙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太阳能技术应用的一个范畴,太阳能可再生、环保、便宜等特性一直是能源研究专家观众的焦点,人们不断开发探索新的途径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
采用太阳墙空气集热器可以回收墙体的散热,解决新风的预热问题,在增强室内空气供给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省能源。
制作太阳墙主要采用镀锌钢薄板或铝制薄板,这些薄板外拥有许多褶皱和小孔,薄板的表面颜色较深,这些板材一般安装在距离建筑外墙20厘米的地方,并和建筑物顶部的遮雨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太阳墙即热系统一个组成部分,另外一个部分由室内风机与管道组成,这两大部分就构成太阳集热系统的整体。
其中薄板上的褶皱主要是用来增加板材的强度,褶皱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形状,板材上孔洞的数量以及分布规律则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这主要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所处地理位置、阳光充足程度等。
关于玩教具制作教学设计论文
一、以“玩”为主线贯穿本课程
这是因为本门课程我们研究的是玩教具,既然是玩教具,就要让学生玩起来,我这里所说的“玩”不同于我们平时的玩耍,因为,它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所以我选择用“玩”作为本课程的主线,让学生以玩开始在玩中结束,让他们在玩中乐、在玩中看、在玩中赏、在玩中学、在玩中做。从而使学生既能感受到玩教具艺术的魅力,又能感受到不同材质带给他们的审美快感。我的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以“玩”一些不同的材质,进入到本教学的情境中。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认知具有动力功能,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感知力比较敏锐、记忆力比较牢固、思维也比较活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认知情景,逐渐引领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引导支持他们大胆创作,设计出不同的玩教具,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玩”就体现了他们的动作性,我认为动作就是思维,他们在动作中学习,如果缺少了动手的机会,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自己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同学们都保持着很高的热情与兴趣,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成就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玩教具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以“意”为主体目标贯穿本课程
这点主要为了强调学生所做的玩教具必须要有创意,创意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学生面对每一次不同材质的实践,要把创意放在首位。例如,哲学中说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同样创意也是我们玩教具制作的活的灵魂。还有我们文学中提到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有几十个学生,就要做出几十个不同形式、不同创意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身临其境的优秀作品。其中学生的玩教具—泥艺作品《农家小院》就是很有意境的优秀作品。此作品的意境美表现在,当这件玩教具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使我们忘却了节奏快、压力大的城市生活,向往着安静惬意的农家小院,我们的思绪在此沉淀,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愉悦。在玩教具制作的教学中,我一直推崇学生要注意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作品通过客观物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现在多指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或情境所呈现出的境界和情调。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作品的有机统一,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由此可见,以“意”为主体目标贯穿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玩教具作品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又富有内在美,使作品具有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美。
三、以“情”为主导思想贯穿本课程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我一直把“情”字作为教育学生的主导思想贯穿本课程,“情”字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学生真情实意的一个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认为,拥有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好本门课程最基本的要素,要想做好玩教具,首先要用心,真情实意地与不同材质进行交流。例如,在玩教具泥艺的制作中,我发现学生手上都戴着塑料袋,个个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泥巴沾到自己的手上和衣服上,连班里的男生都是如此举动,这种学习态度显然是不想弄脏他们的手和衣服,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应付着做,没有真心的付出就不会有回报,结果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看到这一幕,我将泥艺项目暂停下来,告诉学生:“想做出好的泥艺玩教具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情实意地与泥巴进行交流,试想一下。如果未来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会戴着手套给宝宝擦屁股吗?或者再来试想一下,我们的妈妈会戴着手套给我们做面条吃吗?”学生们顿时都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迅速地摘掉了手上的塑料袋,紧接着学生的手、脑、心与泥巴相融在一起,他们已经不在乎泥巴会弄脏手和衣服了,全身心地与泥巴交融在一起,脸上、头发上、衣服上到处都沾满了泥巴,同时产生了一些情景交融的优秀泥艺玩教具作品,例如,作品《童年》,学生根据创作主题,相应地给泥艺涂上了颜色,使之作品主题更突出,同时突出了审美的趣味性,更加富有童趣和视觉冲击力。我坚信,只要学生在做各种材质玩教具的过程中,有真情实意,就会有更多情景交融的作品出现。
四、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项目实践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主要表现在,针对一些不同材质的玩教具,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先提出玩教具的主题思想,再给学生进行分组,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方法的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做。这样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实践教学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教学中的某些模块与幼儿园所需相结合,先制订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施过程等,然后将学生分组到幼儿园进行项目实践,此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更能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以上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以便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其中在教学上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法大力推进课程内涵改革,加大实践力度。本着积极探索“校园合作”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规律,围绕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长为先,儿童为本,校园合作,共同育人。同时通过实践,达到育人的目的。
项目实践法还注意到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支持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幼儿园各种玩教具制作任务实训,在大胆表现创造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创造的能力。并顺利完成实践项目。通过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冲动,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项目任务实践教学,还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以上四点教学尝试,在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艺术潜能,通过这次的教学尝试,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益尝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首先是学生现状的展现,然后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选择能适合于学生的方式方法,通过备课、教学、实践等环节去教,最后学生按正确的方向通过自身的学习,改变原有的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的知识结构。在这期间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结构和模式以适应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也不断地学习、实践、学习,最终达到目标的完成和成功。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美术教育中学与教、学与运用互相脱离的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创作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转变了观念,其中教师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后是合理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自制教具研究论文
