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日益忙碌的生活里,到处应酬吃饭都是家常便饭,吃饭就带来喝酒,如何解酒成了现在许多人最大的心事。
酒前、酒中或酒后,补水都是解酒的重点。中医的解酒诸般妙法,大抵都是在补水基础上对“发汗利小便”的践行。
这几年,许是年纪大了,很讨厌宿醉后的困惫倦怠及诸般不适,但又割舍不了半清半浊间的迷离欢愉,便在饮至“酒至微醺花半开”的时候,点到为止,不许自己深醉。前两日,老友为应酬所苦,讨要解酒的手段,我这浅酌节制之法,他却不能受用,只好另觅蹊径,总结些简单快捷的解酒法门。
酒禀水形,为至阴之体,但凌冬不冻,遇火即燃,有至阳之性,大热而有毒,最易酿生湿热,变生百病。解酒有两个最基本的思路,一是在体内把它消解掉,二是通过各种渠道把酒精排出体外。在中医的策略里,体内有邪气,通常不能“关门打狗”,这样会消磨正气,两败俱伤,最好的方法是“启门驱贼”,给邪气以出路,邪去则正安。所以解酒之法,以“发汗利小便”最佳。又因酒为无形之物,气味俱阳,最宜汗散,故解酒良法,又首推“发汗”。你看这几日热得火辣,只待推杯换盏,毛腠一开,汗出如浆,酒量便不同于平时,要喝到位,需得多费几杯佳酿才行。而“利小便”,就是增加尿量,令酒中湿热邪气,从下窍而出,个中道理,那些啤酒为伴,通宵看球,喝到满地空瓶、上下通透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不论发汗或是利小便,都需要体内有充分的水分储备,因此不论在酒前、酒中或酒后,补水都是解酒的重点。
酒前的补水,最好的载体是稀粥。粥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水谷精微能快速地被脾胃运化布散,酒前半小时,若能温温热热地进食米粥一碗,不仅能固护脾胃,缓滞酒精彪悍走窜之性,还有保肝解毒之功。酒精在肝中代谢,也最易伤肝,食粥可以补充肝脏糖元的储备,进而加强自我保护和代谢能力,相对于空腹饮酒而言,有着极大的好处,甚至会表现为酒量的大增。
饮酒过程中的补水,最好的形式是热白开水,可快速吸收补充体液,促进汗液和尿液的生成,增加酒精的去路。与之相对的冰水或冰镇饮料则是解酒的大忌,寒凉之品沉降收敛,一来不利发汗,二来杀伐脾胃阳气,令运化无权,酒食难消,从长远看,便会损正滞邪,衍生痼疾。
酒后的补水,则要细分时间。刚刚饮完,仍是用暖水助其发泄;若是醉卧之时,面红身热,口干舌燥,则不再以发汗利水为首务,要改用清热生津之法,此时自制的蔬果汁最为合用,荸荠、雪梨、甘蔗、白藕、芹菜都是极好用料,鲜榨出一两杯,频频呷服;醒后则用清利头目的淡茶水生津止渴,继以糜粥养胃,如此便可不留余患。
中医解酒的手段还有许多,比如以葛花、枳椇子、砂仁等品制成丸散汤液,于酒后服食;又比如用羌活、菖蒲等煮水泡浴,或者香薰、汗蒸等等,但诸般妙法,大抵都是在补水基础上对“发汗利小便”的践行,其理一也。不过,“上工治未病”,少饮或不饮才是解酒避害的王道,只是朋友履新不久,心劲颇高,正在以酒为媒,高歌猛进,又哪里放得下酒杯?!他并不好酒,也知道顾惜身体,私下常常向我叹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的酒局即是他的江湖,局中人都是醉翁,意不在酒,却也不在山水之间。
可叹这饮酒本是乐事,带着名利心后,竟成苦差,还白白糟蹋了这许多好酒。
总结:小编给大家介绍了,解酒最快的方法,希望给广大的酒友们介绍的解救方法有效。(文章原载于《养生杂志》,刊期:2012.08,作者:胡鹏,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