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024-08-23 来源:伴沃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共含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rtgyhuji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现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以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

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

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

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

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

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成功的教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篇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顺畅地进入思考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实物操作的方法来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一根较粗的铁丝,看看谁能够将这根铁丝折断,学生看着那根较粗的铁丝在试图了几次后纷纷的放弃了,认为折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来反复的折,并且感受拐弯处的温度,在不紧不慢、坚持不懈的弯折后,学生会发现铁丝慢慢的出现了裂痕,逐渐的断开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的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不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折断呢?学生的这一想法激励了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在做简单的弯折的时候无形中产生了机械能,而这种能量逐渐的转化为了热能,这个学生能够根据拐弯处的温度感觉出来;而能让铁丝折断的不是这一点热能,而是逐级积累起来的内能,学生顿悟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的情境,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维激活,在思考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问题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好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转变,层层递进的进入对事物的探讨中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时,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有关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灾难来袭时,小动物们的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场景,从而提出为什么动物可以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而人却不可以?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纷纷思考为什么人不能听到这些声音,人都能听到那些声音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驱动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激励了学生想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台音频发生器,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逐渐的增大过程学生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一定频率的声音范围,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来感受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反复几次从而得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深入对这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有明确地方向性,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学,挖掘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深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切的体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由激励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通过奥斯特实验揭示电流周围能够产生磁场,学生通过对电流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来感知电流周围的磁场,从而给学生建立探究性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发散思维,电流逆向流动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规律没有?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安培定则;学生还会讨论出如果电流增大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出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另外在探究讨论中学生还会逆向思维产生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来吸引小磁针转动,而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要怎么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呢?学生的探究使得问题有了深入的思维,于是学生开始对磁产生电做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开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来的被动提问逐渐的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学生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清晰知识原理

随着现在科技的普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课堂,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象具体的展示了知识的内在原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体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的优势,将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带了便捷.例如学习“透镜”时,先让学生实验:分别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只能观察到最终的实验现象;然而理解光线在其中的行进时,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行进的光线,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光线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轨迹,形象的观察折射光的路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跟着光线的行踪来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就是简单的光的折射,对于比较薄的透镜来说,就可以将两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学生不难得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切入口增强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带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开展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顺势而导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动的性格特点,强调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一方面,初中物理源于生活,实验的真实性、生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另一方面,依托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确保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为引入“大气压强”可以开展如下的实验演示:事先准备一个易拉罐,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并迅速将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很快,学生们便听到“砰”的一声,刚才还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变“瘪”了.当学生看到这一切时,顿时一片惊喜和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一下点燃.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易拉罐为何变瘪了?.面对学生的疑惑与兴趣,教师可以问:(1)易拉罐怎么变瘪的?(2)易拉罐受到什么外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对重点知识的获取与理解.

二、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生活元素的导向性,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经验,让问题以直观的外在表现,激发学生的疑虑,进而自主探究、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例如,(1)坐在行驶中的火车或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2)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3)为什么海是“蓝”的?……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真实问题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开始讨论与交流,众说纷纭:水面反光,看的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上依托问题导向,与学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铅笔被折断”的实验,逐步破解学生的疑惑,并为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笔、一黑板”的教学形态发生了转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初中物理教学形态发生了较大转变,特别是PPT、电子黑板等的广泛应用,对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如,利用PPT的动画、声音及图像的功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并在问题的导向之下,实现有趣味、有疑问的物理教学.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由于惯性的抽象性,为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惯性”、认识“惯性”,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对“惯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思考.教师用动画展示几个实验:学生们,在PPT中我们看到杯子盖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鸡蛋.大家想想,如果将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们热烈谈论:会摔碎;会掉进杯子;会飞在空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共同观看PPT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一要践行“生本”理念,在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下,让问题情境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程要求;二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篇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营造课堂环境,诱导学生讨论意识

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解放学生的思想,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利用有趣的方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将学生内心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学习有关“浮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给学生展示一张人体躺在死海表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躺在水面上那种惬意,然而学生又觉得不可思议,因而产生了疑问.问题展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学生都知道,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这充分说明这张图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学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同时,对产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进行讨论,从而得到了人之所以能够躺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受到比普通水中的浮力大,从而导入溶液密度不同所产生的浮力也就不同的探究之中,进而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验证溶液密度对浮力的影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推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积极思考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原因,得到了浮力公式.整个课堂学生的讨论情绪高涨,使得课堂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帮助学生养成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激化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讨论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效果.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激化”矛盾,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奋进的状态,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感,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控节奏,使学生讨论的内容都针对具体的问题,切实地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技能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学习有关“光现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进行讨论,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太阳光、灯光、七彩光等生活中常见的光,教师可以顺势切入问题,使学生的讨论变得具体生动.问题切入:讨论我们认识的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每个学生对光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有一定的差异,进而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也就更为认真,通过对彩虹的学习,学生知道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五颜六色的光;通过对太阳光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由于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学生会觉得阳光很舒服温暖.另外,学生对生活中其它的光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真正了解了光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光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将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的看法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印象,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联系升华,灵活应用创新