1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对体育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成为改进体育教学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师生的动手操作、创新实践能力,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但是从目前自制教具的运用情况来看,大多数体育教学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对自制教具的运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希望可以通过自制教具的有效应用,为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提供帮助[1]。
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的意义
有效运用自制教具,提升学生的思考以及合作能力自制教具是一个认知与实践创新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因此,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考以及合作能力。有助于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自制教具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整个课程的核心,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让学生逐渐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向着和谐、愉快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随着对自制教具学习兴趣的逐渐提升,学生的各项创新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才能使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动手实践能力也会逐步提升。开展自制教具体育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2]。有利于深化校本课程的内涵传统的体育器材对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体育器材,会使体育课程显得单调乏味。新课改的宗旨是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的实际创造新的教具,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这也有利于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方便更多的小学体育教师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3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自制教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否提升自身各项体育能力以及体育素养,就要看对体育运动是否有兴趣参与进来。由于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整体跨度较大,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特征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对自制教具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切实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一年级的体育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年龄较小,所以需要制作一些较简单的教具来进行基础培养;在对较高年级的体育课程进行设计时,学生自身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就要制作一些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体育教具,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各项体育能力[3]。自制教具可以缓解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从目前我国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因自身规模小、办学经费不足等原因,使得体育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器材存在严重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因场地以及器材受限,学生只能在体育课堂上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而自制教具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场地、器材不足带来的矛盾。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作一些体育教具,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自制教具是对先辈优良传统的继承自制教具是在原有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并不是完全脱离传统自编自造。对于自制教具的制作者,在制作教具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祖祖辈辈也在使用这类教具,从而在利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对他们带来一定的教育作用。另外,自制教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制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4自制教具使用原则教育性
教育性原则是自制教具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充分地体现在教具中,从而确保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促进自制体育教学向着启发式教育的方向发展。自制教具的产生是为了服务于体育课程以及学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制教具进行充分应用,使其可以切实满足体育教学目标要求[4]。科学性自制体育教具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使用自制体育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从而保证其所使用的自制教具可以切实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并提高自制教具使用的科学性,发挥其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环保性自制体育教具主要是通过废物循环利用的方式,所以环保性也是自制教具的一项重要特征。从目前自制体育教具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自制教具制作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易拉罐、塑料袋、废纸及其他废旧物品等,所以一旦对其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和污染周围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废物的种类进行合理的收集整理,并告诫学生不要乱丢乱扔,促进学生养成一个讲卫生和爱护环境的习惯,充分体现出自制体育教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安全性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起到补充手段作用,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自制教具大多是手工制作,不仅有些粗糙和不美观,更主要的是,自制教具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在学生制作沙袋时,如果沙袋的制作质量不达标,就有可能在使用过程出现沙袋中的沙子进入眼睛的现象;如果沙袋中所选用的沙子含有砂石等物质,还可能会引起砸伤事故。因此,在体育教具设计、制作以及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尽到保证学生安全的监管责任,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经济性自制体育教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学校器材缺失的不足,降低体育教具的采购费用。但是有一些教师为追求教具的美观,而去花钱采购材料或定做自制体育教具,这与自制教具的使用初衷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自制教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制体育教具的经济性,最大限度减少教具制作以及材料采购费用。多用性在自制教具设计和制作时要考虑两点:一是尽可能长久耐用;二是一物多用,要努力拓宽自制教具的使用途径。
5自制教具使用案例用饮料瓶自制保龄球
由于保龄球运动对场地以及器材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校园内一些废弃的饮料瓶,并灌满沙子或水作为保龄球道具,来教学生如何去打保龄球。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以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得分统计,击倒一个瓶子算一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该游戏是一项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通过自制保龄球,让学生体会到打保龄球的乐趣,并在游戏过程中对团队合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公平竞争精神。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有的教具进行妥善处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用废弃的条幅做绑带,开展两人三足活动教师将收集的废弃条幅分成若干个小段,并将其制作成绑带,让学生对两人三足、四人五足等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自发组成小组进行练习;另一部分就是各个小组间进行两人三足、四人五足比赛。该自制教具的优点就是制作过程较为简单,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该项活动,因参与的学生数量较多,课堂氛围也自然很活跃。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深对体育活动的理解,并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充分了解体育活动的乐趣所在,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6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自制教具被应用于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中。本文着重对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对开展自制教具教学的意义、作用以及相应的使用原则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一些自制教具使用案例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有效地提升自制教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水平,解决目前自制教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克林,周秀方.自制体育教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1):112-113.
[2]赵瑞.浅谈跳绳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1):42.
[3]彭玉兴.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几个“有利于”[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27-28.
[4]杨宁.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06.
关于对高科技和数字化教具的冷思考论文
高科技和数字化教具在使用时固然有简单、快捷、精确的优势,然而它的使用却是建立在凌驾学生现有认知、剥夺学生感官体验、无视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应沉迷于使用新型教具,而要始终和学生站在一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探究世界。
在各地自制教具的评比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先进”的新型教具。这些教具或使用了新材料,或使用了新技术,它们能使数据的获取更为简单、快捷、精确。毋庸置疑,这些新教具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它们也带来了不少负作用。
一、凌驾现有认知
在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时,有教师将温变油墨均匀涂在铜棒上,然后在铜棒中间位置加热,温变油墨呈现出来的色彩变化,犹如材料自身绘制的一张热传递的动态图画。然而,学生对温变油墨中变色化合物的认知是零,对变色的原因也是一头雾水,这个改进的实验实际上只是用一个问题来解释另一个问题,却并没有解答问题。还有那些数字化的仪器,简单摆弄一下,就得出了一个个“精确”的数据。这么轻松就能得出结果,学生看到仪器在工作了吗?知道仪器是怎样在工作的吗?知道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数据吗?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讲,这样的数据和事实并不能建立直接的联系,这些抽象的数据无形中践踏了他们的认知。科学课的教学应该实打实地建立在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沾沾自喜地满足于“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雕虫小技。
二、剥夺感官体验
在测量小车行驶的速度时,一些新教具里使用了红外传感技术或者其他数字化组件,小车一到终点,设备即被激活,立即停止计时,精确度比学生目测自然要高不少。然而,有了这样的设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就不需要手忙脚乱地手卡秒表眼盯终点了,也不需要小组合作了,只需听教师讲解一下操作方法就可以坐等实验数据的出炉了。然而,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都被先进教具所取代了,随之而来的是各项能力的退化。学生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眼睛没有红外感应敏捷;学生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耳朵没有声音传感器精准;学生开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人脑没有电脑聪明……教师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呢?科学探究就应该让学生亲力亲为,让他们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
三、无视情感体验
诸如传感器电子温度计、电子测力计这样的数字化仪器,使用后得出了一个精确但却冷冰冰的数据,它能满足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吗?学生喜欢这样的仪器吗?不,他们更喜欢用自己做的简易温度计、简易测力计、简易风向标、简易小杆秤。也许,这些简陋的自制仪器得出的数据并不精确,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亲切的、真实的,同时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温度计,液面在缓缓上升,学生也跟着情绪沸腾;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测力计,皮筋被一点点地拉长,学生也跟着手心揪紧;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风向标,箭头在随风转动,学生也跟着心情飞扬;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小杆秤,重物被慢慢提起,学生也跟着欢呼雀跃。这真真切切的体验是那些数字化仪器可以给予的吗?答案显而易见。因此,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最该关注的不应是实验过程多么完美、实验数据多么精确,而应着眼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真刀真枪地学科学、做科学。
为什么一开始就把捷径展示给学生呢?为什么不让学生尝试多走几条路呢?为什么不让学生一条道走到底呢?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和数字化教具可以做偶尔的点缀,但教师不应乐此不疲,否则就有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危险。教师应该始终和学生站在一起,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探究世界。
浅谈绘画活动中教具的运用论文
美术教具的应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教具的运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具的合理应用,是教学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活动教具的运用是提高美术能力的导航支架: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它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而美术活动中教师运用的灵活巧妙、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就是启发孩子思维、指导孩子技能很好的方法。例如,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我和孩子们进行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绘画活动,由于此内容涉及到的多为侧面人的动作,而中班幼儿在画人的技能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于是在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思维启发后,我用侧面人的活动教具形象的演示了侧面人与正面人有什么区别,以及如何用人物的头、四肢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动作,孩子们在形象的感知后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大胆的表现,当他们把作品合作布置到环境中后,提高得不仅是他们的美术能力,满足感、自信心也更强了。
2、幼儿活动学具的运用是解决绘画难点的有效方法:
陈鹤琴老先生十分提倡幼儿:做中学、学中做,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孩子进行美术活动,当然也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撑,离不开物质环境的创设。中班幼儿,思维的快速发展促使他们有了很多的想法,可是技能的发展却不能跟上思维的发展。常在绘画表现物象时出现困难,尤其是在变换不同动作的时候更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结合这些原因,我设计了不同的幼儿活动学具,并运用到教学中。如:在进行“淘气的小猫”的绘画活动中,我为每桌提供了四肢、头都能活动的'小猫的学具,孩子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摆弄活动的小猫、把自己的思维用直观形象的学具具体的体现出来,再用画笔大胆的表现,从而解决了孩子思维跟不上技能的难点——孩子们绘画出了上扑、下扑、左扑、右扑、斜扑等各种小猫淘气的动作。对活动学具的直接操作、反复体验,使孩子们变被动记忆为主动的探索,一些不易被感知的事物或现象显露出来,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了幼儿进行大胆绘画创作的兴趣。
3、多媒体教具的使用是发展美术能力的重要手段: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读书是一种学习,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进行了计算机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现代信息教育方法,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真正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呢?
结合园内上学期提出的“如何使课件在教学中真正的发挥作用”的问题,在美术活动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孩子对美术的感受。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具及图片一直受到教师的推崇,但这些直观教具大多数是静止的。而现代的电教媒体给美术教学活动注入了一股新血液,特别是对幼儿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引导、刺激的独特作用。活动中根据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动”(生动直观的播放)、“变”(多样变化教学手段)、“趣”(妙趣横生的媒体转换)、“美”(美不胜收的构图变幻)的特点,不但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如:为了能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色彩搭配的重要,我用电脑中的画笔绘画了一只小兔,然后充分利用“画板”中“填色”工具,反复进行填充、撤消,孩子们直观的感受了色与色之间搭配是否合理,这种方法又快捷又直观,是以往用纸笔示范所难以达到的;为了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画面布局的重要,我对“插入图片”中的“移动”、“剪贴”、“复制”、“缩放”等功能加以合理利用,使孩子们直观的感受了画面主体大小、远近的布置,亲眼观察中感知了怎样组合才是最美的,初步理解了什么是合理构图。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们的计算机水平毕竟不同专业人员、是很有限的,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果说我们教师有“一桶水”,那么互联网就是知识浩瀚无垠的海洋。例如:在进行 “小蝌蚪找妈妈” 绘画活动中,根据对孩子以往绘画的分析、此活动的难点就是引导孩子解决“怎样表现面对面”的绘画方法。于是我从网络中下载了形象、生动的课件,并适时的运用到活动中,孩子们在高涨的兴趣中观察了小动物怎样是面对面、怎样表现面对面,很好的突破了此活动的难点。以上几种教具的运用只是我本学期的一些实践尝试,当然概括不了美术活动教具使用的不同方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根据活动来设计、制作出合适的美术教具,并能恰当运用于教学,孩子们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推动幼儿积极尝试的强烈欲望,必然会促进孩子美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具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具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具;作用