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亲身地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相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实践,真正达到应用创新的目的.比如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透镜,让学生放在太阳光底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透镜下面光亮的小点,然后在小点处放置一张纸,学生发现纸慢慢地燃烧了起来,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生成,纷纷地对透镜的性质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透镜的相关性质.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问题:大家看这是森林火灾的图片,为什么在森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时候,也会引起火灾呢?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质疑,进而主动进行讨论,积极在森林中寻找可以做透镜的材料,激烈的讨论时学生想到了水滴,从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镜,对太阳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动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识在其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讨论,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搭建,灵活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联系,在讨论和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了整合,不仅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确保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评价反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合理、有效地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搭建整合,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持续、稳定地对物理进行学习.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利用引导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反馈,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励和反思,以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学习有关“家庭电路”的时候,学生对家庭电路或者教室电路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析之后,对相互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反思,从而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问题点拨: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建立相关的知识框图?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整合讨论中就会变得很积极,从电器元件,保险丝、插头、插座的构造进行了总结和连接,教师鼓励学生对其中的控制方式、电路组成搭建相关的电路图,学生还从安全用电角度出发进行了讨论,并积极地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讨论,搭建出了一张科学严谨的知识网络图.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中心,非常积地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随着教师的点拨进行思考,充分做到了对学生的唤醒、鼓励和激励,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总结

总之,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创新,而“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再受制于呆板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磨练了学生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进取,从而不断地进行突破和进步.

篇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物理成绩之我见

文/屈国武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J].教育现代化,(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篇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 对物理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 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极有帮助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突破为论点, 重点阐述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建议;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缺少较为多样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仅仅通过看或听来理解物理知识。在分组实验中, 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操作比较机械化,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包括以下两点:其一, 在课程安排上, 物理课程安排的课时比较少, 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实验探究时间。其次, 一些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实验现象并不显著, 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 比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 具体详见图1。

2. 缺少较为充足的教学资源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现阶段, 一些实验仪器和物理实验器材较为落后, 与实验探究中的要求严重不符, 这一现象在贫困地区更为严重, 诸多学校并没有积极开设实验课, 或者虽然开设了实验课, 相关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也比较匮乏, 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缺少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现阶段,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测试仍然以传统中考前的实验考试为主,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形同虚设, 因此, 实验教学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同时, 在实验教学考查内容中, 没有对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查,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片面的, 缺少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严重受阻。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建议

1. 采用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引入新课时, 教师要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演示实验, 保持学生较高的'探索求知欲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演示实验的制定方案中,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为实验方案提供丰富的素材, 进而保证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固体的熔化”的学习中, 学生要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冰的溶解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将其准确记录下来, 教师这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冰溶解过程中, 试管中的温度有没有出现变化?”一些学生通过观察说:“冰在溶解后温度有所升高。”教师可以逐渐引出“固体的熔化特征就是在冰溶解时, 吸引热量但是温度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原理, 具体详见图2, 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积极整合物理实验资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对实验课程资源进行积极整合, 而且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也要结合实验教学需求, 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更换, 提高对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创建良好的完善教学设施环境。

首先, 要对原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改造。要积极构建物理实验室, 加强对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旧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改造与重组。比如可以将旧有的电压表拆除下来作为电阻, 在拆除过程中, 还要利用好电压表的内部结构, 实现实验室器材和设备的多学多用目标。

其次, 在物理教学中, 还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加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避免资源过度浪费与流失现象的出现。

例如: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学习中, 可以利用水、玻璃以及透镜等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具体详见图3。

3. 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挖掘学生全方面的潜能, 满足学生实际所需。所以在实验操作考试之前, 要对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培训, 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现阶段,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中, 档案评价方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具体做法就是在学生开始进行物理实验之前, 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及时记录好学生的实验表现, 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评价效果比较浅显, 所以可以整合考试和档案评价方式的应用, 有助于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落实到位。

三、结束语

总之,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挥出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 进而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有关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趣闻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强了吗?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后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篇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学习内涵,同时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案例形式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核心问题;习策略