教具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使用的工具或玩具,幼儿们通过玩教具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具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玩教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幼儿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产生多样化的学习想法与生活想法。缺乏想象力,幼儿就会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中。很多教师同意“创造力缺乏是因为想象力没有得到开发”这一观点,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借助教具,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游戏、开展游戏。此外,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不得过分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也不要指责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塑料积木是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玩具与教具,很多教师会在幼儿玩积木之前,告知幼儿游戏的具体规则,一旦发现幼儿没有按照自己提示的游戏规则玩,就认为幼儿没有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并强制要求幼儿必须用教师传授的方法玩积木。这样,不仅影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幼儿形成创造力。教师一味地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拼积木,会极大地限制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用个性化的思路玩积木,大胆想象,大胆实践,即使完全脱离了教师建议的游戏规则也无不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给幼儿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玩教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探索出个性化的玩法,从而快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借助教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发散幼儿的思维,也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长期训练,学会玩教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芭比娃娃”是很多幼儿喜欢的玩具,在玩芭比娃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边玩一边说一说自己的娃娃叫什么名字,娃娃的性格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基本的介绍用语,还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借助合作型的游戏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促使幼儿形成交际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如在玩“过家家”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和幼儿结合教具,共同设计“过家家”游戏的场景,编排“过家家”游戏涉及的小故事。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想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都有较大益处。
三、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
心理年龄决定了幼儿的思考方式,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数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幼儿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与关注,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他人的认可,他们不懂得从其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另外,在幼儿教育阶段,如果教师忽视了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幼儿很容易成长为自私、自我、极端、任性的人。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在借助教具做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帮助幼儿养成集中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情的好习惯,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度。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好胜心强,一旦失败了,就无法控制个人情绪,甚至将失败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教具上。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学会控制个人情绪与个人行为。综上所述,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很大,教师应给幼儿明确的指导,开发幼儿潜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晓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开发和运用[J].科技展望,,(5).
【摘要】提高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视,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注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要基于现状,更要对课堂实际教学需要和教学大纲认真探索,只有这样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
1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在于需要学生培养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这就给物理学科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正所谓学遍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由此可见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奇妙。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终身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我们就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以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为起点,开创全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所学内容的特点,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教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物理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认真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初中生心理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了解清楚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调整,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既有深度难度,又充满了生活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
2.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氛围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而且只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积极迸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3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打破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而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3.1注重学生探究精神
所谓“教学”,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对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的发掘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与欲望。
3.2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教师在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方案,为学生合理的安排探究方法。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自己的探究精神与探究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3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物理教师在探究式活动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激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是使学生拥有特立独行的见解与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前提。
4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为基础,对物理教学方法实施本质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这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也同样适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物理实验,而这些物理实验都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只有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从本质上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学生学习物理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物理老师在确保学生的安全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物理知识的可实践性。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家就能完成物理实验,使学生看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现代信息设备展示物理过程与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实验中存在一些高危实验,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PPT的途径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与内容。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借助科学技术与知识,才能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物理教师应当自主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以丰富传统的教学课堂。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与物理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息息相关。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定被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所淘汰,物理教师只有充分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33).
[2]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0(06).
[3]李乐民.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12).
[4]严斌.纲要导学,自主建构———浅析初中物理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J].知识窗(教师版),2009(09).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和学中“设疑”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阐述了“设疑”的有效方式,最后总结了“设疑”对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旨在促进这种教学方式的推广,使学生学习不断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和学;设疑
1初中物理教和学“设疑”应注意的问题
1.1创造设疑的情境
对于初中的物理,逻辑思维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初中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奇特新颖的事物的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同时,老师还要清楚学生的爱好习惯,使得设疑的情景更加独特新颖,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设疑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应该主要围绕教学的内容展开,不能与所学的知识不相关,实现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
1.2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到设疑的重要性,长时间的教学中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很好的互动,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降低。因此,要想在教学中设疑能够有良好的效果,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有心理安全感,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老师还要对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主观性的发挥。
1.3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带动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度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不能设置太难或太多的问题对学生不断追问,这样会给学生形成很大的`压力,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
2初中物理教和学“设疑”的有效途径
2.1“设疑”的情境要合适
设疑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设疑的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惯性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如果不小心踩到西瓜皮,身体会想后倾倒,但是如果在坐车时突然刹车,身体会向前倾倒。通过这两个常见事例的对比,学生就会在心中产生疑问,求知欲就会促使学生有效进入到对惯性这一知识点的思考。再比如,在学习能量转换的知识点时,可以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不同的能量是如何产生与转换的,能量的合理利用等问题,通过情境的激发,促进学生知识的延伸。
2.2“设疑”的目标要明确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我们希望设疑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引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学应该是活的,学生才能够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要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设疑的取材也要尽量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例如,在学习热现象时,老师可以用实际的生活进行引导:开水冒出的“白气”和冰块冒出的“白气”有什么差异,二者是否都是由于热现象导致的。在没有学习知识之前,学生可能会对这两种想象有一定的误解,通过设疑的方式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知道,一种是由于热想象产生,一种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受冷液化产生。
2.3“设疑”的时机要合适
在物理的教学中,设疑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把握,就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适当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进入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动能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水壶的盖子会发生跳动,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的。学生一旦激发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4“设疑”的方式和适当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要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在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中往往更容易掌握和记忆。因此,设疑还要具有归纳性,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反思。同时,设疑还要具有创新性,在一个问题结束之后,可以适当地提出新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老师也可以进行设疑:在同样的情况下,拉空车会比装满货物时更加轻松;在推箱子时,将两个箱子并排放置会更难推动,这是为什么?通过问题的分析和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滑动摩擦力和质量、接触面积有关。这些设疑的难度不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解决,在思考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3结束语
“设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合理运用“设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浅谈物理思维程序的训练[J].学周刊,2015,18:163.