1解读有效性学习内涵

当前有关有效性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说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教学原理进行,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更好、更多且更劳的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说教,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以角色扮演、比赛和模拟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2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就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虽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师未按照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作为物理教师,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海洋中的照明灯,若教学理念不革新,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学生主体课堂需求,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及重点知识的灌输。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诉求,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容易脱离实际,如此便容易让学生厌倦物理,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实施,已无法否认当前国内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未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经不契合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除了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是思考所教内容是否为考试必考点与可能考到的内容,却不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诉求,简而言之便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除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外,还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个的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关知识便是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若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除了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外,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而就物理教学而言,需要理论+实验,无论是力学学习、电学学习,还是热学学习均离不开实验教学。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在某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针对一些考试必考点,教师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书赘述,几乎没涉及到实验内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实验课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学生几乎没有都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如此除了会增大理解难度外,还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

3.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要想提升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学理念,基于新教改核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便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诸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照镜子的经历,可是你们能否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在镜子里呢?都不知道吗?快去翻一番教材,里面有答案哦。现在你们知道了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才能出现在镜子里,那么我们去河边插鱼的时候,为什么鱼叉需要比鱼距离我们的位置还要深入一点呢?对啦,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选择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首先是创设情境,运动物体在没有继续用力的情况下慢慢停止,请同学们思考运动需不需要力来作支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便能得到问题答案。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

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学,均离不开提问环节,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除了具备思考性外,还应让学生通过问题体会更多学习乐趣,且在问题思考环节,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诸如:我在问题设计时往往会让问题体现出层次性,答案不定,说的最多的便是“你们谁还有其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等。

3.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的核心集中于实验,实验除了能简单、直接的.呈现出物理过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看到理论教学中未知的以免。诸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镜沉成像》这一章节内容,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水中燃烧蜡烛”的物理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前,会让学生猜一猜燃烧的蜡烛放到水中是否会熄灭,为什么?带着问题,学生会更加精力集中的观察实验情况,适当情况下还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机会,有助于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围绕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阐述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阿力木江玉苏音.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学习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13(07):299~300.

[2]陈庭江.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读书文摘,2016(23):19.

篇1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就属于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直观以及立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终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新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筷子放入了盛满水的杯中,会发现筷子有明显的弯曲;下雨的天气,在车内会发现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之上的,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块着重培养。

4开展分小组的试验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老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后,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实验的流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具有发言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假设,最后需要试验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下面的疑问,如果透镜有一部分被东西遮挡住,那么穿透过来,印出来的图像仍然是原本的图像吗?印出来的头像是否完整?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动手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在验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才会影响深刻。教学时老师的位置务必摆正,要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上能够囊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师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的学习,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思维,牛顿能够从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更多的是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而且他在平时也注意积累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这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作为初中教学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促进新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观察、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进行《电磁铁》这节课程知识学习时,学生对此的兴趣都非常的大,实验课程的开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

7加强创新动力的重视

为了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才能够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物理知识。像苹果为什么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飞出去等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动力,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应该給与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讲解《平面镜》这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们几分钟自由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8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敬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6(02):106~107.

[2]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谷,(16):167.

篇1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谐音记忆法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属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能收到简便易记而又经久难忘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知识,这里笔者列举初中物理里面出现有关谐音记忆的实例.(1)记忆滑轮组的组装时,有一定则:偶定奇动.可是时间长了容易记乱,出现“偶定奇动”和“偶动奇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大家把“奇动”记为“激动”,这样学生一想到“激动”就想起了“奇动”,防止了混乱.(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40m/s,有些同学写成了3.8×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103m/s.上课时,我伸出三个指头,并让大家也伸出三个指头,说:“三乘以10的‘发’次方.”

2推导记忆法

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公式,再进行推理,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公式.有些数据死记硬背暂时记住了,但过几天就忘记了,而通过推导记忆就不会忘记.

3比较记忆法

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对相似的物理概念、现象、工作过程或实验装置等进行比较,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1)电动机和发动机能量的转化.有些同学将电动机和发电机能量的转化搞混淆了,笔者上课时教同学们这样记忆,电动机是先有电才会动起来,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发电机是先动起来才产生电,所以发电机是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电能.

(2)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同学们也容易混淆.上课时笔者教同学们这样记忆,活塞向上运动,干什么?压缩里面的混合燃料,使得混合燃料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燃料猛烈地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所以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口诀”记忆法

“口诀”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深加工,有利于快速地对知识信息块的储存、重组和内化,并且省时、高效.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学习的难点,笔者编制出以下“口诀”:口诀一:物在两倍焦距外,像在一二倍焦距间,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物在两倍焦距上,像也在两倍焦距上,实像倒立且等大.物在一二倍焦距间,像在两倍焦距外,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物体位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成像,正立放大一虚像,此例用在放大镜.

口诀二:一倍焦距分虚实(焦内虚,焦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内像大,二倍焦距外像小);实像倒来虚像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记忆方法等待我们去总结、实践证明,这些记忆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物理不再单调、乏味,相反,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学生就会变得乐学、善学,进而带动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作者:金玉龙 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学

篇1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指通过有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

一、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的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

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和渗透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