[2]赵晋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赵鑫.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黄海旦.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3,10:1.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可以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为学生的教学服务。微课这一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有着不能替代的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微课可以完成很多的教学目标。在师生关系促进,班级教学氛围打造方面,微课也有互动性强,交流沟通顺畅等优点。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教学流程
一、注重教学设计,将微课的教学流程融入整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需要提前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布局,使得时间和内容可以优化,做到高效化。将微课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明确微课会在哪个环节或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做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从学习流程上来看,微课的环节并不是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习,老师就没事干了。在微课录制好投入应用后,教师还要将微课教学融入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主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初次认识,在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的阶段。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将自主学习阶段中的难点或者不理解的知识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研究。老师也应该通过一些测试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反思,因为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微课教学还是新生事物,并不会感觉到非常熟悉,所以教学反思中要不断对已有的教学加以调整,使之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新知识导入,效果显著
一个好的开头会让学生接下来更加专注,兴趣高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物理学史,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导入方式,常用而且效果较好,可是如果用的太多了,学生们会感觉单调,甚至会有学生感到太浪费时间却做了一些好像没有多大用处的安排。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教师可以考虑用微课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
例如,教师可以用微课来代替语言式导入,也就是将本来教师口头叙述的故事通过微课呈现出来。这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很受学生的欢迎,声音、画面再加上音乐,讲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物理学故事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当然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和剪辑工作,看起来非常耗时耗力,但微课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因此,教师们要在这个环节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多出精品。好的微课还可以跟其他老师分享,这是一件惠及更多学生的行为。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都表明,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转换思维,用更加灵活的思维去看待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三、借助微课教学解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耗费心力和时间较多的环节,方法运用不当还可能效果甚微。教学具有过程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使得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如果将微课巧妙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拓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渠道。微课的录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教师要充分估计学情,做好预设,并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新授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课程,因此必然存在着问题的预设。
这要求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充分调研,通过作业、同步训练、随机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过,如今新的教学理念也提醒各位教师,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是教师提前预演的实现,伴随着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具有了生成性的特点。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实现的。教师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要认识到其在培养创造力和持久的物理兴趣方面的长远意义,不可以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目标放弃或者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或出现的状况,尽可能在课堂之上加以解决,如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耗时较多,那就需要放在课下,总之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的感觉,学习的效果提升。总之,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发挥自身很多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更多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经验来进行实现。微课将会与传统教学一起为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赵旭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6,(11):64-65+72.
[2]马振华.以微课为载体精心设计初中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2016,(06):55-56.
物理教学相关论文
当前,物理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往往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无法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大家看看下面的物理教学相关论文哦!
物理教学相关论文
【摘 要】本文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涵义及教学模式,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现实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科学探究;传统教学;培养学生
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相比较而言,探究式教学更体现现代教育倡导的目标,也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探究式教学的涵义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科学探究的思想,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参照科学探究的模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探究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1)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等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直接兴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巩固和迁移。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其探究知识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进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使其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动力。
(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具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情感;是否具有创造精神等。利用探究式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和信息,学会沿着科学探究过程探究实验现象和规律,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等。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小发明、小课题等一系列探究性实践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由此会形成对科学、对社会、对自己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三、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1)问题提出。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过程围绕问题展开,教师要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
(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来实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的假设不能继续深入时,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角度提问的策略。当学生猜想与假设不够开放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
(3)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学中的交流与科学研究中的交流不同,不要求术语精确形式规范。它可以形式多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教师可以按照课标对交流环节能力的要求,由低向高循序渐进的要求学生。
总之,只有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去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红梅.关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物理教师
[3]陈朝阳.浅谈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价值[J].科学大众.(1)
[4]李道鑫.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
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摘 要】事实上,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
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
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利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关键词】自然科学;宗教;科学家;宗教信仰
1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定义
1.1 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分科之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学说。
在《辞海》(1979年版)中这样界定“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英国学者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1]
1.2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成长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对神明的尊奉与崇拜。
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种信仰体系,是对客观存在的解释,一般包括仪式的遵从与信仰两个方面。
宗教主要特点是,相信有一种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这种神秘力量不仅统摄万物而且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拥有绝对权威,从而使人类对这种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感,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引申出信仰认知和仪式活动等内容。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解说宗教“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1 科学与宗教共同生长
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知识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古代文明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受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一段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的科学知识一直依赖于充满想象和猜测的自然哲学,甚至依附于宗教神明。
到了中世纪,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科学与宗教从混合状态走向解体,科学最终从自然哲学和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实证科学。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第一次宣布了近代科学与宗教神话的终极决裂。
从此,科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自然科学也从宗教神学中获得解脱,科学与宗教走上了冲突对立的道路。
在人类文明刚刚开始之时,科学与宗教就各自的萌生起来。
只不过当时科学认识与宗教思想都处于初始时期,相互存在于人类的原始思维形式之中,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很难找到二者的差别。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出现分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形式开始分离。
在原始社会走向完结前,不同文化的分化正处于低级阶段,科学知识与宗教神明仍然共同存在,界限不分明,互相包含。
正因如此,我们在最初的科学中能够看到神秘的虚幻认识的影子,而在最初的宗教中也能够发现人类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
2.2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不认可超自然的力量,反对采用超自然的因素和力量去解释任何自然客观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
然而,从本质上说宗教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信封,认为世界是被超自然的上帝和神明创造的。
宗教由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崇拜导致它否认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种科学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与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之间的对立,决定了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而且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科学与宗教的认识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自然科学从客观实在的各种具体形式出发,从而发现客观实在之间的联系并用经验的方法证明。
而宗教认识所采用的方法是“信仰主义”,借助的是非经验、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直觉。
科学与宗教的社会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被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最有意义的革命力量。
虽然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宗教曾经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宗教是一种含蓄的成分,因为宗教常常把客观的社会制度作为神意的展现,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并举例说:“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
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3]
宗教和科学是一直存在着冲突的,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
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
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
[2]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并不罕见,依此可以看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干涉,比如,教会严厉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的革命斗争并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就是这样。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宗教永远不会摒弃对威胁其地位的科学理论发起挑战的,不仅这样,宗教还要打击科学的教育。
最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基督教一直没有停止对“进化论”的攻击,因为“进化论”击中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这也就上演了宗教对科学的迫害。
由此看来,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由来已久并且也很难调和。
3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虽然科学与宗教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但是许多西方自然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例如天文物理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曾说过:“既然天文学家是自然之书最高上帝的牧师,适合我们思考的不是我们智慧的光荣,而是居于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荣。”;还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牛顿,他信仰耶稣基督和救世主,而且牛顿在晚年写了大量关于宗教方法的手稿,手稿内容涉及年代学和圣经研究又延伸到神学阐释;更有发展了电学和磁学基础概念的法拉第,他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积极参与教堂活动;被称为是原子理论之父的道尔顿,也是一个传统的基督徒。
恩格斯说过:“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那里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
唯物主义者只去说明事物,是不理睬这套废话的。
只有当那些纠缠不休的教徒们把上帝强加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这件事,并且作出简单的回答,或者像拉普拉斯那样说:‘陛下,我不’,或者更粗鲁一些,以荷兰商人经常用来打发硬把次货塞给他们的德国行商们的方式说:‘我用不着那路货色’,并且这样就把问题了结了。
而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竟要忍受何等遭遇啊!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中,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的遭遇,就像耶拿会战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他的文官武将那里的遭遇一样。
在科学的推进下,一支又一支部队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垒投降,直到最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领域全都被科学征服,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
牛顿还把‘第一推动’留给上帝,但是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别的任何干预。
神父赛奇虽然履行教规中的全部礼仪来恭维上帝,但是并不因此就变得手软些,他把上帝完全逐出了太阳系,而只允许后者在原始星云上还能作出某种‘创造行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